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1876年北路军粮采运及相关事情
段祺瑞
淘宝女装店:fashion2.14
段祺瑞为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 十铺镇太平村)人。1865年3月6日(清同治四年二月初 九日)生于六安县太平集迤北三里祖居,祖父段佩(字 韫山)早年曾与刘铭传贩过私盐、办过团练,镇压捻军有功,官 淮军统领,领兵在外,父段从文在家务农,以租地耕种为生,母 亲范氏。 1869年初,段从文为避刘姓土豪报复(土豪刘楠、刘枢横 行乡里,段佩仗义诛杀,遂结下仇怨),举家搬迁到寿州炎刘庙。 1870年,段佩回乡探亲,决定迁至合肥城西桥大陶岗(今肥西 县三十岗乡陶岗村)农村定居,购置了百余亩田地。1872年, 祖父段佩时任铭军直属马队三营统领,段祺瑞随到江苏宿迁兵营 里,到附近私塾读书。1879年4月22日(光绪五年闰三月初二 日),祖父段佩(以功累保提督衔记名总兵、励勇巴图鲁,授荣 禄大夫、振威将军)去世,段祺瑞哭护灵柩归葬合肥城西乡大陶 岗,从此家道中落,到侯大卫村续读了一年私塾后辍学。
段秀实之孙段珂在唐僖宗时期任颍州(今安徽阜阳市)司马,段 秀实退休后随孙迁居六安隆兴(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槐 树湾村),建立响山寺,该寺至今仍为安徽省重点保护寺庙。段 珂之孙段至中,由六安隆兴外迁至江西饶州鄱阳瀳(音荐)滩村。 传二十余世,至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076-1100年),第66世祖 段彦宗自鄱越皖,卜居罗田县直河乡东里瓦寺前。段彦宗之玄孙 段朝立奏请朝廷分罗田县东部地区设立英山县,获得同意,并任 英山县第一任县令。段彦宗在瓦寺前生根繁衍,成为英山段氏的 始祖(一世祖)。现在英山段氏后代散居安徽、湖北、河南、江 西等地,约有20万人。
段秀实之孙段珂在唐僖宗时期任颍州今安徽阜阳市司马段秀实退休后随孙迁居六安隆兴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槐树湾村建立响山寺该寺至今仍为安徽省重点保护寺庙湾村建立响山寺该寺至今仍为安徽省重点保护寺庙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八年级上册大事年表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组织有关鸦片的工作18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与清对峙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俄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1860年……………………“洋枪队”成立,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太平军“青浦大捷”(抗击洋枪队)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英法主凶,美俄帮凶)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俄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外交困)1862年9月………………太平军“慈溪之战”击毙华尔19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阿古柏侵入新疆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西方照相和电影传入我国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开始收复新疆1876年……………………英人修建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淞沪铁路),中国第一条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收复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1882年……………………上海外滩开办中国近代第一家电话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日占汉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9月………………北洋舰队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破产1895年春…………………“公车上书”,变法维新运动开始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1898年 6.11-9.23…………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令,“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1899年5月23日…………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提出“实业救国”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1905年……………………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昌起义”“双十革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灭亡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含义: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①第一次国内战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制出纯碱②第二次国内战争(国共十年对峙)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想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1927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失利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向湘西前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③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策划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南京大屠杀1937年9月………………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国民党)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思想加入党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台湾回归④第三次国内战争(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6年6月6日…………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1948年11月-49年1月…淮海战役,解放徐州,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1948年11月-49年1月…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9年4月………………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小站练兵园--周武状公(上)
小站练兵园--周武状公(上)周盛传(1833~1885),字薪如,安徽合肥人,晚号北海老农淮军驻津主将,小站稻田开发者。
周盛波弟。
早年随兄办团练,入淮军,历任千总、哨官、游击、参将、记名总兵。
1864年所部由“盛字营”分为“传字营”,次年为记名提督。
1867年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1870年参与镇压陕西回民起义。
1871年随李鸿章移驻青县,修葺大沽炮台,兴办水利,栽种小站稻。
1882年升湖南提督,未任。
有《操枪章程》12篇、《周武壮公遗书》10卷。
1875年(光绪元年),李鸿章奉命兴修京、津水利。
周盛传专任京沽屯田事务,亲自反复踏勘天津东南纵横百余里,提出以疏引河沟,开挖河渠、引淡排碱为主的兴水利、改土壤、开稻田方案。
1876年(光绪二年),调盛军于天津镇,移屯兴工。
首先开挖南连运减河,自靳官屯直抵大沽海口。
之后,又修两岸支河1条,横河6条,沟渠河渠密布成网,建桥闸50余座以备蓄水排涝,使淡水碱水不相掺混,开辟稻田6万余亩,并使沿河盐碱地得到水利,新增可垦田以百万计。
1882年(光绪八年),周盛传升湖南提督,仍留天津镇训练士卒。
他对西洋后膛枪炮研究颇深,著《操枪章程》十二篇,成为淮军教课书。
周盛传还上书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北洋武备学堂。
周盛波(1830~1888),周盛传(1833~1885),系兄弟,合肥县西乡(今肥西县农兴乡)人。
周盛波,字海舲,清道光十年(1830 年)六月二十九日生。
周盛传,字道林,号薪如,又号北海老农,光绪十三年(1833 年)六月十八日生。
父周方严,母丁氏,有田产数十亩,是半耕半读的小康人家。
兄弟6 人,老大盛余,老二盛选,老三盛华,老四盛波,老五盛传,老六盛春。
周家兄弟乐享小康,和睦乡邻,但当地一胡姓豪富,对这座私庄独院、田园肥沃的宅地,早想霸占。
时太平军兴起,胡乘地方大乱,对周家进行围攻。
周家兄弟从拼死格斗中冲出重围,逃到紫蓬山一带过着流亡生活。
咸丰三年(1853 年),周盛波、周盛传偕兄集百余人,自备饷械,创办团练。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45分)1.(3分)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囤,牛有牧,以待百事。
”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A.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C.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D.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3分)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
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
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
”据此可知,严复()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3.(3分)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
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 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 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4.(3分)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
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5.(3分)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
《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
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法条律令的繁杂 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价值观念的混乱 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6.(3分)《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
百年前的李鸿章阅读答案(二)
百年前的李鸿章阅读答案文本阅读答案(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百年前的李鸿章王树增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
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
但李鸿章愿意去。
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
李鸿章算过一笔帐: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
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
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
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
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政府必须邀请欧关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
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
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
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宋初禁军粮食供应及漕运分析计划
宋初禁军粮食供应及漕运剖析《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三中记有时任翰林学士张方平(1007-1092)对宋仁宗上奏,此中有:臣闻太祖训齐诸军,法制甚严。
军人不得衣皂,但许衣褐,其制不得过膝,岂有红紫之服?葱韭不得入营门,岂知鱼肉之味。
每请月粮时,营在城西者,即于城东支,营在城东者,即于城西给,不准雇车乘,须令自负以劳役之。
令行严禁,军士亦以足用。
今则异矣。
1这是张方平对宋太祖时禁军军规的追记。
该军规在宋朝文籍中多次出现,史源多半出于此处,表现了太祖对京城禁军在衣食方面的严格。
而在京禁军的粮食供应与漕运有着亲密的关系,正所谓“太祖起兵间,有天下,惩唐季、五代藩镇之祸,蓄兵京师,以成强干弱枝之势,故于兵食为重”。
1本文即从太祖对禁军的军规出发,对北宋开封禁军的粮食供应及其有关问题睁开剖析,以期揭露太祖时(960-976年)这一问题的几个侧面。
2一、五代以来禁军与漕运的趋向宋初,太祖沿袭五代后唐明宗以来的对禁军发展的目标,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
3详细表现为加强最可信任的侍卫亲军,逐渐解散和重编其余各军队,其本质就是将国家主要暴力机关———军队一元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五代后唐时即已开启。
4而依据宋朝文件的追记,后晋、后汉兵力不下“数十万”,5后周兵力也有“十二万”6。
能够此管窥诸代的禁军数目。
禁军作为中央直接掌握的正规军,大部分驻扎于京师之地,而紧随禁军扩大而来的是对其的粮食供应问题,这使得更能仰仗漕运粮食的开封,成为后晋此后以致北宋的国都。
史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正是这类优势的表现。
7过去论及开封成为国都便利的漕运条件,常常第一归纳于汴河的流通。
但五代时,汴河的运输因天灾人祸而不可以运输:一来是“汴水自唐末溃决,自埇桥东南悉为污泽”;8二来由于五代时国家的分裂,能够供应汴河漕运谷物的大部分地区在与中原政权相敌对的吴(后为南唐)的控制之下。
至周世宗时,开始着手恢复汴河:“上谋击唐,先命武宁军节度使武行德发民夫,因故堤劝导之。
1876年度事件
1876年度事件:中国正式设置驻外使馆1876年,“天朝上国”终于向西方派出了他的第一位驻外公使。
促成此事的,是上一年发生在云南的“马嘉里事件”——英国驻华使馆官员马嘉里等人到云南“考察”,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而被杀,酿成严重外交事故。
最后以清廷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屈辱了结。
条约要求清廷须派员前往英国“致歉”,遂有郭嵩焘以中国首任驻英国公使的身份出使英国一事。
同行的还有副使刘锡鸿,后改任清廷驻柏林公使。
这本该是近代国人详细了解西方的大好机会——无论是将其当作敌人,还是学习的对象,最基本的了解都必不可少。
但遗憾的是,郭嵩焘与刘锡鸿,这两位传统士大夫面对西方文明,却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最后,刘锡鸿得胜还朝,郭嵩焘则收获了万夫所指。
此一事件的象征意义在于:它清晰地昭示着自1840年打开国门至今垂40年来,清廷在“改革”层面,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努力以各种方式从理论上证明西洋各国的所有成就,仍然不出清廷所固守的传统意识形态的范囿,而且也“成功地”证明了清廷所固守的这一传统意识形态,仍然是具有普世性的“天下之至道”。
而任何敢于挑战此节者,最后都不免沦落到郭嵩焘那般的凄凉结局。
郭嵩焘: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未出国门,已是“人神共愤”】虽然驻外公使任命早在1875年的8月份即已下达,但郭嵩焘在等待确定行期的日子里,却越来越无意出使英国。
任命之初,就有舆论讽刺他此行无异于自取其辱;1876年3月,他在总理衙门目睹了英国公使威妥玛气焰之嚣张,署中诸公俱都唯唯听训,又深有气短之感。
此前,郭氏已屡次在公开与非公开的场合指责过朝野士大夫们的愚昧无知,一味地仇恨洋人,但又怀抱着天朝上国的矜持,死活不愿意去了解洋人,于是乎局面就成了:背后骂洋人,当面被洋人骂。
这些言论,刺激了许多人脆弱的神经,自然也就招来了无尽的毁谤。
目睹内外交困,士大夫们唯知愤愤然横议误国,郭本人也情绪恶劣,意兴阑珊,想要借病引退。
但文祥等总理衙门大臣很清楚,除郭嵩焘以外,恐怕是再也找不到愿意出使之人,所以坚决不允辞职,只批病假。
清代前期福建商人的沿海北艚贸易
商 品棉花 、 布 匹、 丝绸 、 书籍 , 华北 的 杂粮 , 关 东 的大豆 、 豆 饼 等商 品运 回, 为 沟通 南北 商 品流通 和保 障 民众 生活 、 增加 国家财政 税 收等方 面发挥 着重要 作用 。
关键 词 :清 代前 期 ; 福 建商 人 ; 沿海 ; 北 艚贸 易
康熙二 十三年六 月 , 清廷 宣布废 除海禁 , 开海贸易 , 设立 江 、 浙、 闽、 粤 四海关 , 管理海洋 贸 易事务 。开海后 “ 各 省人 民海 上行 走者甚 多” 【 l 】 , 以上海 为 中心 的南 北洋航 线尤其 是北洋航线 , 商品贸易获得合法地位 , 流通格局 和规模迥异 于前 , 沿海贸易 出现前所未有 的繁盛景况 。
范金 民
( 南京 大学 历 史 系, 南京 2 1 0 0 9 3 )
摘 要 :清代 康 熙年 间设 立海 关开 海贸 易后 , 沿海 贸易迅速 兴起 , 海道 成为 新 的南北 商 品 贸易 大通道 。江 浙 、 闽 粤、 山东 、 关 东商 人是 清代前 期沿 海运 输 的商人 主体 , 其 中福建 商人 特别 是泉州、 漳州 、 福 州和 兴化 四府 商人 尤 为突 出, 他们 不仅 大力 展 开 闽 台地 区对 江南 、 山东 、 天津
基 金项 目 : 2 0 1 0年 度 国 家社 科 基 金 重 大 招 标 项 目“ 江 南地 域 文 化 的 历 史 演 进 ” ( 1 0 &Z D0 6 9 ) 究成 果。
中国近代“商父”盛宣怀和他的六项创举
时。 向李鸿 章建议 , 国家 自强大计 , 一是
铁路。 二是 电报 , 当 前 电报 最 为 重 要 。 可 盛 宣 怀 其 人 谁 是 盛 宣 怀 ? 其 实 就 连 许 多 常 州 的 怀一生经 历传奇 , 成就 不 凡 , 创 办 了 许 多
在天津试办 电报局 。盛宣怀拟写 了一份 《 电报局招股 章程》 , 提 出了“ 通军报 为第
一
开 时代先河 的事 业 , 涉及 轮船 、 电报 、 铁 路、 钢铁 、 银行 、 纺织、 教 育诸多领域 。 影 响 巨大 , 中外著名 。 垂及后世。 中国第一家轮船招商局
当地居 民可能都不知道 。但 随着 电视连 续剧 《 走 向共和》 的热播 , 让 更 多人认识 了在 电视剧里跟随李鸿 章左右又帮张 之
1 8 7 6 年, 最早进入 中国的美国旗 昌公 司, 在 竞争 中败下 阵来 , 打 算退 出 中国内; - " 3
府投 资 , 设立 机构 , 在 湖北 开采煤 矿 、 铁 矿 。湖 北煤铁 开采 总局成 立后 , 盛 宣怀
主 持 一 系列 开 采 业 务 。 1 8 9 0年 , 张 之 洞 主持 的湖北 汉阳铁 厂亏损 累 累 , 准 备 卖
务大臣、 邮传部 尚书等职 , 1 9 1 6 年在上海
病逝 。李鸿 章 曾称赞他 : “ 一手 官印 , 一
手算盘 。 亦官亦商 , 左右逢源 。 ” 作为直隶 总督 北洋 大 臣李鸿章 的得 力助 手 , 盛 宣
给洋 商经营 。盛宣 怀 闻讯 后 , 提 出铁 矿
7 0
【 驿 站 悦 读 】
两, 其旺盛的发展势头 , 盛 宣 怀描 述 为 “ 询
诸汇丰开办之初 , 尚无如此景 象” 。 中国通商银 行凸显 了盛宣 怀的商 办 股份制思想 。 它的创 办和运作模式 尽管在 我们今天看来有不够完美之处 , 但 在当时
北海对外贸易的发震
北海对外贸易的发震陈汝其北海初名古里寨,属合浦八寨之一,著名的合浦珍珠池,就在附近海面。
这里因北面濒海,后改名北海。
北海位于北部湾北部水域的东北侧,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通商口岸,幅射范围广阔,交通运输方便。
两广的西南部地区,和云南、贵洲的土特产,大部分由北海出口,进口货物又向上述各地销售。
北海港面对东南亚,北背大西南,既是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又是著名的南海北部湾渔场。
随着对外贸易的兴旺,渔业生产也相应发展。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开辟北海为通商口岸后,1877年2月成立北海海关,由总税务司赫德札委任英国人湛参担任北海关税务司。
外国商人接踵而来,进行商务活动。
先后有英、法、德、葡、美、日等国在北海设立洋行和轮船公司。
由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吸引了云南、贵洲和广西的南宁、玉林、博自以及广东的广州、潮州、高州、雷州、阳江等地的商人,到北海经商落户。
清末民初,大小商店不下千家,其中代理外商的洋行和轮船公司的十一间,经营进出业务的二十三间,集中设在球海路。
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进口棉花、布匹和日用洋杂货等;出口桂皮、八角、蓝靛、桐油、生猪、三鸟、鸭毛、牛皮和白糖以及其他农副产品。
商船往来,终年络绎,陆上运输也相继不绝。
“内地商贾,外番贸易,鳞集星萃,街市纷纭”。
可见交易之盛。
据记载:1882年—l891年进口总额为245O万两,出口总额为9l6万两,逆差1534万两,逆差大部分用金银补偿。
(每年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如果相等,称为贸易平衡;如果出大于进,称为顺差;如果进大于出,称为逆差。
)l900年至l905年,平均每年进口货物约值l70—18O万两,平均每年出口货物约值120—130万两,每年逆差50万两。
l889年至l892年,年均进口额(包括转口,下同)为343万两,出口i额为45.3万两。
l894年至l901年进口额下降不足30 万两,出口额在200万两左右。
l902年进口额降至l88万两,出口额l4l万两。
1876年皖北宿州等地捻党起义
①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第 6 卷第 46 页。 ② 《两江总督沈葆桢等奏首匪就擒搜捕余党等折》
(光绪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 军机处录副奏折; 沈葆 桢:《沈文肃公政书》第 6 卷第 52 页; 参见《清实 录》(德宗实录) 第 35 卷第 506 页。 ③ 《两江总督沈葆桢奏豫东江皖交界等处土匪肆扰 剿办情形折》(光绪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 军机处录 副奏折;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第 6 卷第 48 页。 ④ 《两江总督沈葆桢等奏首匪就擒搜捕余党等折》 (光绪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 军机处录副奏折; 沈葆 桢:《沈文肃公政书》第 6 卷第 51 页。 ⑤⑥ 《两江总督左宗棠等奏江皖两省会获漏网巨匪
圩董解到清营, 常士忠、朱二、陆映斗、张添 球、朱永盛、朱长珍、王立刚、王立强、孙秀成、 刘志长等 10 余人也先后为清军所获, 他们都 被残酷杀害⑦。郭宝昌还到刘家集, 查缴白腊 杆、竹矛、火枪、火药等件, 且继续搜捕捻党。
刘金铎等败亡, 赵爽之势孤立。 8 月 14 日, 戴景明、马振乾等探悉赵爽走归赵家湖, 便于当夜带队前往, 将该庄围住, 赵爽施放洋 枪, 向外冲出, 同敌格斗, 不幸两腿连中矛伤, 终于被俘, 王冈、王廷路等也陆续为敌所捕, 他们一起被害。
⑤⑥ 《两江总督沈葆桢奏豫东江皖交界等处土匪肆 扰剿办情形折》(光绪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 军机 处录副奏折;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第 6 卷第 49 页。
·71·
东郯城奶庙聚众大会,“宰牲起事, 郯海往来 之路为之阻绝”①。清朝当局即行镇压。在获 悉赵庆安返回其家乡海州顶湖庄后, 7 月 6 日海州知州林达泉同游击王林、记名提督王 得胜带部将唐宏成率军进围顶湖庄, 迫使该 庄族众将赵庆安捆献, 赵庆安即被林达泉押 解回城。王得胜等则驻于西乡密侦张飞豹、郭 佃扬的踪迹。 7 月 14 日, 当探知张飞豹纠集 余部潜入羽山以西的李堰欲渡毛子河进发 时, 王得胜督率弁勇跟踪追击, 张飞豹等坚决 抵抗, 打伤勇丁杨玉山、许继光、王林等直冲 而进, 千总华涌泉砍伤张飞豹, 张飞豹被俘, 余部 10 多人阵亡。 随后, 张飞豹与赵庆安惨 遭杀害。 7 月 19 日, 郭佃扬于石埠镇纠众南 走, 遭受当地练董所带练丁的追击, 他们展开 搏斗, 击伤练丁三人, 王得胜等闻信领队驰 往, 练董已将郭佃扬戳伤, 捆解送交清军。 王 五、王六等人也被山东防军副将孙文友等捕 获。
1875-1876年北路军粮采运及相关事情
1875-1876年北路军粮采运及相关事情李满喜(内蒙古大学 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光绪元年(1875),清朝决议收复新疆,左宗棠作为清朝奉命的钦差大臣,通过打通北路粮道等办法来解决西进军队的粮食难题。
该论文主要探讨1875—1876年间北路军粮采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西进军队的布署,北路采运局的设置、北路军粮采运路线等具体情况。
关键词:西进军;粮台、北路采运局;军粮采运路线中图分类号码: K247 文献标识码:A同治元年(1862)陕甘回民起事,其影响蔓延至整个西北地区。
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
同治十年(1871)俄国以“代收代守”为目的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同治十二年(1873)白彦虎带领回民起事残部进入新疆,并联合阿古柏反对清政府。
在此内忧外患之际清政府采纳左宗棠之“塞防与海防并重”之主张,并使其担当收复新疆之重任。
用兵新疆,首先要求军粮和军械等后勤保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一、西进军队的布署光绪元年(1875)三月二十八日,清廷发布上谕,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以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仍帮办军务”[1] ,并关外粮食转运等事宜均归使左宗棠督办。
作为钦差大臣的左宗棠很清楚,自古“粮、运两事,为西北用兵要着”[2],此时受他指挥的军队“合共百三十余营”[3],“约六七万人。
”[4]左宗棠直接统帅的马、步兵二十九营,分驻肃州、玉门、安西、敦煌和哈密间的大后方,并督办西进兵事和军粮等诸问题。
左宗棠把军事要务交给湘军统帅刘锦棠,刘锦棠统帅共六七万兵分三批、三路行进。
第一路是收复新疆北路,哈密是进入新疆的第一重大门户,巴里坤则是新疆北路重要门户;第二路是收复吐鲁番,吐鲁番是进入新疆南路的重要门户。
第三路是收复新疆南路。
此时清朝政府的兵力仅散在从哈密经巴里坤、古城子(今新疆奇台县)到济木萨和塔尔巴哈台一线上。
左宗棠的军事布署主要为由徐占彪率军守巴里坤到古城子一线,张曜率军守哈密一线,金顺兵勇进驻济木萨的最前线。
战争故事-牛刀小试
战争故事-牛刀小试1882年8月20日上午8点左右,载有吴长庆6个营、3000人的大清国兵舰抵达仁川附近的海面。
仁川就在眼前,眼前还有船,船的上面有太阳,太阳下面还有太阳旗。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船也到了。
世界真是太小了,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天下谁人不识君啊,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双方就不用热情地打招呼了,游戏规则都明白,从仁川到汉城这铁人三项赛的资格赛,继续紧张进行。
谁先跑到,谁就有发言权。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吴长庆和丁汝昌决定不在最初确定的仁川港登陆,兵舰绕到距仁川30多公里的南阳府海面上先抛锚,再去另觅地点。
面对这片陌生的水域,负责运兵的丁汝昌决定自己亲自去勘查一下路线和地点。
吴长庆一看,船上两个主将不能都跑出去当工兵啊,慰庭,你代我跟丁将军走一趟吧。
丁汝昌和袁世凯驾着舢板出发了。
时间一长,正赶上落潮,他俩就光着脚板在乱石滩上走,丁汝昌这样的海军老兵啥事儿没有,可袁世凯却是在坚持着用他那双已经磨出血的养尊处优的脚在行走。
这让丁汝昌对这个公子哥有些刮目相看了。
经过仔细勘查,最后确定在马山浦登陆。
丁汝昌带一部分人在军舰上警戒,保证清军的后方和退路的安全。
吴长庆命令先锋营营官,在次日黎明之前,三千人马必须全部登陆集结完毕。
就在这个时候,先锋营的营官报告说,士兵们不习航海,水陆两栖,白加黑,长途加漫游,晕船的太多啦,饭一口也吃不下,能不能休息休息再行动啊。
可是,吴长庆的眼前,一直晃动着的,是仁川港那迎风作响又非常刺眼的太阳旗。
兵事如水火,差一刻都可能让日本人抢先到达朝鲜首都,那就前功尽弃了。
吴长庆大怒,不想干你就回家呆着,撤掉先锋营营官,命袁世凯率领先锋营,火速部署登陆事宜。
袁世凯正愁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呢,不知道他怎么鼓捣的,只用了一个时辰,先锋营就已经在岸上合适地点安好营扎好寨,迎接后续人马上岸。
吴长庆没想到这小子不仅是个好参谋,更是把指挥的好手。
让吴长庆没想到的事儿还多着呢,在随后的日子里,袁世凯几乎天天都在刷新着吴长庆没想到的事的记录。
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
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占中国版图达六分之一的新疆,之所以现在还在我们国家的版图之内,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他就是中兴清朝的名臣---左宗棠,那么你知道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光绪元年(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花了近两年时间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作战准备。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从兰州移营肃州,准备发起进攻。
当时,清军已有部分兵力驻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尔巴哈台等战略要地,与敌军相持。
4月底,左宗棠命行营营务、湘军统领刘锦棠率马步25营分批入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
至此,清军出关总兵力有80余营,约六七万人。
清军按先北后南的方针,决定首先收复南北疆的交通要冲乌鲁木齐。
阿古柏得知清军西进的消息,急忙布置防御,令马人得,马明、白彦虎等分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古牧地等地,阻止清军南下;主力部署在吐鲁番和托克逊,阿古柏本人在托克逊督战。
其总兵力约4万人。
1876年7月,刘锦棠率所部各营到达巴里坤,并进驻古城,7月底与金顺部在济木萨会合,谋攻古牧地。
8月中旬,清军进扎古牧地城东和东北,用开花大炮轰塌坚固的城墙。
8月17日,清军经过数天激战,占领古牧地,歼敌近6000人。
刘锦棠从缴获的敌方信函中得知乌鲁木齐守备空虚,决定除留两营兵力守古牧地外,主力迅速向乌鲁木齐挺进。
8月18日黎明,清军出发。
守卫乌鲁木齐的马人得、白彦虎未料到清军行动如此迅速,一闻炮声,即弃城向达坂方向逃跑。
清军收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及伪王城。
盘踞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之敌如惊弓之鸟,未等清军进攻即弃城而逃,只有玛纳斯南城之敌负隅顽抗。
从9月2日始,清军金顺部会同刘锦棠部,伊犁荣全等部猛攻玛纳斯南城,11月6日攻克。
左宗棠进军新疆运输路线考略
左宗棠进军新疆运输路线考略左宗棠进军新疆运输路线考略蒋致洁近年来,史学界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役颇多论述,但对这次战役关键的一环一一后勤运输(主要是粮运)问题,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甚至还有一些讹误,本文拟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考订.当时,入疆部队的军粮,除在前线就地采买外,来源有兰个:河西,河套和俄边.这几个地方的军粮分别通过有关路线向前线转运,具体情况如下: (一)河西军粮的转运路线河西军粮的转运,一般走的是甘新大道.这条路是由兰州西出河西走廊,经嘉峪关,安西越戈壁抵哈密,再翻越天山进巴坤,古城(今奇台).其中甘肃境内为官设驿站;军台大道,新疆境内为营塘大道.沿途主要站塘和里程如下;凉州(武威)480里甘州(张掖)420里肃州(酒泉)560里安西1050里哈密330里巴-●■■__--__一●___●_-●■●一0_■■_____--____●■●-_一●t_--_-__一里坤700里古城.全长3540里.①这条道路是河西军粮及绝大部分军需品运往前线的干道.●●___--_■一■_-●●_●___●_-但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相当重要的运输路线.宣统年间的新疆巡抚袁大化在他的《辛亥抚新记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闻光绪初年,左文襄公进兵新疆,因水草不便,从三道沟,桥湾营出边走蒙古草地,入黄芦岗进剿省城,未尝经安西,哈密间戈壁,最为得计”.②此后,民国年间谢彬的《新疆游记》和秦翰才的《左文襄公在西北》两书均照录了这一段.不过秦翰才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左宗棠虽有此打算,但有没有实行,无可稽考”.③我们认为,袁大化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但这条路线不是行军线(当时出关的几支主力部队,都是走的甘新大道④),而是输送军火,军粮的运输线.为有别于甘新大道,我们姑名之为甘新间道.首先要搞清楚这条线路的基本情况.如所周知,甘新大道一向是由河西进入新疆的主要通道.除此而外,如有小路,必须具备不经安西,哈密间戈壁,不越天山等条件,才有实用价值.据《新疆图志?道路志》中记载,哈密一一肃州间确有这样一条路:自哈密东行220里到沁城(蒙语称塔勒纳沁),沁城东南行九十里为梧桐窝.梧桐窝向南有两条路,一经野马泉,火烧峡达星星峡入甘新大道.另一条是;一百里墩儿山(即马鬃山),九十里岷水,一百里野马井,一百里牛圈子,七十里芦草湖,七十里伊吾峡(讹呼莺窝峡,阴瓦峡)七十里二枝胡桐,六十里乌鲁木泉(其南六十里麻姑滩,六十里三道沟,安西世界)⑤.其中伊吾峡,乌鲁木泉系地名音变或讹称,实即《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甘肃》中的英峨峡,木龙泉.这条材料是由三遭沟直达新疆小路存在的有力证据.而且这条小路显然通过马鬃山,不经安西一一哈密间戈壁;木龙泉至芦草湖L’Q0?之间,又恰系额济纳蒙古草地的边缘地带,这与袁大化所说以三道沟出边走蒙古草地基本相符.另一佐证是曾任金顺,张曜幕僚的萧雄所着《听园西疆杂述诗》中的一个小注,记述他初次出塞,”探闻安西大路戈壁站中之水,贼皆填塞,不能前进,即由玉门九道沟(毗邻桥湾营)过苏赖河上戈壁,绕行小路……至距哈密二百一十里之塔尔纳沁城,始见人烟”.⑥后来民国年间的杨正中所说的:”由玉门三道沟,桥湾等处入戈壁(俗呼入山),均可到达沁城”,⑦可能就以上面材料作为根据.从塔勒纳沁到巴里坤,除西行220里进哈密城,行军塘大道,经南山口翻天山达巴里坤之外,也有一条小路:”沁城东去百余里名东山,(草木丛生,禽兽繁殖,缠民耕牧其处甚众,岁有余粮销镇西,蒙古一带)再东四程到淖毛湖(草场阔大).”⑧其中镇西即巴里坤.哈密办事大臣文麟在一八七四年九月曾奏称:”惟近日带兵运饷各官往往由闹毛湖一带绕走东山缠头地方,径赴巴里坤城.”⑨淖毛湖地处天余脉以东,地势已相当平缓,这就证明从塔勒纳沁可不经南山口翻天山,绕走东山,淖毛湖亦可到达巴里坤.这里需要说明,《新疆图志》所载的”东山”系具体地名,文麟奏折中的”东山”,是指哈密,巴里坤以东的山,是一个广义的地名,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综上所述,这条问道由玉门附近三道沟或桥湾北上,入马鬃山,经岷水等地到达塔勒纳沁,再绕行东北经东山,淖毛湖,最后到达巴里坤,古城.可不经安西,哈密间戈壁,也不必翻越天山.途中主要经过地区,马鬃山”水草丰美,颇多垦牧咸宜之地”;⑩塔勒纳沁早在雍正年间已兴办屯田;东山历来就是产粮区,淖毛湖又是大牧场.这些条件,以长途运输的人畜粮草补给考虑,都是十分有利的.现在,我们再来看左宗棠对条路的说法.他在一八七六年五月写信给刘锦棠:”此后或由此间官民车径解巴里坤,古城,以取捷径,不过哈密,天山,似较妥速也.”⑨这封信所说的道路大体走向,与上述甘新间道的情况,完全相符.在这封信里,左宗棠还拟定了肃州粮车径解古城的计划;”千车分作二十起,每起间日发运.”⑧到一八七六年六月,”肃局已报民车起运二十三批,官车起运六批.”⑨从这条材料看,左宗棠以甘新间道进行长途转运的计划确已实施,秦翰才”无可稽考”的说法不能成立.甘新间道上使用的运输工具有官车民车一千多辆,由肃州直接运达古城,粮运成效十分可观,载止--jk七六年七月,运粮近二百万斤,⑧军粮采运成本为每百斤十五两银子.⑤在乌鲁木齐战役临前战到前线二百万斤军粮,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二)河套军粮的转运路线一八七五年四月,在筹办开辟河套地区粮源时,左宗棠曾向清廷奏明,从内蒙,宁夏到新疆,有一条商旅往来捷径可以直达巴里坤.⑥这就是绥新问道.所以称间道,因为当时从京师到新疆,由北路行,还有儿条台站大道,即左宗棠所说”北,南,中三大路”⑨.后来有人载录了新疆通往蒙古的三条大路:”一自奇台东趋瀚海,漠南地方,如宁夏,绥远等可以直达,是为南路.一自奇台东北可趋科布多及乌里雅苏台以达库伦,是为中路.一自承化东趋乌梁海与科布多,是为北路.三路在蒙古总汇于乌里雅苏台,在新疆总汇于迪化.”⑥可以说基本上反映了三大路的大体走向.这三大路都属于清代.91?外蒙库伦台站,乌里雅苏台台站,科布多台站以及阿尔泰军台道路系统.而我们所说的这条间遭:”自包头向西稍北至蛇太,大巴共十余站,其间为乌,科及归化各城所属蒙地,无台站而有屯庄……由大巴西北十六站抵巴里坤,则无台战,无屯庄.且”不经乌,科不由四路”.◎(这里的”四路”,指北路三大路及南路嘉峪关台站大路)故相对台站大路而言,可以称作绥新间道.绥新间遭,起点是归化,包头,终点是巴里坤,途经蛇太(射台),大巴.左宗棠在奏稿和书牍中只提到这几个地名.以后人们在研究这条线路时,均予照录.但射台,大巴究竟在哪里,这条道路的具体走向究竟如何,目前还未搞清楚.解放前有一篇文章认为,这条路线由”归化经河套以西循额济纳,阿拉善旗之北部紧接外蒙南境,再从马鬃山达巴里坤.”◎前不久杨策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呼和浩特,宁夏一带粮食,全用驼运经内蒙小草地到巴里坤.”◎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同一个结论:河套之粮沿内蒙小草地运往新疆前线.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很值得商榷的. 《归绥县志》曾载录一条由归绥(今呼和浩特)经蒙古草地到新疆的道路”北路,归绥至古城,六千余里.此路俗称蒙古草地,亦日后山路,分大小西路.小西路经武川,白灵庙等处.大西路经武川,瓦窑等处.俱至哈喇牛敦(在外蒙三音诺颜部南境),两路合为一,再西北而抵古城.沿途水草充足”.◎这条路的中段,末段与左宗棠所说绥新间道的情况较为相近,而始段(大西路,小西路)则不相符.左宗棠所说,是从包头向西稍北过蛇太(射台),而《归绥县志》所说,系自归化北行经武川,百灵庙,瓦窑等地.尽管如此,《归绥县志》的记载仍不失为有关绥新问道的重要参考资料.一九三八年,蒙藏委员会编写的《马鬃山调查报告书》,比较明确地提到了绥新间道的大体走向在一九二四年,内外蒙古分离之前,”平津晋绥一带在新疆营业之巨商大贾,其往来之货运驼队,皆取道绥远,经由外蒙之土谢图汗部,三音诺颜部,扎萨克图汗部南境一带,以入于新疆古城或迪化”.③如果将这条材料与上弓I《归绥县志》”北路”相比较,再与下引左宗棠的一篇奏折加以印证,情况就更清楚了.--A七九年五月,左宗棠曾就一个劫杀案上奏清廷.驼户王二楞因丢失所承运军粮受惩,泄愤而杀包头采运分局运粮委员杨玉辉.王二楞丢粮的地点在三音诺颜部南境,④粮运路线经过此地,应当说是确凿无疑的.谢彬的《新疆游记》载录了一条以新疆奇台(古城)至归化城的路线,⑧包括全部地名和里程.我们认为与绥新间道的情况比较接近.这条路由新疆东北境三塘湖,老爷庙进入蒙地.三塘湖在巴里坤以北二百四十里,同样也是巴里坤通往蒙地的一个门户.⑤就是说,从巴里坤到包头,归化,也要走这条路.综计谢书所列里程,从三塘湖至归化4.3lO里,再加三塘至巴里坤的24o里,共为4.550里.这与左宗棠所说粮运路线”远者五千余里”⑥相差不大.惟站数为62站,与左宗棠所说”三十余站”③相差较大.但谢书中的里程,各站长间平均仅7o里,而绥新间道当时尚未设站,”以驼行一日为一站,自归化城起,驼行三十余日可抵巴城,遂呼为三十余站”.◎按总路长和运日计算,每站平均可达一百多里.我们知道,骆驼在戈壁,草原行路,速度较快,每日行程绝不止70里.所以,站数相差较大的缘故就在于站程的不同.另外,由于译音混乱和其他讹误,谢书所列地名,大多与今《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代地图的地名难以校核.有92?少数基本相符,列举如下:《新疆游记》三塘湖老爷庙什拉胡力苏哈喇尼丁哈喇桃力该倍尔冲兔大赫太包头镇历史地图(8>》三塘老爷庙西拉布里多哈拉尼多哈拉托洛盖布尔汗兔余泰包头利表中老爷庙以南为新疆地区,哈拉托洛盖以东以南为河套地区;西拉布里多和哈拉尼多均在外蒙三音诺颜部南境,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左宗棠所说的射台,蛇太,《新疆游纪》中的大赫太,应当是包头西北三百里左右的佘泰.”大巴”一地,在有关资料中一直没有查到,但根据左棠所说大巴各距巴里坤,包头十余站,大致处于绥新间道全路中点的方位,以及上引其他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大巴应在绥新间道上哈拉尼多的东南不远的地方.当然.谢彬载录这条路线,在民国初年,沿途已经设站,线路走向也很可能有变动,限于资料,已难以将当时”无台站,无屯庄”的绥新间道考订得十分翔实.可是我们综合以上所引几条材料,互相进行比较,印证,对绥新间道的具体走向就比较清楚了:这条路,归化至包头间为台站大道,由包头向西北经余泰,布尔汗兔到哈拉托洛盖,再由此出内蒙入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部南境,继续向西北至哈拉民多,再到推河流域的西拉布里多,向正西方向进入扎萨克图汗部南境,最后越阿尔泰山余脉阿济山,经三塘到达巴里坤.⑧宁夏到巴里坤的路线,据左宗棠说,由定远营(即历史地图中阿拉善厄鲁特旗,今阿拉善左旗)”取道察罕庙.经喀尔喀边境之巴尚图素庙与归包粮驼会合径趋巴里坤”.@这就表明,宁夏之粮在今阿拉善左旗装运出发,沿北上运路行进,并在今内,外蒙古边境处与绥新间道汇合.所以这条路实际上是绥新间遭的一条支路.根据我们以上讨论.杨策等同志认为归,包,宁粮食经内蒙小草地运达巴里坤,显然是把路线搞错了.内蒙小草地系指阿拉善.额济纳蒙古草地及马鬃山之一部分.这条道路,直至一九二四年后才成为常用的商道.当时外蒙刚刚独立,由于政治原因而”禁止汉商入境.于是,经由外蒙南境之绥新交通要道,为之断绝.乃改道经由额济纳,马鬃山以入新疆”.②而绥新问道,在~A.-L五年左宗棠筹运河套军粮之前,早就是行旅往来的商道;何况”其间为乌,科及归化各城所属蒙地”.乌里稚苏台,科布多均在外蒙境内,怎么可能是”内蒙小草地”所在地区呢?当然,左宗棠的助手哀保恒曾建议开办宁夏粮运,并亲自前往”查看宁夏取道阿拉善,额济纳西蒙古草地直达巴里坤运道”.③上述”小草地”的说法可能与此有关.然而事实是左宗棠并没有使用运这条路线:“此道较见在试办之路犹觉迂滞,台站又不足恃”⑨他还告知袁保恒:”该旗蒙人无熟习此路者,水草便否无从查悉……一切暂时不能开运也.”⑤结果,还是按原计划与行经外蒙的绥新间道汇合,根本没有走内蒙小草地.绥新间遭是一条草原之路,沿途水草丰美,有粮可采,有驼可雇.左宗棠饬归,包粮局全部雇用商驼长途运输,直达巴里坤,”而实装实,无喂养虚耗”.⑧从归化到巴里坤,一百斤粮摊算下来只有八两银.⑤较关内河西运往前线,耗费节省一半.在新疆本地以外的几路粮运中,效益最高(俄粮虽仅7.5两,但极不可靠),左宗棠也最为满9?意.从一八七五年五月试办至一八七六年七月,合归,包,宁各处所采之粮,运到巴里坤的达七百万斤.③这批军粮对确保乌鲁木齐战役的顺利发起,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三)俄粮的转运路线根据一八七五年夏左宗棠在兰州与索斯诺夫斯基议定的购买军粮合约,俄方在斋桑泊一带为清军代买五百万斤粮食,并由俄方代办运至古城.护运费用摊入粮价,运费之中,计每百斤需银七两五钱.⑨按原议方案,俄粮全由骆驼负运,自斋桑一带出发,沿额尔齐斯河谷行至布伦托海,再由布伦托海直趋古城.俄方安排的这条运遭,左宗棠在给俄方和清方接收粮食官员的函牍中几次提到.④后来史家以这条道路为俄粮运遭,自然是有充分依据的.但是,俄粮的运输道路却并非仅此一路.这首先与粮源有关.俄方一直声称军粮采自斋桑一带,实际上,当时被沙俄侵占的我国伊犁地区也是重要粮源之一.沙俄军官库罗帕特金后来证实了这一点.在《俄中问题》一书中,他透露:当时伊犁小麦每普特(16.38公斤)收购价为0.15卢布,而运至古城后却以每普特5卢布售给清军.⑨因俄粮一直违约拖延,不按期交付,在清方一再催促,交涉下,俄方曾派人于一八七六年六月到肃州向左宗棠解释,”并称见在办粮已齐,由在山诺尔(斋桑泊)运谢米,由谢米运古城.④谢米系俄语译音,即ceMNpeye,七河流域之意,(现一般译作谢米列契)实即指伊犁一带.这里有必要揭穿一个事实:其一,伊犁是被沙俄侵占的,俄方心虚,不愿承认伊犁为采粮区之一.故告知清方粮食由斋桑采买,运往伊犁后再中转给清方.其二,如承认从伊犁采购起运,就与原议合约不符.伊犁一路较斋桑经布伦托海至古城近得多,这样运费应当降低,俄方不愿降价,所以要说伊犁之粮系斋桑运来.一般只要伊犁有粮,他们不会舍近求远而多耗运资从斋桑运粮.另外,俄粮接收情况亦可反映这一点:一八七六年九月,”俄粮续到古城者一批,由西湖到沙湾者一大批”.⑧这清楚地表明.粮食是由两路运来.西湖即乌苏,同沙湾均在新疆北路伊犁一一乌鲁木齐台塘大道之中.--Jk七六年六月,俄方曾函告金顺,”言及俄粮在精河,库尔喀喇地方被劫掠数次”.@事件真相如何,姑且不论.精河(晶河)距伊犁已经很近,俄粮如从斋桑运至布伦托海后,决不可能南辕北撤,再从精河,西湖一带运送古城.所以这条运遭不属于原议斋桑一布伦托海一古城的路线,而应当是这样的:或先由斋桑将军粮运至伊犁,再由伊犁沿乌鲁木齐西路台塘大路运至西湖,沙湾,交当地清军接收;(按俄方向左宗棠勰释的说法)或直接在伊犁采购沿同样线路行走.因此,说俄粮仅由斋桑泊经布伦托海一条路线运输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搞清绥新间遭,甘新间遭,俄边运道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些运输路线的开辟,使用,不仅补充了新疆前线清军的军粮,对乌鲁木齐战役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研究清代后期西北,华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地理交通,尤其是商业贸易,民族关系,中俄关系等都很有必要.以绥新间道为例,这条商路还在光绪朝以前,就是内地与新疆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由于这条商路的通行,新疆“巴城商贾络绎不绝,棉价,布价,粮价与内地相近.④在大批关内清军进驻新疆后,这条商路又成为许多内地商贩,手工业者”赶西大营”的重要路线之一.”及左宗棠规94画新疆,汉民贩缯帛,稍稍随大军出关,久之,阙畴置谷,流亡还集.……人众多,取用宏,商贾骈至”.⑧当时前往新疆的,有全国不少省分的商贩,工匠和农民.而华北地区赶大营者,,大多数都走绥新问遭一一蒙古草地之路.他们在新疆,有的经营商业,手工业,服务行业,有的务农垦荒,养蚕植棉,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联系,为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军新疆粮运路线示意附文后)注释①参照左棠奏稿及无各氏着《驿站路程》(收于《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再补编,第一帙)②哀大化:《辛亥抚新记程》24页③秦翰才:《左文襄公在西北》99页④《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巷四十五,17页, 卷四十八48页等(以下简称奏稿》)⑤《新疆图志-道路志二?密哈厅》王树弃丹编篡⑥萧雄:《听园西疆杂述诗?戈壁》注⑦杨正中:《新疆交通概况》259页⑧同⑤⑨《钦定平定陕甘新方略》卷289?甲戊年(1874)8月12日文麟,明秦折⑩《马鬃山调查报告书》15—16页蒙藏委员会调查室⑥《左文襄出全集?书牍》卷十六,22页(以下简称《书牍》)⑥同⑩⑥《书牍》卷十六,47页⑧同⑥⑥《奏稿》卷四十八,3O页⑩《奏稿》卷四十六,21页⑥《奏稿》卷四十六,4O页⑧蒋君章:《新疆经营论》86—87页⑥同⑥◎苏北海:《左宗棠用兵新疆时运粮办法之借鉴》,见《军党月刊》1945年元旦专号⑨杨策:《左宗棠与规复新疆》见《中国近代史百题》上?315页③郑植昌:《归绥县志》28页③同⑩27页③奏稿》卷五十四?56—57页⑤谢彬:《新疆游记》3l7—318页⑧宋伯鲁:新疆建置志》卷二,9页⑧《奏稿》卷四十八?2页③《奏稿》卷四十六,4O页◎同⑧⑨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14—15. 16一l7,27—28⑨《奏稿》卷四十七?24页③同⑩27页⑧项城袁氏家集?文诚公集》奏议卷五,开通草地运道折⑨《书牍》卷十五?5页⑤《书牍》卷十五?28vA⑧同⑧48页⑨《奏稿》卷四十六?5页③《奏稿》卷四十八69页◎《奏稿》卷四十七?6页④《书牍》卷十五?47页;71页等④库罗帕特金:《俄中问题》(俄文版)85页④《书牍》卷十六?56页⑧《书牍》卷十七?6页⑨同④⑤《奏稿》卷四十六?21页④宋伯音:《新疆建置志》卷二?16页(责任编辑董汉河)95?扩大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覆盖面人的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但用历史的眼光看,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并非那么渭泾分明,一个时期的物质生活方式总是反映着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书本上以及影剧院,音乐厅里,而要让文化建设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扩大文化在杜会生活中的覆盖面.扩大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覆盖面,增强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全面取代封建文化的需要,除了要求搞好教育事业和文艺事业外,还应抓好两个方面的文化建设:第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饮食文化,衣着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日用品文化,医疗卫生文化,商业文化,体育文化,旅游文化等行业文化.这类文化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们发展起来了,人们就可以时时通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文化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很重视这类文化的建设.第二,要批判地继承发扬我国的民俗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经济生产,社会制度,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心理信仰,岁时节令,商业贸易,文艺游乐等各方面都有民俗活动,光是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就难以尽数.这些代代相传,人人相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至今仍非常活跃的民俗文化对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影响不可估量.我们不能只把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来欣赏和保存,或让其自然发展,自生自灭,而应采取措施,移风易径.要发展传统民俗中的良俗,改遗传统民俗中的陋俗,剔除传统民俗中的封建性,愚昧性,落后性,神秘性,代之以社会主义新文化,新科学,新思想,引导民俗活动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教育和文艺事业发展了,行业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发展了,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文化气息,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基础才能广阔深厚,坚实. (竹君摘自《社会》86,5期).96?。
1876年江华条约
1876年江华条约《江华条约》本名《日朝修好条规》,又称《丙子修好条约》,是日本与朝鲜于1876年2月26日(农历丙子年二月二日)在朝鲜西海岸的江华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1876年江华条约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江华条约历史背景18、19世纪,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朝鲜国内的资本主义萌芽方兴未艾,在地下传播的天主教飞速发展,由实学思想演变而来的开化思想亦应运而生,这些都对朝鲜统治者构成巨大威胁。
广大商人和开化思想家极力要求朝鲜政府开放国门,而朝鲜政府则坚持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镇压农民起义和天主教徒。
1866年,法国以朝鲜杀害法国神父为由派军舰侵入江华岛,被朝鲜击退,史称“丙寅洋扰”;1871年,美国入侵大同江和江华岛,不久后被迫撤兵,史称“辛未洋扰”。
经过两次“洋扰”事件,朝鲜政府重申“锁国令”,并在朝鲜全国各地竖立“斥和碑”,国门进一步紧闭。
朝鲜也因此被欧美列强称为“隐士王国”。
而朝鲜的邻国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力迅速发展。
由于日本资源短缺和市场狭小,加之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竭力向外扩张,朝鲜则首当其冲。
日本自古以来就觊觎朝鲜半岛,曾挑起“壬辰倭乱”等大规模侵略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不少维新人士更是大力鼓吹“征韩论”,企图将朝鲜变成日本的原料产地(主要是农产品)和倾销市场,进而并吞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略中国。
朝鲜国门的打开是侵略朝鲜的必要条件,因此明治天皇登基以后,多次向朝鲜传递国书,要求朝鲜政府开放国门与之建交。
由于日本在国书中自称“大日本”,并有“皇上”、“朕”等用语,令作为中国属国的朝鲜十分气愤,所有国书均遭拒绝。
1873年,朝鲜的政局发生变动,当年12月,朝鲜王妃闵妃发动宫廷政变,排挤先前的执政者兴宣大院君而掌握政权。
兴宣大院君执政的十年间厉行锁国政策,而闵妃外戚集团则倾向于开放国门,这为朝日关系的松动提供了契机。
胡雪岩生平及其与晚清西征借款-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胡雪岩生平及其与晚清西征借款-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胡雪岩其人胡光墉( 1823 -1885) ,字雪岩,安徽绩溪人。
晚清着名徽商,企业家、家,是近代着名的红顶商人,被后人称为一代商圣。
胡光墉一生坎坷多舛,年幼时因家贫帮人放牛。
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私塾教育,其知识都来自父亲的日常教育。
十四岁时在亲戚介绍下到杭州信和钱庄做学徒。
由于做事勤恳踏实,受到钱庄庄主赏识,三年后升为跑街,担任信和钱庄外部的工作。
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商业传奇。
胡雪岩担任跑街期间,因擅自给当地官兵借钱,被钱庄开除。
为了生计,他在湖州买卖粮食,结识王九龄。
在王九龄的资助下,开设了埠康钱庄,他精心经营,并与官场中人刻意交往,遂在几年后成为杭州一大商绅。
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华,攻入,胡光墉得到发迹的契机。
在王九龄的支持下,他利用职务之便,筹集粮草,积金募兵,其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咸丰十一年( 1861 年) 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王九龄城破身亡。
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因胡光墉三日筹集粮草三十万担,解了清军燃眉之急,受到左宗棠赏识,遂委托胡雪岩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
埠康钱庄水涨船高,财源滚滚。
在此期间,胡光墉还帮助左宗棠开办实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并从中获得大量回佣。
他还管理赈抚局事务,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等,收敛了数十万具暴骸; 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 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
此后,他名声大振,京内外很多官绅都将自己的金钱存于埠康钱庄,数年积累白银千万两。
至同治十一年( 1872 年) ,其阜康支店在全国达二十处,白银二千余万两,田万亩,并授江西候补道,赐黄马褂。
同治十三年,胡雪岩创办胡庆馀堂,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为抑制当时社会疫病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为左宗棠提供了大量药物,为西征做了很大贡献。
丁汝昌
咸丰元年(1851年),庐江一带发生严重灾荒,丁汝昌父母先后病故。咸丰三年十二月(1854年1月), 太平军占领庐江,丁汝昌征入太平军。后随太平军驻扎安庆,成为程学启部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十一日,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株 守港内消极待援,终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人物评价
《清史稿》:甲午之役,海陆军尽覆,辱莫大焉。汝昌虽有罪,而能以一死报国,尚知畏法。汝贵、志超丧 师失地,遗臭邻邦,靦然求活,终不免於国典,何其不知耻哉?
这个阵型也就是丁汝昌在报告中所说的“夹缝鱼贯阵”迎敌,同时他还向全舰队发出三条作战训......
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二十日,北洋舰队在旅顺完成修理返回威海,镇远舰入港时触礁受伤,使得本 已元气大伤的北洋舰队雪上加霜。日军进攻旅顺时,丁汝昌被革去尚书衔,摘去顶戴。旅顺陷落后,丁汝昌又被 革职,暂留本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投降清军
罢职归田 扬威域外
黄海海战
统领海军
兵败殉国
丁汝昌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一月十八日,丁汝昌出生在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丁汝昌原籍安徽凤阳县。 明朝初年,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投军入了卫所,后人成了卫籍,落户在庐江县北乡石嘴头地方,子孙繁衍,人 口增多。后来,该地改名为丁家坎村。
丁汝昌
晚清北洋海军提督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主要成就 04 相关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5-1876年北路军粮采运及相关事情李满喜(内蒙古大学 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光绪元年(1875),清朝决议收复新疆,左宗棠作为清朝奉命的钦差大臣,通过打通北路粮道等办法来解决西进军队的粮食难题。
该论文主要探讨1875—1876年间北路军粮采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西进军队的布署,北路采运局的设置、北路军粮采运路线等具体情况。
关键词:西进军;粮台、北路采运局;军粮采运路线中图分类号码: K247 文献标识码:A同治元年(1862)陕甘回民起事,其影响蔓延至整个西北地区。
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
同治十年(1871)俄国以“代收代守”为目的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同治十二年(1873)白彦虎带领回民起事残部进入新疆,并联合阿古柏反对清政府。
在此内忧外患之际清政府采纳左宗棠之“塞防与海防并重”之主张,并使其担当收复新疆之重任。
用兵新疆,首先要求军粮和军械等后勤保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一、西进军队的布署光绪元年(1875)三月二十八日,清廷发布上谕,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以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仍帮办军务”[1] ,并关外粮食转运等事宜均归使左宗棠督办。
作为钦差大臣的左宗棠很清楚,自古“粮、运两事,为西北用兵要着”[2],此时受他指挥的军队“合共百三十余营”[3],“约六七万人。
”[4]左宗棠直接统帅的马、步兵二十九营,分驻肃州、玉门、安西、敦煌和哈密间的大后方,并督办西进兵事和军粮等诸问题。
左宗棠把军事要务交给湘军统帅刘锦棠,刘锦棠统帅共六七万兵分三批、三路行进。
第一路是收复新疆北路,哈密是进入新疆的第一重大门户,巴里坤则是新疆北路重要门户;第二路是收复吐鲁番,吐鲁番是进入新疆南路的重要门户。
第三路是收复新疆南路。
此时清朝政府的兵力仅散在从哈密经巴里坤、古城子(今新疆奇台县)到济木萨和塔尔巴哈台一线上。
左宗棠的军事布署主要为由徐占彪率军守巴里坤到古城子一线,张曜率军守哈密一线,金顺兵勇进驻济木萨的最前线。
二、设置北路粮台与采运局(一)北路粮台的设置“师行粮随,关系极为紧要”[5],军粮供给是历来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对西进军队来说,何地建粮台,如何采运军粮等,成为必先解决的难题。
但在粮台及采运局的设置问题上西进军队指挥者当中有不同的主张。
同治十三年(1875)十二月,管理西征粮务之户部左侍郎袁保恒上奏称:“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两处,设立粮台,均不相宜。
惟巴里坤为南北适中之地,且紧接大军之后,拟将粮台移设巴城。
”[6]袁保恒最初提出粮台设在巴里坤的想法。
但“惟袁保恒所奏移台巴城,虽以调运乌、科之粮为言,以调运南路为末著,而注意仍在肃州。
”[7]当时西进军队的粮食来源主要是以甘新道的河西走廊一带的粮食运至新疆古城子等地,而袁保恒仍有意将运粮主线放在河西走廊的甘肃肃州。
乌鲁木齐都统景廉奏称:“关外军粮匮乏,其原因,一是哈密、巴里坤、古城、济木萨等处,皆系兵燹之余,户口凋敝,田地荒芜。
二是乌里雅苏台等处,并不产粮,断难分济大军。
”[8] “北路乌、科等城无粮可采,仍应在肃州设立总台,安西、哈密、巴里坤设立分台。
”[9]显然,和袁保恒一样,景廉的注意力也在南路,其运粮重心仍放在甘肃肃州。
左宗棠在其光绪元年(1875)二月奏折中说道:“粮台之设,原以支应粮饷军需,俾前敌各军得一意驰驱,无须分心储峙。
其必紧居大军之后者,势所当然。
巴里坤距各军驻扎之古城、济木萨等处,为程七百余里,车驼畅行无阻,台设巴里坤,照料易周,各军赴台领运,取携甚便。
回乱以来,城垣完好如常,旧为北路商贾辐辏之所,百货萃集,市廛麟次,今昔无殊。
袁保恒称粮台宜移设巴城是矣。
”[10]左宗棠认为巴里坤受回乱影响少,并且一直以来是南北两路商业贸易重镇,在巴里坤设置粮台方便于南北两路军粮的转运,但粮台设置最基本的要求,其附近必须产粮以供采购。
可是,巴里坤并不具备该条件。
左宗棠又称:“惟巴城产粮无多,从前天时地利人和,三厂屯田,日久荒废。
从新经理屯政,暂无近功。
经理如不得人,更滋虚耗。
金顺上年在此采办军粮,民商分购,仅得七千余石。
其明征也。
”[10]西进军最高统率者左宗棠,似乎在1874年已经决意将粮台设立在巴里坤。
尽管巴里坤并不盛产粮食,他设法弥补这一不足,并试图尽快将粮台设置一事付诸实施。
经过一番讨论,西进军队的北路粮台最终设置于巴里坤。
(二)北路采运局的设置经历1862—1874年十余年的交战,本来粮食产量甚少的河西走廊等南路的粮食采购已严重供不应求,无法再为西进军队提供军粮,左宗棠对此十分清楚。
他也明白从其他地区采购军粮是西进军队最迫切的问题。
此时,左宗棠从“广加谘访”中得知“归化、包头至射台、大巴一带十数站,大巴至巴里坤十六站,中间产粮之处甚多。
其地虽无台站,无一定地名,然旧时商旅之赴巴、古、乌鲁木齐者,每取道于此。
以其有粮可购,有驼可雇,价均平减也。
”[7]由于军粮采运需要,左宗棠将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和河套产粮地区与西进军事联系起来。
当初他和他的将领,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产粮与否,很有可能不是特别了解,而经“广加谘访”之后得知。
归化城、包头、土默特等地康熙年间始清廷用兵西北的军粮供给之地,并顺、康、雍期间内地汉族农民的流入及道光年间赴蒙经商的商号雇用农民在人工开渠后,已使归化城、河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区。
18世纪中叶,由于对农业移民的管理需要,在这里设置归化城、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等五厅,并设归绥一道专管。
出现在左宗棠奏折中的归化城、包头、佘泰[11]等地,均在其范围内。
在左宗棠从陕甘进入新疆之前,西进军队的统帅也曾从归化、包头一带采购粮食,可以从左宗棠奏折:“景廉前与金顺书称包头运粮实亦不少,非虚言也”[7]证明这一点,只是并没有专门设置采运机构。
同治元年(1862)陕甘回民起事之后,从内地至嘉峪关的驿路也被堵截。
在南路军粮采运路线瘫痪之际,“关外军粮无论由何处采办,左宗棠责无旁贷,务当悉心经理,俾资饱腾,毋得意存膜视。
”[12]必须及时设置采运局并保证西进军队顺利前行是左宗棠的责任所在。
为了把河套地区的军粮采运至新疆古城子,西进军队专门设置北路采运局,并“总局设于归化,分局设于包头。
”[1]三、北路军粮采运路线清朝对于新疆交通最为关注,凡内地至新疆分别设置台站, 以保军事运输的通畅无阻。
当时京师到新疆由北路几条台站大道而行,新疆通往蒙古之三条大路:“一自奇台东趋瀚海、漠南地方,如宁夏、绥远等可以直达,是为南路。
一自奇台东北可趋科布多及乌里雅苏台以达库伦,是为中路。
一自承化东趋乌梁海与科布多,是为北路。
三路在蒙古总汇于乌里雅苏台,在新疆总汇于迪化。
”[13]这是左宗棠所说的“北、南、中三大路。
”[14]北路又称为是迪化北路。
这条“由归化城至新疆古城,土人谓蒙古草地。
”[15]又“曰后山路,分大小西路。
小西路经武川、百灵庙等处,大西路经武川、瓦窑等处,俱至哈拉牛敦。
两路合为一,再西北而抵古城。
沿途水草充足。
大西路路程短而站口大,中断红果岭等处有流沙。
小西路路程长而站口小,水草亦较丰。
”[16]由于“它是从归绥向北越过大青山到漠北以及天山南北地区。
也叫做后山路。
”[17]再《土默特志》里有条归化城至巴里坤的正西路(西营路):“自归化城启程,经武川、达尔罕、茂明安,由乌拉特中公旗入外蒙古,途径七十二站,抵达新疆古城子。
此路分大西路、小西路两条路线。
大西路从归化城出发经可可依力更、百灵庙、公忽洞滩,至哈喇牛敦与小西路会合,至古城子,全程2595公里。
小西路从归化城出发,经可可依力更、百灵庙、乌兰不浪,至哈喇牛顿并入大西路,至古城子,全程3180公里。
小西路路程长于大西路,但沿途站口小,水草均好于大西路,所以商旅喜走此路。
西营路为驼路。
”[18]《归绥县志》中也写到:“北路,归绥至古城,六千余里。
此路俗称蒙古草地,亦曰后山路,分大、小西路。
小西路经武川、百灵庙等处。
大西路经武川、瓦窑等处。
俱至哈喇牛敦(在外蒙三音诺颜部南境)两路合为一,再西北而抵古城,沿途水草充足。
”[19]上述所指大、小西路是由原来的杀虎口经过归化城到推河流域的阿尔泰军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商路。
但左宗棠向清朝奏明时从归化城有一条商旅往来捷径直到巴里坤,即“除北、南、中三大路外,南有一捷路,由归化城包头而西,不经乌科不由四路,别有间道,可达巴里坤,自包头向西稍北至蛇太、大巴,共十余站,其间为乌、科及归化各城所属蒙地,无台站而有屯庄,蒙汉杂处自为聚落,产量之地 ,颇多雇驼亦易,由大巴西北十六站抵巴里坤,则无台站无屯庄,计程以驼行一日为一站,自归化城起驼行三十余日可抵达巴里坤,遂呼为三十余站,所经之地属何城管辖无从确悉,但称乌、科实则近时商旅赴西路者均以此路为捷径,未尝绕道乌、科两城也。
”[14]并路程“远者五千余里”[20]。
很显然小西路的走向与历程是不符合西进军对的运输路线,小西路主要由北路台站大道而行,并左宗棠奏折里所说的“远者五千余里”相差较大,大西路的路程虽接近五千余里,但大西路所走的路线是“以归化城为起点绕过黑勒库河,抵达可可伊尔根、乌兰不拉克、昆都伦克楚,至爱毕哈,至齐几尔汉,至特木儿,至布尔哈苏台,至五郎厄鲁儿,至古尔板哈沙图,至察汉,至夏沫儿,至五尼图,至波罗苏海,至察汉厄尔儿,至马尼图,至敖石喜,至家哈至尼尔哈孙搜几,至察不雀儿,至尼楚滚,至库尔奇勒,至图格里克达,至哈拉尼多,至乌纳根乌苏,至昏鄂空厄勒,至塔奇,至西拉布里多,至阿尔博尔吉,至博济河朔,至推河。
”[21]再从推台到都图库特尔,最后抵达巴里坤。
大西路也是从阿尔泰军台的基础上发展站起来的民间商路,大、小西路的区别在于内扎萨克蒙古的路线不一致,到外扎萨克蒙古哈喇尼多两路会合,最后抵达新疆古城子。
大、小西路是是属于左宗棠所说的“北、南、中”三条路线的蒙古至新疆路线,除了这三条大路线以外“南有一条捷径”,不经过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城,也不走南北两路台站大道,“自包头向西稍北至蛇太、大巴共十余站,其间为乌、科及归化各城所属蒙地,无台站而有屯庄,蒙汉杂处自为聚落,产量之地颇多,雇驼亦易。
”这里所说的蛇太是包头西北三百余里的佘泰,很显然,大、小西路的始端不符合这条捷径。
并左宗棠所说的佘泰与大巴之间十余站,大巴与巴里坤之间十六站,“归化城至哈拉尼丁路程约2680里”[22],从谢彬游记可以看出,大巴在于佘泰与巴里坤之中间,大、小西路汇合之处哈拉尼多处不远。
并且佘泰、大巴之间的十余站是属于乌、科二城及归化城之蒙地,蒙汉杂处产量颇多之处,并无台站,这与“归化包头转运路线从不行走台站。
”[23]相符合。
因清朝末年,回民起事之影响,外札萨克蒙地与新疆之间的台站稍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从内地至嘉峪关的路被堵截以后,宁夏将军克蒙额奏:“甘肃军兴以来,驿路梗阻,前任宁夏将军庆昀,于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间,在阿拉善旗地,奏设蒙古台站,接运军火饷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