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同步测试-word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4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单一志向远大的玄烨少年天子1.登基康熙帝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他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2.学习(1)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
(2)对西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制造和购置科学仪器。
[深化认知]康熙帝即位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欧洲封建统治已经动摇,商品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正孕育着危机。
清单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内措施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1.平定“三藩”(1)原因:清初,“三藩”割据势力对国家统一构成了威胁。
(2)措施:1673年,三藩反叛,康熙帝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取得平定“三藩”的胜利。
2.收复台湾(1)原因:郑氏政权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使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政局不稳。
(2)过程:招抚失败后,用武力收复台湾。
(3)管理: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施行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4)意义①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②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深化认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请求。
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单三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外措施抗击沙俄1.原因17世纪中叶,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并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2.过程(1)康熙亲政后,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
(2)1685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_第6课_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_word版有答案
清单一志向远大的玄烨少年天子1.登基康熙帝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他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2.学习(1)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
(2)对西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制造和购置科学仪器。
[深化认知]康熙帝即位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欧洲封建统治已经动摇,商品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正孕育着危机。
清单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内措施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1.平定“三藩”(1)原因:清初,“三藩”割据势力对国家统一构成了威胁。
(2)措施:1673年,三藩反叛,康熙帝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取得平定“三藩”的胜利。
2.收复台湾(1)原因:郑氏政权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使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政局不稳。
(2)过程:招抚失败后,用武力收复台湾。
(3)管理: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施行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4)意义①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②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深化认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请求。
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单三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外措施抗击沙俄1.原因17世纪中叶,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并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2.过程(1)康熙亲政后,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
(2)1685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2015_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4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4一、选择题1.康熙帝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收复台湾(1683)。
下列关于这两个事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安定东南边疆C.打击外敌入侵 D.体现皇帝权威【答案】 A2.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①建立新王朝政权②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康熙继位的时候,清朝已经建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故①错误;以“三藩”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依然强大,故④错误。
【答案】 B3.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康熙亲赴曲阜,参加祭孔典礼,①可选;破格授予孔子后裔为国子监博士,可见其有意延揽汉族文士,③可选;康熙以上举动,其根本的用意是为了缓和满族入主中原造成的严重的民族矛盾,对儒家文化的尊重,有助于促进汉人接纳满洲贵族的统治,④可选;康熙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其用意不在于将其纳入或者同化满族文化,因此②不可选。
【答案】 B4.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应当属于( )A.满汉间民族矛盾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应当属于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故选D。
A不符合史实,B说法错误,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并不是与明王朝残余势力斗争,C与D相比,D更反映出实质矛盾。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4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中数字代表了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捍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其先后顺序应是()A. ①②③④B. ②④③①C. ③④②①D. 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图③是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息图④是康熙二十二年平定台湾图②是康熙二十七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图①是康熙二十九年乌兰布通战役胜利、康熙三十五年昭莫多战役胜利平定噶尔丹叛乱2.嘉兴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的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 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①统一事业的完成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A. 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汉代京杭大运河开通于隋代故②④错误故选C3.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此做法()A. 违背文字发展趋向B. 阻碍了文化的交流C. 使小篆取代了隶书D. 不具有历史必要性【答案】A【解析】4.嬴政霸业初定后宣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结果“始皇帝死而地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①社会动荡战乱频繁②民族矛盾空前尖锐③严刑峻法诛罚苛刻④赋税徭役异常沉重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治时期推行严刑峻法并向民众征收沉重的赋税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故③④正确秦统一六国后社会安定故排除①秦始皇统治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故排除②5.秦统一后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兴师动众外出巡游封禅、实行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其共同影响是()A. 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B. 强化了专制集权的皇帝制度C. 致使先秦文化遭受空前劫难D. 导致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答案】D【解析】“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兴师动众外出巡游封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实行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它们的共同影响是导致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故D正确“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不是巩固统一的措施“兴师动众外出巡游封禅、实行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对巩固统一作用有限故排除A“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和“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等做法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而不是对皇帝制度的强化故排除BC项说的是焚书坑儒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故选D6.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 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A.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B. 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 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D. 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所述时间信息可分析出“High Qing”是指康乾盛世体现了清朝前期经济、政治的高度发展与之相一致的是农耕经济的繁荣和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故正确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故错误C、清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错误D、清初实行文化专制科技成就落后故错误7.与唐朝形成“翁婿”关系加强汉蕃民族融和的是()A. 唐太宗时期B. 唐高祖时期C. 唐玄宗时期D. 武则天时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积极开明政策与吐蕃和亲派文成公主入藏使唐朝和边疆民族地方政权的关系变成“翁婿”关系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次年由于卢生、候生欺骗始皇能得长生不老之药败露后始皇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众于是坑杀460多名儒生于咸阳由以上史实可以看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目的是()A. 建立严刑峻法的治国机制B. 树立君临天下的个人权威C. 禁止是古非今的任意诽谤D. 维护专制主义的集权政治【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由于卢生、候生欺骗始皇能得长生不老之药败露后始皇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众于是坑杀460多名儒生于咸阳”可以看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目的是由于儒生的欺骗即禁止是古非今的任意诽谤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是根本目的不是直接目的排除9.从春秋初期到战国前期各国诸侯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各国税改的基本特点相同都是不论公田(井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的多少或产量的高低纳什一之税这表明各国()A. 客观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B. 都旨在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C. 鼓励两种土地制度共同发展D. 土地买卖关系实现了合法化【答案】A【解析】略10.《贞观政要》载”岷州都督高甑生以诬告李靖(注唐代名臣)徙边时有人言于上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旧臣固不可忘然理国须守法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材料表明()A. 唐朝君主权力明显加强B. 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C. 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D. 太宗坚持法家思想治国【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司法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高甑生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说明唐太宗不念私情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故B项正确“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太宗是以民本思想治国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二概述唐太宗对于战争的态度及边疆政策11.(2)据材料三归纳唐太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其历史影响【答案】(1)态度战争频繁不利民生政策以战争手段平定边疆用怀柔政策巩固统治【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可以得出战争频繁不利民生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俗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以得出以战争手段平定边疆用怀柔政策巩固统治【答案】(2)原因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影响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践阼(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等内容可以得出唐太宗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的开明政策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12.(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12.(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答案】(1)举措直接考察高级官员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表彰(奖励)廉吏吏治思想强调官员表率作用清廉为重察吏为安民(治天下)【解析】(1)根据材料“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 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等可以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思想可以从对官吏治理的目的、作用等角度分析【答案】(2)实效官吏治理能力提升官场作风改进社会局面安定开创康乾盛世(国力强盛)【解析】(2)根据材料“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实际效果可以从励志本身官场作风社会稳定以及对于康乾盛世的影响来分析13.(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阐述二人各是怎样认识秦始皇的并指出二人对秦始皇的历史贡献的评价侧重点各是什么13.(2)怎样认识王夫之和章太炎对秦始皇的这种评价?【答案】(1)认识王夫之认为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对巩固统一的作用更大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章太炎认为秦始皇压抑宗室不使他们的势力超过国君依据法律作为处理一切政务的准则侧重点王夫之从制度创新、国家统一方面谈秦始皇的贡献章太炎从法制方面谈秦始皇的贡献表明他们把秦始皇在制度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作为评价他历史功绩的主要方面【解析】(1)第一小问的认识依据“郡县制”“施政公平”“子弟却没有官职”“名门大族却加以诛灭”等信息可知二者都从政治制度创新方面评价秦始皇的王夫之认为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对巩固统一的作用更大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章太炎认为秦始皇压抑宗室不使他们的势力超过国君依据法律作为处理一切政务的准则第二小问的侧重点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可知王夫之从制度创新、国家统一方面谈秦始皇的贡献章太炎从法制方面谈秦始皇的贡献表明他们把秦始皇在制度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作为评价他历史功绩的主要方面【答案】(2)认识王夫之和章太炎都从促进社会进步的角度较为客观地认识秦始皇的历史贡献都把历史人物放到特点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但上述材料中均没有涉及他的局限性【解析】(2)本小问的认识结合所学可知把握评价人物的一般原则是历史的、辩证的王夫之和章太炎对秦始皇的评价注意到客观的认识秦始皇的历史贡献但没有辩证的看待秦始皇的局限性14.(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了加强对突厥地区管理而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为“治乱、保邦”所采取的措施【答案】(1)制度羁縻府州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政策”、“怀柔政策”【解析】(1)第一小问的制度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制度是羁縻府州第二小问的反映结合所学可知羁縻府州的民族政策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2)措施对内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缓和满汉、满蒙、满藏民族矛盾对外击败俄国签署《尼布楚条约》【解析】(2)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二“削平三籓绥辑漠北” 结合康熙帝的对内对外措施解答即可。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六)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
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解析:选C 台湾设行省是在1885年,故A项错误;册封达赖是在顺治帝时,故B项错误;收复雅克萨,康熙帝并没有亲征,故D项错误。
2.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解析:选B 平定三藩之乱的将领是赵良栋等人,彭春是雅克萨战役的将领,雅克萨战役康熙帝未亲自御驾亲征,A、C两项错误;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主要战役是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C 项错误。
3.“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
”这里的“圣代”是指(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解析:选D 从材料来看,台湾在被荷兰人窃据后又归于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这是在清朝,因此答案为D。
4.下列属于康熙帝的成就的有( )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②反击侵略,签订条约③亲征朔漠,和善蒙古④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引进西学,学习科技A.①②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分析、对比等能力,并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查,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康熙帝的阶级属性,他不可能引进西学,所以④错误。
5.“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下列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三藩之乱B.清军进入台湾C.平定噶尔丹叛乱D.收复雅克萨之战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天山”等信息判断A、B、D三项不符,17世纪末,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维护了西北地区的稳定。
2019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课时跟踪检测(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康熙帝曾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康熙亲政历程较为艰难B.康熙年间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据此康熙帝废除了丞相D.材料反映现象出现在鳌拜集团覆灭后解析:选D由“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等信息可知,此时的康熙帝已经完全掌握国家大权,这应出现在铲除鳌拜集团后,故D项正确。
A项与材料无关;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项错误;明太祖时已经废除了丞相,C项错误。
2.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留其子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掀起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
该争论给康熙的启示是()A.复设行省,巩固边防B.实施仁政,化解矛盾C.平定三藩,加强集权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解析:选C“掀起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反映了三藩力量强大,已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为此,康熙帝采取了平定三藩的举措,故C项正确。
3.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康熙发布诏令:“郑锦(经)既伏冥诛,贼中必乖离扰乱,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
”随后其采取的举措是()A.采取招抚的方式统一台湾B.采取武力方式收复台湾C.设置台湾省以维护大一统D.平三藩以策应收复台湾解析:选B由材料“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下令乘台湾内乱的时机武力收复台湾,故B项正确,A项错误。
康熙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置台湾府,C项错误;此时平定三藩已近结束,D项错误。
4.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
”这一战役()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D.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解析:选C根据地理信息“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可知该地应位于西北地区;再根据时间信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可以判断这一战是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案岳麓版选修4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问题导学一、康熙帝收复台湾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请回答:(1)材料一中率兵收复台湾的著名人物是谁?当时处在中国哪个王朝统治时期?(2)材料二中,郑氏的议和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二、评价康熙皇帝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
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
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节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材料二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
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
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五二五材料三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
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
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
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汗、王、贝勒、台吉各帅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
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魏源《圣武记》卷五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
(2)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2单元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练习)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练习)1、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A唐太宗B秦始皇C康熙D乾隆2、康熙即位时,清王朝面临的严峻形势有①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②台湾被荷兰殖民侵略者占据③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④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边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青少年时期的玄烨聪明好学,志向远大,下列有关他刻苦奋斗的是①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严格管教下,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②跟随默尔根学习骑马射箭③设讲官为他讲解儒家经典和为君之道④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并编纂一批科学书籍,购置科学仪器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康熙平定三藩,显示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当时他采用的军事策略是A武力征服B剿抚并用C先和平谈判,然后进行武力剿灭D 和平招抚5、标志着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的历史事件是A康熙亲政B清中央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有效管辖台湾C康熙收复台湾D1686年雅克萨之战6、康熙收复台湾,最深远的历史影响体现在A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台湾从此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C有利于发展经济D促进了台湾和大陆之间友好往来7、为抗击沙俄的侵略,康熙曾两次亲赴塞外,积极为抗俄做准备,采用的方法是A在黑龙江设立伊犁将军B和平解决东北边境C永戍黑龙江D一举歼灭沙俄侵略者8、我国历史上和西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是A《瑷珲条约》B《南京条约》C《尼布楚条约》D《北京条约》9、下列属于康熙对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有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②反击侵略,签订条约③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④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引进西学,学习科技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A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B签约双方平等协商C把原属于中国的领土让给外国D都是不平等条约11.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高中历史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自我小测岳麓版选修41“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人。
”为此康熙帝决定三藩并撤,当时三藩的藩王是( )①索尼②吴三桂③尚可喜④耿精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
”康熙帝的这番话表明…()A.“三藩”逐渐成为抗衡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B.维护民族团结是康熙帝面临的重大任务C.康熙帝面对“三藩之乱”决定用武力平叛D.维护国家主权是康熙帝面临的重大任务3(原创题)下图表明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是( )图中札付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察尼提升归降的叛军千总为守备时所颁发A.坚决用武力消灭三藩势力B.剿抚并用的战略战术C.把武力打击和招抚分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D.分化叛军的力量成为平定三藩之乱的主要方针4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件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驱逐了外来势力的入侵5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清朝时台湾主要生产食糖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7《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拉开了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序幕②为北部边境的稳定创造了条件③消除了沙俄侵略中国的野心④从法律的角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是中国领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原创题)康熙帝在位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他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有( )①统一台湾②打败沙俄侵略军③加强民族团结④平定三藩之乱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面对“三藩”的威胁,清朝一些大臣主张撤藩,另一些大臣坚决反对,既担心一旦撤藩,会激起藩王反清,又害怕清廷将来控制不了“滇黔苗蛮”。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练习 岳麓版选修4-岳麓版高二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康熙帝将北京城“玄武门”更名为“神武门”B.唐太宗把“民部”改为“户部”C.雍正帝将“军需房”改称“军机处”D.秦朝初年改“政月”为“正月”解析:选C。
康熙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唐太宗名为李世民,秦始皇名为嬴政,符合题目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的原则。
雍正帝名为爱新觉罗·胤禛,其中的变更没有涉及避讳。
2.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
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
”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 ) A.册封五世达赖B.平定三藩之乱C.首次征收地丁银D.接见过渥巴锡解析:选B。
材料中“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是有关赋税制度的改革,是地丁银,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是康熙帝。
A项是顺治帝,B项是康熙帝,C项不合题意,D 项是乾隆帝,所以选B项。
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鳌拜集团被铲除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军进入台湾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海上”“扶桑”“水军”等可以看出这是康熙帝为清军进入台湾而写。
4.康熙帝用武力消灭台湾郑氏政权,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对此最确切的评价是( )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B.进一步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扑灭反清武装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解析:选B。
当清军入关基本统一全国后,台湾的郑氏集团就完全成为了割据势力。
5.《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 )A.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B.签约双方平等协商C.把原属于中国的领土让给外国D.都是不平等条约解析:选B。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6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岳麓版选修4-岳麓版高二选修4历史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40集电视连续剧《少年康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太皇太后孝庄”非常富有智慧,康熙亲政前就是在她的严格管教下,认真学习的内容不包括( ) A.满汉文化B.骑射军旅之技C.帝王统治之术D.西方自然科学【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前三项是在太皇太后孝庄的严格管教下学习的,而西方自然科学是在其亲政后的学习内容。
【答案】 D2.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
这一战役( )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C.打击准噶尔部叛乱分裂势力D.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解析】题干中出现地名“乌兰布通”“驼城”,这些地名应该是新疆地区,三藩之乱发生在云南,故A项错误;攻占澎湖发生在台湾,故B项错误;准噶尔部叛乱属于新疆地区,故C项正确;击退沙俄是在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
【答案】 C3.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
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 )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解析】材料中主要是说“路远,运饷艰难”,并没有说激化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的信息说明康熙帝从屯田的角度来维护新疆安定,故B项正确;“敕所司留意”是留意屯田,不是作物资准备,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依靠屯田来推进军事行动,是稳定新疆局势,而不是边疆的开发,故D项错误。
【答案】 B4.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鳌拜集团被铲除B.清军平定三藩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军进入台湾【解析】从材料信息“海上”“扶桑”“水军”等可以看出,这是康熙帝为清军进入台湾而写。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2单元-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少年天子1.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
2.在祖母严格管教下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
3.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组织编纂科学书籍,制造或购置科学仪器。
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1.平定“三藩”(1)原因①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威胁来自“三藩”的割据势力。
②康熙帝的雄才伟略和平定决心。
(2)结果:康熙帝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最终取得了平定“三藩之乱”的胜利。
2.收复台湾(1)背景①郑氏政权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
②郑氏提出将台湾“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
③在招抚失败后,康熙帝毅然决定武力收复台湾。
(2)收复:1683年,派施琅率军收复台湾。
(3)管辖①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②在台湾设总兵官一员,澎湖设副将一员,率兵驻守。
③施行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4)影响①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②从此,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抗击沙俄与中国版图的奠定1.抗击沙俄(1)背景①17世纪中叶,沙俄开始侵扰黑龙江流域,在中国领土上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堡作为侵略据点,对中国的东北边境构成威胁。
②康熙帝亲政后,开始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
③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未果。
(2)经过:1685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1689年,两国正式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2.历史评价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执政61年间,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康熙初年清朝面临的主要形势1.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对中国的东北边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矛盾尖锐。
高中历史 6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后训练 岳麓版选修4-岳麓版高二选修4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6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后训练岳麓版选修4 1.康熙帝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收复某某(1683)。
下列关于这两个事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维护国家统一 B.安定东南边疆C.打击外敌入侵 D.体现皇帝权威2.“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人。
”为此康熙帝决定三藩并撤,当时三藩的藩王是()①索尼②吴三桂③尚可喜④耿精忠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3.清朝统一某某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以上材料说明()①某某府的设置促进了某某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某某的重要力量③清朝时某某主要生产糖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某某繁荣发展的保证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图1中东北的X围是图2的条约奠定的,请问此条约签订时用的国号是()图1图2A.大清 B.中国C.大明 D.中华民国5.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
小X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中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
你认为下列选项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A.修筑驰道,巩固统一B.羁縻府州,形成制度C.抗击沙俄,维护主权D.设某某府,促进开发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某,某某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
……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
成功师至,水骤涨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成功使为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而归。
”……(被围)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
……以陈永华为谋主。
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某某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菜,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
材料二X成功及其子X经在收复某某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的身份继续同清廷对抗。
高中历史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定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
《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
这主要说明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③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这句话是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3,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依你的推断,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4,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①根据《九章算术》计算田亩面积②应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③阅读《伤寒杂病论》④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人生而平等,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体现了卢梭的什么思想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学说6,《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据此,该作品的创作风格是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7,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创新演练大冲关 岳麓版选修4
第二单元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康熙帝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①建立新王朝政权②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康熙继位的时候,清朝已经建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故①错误;康熙帝继位时,以三藩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依然强大,故④错误。
答案:B2.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康熙帝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当属于( ) A.满汉民族间矛盾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解析:从清初中国国内的状况看,吴三桂等三藩盘踞西南与东南,拥有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种种特权,拥兵自重,对抗中央,是分裂国家的地方割据势力,而康熙代表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力量。
答案:D3. 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解析:康熙帝对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值得肯定。
答案:D4. 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解析: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其他三项评价都不全面。
答案:A5. 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②统一某某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解析:根据相关的时间顺序可以排出,三藩之乱与1681年平定;1683年施琅收复某某;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发生于1690年;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历史ⅳ岳麓版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练习
历史ⅳ岳麓版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练习基础达标1、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C、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解析康熙帝平定叛乱、抵御外敌、稳定边疆,客观上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答案C2、康熙帝统治时期,中国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相当强大的统一国家。
在以下四项有关康熙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他事件根本不同()。
A、平定三藩B、统一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准噶尔叛乱解析C项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其他三项都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措施,故C项与其他三项性质不同。
答案C3、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D、驱逐了外来势力入侵解析当时两岸虽武装对峙,但又都有一定的和平愿望。
1684年,清廷始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在台、澎分别驻兵1万人,设官治理、筑城戍守,台湾宝岛得以统一于清政府之下。
答案A4、康熙帝用武力消灭台湾郑氏政权,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对此最确切的评价是()。
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B、进一步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扑灭反清武装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康熙帝坚持台湾的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外国。
当时两岸虽武装对峙,但又都有一定的和平愿望。
因而,这道题选项应该为B。
答案B5、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B、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D、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解析清政府将尼布楚及其以西直至贝加尔湖原属中国的领土让给了俄国,以换取俄军撤出雅克萨,所以D项不对。
高中历史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401
高中历史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即可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这句话从本质上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下图所示人物,字广厦,号长素,广东人。
他将儒家学说与西方进化论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其观点有力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材料二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中指出,民生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
”“社会中的各种变革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
材料三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
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写出材料一中属于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的文字。
历史叙述:历史评价:(2)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其主张在当时为什么未能真正付诸实施?(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3,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强签《辛丑条约》。
我们把《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了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同步练习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知识模块]1、康熙岁登基,岁亲政,在位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期间,开创了的繁荣景象。
2、康熙即位时,正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摆在年轻皇帝面前的巨大问题。
3、康熙亲政后,仍好学不倦,设讲官讲解、;同时对西方的怀有浓厚兴趣。
4、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威胁来自,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采取的策略,最终取得胜利。
5、康熙决定收复某某之初,X氏提出的要求,但康熙依然决定武力收复某某。
6、康熙大胆启用X氏降将在年收复某某,之后在某某设一府三县,隶属,设官一名,澎湖设副将一员,率兵驻守。
自此某某隶属中央行政管辖。
7、17世纪,沙俄哥萨克远征军在中国领土上修筑了、侵略据点,对东北构成威胁。
康熙采取的方法,为抗击沙俄做准备。
8、1689年中俄签订,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问题探究问题一:“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
——玄烨请思考:三藩指哪三个势力?康熙最终怎样让他“夙夜廑念”的三藩问题?问题二:康熙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那些努力?想一想,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他为君之道的法宝是什么?思路点拨问题一:1)某某平西王吴三桂、某某平南王尚可喜、某某靖南王耿继茂2)亲政后准备撤藩,结果三藩举兵反叛,但康熙沉着稳定、好不慌乱,及时掌握军情,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平定了“三藩之乱”问题二:1)平定三藩、收复某某、抗击沙俄,奠定中国的版图。
2)第一康熙对自己讲学习,第二康熙对朝政讲勤慎,第三康熙对臣民讲仁爱,第四康熙对西学讲吸纳,第五康熙对子孙讲教育。
[高考回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X氏集团派人到某某(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
康熙帝表示“某某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X氏要求。
材料二痛诫!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文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定三藩之乱②统一台湾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②④③D. ①④②③2.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 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B. 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C. 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D. 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3.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 顺治时期B. 康熙时期C. 雍正时期D. 乾隆时期4.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A. 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 抗击沙俄,显示国威C. 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 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5.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A. 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 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C. 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D.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定三藩之乱②统一台湾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②④③D. ①④②③7.台湾收复后,隶属于()A. 江苏省B. 福建省C. 浙江省D. 广东省8.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A. 是民族战争B. 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C. 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D.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9.清康熙年间(1661年—1722年)中外发生的大事有()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③北美独立战争开始④英国确定君主立宪制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10.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定三藩之乱②统一台湾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②④③D. ①④②③11.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 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12.清朝康熙帝开创了“康乾盛世”。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是()①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②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③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④亲自指挥,平定三藩之乱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13.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A. 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 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C. 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D.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4.康熙帝的行为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典型表现()A. 亲自东巡,了解敌情B. 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对方谈判C. 签约时使用“中国”这一国号D. 极力维护满州的统治15.图中所示之中俄边界的形成是在A. 16世纪后期B. 17世纪后期C. 19世纪中期D. 19世纪末期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供”。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台湾外纪》材料二(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
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
施琅遂决议主留。
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荷兰殖民者)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
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
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
”……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材料二所说的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根据材料分析,施琅在“台湾弃留”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有哪些?(3)对“台湾弃留”问题,康熙帝作出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有何影响?17.阅读下列材料: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
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
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
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
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
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国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当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
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
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神奇效果。
——引自新华网(1)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2)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3)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历史启示?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
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
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
……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有关康熙皇帝的有关史实可知,康熙帝在亲政后不久便着手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并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紧接着任命施琅打败台湾的郑氏集团收复了台湾,接着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东北地方的边患问题,最后打败了新疆地区噶尔丹的叛乱部队,维护巩固了西北地区的安全,故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为①②④③,答案为C项。
【点评】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2.【答案】C【解析】【分析】清政府将尼布楚及其以西直至贝加尔湖原属中国的领土让给了俄国,以换取俄军撤出雅克萨,所以D项不对。
重要意义应是对以后影响最深远的,而A、B两项没有说明《尼布楚条约》最深远的影响。
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3.【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此条约的主要内容,即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联系教材可知,康熙帝命清军两次进行收复雅克萨之战,驱逐了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沉重打击了沙俄势力。
1689年,清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此题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关于雅克萨之战和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
4.【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和各选项,四项都是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意义,经比较,B、C两项都是站在清朝角度进行评价,带有一定的阶级狭隘性,并且角度较小,而D项是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客观结果,没有涉及到其重大进步意义,A项是站在中华民族这个最大最高的角度进行评价,此题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要站在中华民族全局的角度进行评价,做到客观公正。
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对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值得肯定。
故选D。
【点评】考查康熙帝与噶尔丹的战争的评价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有关康熙皇帝的有关史实可知,康熙帝在亲政后不久便着手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并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紧接着任命施琅打败台湾的郑氏集团收复了台湾,接着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东北地方的边患问题,最后打败了新疆地区噶尔丹的叛乱部队,维护巩固了西北地区的安全,故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为①②④③,答案为C项。
【点评】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7.【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此题考查台湾收复后的行政归属,联系教材可知,1683年收复台湾后,清政府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
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至此,在清初割据了42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全国领土的完整,此题答案为B。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收复后的行政归属问题的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