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

资料介绍,玉米丝黑穗病于1919年传入东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品种抗性差等原因,锦州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局部地块发病较重。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影响玉米的正常产量,也造成玉米籽粒品质降低。

一、病原菌及生活史玉米丝黑穗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真菌。

该病菌以冬孢子形态越冬造成第二年的传播危害。

冬孢子主要在耕层土壤中越冬,有些冬孢子则会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及玉米秸秆中越冬。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冬孢子可存活2-3年。

夏季,春玉米雌穗吐丝,冬孢子开始陆续成熟,发病的雌雄穗黑粉包成熟破裂散出的黑粉,就是冬孢子。

冬孢子呈黄褐或暗紫颜色,为球形或近球形状,单个体积非常小,直径为10μm左右,冬孢子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在成熟以前经常汇聚成孢子球,被菌丝所组成的薄膜包裹,成熟后孢子球破裂冬孢子分散。

冬孢子萌发所需温度17-32.5℃,适宜温度25℃,氧气缺少时冬孢子不易萌发。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36℃,最适温度为28℃。

冬孢子萌发最适的酸碱度为弱酸性,中性及偏酸性的条件也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但碱性环境会抑制冬孢子的萌发。

丝黑穗病病原菌有明显的对侵染作物的选择性,侵染玉米的丝黑穗病病原菌不能侵染高粱,但侵染高粱的丝黑穗病病原菌能够侵染玉米,只是侵染力非常弱。

冬孢子在春季萌发后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

玉米播种后,种子在发芽期或出苗期病菌开始侵染,在玉米2-8叶期均可侵染植株。

侵染时侵染丝从胚芽或胚根开始侵入玉米,快速扩展到茎部并且沿生长点侵染扩散。

玉米花芽分化时,病菌进入花器原始体侵染雌雄穗,破坏玉米植株的雄花、雌花。

有时菌丝扩展较速度低于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菌丝没能侵入植株生长点,会出现病株只在雌穗发病而雄穗没有发病的情况。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病菌赤星菌(Exserohilum turcicum)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又称
为小斑点病或斑点叶枯病,其特征是在玉米柄、穗和叶片上产生黑色条状斑点,而且这些
斑点还会逐渐扩展并融合,在病程后期形成黑色的丝状体,最终对玉米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

1. 病原菌的传播:赤星菌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借风雨水等天然因素传播。

在高温、
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更容易传染扩散。

2. 玉米品种的抗性: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是不同的,一些品种对赤星菌病菌有一定
的抗性,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感染。

3.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的气候会导致赤星菌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加速,同时也使植
物的免疫力降低,因此更容易感染。

对于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良好的抗病性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大大降低病害
的发生率。

2. 排除种子传播:种子是病原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要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精
选无病害的种子进行种植。

3.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证植株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免疫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4. 防治措施:如果发现玉米植株出现黑斑、黑丝等病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选用铜剂和三唑酮等农药喷雾治疗,灭菌消毒感染部位。

总之,对于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从抗病品种选择、种子质量、施肥
管理、防治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治,做好病害的预防与治疗。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玉米穗变黑、变腐,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防治呢?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原因
1. 病原菌感染: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玉米赤霉菌和玉米赤霉
毒素菌,它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导致玉米
丝黑穗病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气温、湿度、土壤条件等。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滋生和繁殖,
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3.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
容易感染病原菌,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
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和繁殖,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3. 喷洒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喷洒一些有效的农药,如三唑酮、多菌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加强玉米田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保持田间
通风透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病原菌感染、环境因素和玉米品种
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洒农药和加强管
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怎样防治和治疗玉米丝黑穗病

怎样防治和治疗玉米丝黑穗病
安全。
A 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
加大对玉米丝黑穗病综合防治技术 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防治效果

B
C
D
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
建立健全的玉米丝黑穗病监测预警体系, 及时掌握病害发生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抗病育种技术的进步
加强抗病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培育出 更多具有优良抗病性能的玉米新品种。
THANKS
增加成本
为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农民需要增加农药和人工 成本,增加了生产成本。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一种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可以通过土壤、肥料和水等途径 传播。
发病条件
当土壤温度较低、湿度较高、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质等条件下,容易发生玉米 丝黑穗病。此外,播种时间过早、种植密度过大等因素也会增加病害的发生率 。
03
玉米丝黑穗病的治疗措施
土壤消毒
药剂选择
根据玉米丝黑穗病的土壤类型 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如石
灰氮、氯化苦等。
施用方法
将药剂与适量的有机肥料混合均匀 后,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深翻土 壤。
注意事项
土壤消毒应在玉米种植前进行,并 确保药剂在土壤中均匀分布,以充 分发挥药效。
药剂防治
药剂选择
选用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杀菌剂 ,如三唑酮、烯唑醇等。
不适时的防治
有些农民可能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没有及时进 行防治,导致病害的发生。
对策与建议
提高防治意识
综合防治
加强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的 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
适时防治
采用农业、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 合防治,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生 物防治等。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引言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探讨,以帮助农民有效预防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

一、病害原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高温潮湿的气候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

在这样的气候下,真菌病原体更容易在玉米花部定殖和繁殖,导致丝黑化。

2.病原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黑穗镰刀菌(Gibberella zeae),它以侵染玉米丝部为主要特征。

丝黑穗镰刀菌通过玉米花柱部进入玉米胚胎,破坏具有养分的丝,导致玉米丝变黑。

3.玉米品种:一些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较低,容易感染。

4.土壤条件: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会为丝黑穗镰刀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病原菌的繁殖。

5.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增大,从而有利于丝黑穗镰刀菌的生长繁殖。

二、防治措施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病害防范•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品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密的种植密度,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适当空气流通和湿度控制,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2. 合理施肥管理•合理施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植物的自身抗病能力。

•避免氮素过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过量的氮素会导致玉米组织松软,易受病原菌侵染。

3. 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巡查:定期巡查玉米田,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症状,便于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对玉米田进行航测,及时获取病害的分布情况,提前预警。

4. 环境调控•架设防雨棚: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架设防雨棚可以减少病菌传播和降低病害的发生。

•种植间作物:采取合理的间作措施,如与大豆、甘蓝等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症状区别与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症状区别与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症状区别与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是两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它们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症状区别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在玉米成熟期出现。

病害的症状如下:
1. 穗部变黑:玉米穗部发生黑化,丝部也会变黑。

2. 穗部干燥:发病后,玉米穗部变得非常干燥,且颗粒数量减少。

3. 病害扩散:玉米丝黑穗病具有传染性,病害会在潮湿的环境下迅速扩散。

二、瘤黑粉病的症状
瘤黑粉病也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的症状如下:
1. 叶片变黑:叶片上出现黑色的病斑,且逐渐扩散。

2. 植株生长缓慢:发病后,玉米植株生长缓慢,产量减少。

3. 病害扩散:瘤黑粉病也具有传染性,病害会在潮湿的环境下迅速扩散。

三、综合防治方法
1. 选择健康的种子:在种植时,选择健康的种子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玉米生长需要适当的水分,但过度湿
润的环境容易导致病害发生。

因此,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害。

3. 喷洒农药:在病害发生时,喷洒适量的农药可以控制病害的扩散。

4. 采用轮作制度:在轮作制度下,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通过轮换作物可以避免同一地区种植相同作物。

综合来看,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择健康种子、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喷洒农药等等。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高产高效。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候条件:东北地区的 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丝 黑穗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大了防治压力。
农民认知不足:部分农 民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认 知不足,防治意识不强 ,影响了整体防治效果 。
成功的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某农场通过采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药剂拌种等综合防治措施,成功降低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提高了 玉米产量。
全。
04 东北地区玉米丝 黑穗病防治的实 践与探索
防治现状与挑战
01
02
现状概述:近年来,东 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 生频率逐年升高,对玉 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 重影响。为应对这一问 题,东北地区已经开展 了一系列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实践。
主要挑战
030405Fra bibliotek病原菌变异:病原菌的 快速变异导致部分防治 手段效果降低,增加了 防治难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等 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为了有效防治该病害,需要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 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03 玉米丝黑穗病的 防治策略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在东北地区,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且对 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 进行种植。
未来防治的展望与建议
建议 加强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
倡导合理轮作,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减轻发病压力。
未来防治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农业科研投入,研发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生物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认知和防治技能。
05 玉米丝黑穗病对 东北地区玉米产 业的影响
VS
品种轮换
避免长期单一种植同一品种,定期进行品 种轮换,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培训农民技术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识别、预防和治疗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 制病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
玉米种子未经过消毒处理,直接播种,导致病菌随种子进入土壤。
拌种不规范
使用药剂拌种时操作不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
气候条件的影响
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侵染,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增加。
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病原菌迅速繁殖和传播,增加了侵染机会。
利用拮抗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进行 抑制或杀灭,从而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
0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
土壤中菌源的残留
上一年的玉米残株
上一年的玉米残株未被清理干净,残留的病菌在土壤中越冬 ,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
肥料带菌
使用未经高温发酵的带菌肥料,如秸秆肥、沼渣等,增加了 土壤中病菌的数量。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2023-11-04
目录
• 玉米丝黑穗病概述 •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 •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实践建议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注意事项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未来展望
01
玉米丝黑穗病概述
玉米丝黑穗病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种植区广泛分布,特别是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
药剂防治
拌种处理
使用杀菌剂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可以有 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预防病害发生。
VS
喷洒药剂
在玉米抽穗前3~5天,喷洒药剂可以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常用的药剂有萎锈 灵、羟锈宁等。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和治疗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和治疗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概述•发病原因•防治方法•治疗措施•防治和治疗存在的问题•未来展望和发展趋势目录01概述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病害。

定义病株的果穗变短,且不饱满;苞叶变薄,呈白色膜状;部分病株的果穗甚至变成黑粉包或直接形成黑穗。

症状定义和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世界各地玉米种植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中国、南非和东欧一些国家。

该病可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此外,由于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连作会使病害加重。

分布和危害危害分布发生规律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病菌传播,带菌土壤是主要的初侵染源。

发病条件土壤湿度、播种深度、土壤温度、品种抗性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02发病原因0102病原菌病原真菌属于黑粉菌科,是一种专性寄生的真菌。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病原真菌引起的。

侵染途径病原菌以冬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也能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

冬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通过风力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并从玉米的芽鞘或幼根侵入。

土壤湿度是影响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在土壤湿度适宜的情况下,病原菌更易萌发和侵染。

土壤湿度土壤温度也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有影响。

在低温条件下,病原菌的萌发和侵染会受到抑制。

土壤温度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有差异。

抗病性强的品种较少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品种抗性如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耕作方式等都可能影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栽培措施发病条件0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制度,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积累,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及时清除病株在玉米生长期间,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源。

使用杀菌剂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预防病害的发生。

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喷药防治在玉米种植前,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能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在我国玉米种植区普遍产生,尤以北方春播区,西南丘陵山区和西北灌溉区受害较重。

一样年份田间发病率3%~10%,重病田可达60%~70%。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如何防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症状该病表现在成株期一样是在玉米抽雄吐丝后表现出典型症状:发病植株一样比正常植株稍矮且细。

多数病株雌穗发病较多,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细,近似纺锤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全部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

早期苞叶一样不破裂,黑粉也不外露,后期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二、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粪肥,再次是种子。

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第一侵入玉米幼芽的分生组织,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

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

三、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一样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

2、调剂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采取地膜覆盖技术。

3、拔除病株和摘除病瘤。

发觉病株、病瘤,尽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减少菌源。

4、公道轮作。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有机肥要充分堆沤发酵。

5、药剂防治。

坚持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最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是药剂拌种或选用含防治丝黑穗病药剂包衣的种子。

以上就是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介绍,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近年来产生较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种植户们要引发重视,注意视察,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缺失。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3 加 强 田问 管 理 。 由于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属 于 典 型 . 土壤传 播 、系 统侵 染性 病 害 ,所 以,加 强农 业栽 培 231 搞 好 轮作 。按 各 地 块 去年 、前 年 发病 情 况 , .. 以及 当 地种 植 条件 ,合 理 安排 轮 作 期 和种 植 品种 , 病 重 地 块( 株 率 >2%) 种 植 高 抗病 性 品种 ,或 病 O 应 者 与谷 子 、 大 豆 、 薯类 等 作 物 实 行 3年 以上 的轮 作 ; 中等病情 的地块 停种 玉米 1 ,然后 换种 抗病 年
的 斋 茎
原 产 量高, 均可 面 人 耕地 积较少 原因, 等
造 成 不 能 合 理 地 进 行 轮 作 ,导 致 土 壤 中


的 原 逐年 增 尤 是 病品 病 菌 积累 多。 其 感
种连作时,土壤菌量就迅速增加。
, 1 品种 的抗 病 性 存 在 差 异 。在 同一 地 ^ - 3
是 很 理想 ,加 之 农 民对 玉 米 拌种 防病 意 识 较 差 ,
防 块 相同 栽 理 件下, 种的 及 的 培管 条 品 抗
、厶
病 性不 同,其 发病率 有显 著的差 异性 。 口 在 同一 播 种 条 件 下 , 高度 感 病 品 种 病 株

等 不 抗 丝 黑 穗 痫 。连 年 大 面 积 种 植 感 病 品种 是造 成丝 黑穗病 大面 积发 生 的主要 原因 。 1 栽 培 地 理 条 件 差 异 。 同一 品种 及 同一 管 理 水 . 4 平 ,播种 在不 同 的地 块 ,其发病 程度 存在 差异 。
l 播种 过 早 。玉米 丝 黑穗 病属 系 统性 侵 染病 害 , , 5 病 菌| 要侵染 时 问为播 利- 至 3叶 期 ,此 时 的气候 三 后 条件 发生程度 密 切相 关 。土壤 偏千 和气 温偏 低极 利于 该痫 的发 生 。而 易 县的春 季气 候条 件 却经 常 足既 早 义寒 ,特 别 是 2 0 0 0年 以来 ,连 续 出现 持续 r 的 年 份 ,大 多农 民为 确 保 全 苗 而 提 早 播 种 时 f ,仃螳 农 民趁 备 季 壤 墒恃 好 时 ,于 4月 上旬 即 u J 卜 " 始 播 种 ,而 常 播 种 期 应 4川 F ~5月 上 句 『 K J 。: 米播利I 后地 温较 低 ,加 之频 繁 的 出现 倒春 寒 人气 ,导致 玉米 发 芽、 Ⅲ : 1时问过 长 ,仃 的地块 出 苗 时 问 长达 2 5d以上 。 f 于气 温 太 低 ,造 成 幼 苗 } 】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可以造成严重的损失。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由玉米丝黑霉菌引起的,它可以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从而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这种病害带来的损失。

首先,要使用较新的玉米种子种植。

新籽玉米种子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有效地防止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降低病害对玉米种子的侵害。

另外,还应适当提高施肥水平,充分利用肥料,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其次,要及时进行杀虫防治。

玉米丝黑霉病的致病菌是由蚜虫传播的,因此要及时防治蚜虫,减少病菌的传播,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

再次,应及时进行病害防治。

发现玉米丝黑穗病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一般采用的防治方法有化学控制、剪株清除病苗和采用除草剂进行清除。

最后,应提高农民的病害防治意识。

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行为也有关系,因此,要加强农民的病害防治意识,加强农民的知识和技术素养,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病害,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病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减少病害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提高玉米的产量,为农民带来经济收益。

但要牢记,病害的防治需要及时、科学、综合的措施,要做到有针对性、积极主动、综合协调,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和治疗新办法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和治疗新办法
力。
生长期治疗
定期检查
在玉米生长期,定期检查玉米的生长情况,发现有病株及时拔除 ,并集中销毁。这样可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以使用三唑酮、烯唑醇 等药剂喷洒玉米植株,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针对农民群体,开展形式多样 的技术培训活动,如现场指导 、专题讲座、网络课程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玉米丝黑穗病 的识别、预防措施、治疗手段 等,以增强农民的防治和治疗 意识。
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政府应加大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和治 疗新技术的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补贴等方式 ,鼓励农民使用新技术,降低应用成
本。
与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作,建 立示范基地,展示新技术在玉米丝黑 穗病防治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推动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通过带菌的土壤、种子、肥料等途径传播,在玉米幼苗期侵 染,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机制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玉米植株的抗病性降低 ,如品种抗病性不强、土壤中菌源量多、气候条件适宜等。
病菌在土壤中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越冬,翌年春季条 件适宜时萌发,通过玉米幼苗的表皮或根系侵入,在玉米植 株内生长发育并扩展,最终导致玉米果穗和雄穗受害。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选育抗病品种
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选育出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抗性的品种。
推广抗病品种
加强对抗病品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选用抗病品种的认识和积极性。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病害的特点、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害特点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玉米的穗部。

病害初期,玉米穗上出现黑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黑色的斑块。

严重的病情会导致玉米丝变黑、变干,丧失受精能力,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防治方法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黑穗病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的首要措施。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2. 地力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玉米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3. 病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初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注意观察玉米穗部是否出现黑斑,及时进行处理。

4. 清除病残体: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病菌在残体上越冬,减少病害的传播。

将病残体集中堆放或深埋,避免病菌再次感染。

5. 合理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湿润或干旱。

过度湿润会增加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而干旱则会降低玉米的抗病能力。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寄生菌、拮抗菌等对病原菌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预防措施1. 种植前消毒: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不连续种植玉米,避免病菌在土壤中长期滞留,减少病害的传播。

3. 防虫害:及时防治与玉米丝黑穗病相关的虫害,如玉米螟、玉米象等。

虫害的存在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缺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病 株 雄 花 全 部 或 部 分 小 花 受 害 .小 间 ,如 遇 春 季 地 温 低 、干 旱 、土 壤 在 积极 推 广种 植 抗病 品种 的基础 上 . 花 基 部 膨 大 ,呈 灰 褐 色 ,破 裂 后 散 含 水 量 在 2 0 %左 右 ,种 子 质 量 差 。 科 学 合 理 地 使 用 种 衣 剂 ,进 一 步 降 出 黑 粉 , 果 穗 受 病 后 ,外 观 短 粗 , 生 活 力 低 ,出 苗慢 ,就 能 延 长 病 菌 低玉 米丝 黑穗 病 的危 害 。 4 . 加强 田间管理 。通 过 农业 措施 无 花 丝 ,大 多 数 除 苞 叶 外 全 部 果 穗 侵 染 时 间 ,造 成 苗 势 弱 ,抗 病 能 力
上 有 黄 色 条 纹 ,有 些 重 病 株 分 蘖 增 造 了适 宜 的 环境 条 件 。玉 米播 种 后 , 的 时间
多 ,茎 基 部 畸 形 有 突 起 。 出 穗 后 , 从播 种 到 出苗历 时 2 0天 左 右 的 时
3 . 推 广 具有 防病 功 效 的种 衣 剂 。
吉林市昌邑区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 曾繁江 杨玉芬 林大朋
《 农村 科学 实 验 》 ( 1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防治 措施
1 . 土 壤 中病 菌大量 积 累 和带 菌 田
间 苗 时 间 ,拔 出表 现矮 化 、节 间缩
的扩 大是 病 害 严 重发 生 的根 本 原 因 。 玉 米 丝黑 穗 病 属 于典 型 的 土传 病 害 ,
1 . 积极 推广 抗病 品种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1、积极推广抗病品种
目前我省审定推广种植的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晋单43、晋单44、晋单48、农大108、农大84、泽玉2号、屯玉52、强胜1号、中北410、同单36、京单958、富友1号等。

严格控制感病品种的生产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丝黑穗病的爆发。

2、适期播种,促进早出苗,出壮苗
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调整播期,避免盲目早播,缩短病菌在土壤中对玉米的侵染时期,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3、在重病区推广具有防病功效的种衣剂
用2%立克莠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2%拌种,用黑败、黑虫双全、福•克•戊等种衣剂按药:种1:50包衣种子,防病效果可达80%以上。

4、实行轮作倒茬、拔除病株减少菌源
实行轮作倒茬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病重地块更要实行轮作,至少要进行2年或1年轮作。

病重田还需轮作种植抗病品种。

根据苗期病株典型症状,结合定苗中耕铲除表现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窄小、丛生、茎弯曲、基部稍粗、分蘖多的病苗和可疑苗。

同时应重视将田间病株在黑粉未散出时及时拔除或将病果穗摘除深埋或烧毁。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作者:薛建红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2期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冷凉地区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

玉米丝黑穗病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

它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平均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70%-8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为害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一旦发病往往全株颗粒无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

苗期发病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有的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成鞭状。

成株期病株果穗较短,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

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出穗后有些自交系在苗期显症,在4-5叶上生1-4条黄白条纹;另一种植株茎秆下粗上细,叶色暗绿,叶片变硬、上挺如笋状;还有一些二者兼有或6-7片叶显症。

雄穗染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

雌穗染病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

偶而侵染叶片,形成长梭状斑,裂开散出黑粉或沿裂口长出丝状物。

病株多矮化,分蘖增多。

二、发病原因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团散黑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玉米播种后,来自土壤、粪肥和种子上的冬孢子,遇到适宜温、湿度等条件便萌发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幼芽的分生组织,最终形成黑穗。

1、土壤带菌:大部分病田为玉米多年连作,连作年限都在3年以上。

玉米连作,使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日积月累,造成土壤大量带菌。

2、肥料带菌:由于农民对病田的玉米秸秆处理不当,致使肥料带菌。

用带菌的秸秆饲喂牲畜,而丝黑穗病的厚垣孢子经牲畜的肠胃后仍可存活,致使粪肥带菌;用带菌的秸秆沤粪,未经充分腐熟,孢子也仍有活力;秸秆直接还田,虽然提高了土壤肥力,但使病菌随着植株全部还入了田间;病株处理方法不当,有的农户未能及时拔除病株;有的农户拔除的病株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有的农户只注意拔除发病雄穗,而忽视发病的雌穗;有的农户将病株随意放入牛栏。

这些做法增加了田间菌源量。

3、品种抗病性低: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在同一接种条件下,高度感病品种病株率可达80%以上,而中抗品种不过50%-10%,高抗品种不过5%。

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造成丝黑穗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4、春季低温干旱在土壤菌量较多和种植感病品种的情况下,播种后的土壤温、湿度(土温又主要决定于播期)便成为决定病菌入侵数量的主导因素。

在地温13℃-35℃范围内,病原菌都能侵染,16℃-25℃为侵染适温,22℃时侵染率最高。

土壤湿度以中度偏干有利于侵入。

春播时如遇低温干旱,玉米出苗时间长,幼苗生长缓慢,会给病原菌创造更多的侵染机会。

此外,整地质量差,失墒块,也会导致土壤偏干,给病原菌侵入创造有利条件。

5、防治措施不力:组织领导不到位,技术服务不及时,未能及早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造成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途径,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选用籽粒饱满、发芽势强的优良种子,提高抗病性。

抗病的杂交种有中单2号、丹玉13、掖单14、豫玉28等。

2、播前种子处理
采用拌种和浸种,进行药剂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和粪肥带菌。

玉米苗在五叶期以前,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

用根保种衣剂包衣玉米播前按药种1:40进行种子包衣或用10%烯唑醇乳油20g湿拌玉米种100kg,堆闷24小时,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效优于三唑酮。

也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三唑酮乳油拌种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种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2%拌种,采用此法需先喷清水把种子湿润,然后与药粉拌匀后晾干即可播种。

此外,还可用0.7%的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加强栽培管理——轮作
根据各地病情合理安排轮作,病重地块实行与非玉米或高粱作物3年以上轮作。

调整播期,根据地势、土质、墒情、品种生育期和抗病性,结合茬口和地块发病轻重,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播种期。

避免不适宜的早播。

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

及时拔除新病田病株,减少土壤带菌。

采取一切措施快出苗、出好苗,缩短种子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减少病菌侵染的机率。

禁用带病秸秆或“乌米”喂牲畜和积肥,禁止施用含有病植株残体的厩肥或堆肥要充分腐熟。

4、拔除病株减少菌量
根据苗期的发病症状,结合定苗和田间除草及时铲除病苗或可疑病株。

在植株病症显现后,病穗未开裂散出冬孢子之前,及时铲除病株或病穗,并携出田外集中掩埋。

切忌让病菌散落于田间增加田间菌量,造成第二年病害严重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