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复习提纲1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1)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1)

第一章绪论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拉采尔2: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

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白兰士:主要特色是人地关系理论和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方面,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关系论”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麦金德: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白吕纳、赫特纳、施吕特尔、索尔(苏尔)、麦金德、森普尔、斯匹克曼、亨丁顿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的文化特征受到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文化扩散、文化扩散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指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物质文化和制度的变化。

人类在环境适应过程中,除去体质发生变化外,还出现另一种变化,就是对工具的利用和制造,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技术等,即主要依赖工具、技术、组织等物质或制度文化来适应环境,所以叫文化适应。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文化景观、亦称为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物。

人口迁移、广义:所有人类个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

狭义:通常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人口迁移。

人口转变模式、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和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人口容量、适度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流动人口、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

迁移农业、是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的农业生产方式。

是一种原始农业生产方式,迁移农民通过烧荒种植,粗放经营以获取农产品,待地力耗尽则放弃耕作,再继续垦荒。

聚落、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

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

“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物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细节课本P24)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a.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

二、区域研究的传统。

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等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石基础,精神文化石核心。

人文地理复习纲要

人文地理复习纲要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
些热带地区国家
热带气候,生产力水平低,
我 国 分 布 在 海 南 省 及 广 州 、劳动力较多
云南的部分地区
以种植园或农场为主,专门生产一种 或几种热带经济作物及水果,商品化程 度高
工业
工业类型
主导区位因素分析
部门举例
原料导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 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 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 变质等)
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比较低,机械 化程度和科技水平较低,精耕细作,集 约化程度较高,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农作物以玉米、高粱、小麦、谷子、
中亚 、南亚、 非洲、 拉丁 多数地区年降水量虽超过250 棉花、花生为主,采用传统耕作方法,
美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毫米,但水资源并不丰富;人 生产水平较低;该类型分布地区多为发
寡病残老人等 3.人口自然负增长
移民等人口政策 或措施
年代开始进入人口持续负 4.总人口持续减少
增长状态
发 展 中 国 家
1.少年人口比重大(肯尼 亚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
口的一半以上;孟加拉国 老年人口仅占0.9%) 2.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约 旦达到41%)
1.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生 育高峰迭起 2.给教育、就业、住房等社会问 题的解决带来巨大压力 3.积累减少,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4.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甚 至造成超载、破坏
利的服务
农业
农业 地域类型
水田 农业
旱作 农业
牧场 畜牧业
游牧 畜牧业
高度发达 的商品化 混合农业
地中海型 农业
热带种植 园农业
分布地区
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特点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1、人文地理学中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洪堡、李特尔3、人文地理研究基本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4、文化区分类: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中心: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

边界: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可称之为外围区。

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的现象。

这个地区实际上是一种边缘区,是文化上的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形成:该地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中心: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如:首都、市政府等5、文化扩散分类:扩展扩散迁移扩散6、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7、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8、人文景观:亦称之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因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美)索尔主张以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

(美)惠特尔西“文化史层”研究。

9、人地关系论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希腊)亚里士多德(法)孟德斯鸠(德)黑格尔(德)拉采尔(美)森普尔人地相关论(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法)白兰士适应论:(英)罗克斯比生态论:(美)巴罗斯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10、(英)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挑战与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12、农业人口的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

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5篇]

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5篇]

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5篇]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文化区: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是具有某些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3.功能文化区: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形式文化区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文化景观:景观是地球表层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由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一时自然现象,另一是人文现象,所以景观一般也分为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6.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移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7.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到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是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8.人种:人种,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9.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10.民族: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11.人口容量:人口容量及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12.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精心整理)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精心整理)

区域综合差异分析
1、自然要素差异分析P164 2、人文要素差异分析P167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 答题术语分析
• • • • • • P185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 荒漠化 湿地萎缩 森林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一
• 1、一标志二国家三转化三表现三特点六城市带 • 2、城市化的进程(三个阶段的特点、城市人口 比重水平及其产业水平特点) • 3、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发展差异 • 4、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6、城市病的表现及其对应解决措施 • 7、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 • 8、城市地域形态的类型、典型城市、优缺点 • 9、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
2016高考复习
人文地理提纲
人口复习一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 1、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 口自然增长率 • 2、人口增长的模式名称、特点及其判断方法 • 3、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不平衡的特点) • 4、人口结构及其对应的人口问题(注意发展 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 5、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 6、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技巧
农业
•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人为把 影响因素改变的分析) • 2、大范围和小范围农业区位的分析和选择 •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分 析和生产特点 •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条件 • 5、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及其可持续发展方向、以及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P204--205) • 6、区位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P203全析考 点一)
城市二
• • • • • • • 1、城市的作用和主要活动P123 2、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P124 3、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P124 4、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P123 5、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和特点及其判断P126 6、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和分布评价P127 7、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主要 因素)P128 • 8、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P126右上 • 9、地租曲线图的判读方法P129

2024届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高频考点复习提纲

2024届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高频考点复习提纲

2024届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高频考点复习提纲【人口】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而非人口增长的数量(还与人口基数有关)①计算公示: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②高低判断的标准:1%(注意单位,1%=10‰)③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亚洲(人口数量最多),最低是欧洲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二、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原因(山东、北京、天津、海南等新高考地区可能考查综合题,侧重自然原因的分析)①经济因素,现阶段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业、收入、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②自然原因a 生态:灾害多发、环境恶劣(西北荒漠化)b 气候: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前往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c 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③社会原因:a政策:1960-1970“上山下乡”(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大开发、水库移民b 婚姻、战争(中东;可能导致人口男女比例失衡)、宗教c 交通和通讯,减小迁移的阻力2、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地迁出地①劳动力补充,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影响②③④⑤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和联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①②③压力和人地矛盾减轻交流和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⑥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不利影响①②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环境、就业、交通、住房、资源压力增加人才和劳动力流失三、人口年龄结构1、常考图形(金字塔图、三角形统计图)2、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1、判断:60 岁达到 10%,65 岁达到 7%,(西欧国家,中国等)2、问题:a 老年人文化知识陈旧,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对弱,需求弱,影响经济发展;b 劳动力短缺,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c 国防兵力不足;d 社会医疗、养老负担重,劳动力负担大,家庭养老问题突出e 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独、容易产生悲观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健康水平下降,社会角色改变)3、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与外籍劳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倡老年人自养;延迟退休;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提升社会生产力,拓展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四、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人口1、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口:负担人口(青少年)——劳动力——负担人口(老年人)2、用联系的眼光看人口:劳动力会携带青少年迁移;青少年和老年人数量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城市】一、我国城市化的模式三、城市等级和城市服务功能1、城市的服务范围和城市等级①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也会有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②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条件2、城市等级①明确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远近之间的对应关系②城市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发展,会提升或下降(鸦片战争前上海还不如宁波,更无法和南京比)四、聚落城市选址和发展的区位条件1、城市的自然区位:地气水资①地理位置:优越,沿河、沿海、山麓、交通线(交通枢纽)A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和交通线建设,成本低(山区的谷地易发育聚落,条带状)B地势:略有起伏,不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但,武汉地势低平,易受洪涝灾害)C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条件D 面积:广阔,有充足的后备用地②气候A热带的高海拔区域(海拔高,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小,如巴西利亚)B亚热带、温带气候适宜人类居住(气候类型+气候特点)C具体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是否阻挡水汽和寒流)③河流:提供水源(饮用、灌溉)+ 河运 + 能源 + 防御 + 景观 + 排污通道(工业)④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原料和能源(如大庆、攀枝花、包头、太原、曼彻斯特等)2、社会经济区位:历史、经济、旅游、交通、宗教、科技、行政等【农业】一、农业区位(因地制宜的分析,注意小切口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区位分析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革新,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②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经济效益)③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最为突出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与农业区之间的距离扩大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世界地理复习)【工业】一、工业区位分析1、自然区位分析①土地:土地面积、地形地势、地质条件等②资源:矿产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同时还要考虑资源条件、开采条件、运输条件等小切口③水源:有较近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河流提供排污渠道④环境:气候宜人、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感光器材、精密仪器、生物制药等对环境要求严苛)2、社会经济区位分析①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价格)、素质(知识和技术)②市场条件:考虑市场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地理位置与市场的关系;同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多样化③交通条件:交通便捷或受制约,看图归纳具体的交通运输方式,甚至考虑交通运输的特点④科学技术:经济发达的城市,多高等院校,经常举办国际型科技交流会,科技水平高,人才众多⑤工业基础: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⑥政策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⑦地租水平:地租廉价,降低企业生产成本⑧集聚协作:城市等级高,社会服务功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工业集聚,规模效益⑨资金信息:资金充足;市场信息的快速获取⑩能源原料:水电站提供了廉价的电力;农产品可提供原料等二、工业集聚的影响1、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压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农产品供应)2、有利影响(规模效益)①(降低成本)减少能源、原料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 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费 = 降低成本②(交流创新)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和协作 + 同类企业创造了激烈的竞争环境 = 提高创新能力③(减少投资)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减少生产建设投资④(提高效率)社会服务完善,提供专业化支持和多样化配套服务,提高生产效率⑤(减少污染)集中处理废弃物,减少污染【服务业】服务业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但是旧高考中也在考查(如2021全国乙卷),所以非常建议使用旧教材的学生学习掌握一、服务业的概况1、服务业的作用①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②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③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起到了连接和协调的作用④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2、现代服务业①以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服务产业②特点:高技术含量、高品质服务、高附加值、辐射功能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二、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一)自然区位:对服务业的影响较小,但是对于某些服务业来说,自然因素为其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场所(比如生态环境对养老产业、自然景观对旅游业、地理位置对于商业贸易等)(二)社会经济区位:套用工业区位的口诀找角度,但是分析的细节过程会不同1、市场:市场需求、潜在的市场规模、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市场距离、对外开放程度等商圈集聚(比如美食街、电器城、大型购物商场)①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商业网点的辐射能力增强,市场扩大(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剧了商业网点之间的竞争2、交通①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业,要靠近高速路、机场、港口=方便货物的运输②居民驾车购物普及,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停车条件要求日益提高仓储式超市、超级大型商场多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空间宽敞的地方(山姆会员店、宜家、奥莱等)3、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4、政策①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对服务业进行管制②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方法,对服务业进行重点扶持③通过城市规划,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④政局的稳定性,影响金融业、国际性企业等5、技术①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等行业,科技水平是其核心的竞争力,应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②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与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合,使其局部更加广泛,服务更加完善6、其他: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政府监管、健全的法律制度、地租、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等三、服务业的空间布局1、生活性服务业大多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商品种类少但是服务频率高=布局分散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集聚区多以中心商务区、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形式出现【交通】一、港口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港阔水深、浪小避风,无结冰期,河海联运、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广阔、交通方式多样、城市发达作为依托、资金技术政策支持等二、建设交通线的意义1、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外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 实现资源互补2、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区域:缩短两地的距离,降低运费节约时间 = 地域联系和合作 = 经济贸易 + 文化联系 + 人员物资流动4、交通:完善交通网络,完善基建 + 缓解交通压力,满足运输需求,提高运力 + 交通枢纽能提供中转服务5、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交通通达度+缩短经济距离提高吸引力+完善景点之间的地域组合)6、其他:促进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三、交通方式的选择1、货物的特点:体积重量(大宗货物)、附加值、形态、时效性(对时间的要求)2、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量、运费、运速、灵活性、连续性、安全性、占地面积3、起始点的特点:两地的距离、地形、海陆位置等。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定义、学科特性、研究对象定义: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题,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及其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1.人地关系的传统2.区域研究的传统3.空间分析的传统2、洪堡和李特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俄国、法国、英国、美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索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德国: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区域学派)施吕特尔(景观学派)法国:维达尔.白兰士(人地相关学派)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适应论)美国: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哈特向(区域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地理学派)费根、康斯坦丁诺夫(经济学派)3、人地关系发展思想史上的各主要理论观点1.环境决定论2.可能论3.适应论4.生态论5.文化决定论6.环境感知论第二章文化地理1、泰勒、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对文化的定义A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具有显性和隐性的。

B其符号也和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

C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所代表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D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做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2、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文化区的定义、分类和各类文化区之间的差异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分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各类文化区之间的差异: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形式文化区都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以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缺乏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4、扩散扩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举例);迁移扩散定义、特点、举例扩展扩散的定义: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的自然增长及人口问题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意义: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程度,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

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等(1)总趋势:不断增长。

(增长快慢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加快,近100年来:迅猛增长。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出生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等问题。

(2)时间差异(3)地区差异(如下表)2、世界人口增长二、重要考点: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如下面图、表所示)增长模式三率类型三率特征增长特点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区原始型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低、缓增长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及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

个别落后国家传统型高低高(过渡)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高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下降阶段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发展,民族独立,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为主,非洲大部分及亚洲部分国家现代型低低低(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低、速增长阶段科技水平发达。

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待遇好,婚育观念转变。

发达国家(西欧、北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说明人口的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如下:重要考点:2、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版)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版)

1。

填空:(1’x10)重要学派领导者提出的理论(拉采尔、麦金德、哈格斯特朗、洪堡)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苏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①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创立了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并对文化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为人类地理学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

环境学派代表人物,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麦金德: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先例。

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提出“大陆腹地学说”,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③哈格斯特朗:关于文化的空间扩散,瑞典著名地理学家T·哈格斯特朗对文化的扩散过程做过深入研究,并为其理论和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④洪堡: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他们是世界上公认的近代地理学大师,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的贡献: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

人文地理学三大理论:人地关系论、区位论、行为论人地关系论:就是关于人地关系的各种认识、各种观点、各种理论,也就是论人地关系.区位论:就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即研究人类各种空间活动应在什么样地点最佳、效果最大的理论。

简言之,区位论是研究人类活动区位选择,分析其形成原因与条件,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行为论: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各种理论.文化地理学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世界三大宗教?哪些是民族宗教?分布?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东亚、东南亚。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洲等地伊斯兰教—-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民族宗教: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耆那教、锡克教语言使用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农业的发展阶段及其概念,某一阶段商业农业有什么特点,叫法?工业推进过程①原始农业,即迁移农业,以土地轮种为特点;②传统农业,即生计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③现代农业,即商业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地理学代表人物。

2、扩散类型的应用。

3、种族分布。

4、古文明分布(文化特殊性)。

二、多选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近代德国地理学流派的主要地理学家。

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4、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哲学方法论。

三、填空1、民族具有的共同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2、民俗的特性。

(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相对稳定性、传统与变异性)四、名词解释1、文化2、形式文化区3、适度人口(要先解释人口容量的概念)五、判断题(主要以各个地理流派、地理学家经典理论论述为重点)六、简述题1、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哪些主要理论。

(人地关系论的七个学说)3、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以课件上的内容为主)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5、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半特征。

(10点)6、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七、论述题1、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尼罗河古文明形成的优越条件。

2、人地关系论的基本思想,举例说明人地关系。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的原因。

(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5、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重大意义。

(6点)6、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利弊。

7、从狩猎到农耕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伟大创新。

(7点)八、读图题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图,分析其特点与原因。

(分5阶段)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图,分析原因。

(6个)3、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图。

(分6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及特征)第二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109012009006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初中地理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一、居民与聚落:(一)人种与人口:(第三册49页图F)1、三大人种: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白色人种(欧洲、西亚、中亚、南亚及非洲北部)、黑色人种(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2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人种博物馆、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3、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9世纪开始增长迅速);空间(各地不同)4、人口问题:人口过快(社会满足人们需要难、对环境产生压力等);人口过慢(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住房紧张、失业率增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犯罪率高等)(二)语言与宗教1、联合国的正式语言:汉语(人数最多,主要集中在中国);英语(范围最广,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语(分布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俄语(俄罗斯);阿拉伯语(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法语(法国、非洲的西部和中部)2、三大宗教:基督教——遍及世界各地,欧洲、美洲、大洋洲(节日: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佛教——亚洲,东亚、东南亚居多(节日:佛诞节)(三)聚落1、类型:乡村——从事农业劳动,包括农村、渔村、牧村、林场;城市——从事工业、服务业等2、聚落与环境:因素——地形、气候、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聚落的分布、建筑风格因环境而异3、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规划由小变大;衰落或消失(四)中国1、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记主要的位置、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2、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3、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2%,分布广,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其他55个民族共占了8%,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人文地理复习提纲名词解释:洪堡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科学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

生于德国柏林,亦逝于德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著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游记》《宇宙》等李特尔李特尔(Ritter,Carl,1779~1859),德国地理学家。

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

生于奎德林堡,卒于柏林。

曾任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教授。

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创建人。

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

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

创用“地学”一词。

主张地理学和历史学结合。

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

著有《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

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学家。

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

生于1844年8月30日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卒于1904年8月9日下萨克森州的阿默尔兰县(Ammerland)。

历任《科隆日报》记者、慕尼黑技术专科学校和莱比锡大学教授。

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有系统论述。

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创用生存空间一词,首次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

著有《人类地理学》、《人类史》、《政治地理学》、《地球与生命:比较地理学》等。

白兰士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并长期任教,培养了许多地理学人才,如加卢瓦、白吕纳、马东、德芒戎和布朗夏尔等。

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

白吕纳法国人文地理学家。

生于图卢兹,卒于塞纳河畔布洛涅。

法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瑞士弗里堡大学和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在瑞士洛桑大学开办欧美第一个人文地理学讲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6、世界人口分布特征(三个指向性):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
7、人口迁移:是指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迁移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学时)
一、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
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许多地理学老前辈都进行过相应的人文地理学研究;
1949——1978年,受前苏联的影响,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
1978年以来: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和迅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人文地理学大发展的阶段,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发展迅速,乡村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薄弱学科也得到了发展,有专门论著出版。
8、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三原则:“挑战与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之道”。
9、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新教理论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四章
1、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下降:关键因素是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和日益完善的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保健措施(2)、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婴儿死亡率的下降;经济因素;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人们的观念(3)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情况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之间出现了分化。
第二章
1、人文地理研究的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2、文化区:即文化圈或文化地域,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分为: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特征:(1)相对一致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2)自然状态的形式。2)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法国 : 1)维达尔?白兰士 人地相关论 2)白吕纳 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
英国: 1)麦金德 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 主张适应论
美国 : 1)森普尔 环境决定论 2)亨丁顿 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 3)巴罗斯 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 4) 索尔 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5) 哈特向 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3、文化扩散:(1)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扩散速度的差异性。分为:接触(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是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特点:空间上连续不断,呈“点”状分布;文化保持原汁原味;速度快。
2 研究主要方面:
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公布的合理化;3)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发展;4)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核心:人地关系。 李旭旦、吴传钧、张文奎等先生都有论述。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8、人口迁移的特点:(1)、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近尾声(2)、劳务输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3)、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4)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不断扩大,引起世界广泛关注(5)人口迁移空间的转移,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9、四大种群:白色中族群、黄色、黑色、棕色
七个民族: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人文化的倾向愈益明显;应用得到了加强。
6、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代表人物:美国 索尔 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将此称为“文化史层”研究。
7、人地相关论:(1)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2)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3)适应论是英国地理学家罗可斯比提出的。(4)生态论 是美国巴罗斯提出的。(5)环境感知论指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6)文化决定论,在人地关系中出现一种人起这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因为在这种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故称为文化决定论。(7)和谐论 一些地理学家提出人地关系应该“和谐”的思想。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 传统方法
1、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 2、利用和编制地图 3、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
二 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
1、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畜牧业,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和国家。
(以上是人文地理1~5章的材料整理,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啊!)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学时)
一 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1 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4、现代农业 与传统农业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同,它的产品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主要分布于发达的国家地区,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类型: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大牧场
5、农业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处生产小麦,是灌溉的小麦文明,中国是旱作农业高产,是旱作的黍粟文明, 墨西哥、玛雅、印加生产玉米,是玉米地文明。
俄国: 巴朗斯基、萨乌什金 主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 2) 费根、康斯坦丁诺夫 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
4、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美国 谢佛 区域学派; 苏联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中国 李旭旦 复兴人文地理
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玉米,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主要经济作物:棉花是亚热带作物,主要生长于20~40 N之间的地区。主要产区在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糖类作物:甘蔗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 巴西、印度、中国、泰国;甜菜广泛种植在40~60N温带地区,世界生产地区和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
饮料作物:世界上三大饮料主要是茶、可可、咖啡
4、文化生态学:在一定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5、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第五章
1、农业起源的理论: (1)博塞洛普 “人口压力论”(2)海登 宴享说
2、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1)原始农业(迁移农业)(2)传统农业(3)现代农业
3、传统农业 是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生计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社会农民占大多数,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不多。类型: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游牧业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 :对人文地物象的描述。
2. 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