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单病种路径

合集下载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而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一)单病种的定义与选择单病种是指具有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相对统一、医疗费用相对稳定的疾病。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部分常见、多发且诊疗过程相对规范的病种作为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对象,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等。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包括诊断符合率、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等。

2、治疗质量指标:如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3、医疗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4、医疗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组织与实施1、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各临床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工作。

3、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检查项目、用药原则等,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认识和业务水平。

5、建立单病种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考核与评价1、将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

2、定期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临床路径的定义与制定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

医院内一科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医院内一科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医院内⼀科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年度⼯作总结医院内⼀科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年度⼯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次全⾯系统的总结的书⾯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是⼩编精⼼整理的医院内⼀科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年度⼯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我科20xx年4⽉01⽇~20xx年xx⽉31⽇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病例37例,全部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中2例因未愈患者要求出院、1例因医保结算原因(不可控变异),退出临床路径,实际完成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病例34例。

34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9天,最短7天,最长18天,平均住院费⽤2964.8元。

34例患者中合并⾼⾎压病7例,合并低蛋⽩⾎症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合并低蛋⽩⾎症1例,11例合并有合并症的病例视为变异,但不影响第⼀诊断(即第⼀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及治疗⽅案,不需特殊治疗,故仍进⼊临床路径;3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例患者间隔21天再次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分析原因可能是第⼀次住院未完全治愈,3例患者超过标准住院天数(住院天数16~18天),其中1例原因是患者影像学资料吸收不明显,延长抗菌药物使⽤天数、1例因推迟复查异常指标、1例因病情较重,但3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病情稳定,未予特殊治疗,故仍按临床路径完成诊疗;其余31例患者住院天数符合标准住院天数,费⽤控制较好;20xx年4⽉01⽇~20xx年xx⽉31⽇科室收住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42例,有5例因⼊院后确诊时超过48⼩时,故未进⼊临床路径,20xx社区获得性肺炎⼊径率88.1%,变异率29.7%(不可控变异率8.1%)。

经验及体会: 1、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临床路径的基础。

临床路径的实施本⾝就是以提⾼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的,在实施过程中⼀是要严把路径准⼊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专科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临床路径的要求。

单病种临床路径

单病种临床路径
确定解决方案。 • 每月对变异情况进行汇总 , 以科室为单位形成变异分析报
告提交医院指导评价小组
• 对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路径表单提出修改意见
• 主治医师职责:
• 每天巡查病房时 ,进行患者病情评估 ,判 断是否符合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 检查临床路径表单内有关项目的执行情况, 分析并处理变异
• 负责指导下级医师实施临床路径
• 5:为探索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 临床路径管理 • 管理机构应该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
价小组 。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该科室的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 。履行以下职责:
• 1: 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 2: 负责本科室中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 ,制定临床路径
度医疗。
• 4:合理用药 ,控制医院感染。 •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 6::合理检查 ,不断改善和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及技术项
目。
• 注意事项: • 1: 实行病人首诊负责制 ,严禁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 • 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首位 ,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
控制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 ,严禁在单病种质量管理过程中 发生医疗事故。 • 3:规范流程、杜绝纠纷 。责任科室要严格遵守流程,遵 守医疗操作常规 ,建立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并贯彻住院全 过程 ,及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加强与患者与家属的沟通 , 尽量减少纠纷 。严禁让病人在门诊另行交费。
• 对于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 , 应进行告知 ,根据病人情况 ,按照相关诊疗常规 实施后续治疗 ,病人退出情况应有记录并定期分 析总结。
•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 ,要建立相应的 临床路径登记本 ,详细记录患者进入 、离 开临床路径的时间 ,离开的原因 。临床路 径管理病人出院时应填写临沂市人民医院 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满意度调查表 ,科内留 档。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最新模式。

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今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20年以来,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根据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医疗效果是最终的可靠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其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

2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项目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试行草案)》附件之八。

该标准选择了102种临床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的评价范围。

标准中所列每种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包括:诊断依据、入院指标、疗效标准、出院标准、临床评定指标(包括疗效、平均住院日)。

其中临床评定指标中,设置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情况比较复杂,且缺乏大量真实而客观的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一的参考指标值。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付费制(DRGs)的病种管理法。

DRGs是根据诊对病人进行分类的一种简便方法,它以ICD-9-CM-3诊断分类为基础,根据组织器官分为23个主要诊断项目(MDCS),进而分为467组,每个组均有临床意义。

什么是单病种管理

什么是单病种管理

什么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顾模式,它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护理.它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表),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医院服务,以控制诊疗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简单的说: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疾病,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计划安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临床途径要求通过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由于医生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同,减少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而不是硬性的规定.而当前"单病种限价收费"是指对单一病种从确诊入院,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整个过程限定最高的医疗费用,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目的之一.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的管理思想通过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病人,不同医生的医疗差异,它把病人病情和诊疗过程可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医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获取病情和治疗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而保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而临床路径运用于医院管理所体现出的特点在于:(1)完整性:它是在对绝大多数同种疾病或状态下病人的有效的临床诊疗过程的归纳统一的基础上,由提供医疗照护的有关专家成员共同研究制定的最佳处置方式;(2)合作性:以病人为中心设计出标准的诊疗流程,规范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诊疗流程,整合和强调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3)时效性:强调各项处置活动及治疗的时间性,减少住院日;(4)满意度:通过向病人及家属做宣传教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增加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医院内各部门,各专业人员沟通合作加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工作人员满意度也相应提高;(5)差异性:它承认个案差异和例外情况存在,这包括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总结个案差异,能及时发现医院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工作改进;(6)标准性:由于是由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设计出的标准诊疗流程,可以成为绩效评定的一些标准;(7)效益性: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减少了住院时因医护人员治疗程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规范出合理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被认为是一种最受人欢迎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意义规范诊疗护理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护理;加强医护患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提供本院所能提供的最佳的医疗护理模式;患者及家属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可界定标准住院天数和检查项目,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住院天数;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效管理资源使用,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促使患者满意度上升,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多专业服务记录文件的整合,有利于系统地掌握临床的数据;从病人的角度进行持续改进质量,增加病人与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评价,能测量和改善临床结果;通过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持续改进.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第一,建立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小组在院长召集下,由医务处和护理部组织,以临床科室为主导成立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小组,以患者为中心,由医生,护士及相关人员(包括:药剂师,放射师,检验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福利社工,后勤保障人员等)共同进行临床路径发展的推动和评估,并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第二,开展临床路径的宣传教育确定推行策略,对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说明临床路径的目的及益处.第三,选取病种或手术选取病人数量较多的病种和手术,作为临床路径研究对象,并注意质量保证问题和特殊治疗因素.第四,预估住院日数第五,设定病例流程,筛选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的流程第六,设定医疗护理处置标准针对患者的问题及诱因,采取相应的医疗护理等服务措施,明确执行时间和次数以及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第七,拟定范围范围包括:监测和评估,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殊治疗,导管和流管,活动,饮食,处置,护理指导,健康教育,会诊或转诊,出院准备,持续服务等.第八,制订临床路径第九,制订临床照护指引第十,临床路径评价第十一,召开临床路径个案小组会议,审核确认临床路径方案第十二,院务会议通过第十三,执行前准备将整个临床路径实施的方法及过程对相关团队人员进行解释和教育.第十四,临床路径的实施及记录病人住院经医嘱进入临床途径程序,临床医疗护理人员按照临床路径表所列的内容执行各项处置并进行结果评价.如能达到预期目标,只需在该项措施打勾签名,以示完成各项措施活动.如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应将变异情况及时与临床医师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紧急处理,并做完整的记录.病人出院后将临床路径表收入病历.第十五,临床路径的控制与分析临床路径个案管理者应每天核查记录,如果发现病人的治疗过程与临床路径不同,应立即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假如是可以修正的,则立即改善,使治疗流程又回到临床路径上,不致于影响到整个的预期结果.如果大部分病人有相同的差异,则应由临床路径相关组员共同讨论,找出原因,改进临床路径.临床路径个案管理者对完成的临床路径表进行变异分析,并将分析报告反馈给相关医疗护理人员,以便临床路径执行者进行自我监督和改善.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临床路径作为新的管理方式,是一种医疗模式的转变,是一种个案管理和个案管理人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可实际操作性的诊疗标准,是一种病案记录的整体化,规范化和信息共享化.它强调多学科协作,集中医护技专家为病人服务;临床路径将规范具体到天,具体到每个环节;将医疗质量管理从行政管理更多的变为专业管理.它的设计思路是以人为本,针对疾病,环境,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改变了过去重病不重人,医护配合差,服务不规范的弊病.新方案融入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等方法,强调科学性.比如用药,方案设计好的药物供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来选用.在法国,通过这种选择用药,药物的利用效率提高40%,不必要的检查也随之减少,规范代替了随意.临床路径的理想目标是做到跨学科的综合性协作,实际上是为住院病人建立一个规范化的质量控制体系.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将过去质量控制的终末管理,变为环节管理,也就是说将几十种方法中先进的东西融合起来,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动态地进行调整.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同样符合管理学的一般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以及我国对临床路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根据PDCA循环的原理,对临床路径进行不断的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因此临床路径要求定期地根据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内最新进展,结合本院的实际,及时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因而临床路径又是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临床路径是一种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诊疗标准化方法.它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执法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与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的,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下,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并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实现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病人版的临床路径,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临床路径一方面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优胜的地位;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和有效地运用资源,符合我国当前的卫生改革政策.由于临床路径提供了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并对其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所以,研究临床路径在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实施办法,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具有十分现实的和重要的意义.。

二级综合医院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

二级综合医院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

【A】符合“B”,并 1.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可实时监测。 2.院领导有对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记录,有改进的具体措施。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4.4 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药品费用、出院 30 天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 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
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
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我院目前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的 目录
一、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 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
二、外科:—— 三、妇产科:剖宫产
四、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含新生儿 及1-12月婴儿肺炎)
国内单病种管理主要模式
◆单病种质量控制 ◆临床路径管理 ◆DRGS质量评价 ◆病例分型管理
单病种质量控制
单病种质量管理 和临床路径管理
仁爱精诚 认真严谨 求实创新
提纲
一、二甲创建工作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 量管理的要求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指标
三、临床路径实施和管理
一、二甲创建工作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 量管理的要求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 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4.抽查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单病种管理是基于疾病单一性的原则,对其中一特定疾病的管理及治疗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合理化的管理模式。

其作为临床治疗路径的一种具体形式,依据国家和专业指南,综合考虑病情、疾病特点、患者需求和医院资源等因素,制定病种独立、适应性良好的管理流程。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为患者制定一套完整的、具体可行的患者管理方案,以实现综合性诊疗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制度强调全过程、多学科合作、规范化的患者管理,通过明确的流程和任务分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效率和降低费用的目的。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临床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可以减少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其次,它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

通过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风险评估,可以提前发现并控制患者的风险,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再次,它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规范化的病种管理流程和任务分工,可以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资源浪费。

最后,它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

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费用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要实施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需要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和理解其意义和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指南。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病种管理机制,包括病种诊治团队的建设、病种管理专家的培养和病种管理机构的设置等。

其次,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病种管理的理论和技能,并善于运用临床路径管理工具和评估方法,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和病种管理水平。

再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的评审和审核机制,定期开展病种管理工作的审核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不足。

最后,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效率和控制医疗费用而采取的一种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随着医院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医疗服务的日益完善,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已成为医院提高服务水平和医疗品质的必经之路。

单病种管理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病种的医学管理活动。

它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缩短住院时间为最终目标,采用系统的管理手段,规范医疗流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

随着病人数量的增加,单病种质量管理已成为医院患者的首要需求,本文将从临床路径管理方面探讨临床路径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定义与意义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以病人为中心、按照病人病程和治疗规范为蓝本,综合运用医学知识和管理技术,制定出完整的医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期优化全院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经济成本。

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将主要的预后因素、并发症风险、护理干预等因素综合纳入,形成一组规范的医疗流程图表,旨在能更好的为医生、病人、家属和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加精准、完善、高效和廉价的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有很多的好处:(1)它可以规范化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2)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医疗服务成本最小化;(3)它可以提高病人满意度和医院声誉及市场竞争力。

(4)它可以促进学术研究,推进医学科技的发展。

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指对同一种疾病的治疗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医疗质量水平,避免因人员操作不当、病人治疗不规范、设备使用不当等导致的医疗事故。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优化治疗操作流程:临床路径根据特定疾病病情、治疗方案和患者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一整套治疗行为、疾病监测等管理规范。

在治疗过程中,所有的看护人员都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病人治疗流程,让他们更加精准地对待病人的病情,从而实现更加规范化的治疗操作流程。

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单病种临床路径病种名称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

单病种临床路径病种名称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

各科室临床路径、单病种病种名称
内一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病毒性脑炎
内二科:上消化道出血 2型糖尿病急性胰腺炎(轻症)
内三科:肝硬化并发腹水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肾内科:急性肾盂肾炎
心内科: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内六科: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
外一科:结节性甲状腺肿急性阑尾炎胆石症
外二科:股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
胸外科:乳腺癌下肢静脉曲张自发性气胸
泌尿外科: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腹股沟疝
外四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
外五科:踝关节骨折
五官科:白内障鼻中隔偏曲
妇产科:计划性剖宫产子宫肌瘤宫外孕自然临产阴道分娩
儿科:支气管肺炎过敏性紫癜毛细支气管炎。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XXX医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院属各科室:为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须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学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合并症、并发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标准:出入院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单病种管理 临床路径

单病种管理 临床路径

什么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顾模式,它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护理。

它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表),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医院服务,以控制诊疗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简单的说: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疾病,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计划安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

临床途径要求通过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由于医生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同,减少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而不是硬性的规定。

而当前"单病种限价收费"是指对单一病种从确诊入院,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整个过程限定最高的医疗费用,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目的之一。

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的管理思想通过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病人,不同医生的医疗差异,它把病人病情和诊疗过程可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医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获取病情和治疗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而保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因而临床路径运用于医院管理所体现出的特点在于:(1)完整性:它是在对绝大多数同种疾病或状态下病人的有效的临床诊疗过程的归纳统一的基础上,由提供医疗照护的有关专家成员共同研究制定的最佳处置方式;(2)合作性:以病人为中心设计出标准的诊疗流程,规范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诊疗流程,整合和强调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3)时效性:强调各项处置活动及治疗的时间性,减少住院日;(4)满意度:通过向病人及家属做宣传教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增加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医院内各部门,各专业人员沟通合作加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工作人员满意度也相应提高;(5)差异性:它承认个案差异和例外情况存在,这包括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总结个案差异,能及时发现医院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工作改进;(6)标准性:由于是由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设计出的标准诊疗流程,可以成为绩效评定的一些标准;(7)效益性: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减少了住院时因医护人员治疗程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规范出合理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被认为是一种最受人欢迎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

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内科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徐儿医【2010】162号文--《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本科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1、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儿照顾计划。

2、本科室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实施小组成员组长:科主任:李振光主任医师,副组长:吴宏伟副主任医师,成员:尚培薇副主任医师,王伟副主任医师,高继生副主任医师,杨夏主治医师,刘金凤主治医师。

个案管理员:胡娜住院医师;3、本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的病种临床路径病种: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015年试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病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4、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要求的病例,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首程中写明“入组临床路径管理”,由床位医生填写临床路径表单(见附件一),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单医嘱要求开具医嘱;符合单病种管理要求的病例,由床位医师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简表(见附件二);5、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退出,需在病程中详细、如实记录,并分析变异原因,同时上报个案管理员,并在临床路径表单中记录;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管理标准见附件三、附件四;6、出院后将临床路径表单或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简表填写完整,一式两份,一份放在病历中,一份上交科室个案管理员;7、个案管理员每月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进行检查(见临床路径病历质量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上报科主任,将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责令整改,确保科室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每月检查10份病例。

8、个案管理员每月底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及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月总结,上报医务科及科主任。

9、每月科主任及管理小组对本科室的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科室成员进行培训并考核,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再检查。

呼吸内科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呼吸内科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呼吸内科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1、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2、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3、 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4、 设立组织,加强督导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并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5、 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6、 要高度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每例诊疗后要对病例进行登记,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
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即病毒全套。

(3)血氧饱和度
(4)胸部正侧位片或胸部CT。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血培养、血气分析、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
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复查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

2.体征: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位。

3.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见气胸线,肺组织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一般治疗:吸氧、对症。

2.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

3.病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93.0-J93.1自发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胸部正侧位片或胸部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胸腔B超、心肌酶学、血气分析、D-二聚体等。

(七)治疗方案。

1.氧疗及对症治疗。

2.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术:根据病情和肺组织压缩程度进行选择。

3.外科手术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缓解。

2.胸片提示肺基本复张。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有基础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气胸反复难愈,治疗时间延长。

2.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转入外科进行相关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需要相应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