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和”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和”强调和谐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保持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
其次,“和”注重协调平衡。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差异,但通过协调和平衡,可以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如,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避免极端,保持适度和平衡。
最后,“和”倡导包容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同的事物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如果能够秉持“和”的理念,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就能够减少冲突,增进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和”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包容他人,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在当今时代,“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弘扬“和”的思想,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人是相互独立的,需要保持和谐统一。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1 7(共19页)
城郊重点结合体2021-2021学年(xuénián)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试卷说明:1.本套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其中第一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2.考生答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套本套试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满分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小题。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
词在开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此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拟普遍喜欢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那么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HY。
苏轼HY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风格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根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挖苦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如今,首先,他要打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表达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那么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那么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展了“尊体〞的讨论。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无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盥洗(guàn)盘桓(huán)窈窕(yǎo)前合后偃(yǎn)B.愀然(qiǎo)玉醅(pēi)谂知(shěn)酾酒临江(shāi)C.罪愆(qiān)缧绁(shì)奇葩(pā)掎角之势(jī)D.咂摸(zā)渔樵(qiáo)伺候(sì)人烟阜盛(f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燥混帐老两口理屈词穷B.贤惠帷幕昧心财兵慌马乱C.家具狼藉挖墙角别出新裁D.谛听时辰拉拉队洗洗涮涮3.下列划线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伊始的老杨不顾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倦,没有回家歇歇脚,就兴冲冲地带着新菜种到地里去了。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每逢假日,一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
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D.以往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多是在离任时进行。
这种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漏洞,近乎于“马后炮”,没有真正体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几个讨债的股民强忍着满腔怒火,依据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来到了商场经理部,经理赵林东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接待了他们。
C.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D.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3(共39页)
2021-2021学年高二语文(yǔwén)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套试卷一共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上在答题卡上。
3.本套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5第1~7课。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
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程度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部分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的。
2021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屡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21~2021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到达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
极地是全球生态平安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北极(běijí)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
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质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是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
总体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将来终究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2019届秋季上学期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449)
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
据此完成1~3题。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②地球是河外星系的组成部分③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④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远的一颗行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而导致()A.“磁暴”现象B.极光现象C.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现象D.耀斑现象3.下列叙述中,与地球特殊性成因无关的是()A.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B.大气的热力作用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有一颗卫星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黑子数将于 2022年或2023 年达到峰值。
据此回答4、5题。
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维持地表温度B.促进大气运动和水循环C.产生潮汐现象D.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5. 在“黑子峰年”(黑子数达到极大值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某学校(116°30′E)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校园内用“立竿(旗杆)见影”的方法测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
M为教学楼,OM 垂直于OP。
结合图示,回答6~8题。
6.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A.北京市B.汕头市C.南宁市D.昆明市7.教学楼位于旗杆的()A.正东方向B.西北方向C.正西方向D.东北方向8.该小组,每天正午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A.中午11:20B.中午11:30C.中午12:00D.中午12:149.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MN为晨线的是()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中国已成为继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试题(共21页)
2021年秋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yǔwén)试题(考试时间是是! 150分钟满分是: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HY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
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群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
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群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HY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群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
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开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活力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如今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在信息、交通都不兴旺,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根底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开展。
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重的传统文化面临宏大冲击(chōngjī)。
当人们翻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
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
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
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 (2).doc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河南安阳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月考)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
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
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
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
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
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
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
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
书法最讲心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高中_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试题(共23页)
民办高中2021-2021学年(xuénián)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
满分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高考形式第I卷〔8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阐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一一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陈彦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
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款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
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款式,讲故事的才能就更需技高一筹。
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
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无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
无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如今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如今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
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此形式大于内容。
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
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句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
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考虑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
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
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4 3(共18页)
中学(zhōngxué)2021-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根底选择题〔14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黄岐龙母诞近日在黄岐龙母庙拉开帷幕,吸引了大批民及海外乡亲来到现场,万人空巷....,争睹龙母祭典。
“菜鸟〞,张震同学总是十输八九,因为他目无全牛....,无法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C.近些年来,随着反腐的深化推进,一些“老虎〞、“苍蝇〞陆续被绳之以法,正气上升,歪风收敛,民众额手称庆....。
D.闻立鹏教授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他最近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危言危行....,对自己的人格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2.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 在2021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HY,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HY。
B.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局部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纪念。
C. 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D. 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 以下(yǐxià)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如今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4.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C.罔薜荔兮为帷 D.田父绐曰:“左〞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①乃中?经首?之会.②与其骑会.为三处B.①族.庖月更刀,折也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C.①假设..德..非吾故人乎②吾为假设D.①项王HY壁.垓下②家徒四壁.6.以下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技经肯綮之未尝 B.夫晋,何厌之有7.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楚辞?搜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8(共23页)
中学(zhōngxué)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2017年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
即使人在城,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
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是赛跑。
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慨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汉书?所言“或者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的朴素HY,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根底、文化属性。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开展特点的集大成。
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
因此,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光阴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
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安徽省望江县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
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①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
儒学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
孔子弟子子夏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达。
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
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认同与接受。
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承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
河南省辉县市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
辉县市一中2010—-2011学年上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者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
《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
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
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
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
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
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为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书法、音乐、绘画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
由此,这些艺术形式虽然不能相互替代,却可以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沟通。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
他当初所说的“书”,原本指书籍。
但后人以书法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达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
那么,书法心灵活动的轨迹是什么?是点画,是线条,是笔法。
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无论哪一笔都是从最基本的点开始,正所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
一点一画。
都包含创作者的心灵活动,成为规范化后的“心”的一种美化。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达情感。
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
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
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
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
所以只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
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
如《尔雅》所云:“画,形也。
”战国韩非子的画鬼魅易犬马难,重形似;到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
宋代文人介入绘画者多,从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
也就是说,作画最重要的是形与心要相合。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河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
河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
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
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__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
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
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B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C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D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B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 .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那就是吉祥组合图。
一些企业在院落里会有一个养满各色金鱼的池塘,实际上这不仅是因为金鱼作为观赏鱼美观,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的美好祝愿:金玉满堂。
吉祥图案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记载了“铸鼎象物”,人们认为把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或者名字铸造在青铜器上,“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
这一时期,人们对图的崇拜,往往是出于敬畏,是为了避免灾害。
先秦时期是一个从图到文字的过程,有学者研究,《山海经》其实就是一本巫师的工作手册,上面记载了许多妖怪的名字,并且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形象,这就为人们如何避开危害,或者从“妖怪”那里获得帮助,或者祭祀他们以祈求保佑提供了使用说明书。
从汉代开始,吉祥文化又进入到一个从文字转换为图像的时代,人们根据各种神仙方术的传说,在砖瓦等载体上绘制了各种用于辟邪或者祈福的图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生肖及神人、神话传说成为了吉祥图案的素材。
唐代流行贴门神,也出现了连理枝、同心结等吉祥图案。
宋元时期,吉祥图案以珍花异草,祥禽瑞兽为主题。
到了明清时期,对吉祥图案的推崇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
中国吉祥图案主要以动植物形象表示。
“马上封侯”:图像是猴子骑于马上,猴谐音“侯”,马上有“立刻”之意。
“功名富贵”:由牡丹与雄鸡构成,“雄”即是“公”,谐音“功”,公鸡打鸣,“鸣”又谐音“名”。
“寿居耄耋”:由寿石、菊、猫和蝴蝶构成,菊谐音“居”,猫谐音“耄”,蝴蝶谐音“耋”,指代长寿。
《说文》云“吉,善也”,“祥,福也”,吉祥通俗地说就是美好的预兆。
中国的传统吉祥文化图式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借助动植物等实物形象,如牡丹、菊花、鸳鸯、公鸡等,以借喻、双关、谐音等方式表示;二是以纹样形象表示,如龙纹、凤纹、祥云、中国结等;三是以文字来说明,如福、禄、寿、双喜等字。
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传统吉祥图案作为我们文化的精髓,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些企业院落中金玉满堂的组合图,不仅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利用观赏鱼的美观,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B. “马上封侯”“功名富贵”“寿居耄耋”“金玉满堂”等吉祥图案,作为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C. 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吉祥图案,起初人们只是避免灾害,并且要记住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才将它们的形象或名字铸于青铜器上。
D. 吉祥图案有三种表现形式:鸳鸯牡丹等动植物、龙纹祥云等纹样、福禄寿等文字。
三种表现形式中以动植物形象和文字最为普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金玉满堂”,引出对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吉祥图案问题的讨论。
B. 文章论述了吉祥图案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并对先秦至明清几个时期吉祥图案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C. 文中通过“马上封侯”等几个具体例子,分析了吉祥图案蕴含的吉祥含义,以及图像表现吉祥含义的方法。
D. 文章最后解释了“吉祥”的含义,概括出吉祥图案的三种表现形式,以及吉祥图案的形成机制和重大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魏晋时期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和神话传说等就可能不会成为吉祥图案的素材,其发展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样式。
B. 吉祥图案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利用了汉语谐音等手法,具有鲜明的汉语特征,所以可能为其它民族所不具备。
C. 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图案中的动植物、纹样、文字等表现出美好的预兆,这是它能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D. 各个时期吉祥图案的特色不同,明清时期宗教对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许多脱离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出现表现了这一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郭震海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
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
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
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
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
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
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
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
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
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
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
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
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
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
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
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
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
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
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
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
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
”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
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
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
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
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作品中的一个工友躺下时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就提出“强烈抗议”,“骂骂咧咧”,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
B. 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更没有人管。
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日生活的单调和无人关注的生活状态。
C. 文章第三自然段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D. 农民工们恨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钱,而他们拥进城市,就是想多挣钱,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
5. 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6. 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材料一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他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
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
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
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
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
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
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
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换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
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
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
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
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
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去世》)材料三: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
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
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
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
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
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