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一)
第4章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①通常是生物膜,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
14
②不同细胞膜上含有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同一细胞膜
上运载不同物质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 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③只有某些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另外一些小分子、离 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④当细胞死亡时,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15
A.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B.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 C.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 D.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解析]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不断失水,液泡由大到小, 颜色也越来越深。 [答案]C
8
1.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要点 (1)取材 ①常常取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因为材料容易得到,其外表 皮细胞有较大的紫色液泡,用显微镜能较容易的看到质壁分离 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②要使用活细胞,因为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 性,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2)试剂:具有一定浓度,又不伤害细胞的试剂都可以使用。
3
(3)注意事项
观察 。 ①选用紫 __色的洋葱鳞片叶,便于_____
②实验时引入蔗糖溶液到标本上要用引流法,这样便于___ 将蔗糖溶液浸润到整个标本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透过性 膜,________ 水分子 可以自由通过, 4.生物膜都是______________ 大分 某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__ 子则不能通过。
【例 2】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 的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 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 4-1-2 所示。 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无色、绿色 C.红色、无色
细胞生物学题库及答案1
第四章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A型题:1.生物膜是指A.单位膜B.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C.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D.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E.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2.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和核酸B.蛋白质和糖类C.蛋白质和脂肪D.蛋白质和脂类E.糖类和脂类3.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A.区域化B.合成蛋白质C.提供能量D.运输物质E.合成脂类4.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A.共价键B.氢键C.离子键D.疏水键E.非共价键5.膜脂中最多的是A.脂肪B.糖脂C.磷脂D.胆固醇E.以上都不是6.在电子显微镜上,单位膜为A.一层深色带B.一层浅色带C.一层深色带和一层浅色带D.二层深色带和中间一层浅色带E.二层浅色带和中间一层深色带7.生物膜的液态流动性主要取决于A.蛋白质B.多糖C.类脂D.糖蛋白E.糖脂8.膜结构功能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A.膜中的脂类B.膜中蛋白质的组成C.膜中糖类的种类D.膜中脂类与蛋白质的关系E.膜中脂类和蛋白质的比例9.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A.转运大分子物资B.逆浓度梯度运输C.需载体的帮助D.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E.需消耗代谢能10.细胞识别的主要部位在A.细胞被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器E.细胞膜的特化结构11.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最显著的差异是A.细胞透过性B.细胞凝聚性C.有无接触抑制D.细胞的转运能力E.脂膜出现特化结构12.目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A.单位膜模型B.“三夹板”模型C.流动镶嵌模型D.晶格镶嵌模型E.板块镶嵌模型13.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结构是A.Na+B.葡萄糖C.氨基酸D.磺胺类药物E.O214.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不正确描述A.脂膜中的糖类的含量约占脂膜重量的2%~10%B.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C.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膜的胞脂面伸出D.糖蛋白中的糖类部分对蛋白质膜的性质影响很大E.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15.关于生物膜不正确的描述A.细胞内所有的膜厚度基本相同B.不同细胞中膜厚度不同C.同一细胞不同部位的膜厚度不同D.同一细胞不同细胞器的膜厚度不同E.同一细胞器不同膜层厚度不同B型题:A.单纯扩散B.溶剂牵引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E.出(入)胞作用16.氧气通过肺泡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的膜依靠17.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要依靠18.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要依靠19.K+进入神经细胞内要依靠A.胞饮作用B.吞噬作用C.胞吐作用D.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E.内移作用20.吞噬细胞吞噬胶粒21.肥大细胞分泌组织胺22.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22.肾小管细胞的重吸收23.吞噬泡或吞饮泡在细胞质内运行A.氢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力E.共价键24.C原子连接成链而形成的复杂大分子依靠25.镶嵌蛋白质与脂双层的结合依靠26.DNA中G与C或A与T的结合依靠A.细胞膜受体B.配体C.细胞内的酶D.细胞膜上的酶E.第二信使27.腺苷酸环化酶为28.cGMP29.肝细胞膜上的β受体为30.肾上腺素为C型题:A.包围在细胞膜外面的一层薄膜B.细胞内不同膜相结构的膜C.二者都是D.两者均不是31.细胞膜32.生物膜33.细胞内膜34.单位膜A.在细胞膜的外侧B.在细胞膜的内侧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35.附着蛋白质36.镶嵌蛋白质37.脂类38.糖类39.Na+-K+-ATP结点A.出胞作用B.入胞作用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40.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细胞时吞噬细胞碎片靠41.小血管内皮细胞把大分子物质从血流中转送到细胞外液中去利用42.肥大细胞分泌组织胺A.附着核糖体B.游离核糖体C.二者均是D.二者均否43.绝大多数膜蛋白的合成部位是44.膜脂的合成部位是45.细胞内全部膜蛋白的合成部位是46.外输性蛋白的合成部位是X型题:47.细胞被的功能是A.细胞的连接和支持作用B.作为保护层C. 物质交换D.与细胞识别通讯有关E.与细胞膜的特性有关48.下列那些物质是配体A.激素B.神经递质C.药物D.抗原E.光子49.间断开放的通道受闸门控制,主要调控机制为A.配体闸门通道B.电压闸门通道C.离子闸门通道D.持续开放闸门通道E.水通道蛋白50.位于细胞膜表面的低聚糖主要为A.半乳糖B.甘露糖C.岩藻糖D.唾液酸E.葡萄糖51.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的运输A.被动运输B.易化扩散C.溶剂牵引D.通道扩散E.主动运输52.关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下列哪些叙述正确A.钠钾泵具有ATP酶的活性B.乌本苷可增殖钠钾泵的活性C.钠钾泵仅存于部分动物细胞膜上D.钠钾泵有钠钾离子的结合位点E.钠钾泵顺浓度梯度运输53.动物细胞表面结构A.细胞膜B.细胞外被C.膜下溶胶层D.细胞连接E.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54.膜脂的运输中少见的类型是A.旋转异构运动B.旋转运动C.侧向运动D.振荡与伸缩运动E.翻转运动55.细胞的连接方式A.紧密连接B.粘着连接C.桥粒连接D.间隙连接E.化学突触名词解释:1.生物膜2.相变温度3.兼性分子4.内在蛋白5.外周蛋白6.细胞被7.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8.受体9.抗体10.膜抗原11.抗体12.细胞识别填空题:1.在原始生命物质进化过程中的形成是关键的一步。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 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的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 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 胞有害的物质。
探究发现活动一: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等气 体、水、乙 醇、甘油等 通过细胞膜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需要消耗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 酸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离子 通过细胞膜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a
a
bc
bc
A
B
a
a
bc
bc
C
D
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水稻
番茄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4+ 离子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是水
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实例二 在硫酸铵溶液中,植物吸收铵根比 硫酸根多;在硝酸钠溶液中,植物吸收 硝酸根比钠离子多。
1、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不同,有时同一 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也不同,如葡萄糖
2、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 都有特异性,仅能运载特异的物质或几种结构相似 的物质,如运载葡萄糖的载体就不能运载氨基酸
医学细胞生物学-04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
目录
1 第四章 细胞膜与物质穿膜运输 2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特性 3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4 二、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 5 三、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一)膜脂构成细胞膜的结构骨架
细胞膜上的脂类称为膜脂(membrane lipid)
2. 膜脂分子的运动方式
(1)侧向扩散
(lateral diffusion)
(2)翻转运动
(flip-flop)
(3)旋转运动
xion)
3.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 脂双层中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大
(2)脂肪酸链的长短 脂肪酸链越短,膜脂流动性越大
(一)片层结构模型具有三层夹板式结构特点
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夹板式结构
(二)单位膜模型体现膜形态结构的共同特点
细胞膜在电镜下呈现 “两暗夹—明”的单位膜结构
(三)流动镶嵌模型是被普遍接受的模型
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它具有晶体分子排列 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分 子以不同形式与脂双分子层结合。强调了膜的流 动性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 相变温度以上,限制膜的流动性,稳定质膜; 相变温度以下,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第4章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2. 影响膜流动的因素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和长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 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长链脂肪酸相变 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
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
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
碱度、离子强度等。
功能: 从结构及组分分析, 脂筏在膜内形成有效的平 台, 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蛋白质聚集在脂筏内,便 于相互作用; 二是脂筏提供的环境有利于蛋白质 的构象变化.脂筏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转运均 有密切的关系。
2020/4/4
27
(五)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1.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
用。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细胞表
面。
2020/4/4
13
一、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质膜的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 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膜蛋 白和复合糖在膜上均呈不对称分布,导致 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即膜内外两 层的流动性不同,使物质传递有一定方向, 信号的接受和传递也有一定方向等。
2020/4/4
24
(二)单位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J. D. Robertson 1959年用超 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 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 构,厚约7.5nm。这就是所谓 的“单位膜”模型。它由厚约 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 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 单位膜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把 膜的动态结构描写成静止的不 变的。
膜脂的不对称性还表现在膜表面具有胆固醇 和鞘磷脂等形成的微结构域-脂筏。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膜转运蛋白
• 载体蛋白的特点:4个 s 每种载体蛋白对底物都具
有高度选择性,通常只转 运一种类型的分子; s 转运过程具有饱和动力学 特征; s 可被溶质类似物竞争性地 抑制,并可被某种抑制剂 非竞争性抑制; s 对pH有依赖性。
一、膜转运蛋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3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二、胞吞作用与细胞信号转导) 三、胞吐作用 • 胞吐作用(exocytosis):细胞内合
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质等) 和代谢物,先由膜包围成膜泡,膜 泡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 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 s 组成型胞吐途径:所有真核细胞都 存在的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结构分 泌的膜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 稳定过程。 s 调节型胞吐途径:分泌细胞产生的 分泌物(如激素、酶等)储存在分 泌泡内,当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 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 出去的过程。
1、葡萄糖转运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 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由高至低跨膜转运。
协助扩散
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2、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 • 水分子:不带电荷但具有极性。
可以通过简单扩散——缓慢跨 膜转运; • 还可以通过水孔蛋白(为一种 通道蛋白)——快速跨膜转运。 • 如唾液和眼泪的形成、肾小管 对水的重吸收等,水分子必须 借助质膜上大量的水孔蛋白实 现快速跨膜转运。
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 水孔蛋白(aquaporin,AQP):为内在膜蛋白,分子 量为28KD。由4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又都由6个跨 膜α螺旋组成。每个亚基单独形成一个供水分子运动 的中央孔,孔的直径约0.28nm(稍大于水分子的直 径),孔长2nm。
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 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课堂练习
1.将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0.45 mol/L蔗糖溶液 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 35mol/L蔗糖溶 液中细胞有胀大的趋势;放在0. 40mol/L蔗糖溶 中,细胞似乎不发生变化”。这表明( C )
K2O 12.95
2.41 38.66 28.16
圆褐固氮菌 4.93
酵母菌 米曲菌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 有普遍性吗? 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有选择性。 普遍存在(同一生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不同生物对同一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小结: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外界溶液
细胞质浓度
外界溶液
细胞质浓度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
动物细胞失水皱缩
细胞质浓度
水分进出动物细胞动态平衡
思考与讨论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细胞膜。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 涨破吗?
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实例二
I- 20 —25倍
血液中碘的浓度 250mg/L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3、水分子的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 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不一定。如碘的吸收,是根据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实例三
微生物 大肠杆菌
P2O5 33.99
51.00 48.55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信号转导
神经 酰胺
半乳鞘磷脂
糖
苷
脂
糖
(GCalH) 3 CH3 糖N CH3
(GCalH) 2 糖CH2 (GaOl)
O 糖P O (GOal)
含量:约占脂总量 的5%以下
定位:膜的非胞质面 功能:作为某些分子
神经 酰胺
鞘糖 磷脂脂分
子
的受体,参与 细胞识别及信 号转导。
半乳糖脑苷脂
神经节 苷脂
•糖脂的分布为绝对不对称——在非胞质面
SM:鞘磷脂 PC:磷脂酰胆碱 PS:磷脂酰丝氨酸 PE:磷脂酰乙醇胺 PI:磷脂酰肌醇 CI:二磷脂酰甘油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 穿膜蛋白跨越脂双层有一 定的方向性,亲水端长度、 氨基酸种类、顺序不同。
• 蛋白的数量在膜内外两侧 不同
细胞膜内层蛋白数量多于外层
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3. 膜糖类分布的不对称——非胞质面
4.细胞膜内侧面分布有微管、微丝
不对称性的生物学意义: 决定了膜内外表面功能的不对称性。
(二)细胞膜的流动性(fluidity): 生物膜的特性
1.膜脂双分子层是一种二维流体
相变:生物膜在生理常温下多呈液晶态,当温 度下降至某一点时,液晶态转变为晶态,若温 度上升,则晶态又可溶解为液晶态。这种状态 的相互转变称相变。
➢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 膜脂是双亲性分子:具有极性头(亲水头) 和非极性的尾部(疏水尾)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1. 磷脂——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
➢磷脂约占整个膜脂的50%以上。
➢ 磷脂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 甘油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S)
磷脂酰肌醇(PI)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4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特性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细胞膜上的脂类=膜脂(membrane lipid),约占膜成分的50%,主要有磷脂(phospholipid)、胆固醇(cholesterol)、和糖脂(glycolipid)(一)膜脂构成细胞膜的结构骨架1.磷脂是膜脂的主要成分甘油磷酸的共同特征:以甘油为骨架,甘油分子的1、2位羟基分别于脂肪酸形成酯键,3位羟基与磷酸基团形成酯键。
磷酸基团结合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
脂肪酸链长短不一,通常14~24个碳原子,一条脂肪酸链不含双键,另一条含有一个或几个双键,形成30°弯曲。
鞘磷脂以鞘氨醇代替甘油,鞘氨醇的氨基结合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末端的一个羟基与胆碱磷酸结合,另一个游离羟基可与相邻分子的极性头部、水分子或膜蛋白形成氢键。
鞘磷脂及其代谢产物神经酰胺、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参与各种细胞活动。
神经酰胺是第二信使;1-磷酸鞘氨醇在细胞外通过 G蛋白偶联受体起作用,在细胞内与靶蛋白作用2.胆固醇能够稳定细胞膜和调节膜的流动性胆固醇为两性极性分子。
极性头部为连接于固醇环(甾环)上的羟基,靠近相邻的磷脂分子。
固醇环疏水,富有刚性,固定在磷脂分子临近头部的烃链上,对林芝的脂肪酸尾部的运动具有干扰作用。
尾部为疏水性烃链。
埋在磷脂的疏水尾部中。
胆固醇分子调节膜的流动性和加强膜的稳定性。
没有胆固醇,细胞膜会解体。
PS.不同生物膜有各自特殊的脂类组成。
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和糖脂,线粒体膜内富含心磷脂;大肠杆菌质膜则不含胆固醇。
3.糖脂主要位于质膜的非胞质面糖脂含量占膜脂总量5%以下,遍布原核、真核细胞表面细菌和植物的糖脂均是甘油磷脂衍生物,一般是磷脂酰胆碱PC 衍生来动物糖脂都是鞘氨醇衍生物,称为鞘糖脂,糖基取代磷脂酰胆碱,成为极性头部已发现40多种糖脂,区别在于极性头部不同,由1至几个糖残基构成最简单的糖脂是脑苷脂,极性头部只是一个半乳糖/葡萄糖残基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节苷脂,极性头部有七个糖残基;在神经细胞膜中最丰富,占总膜脂5%~10%脂质体(lipidsome)可以作运载体(二)膜蛋白以多种方式与脂双分子层结合又称含量作用力特点膜内在蛋白穿膜蛋白70%~80%范德华力α-螺旋构象/β-筒孔蛋白膜外在蛋白外周蛋白20%~30%非共价键水溶性脂锚定蛋白脂连接的蛋白共价键运动性增大1.内在膜蛋白又称跨膜蛋白,占膜蛋白总量70%~80%;分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多亚基跨膜三种类型跨膜区域 20~30个疏水氨基酸残基,通常N端在细胞外侧内在膜蛋白跨膜结构域与膜脂结合区域,作用方式:①疏水氨基酸形成α-螺旋,跨膜并与脂双层脂肪酸链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②某些α-螺旋外侧非极性,内侧是极性链,形成特异性畸形分子的跨膜通道多数跨膜区域是α-螺旋,也有以β-折叠片多次穿膜形成筒状结构,称β-筒,如孔蛋白(porin)2.外在膜蛋白又称外周蛋白,占膜蛋白总量20%~30%;完全在脂双层之外,胞质侧或胞外侧,通过非共价键附着膜脂或膜蛋白胞质侧的外周蛋白形成纤维网络,为膜提供机械支持,也连接整合蛋白,如红细胞的血影蛋白和锚蛋白外周蛋白为水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较弱,改变溶液离子浓度或pH,可分离它们而不破坏膜结构3.脂锚定蛋白①一种位于膜的两侧,蛋白质直接以共价键结合于脂类分子;此种锚定方式与细胞恶变有关②还有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通过蛋白质C端与磷脂酰肌醇连接的糖链共价结合脂锚定蛋白在膜上运动性增大(侧向运动),有利于结合更多蛋白,有利于更快地与胞外蛋白结合、反应GPI-锚定蛋白分布极广,100种以上,如多种水解酶、免疫球蛋白、细胞黏附分子、膜受体等4.去垢剂(detergent)离子型去垢剂: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引起蛋白质变性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 X-100 对蛋白质比较温和(三)膜糖类覆盖细胞膜表面细胞膜的糖类,占质膜重量2%~10%;①大多以低聚糖或多聚糖共价结合膜蛋白,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中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天冬酰胺(N-连接),其次是丝氨酸和苏氨酸(O-连接)残基上);②或以低聚糖共价结合膜脂,形成糖脂,所有糖链朝向细胞外表面形成低聚糖的单糖类型: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葡萄糖胺、唾液酸等A.唾液酸残基在糖链末端,形成细胞外表面净负电荷B.寡糖链中的单糖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有无支链等不同,可以出现千变万化的组合形式。
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2、类型
1)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在膜上形成水溶性通道,介导特定离子转运 仅介导被动运输 如:水分子、多种离子
2)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与特定溶质结合,通过构象改变进行物质转运 介导被动运输及主动运输 如:小的有机分子、无机离子 膜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转运具选择性
(1)特点 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 ATP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 化学梯度。 这种离子电化学浓度由Na+-K+泵(或H+泵)来维持。
(2)类型
同向运输 (symport)
物质运输方向与离 子转移方向相同。 如:小肠上皮细胞 吸收葡萄糖或氨基 酸伴随着Na+的进 入;
(二)胞吐作用(exocytosis)
指细胞内合成的物质通过囊泡转运至细胞膜, 与质膜融合后,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穿胞吞吐
胞吐作用的两种形式:
1.结构性分泌(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tion): 分泌蛋白包装入高尔基体的分泌囊泡中,随即被分 泌到细胞外面。 2.调节性分泌(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 :
第三节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
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穿过细胞膜, 物质进出是由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一系 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过程。 发生位点:质膜及胞内各种膜性细胞器之间 的物质运输。
一、胞吞作用(endocytosis) (一)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二)胞饮作用(pinocytosis) (三)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0.23 0.7 1.5 1.5-4 3.2
(一) 膜脂 生物膜上的脂类统称膜脂。
磷脂 膜 脂 胆固醇
糖脂
均为“双亲性分子”(★★)
既有亲水性一端,又有 疏水性一端的分子。
1、磷脂的类型
X
极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性 头
磷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部 (
脂 磷脂酰丝氨酸
亲 水 性
鞘磷脂
)
非
极
性
尾
鞘
部 (
(一)吞噬作用
※指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分子复合物的过程,
如细菌、细胞碎片、无机尘粒等。
※吞噬作用形成的囊泡称吞噬体。
※是原生动物获取营养的重要方式。 ※在高等动物和人类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
(如巨噬细胞等)。
(二)胞饮作用
※是指细胞内吞液体或小溶质分子的活动。 ※胞饮形成的囊泡称胞饮体。
※大多数细胞具有胞饮作用。
ATP
Na+
细胞外
Na+
小 亚 基 小 亚 基 小 亚 基
Na+
Na+ Na+
细胞内
K+ K+
K+
浓 钾结合部位 度
梯 度 30 倍
ADP+Pi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04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17、协同运输: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行运输。
18、配体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与一些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后构象发生改变而导致孔道的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配体门通道。
19、电压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产生膜电位,由膜电位发生变化控制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电压门通道。
E、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
2、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蛋白质和核酸 B、蛋白质和糖类 C、蛋白质和脂肪
D、蛋白质和脂类 E、糖类和脂类
3、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区域化 B、合成蛋白质 C、提供能量 D、运输物质 E、合成脂类
6、间隙连接和紧密连接都是脊椎动物的通讯连接方式。( )
7、桥粒和半桥粒的形态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 )
8、所有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和脂的相对含量都相同。( )
9、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是大分子物质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也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
2、外在(外周)膜蛋白为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 )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内膜体系,所以红细胞的质膜是最简单最易操作的生物膜。( )
4、连接子(connexon) 是锚定连接的基本单位。
5、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都存在细胞连接。( )
9、桥粒:又称点状桥粒,位于粘合带下方。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钙粘素)通过附着蛋白(致密斑)与中间纤维相联系,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中间纤维横贯细胞,形成网状结构,同时还通过桥粒与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
2. 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proteins)
也称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占20%~30%,位于膜的内外表面,内面较多
主要是水溶性蛋白质 连接较松散,温和处理就与膜分离
周边蛋白通过离子键、氢键或静电作用与膜脂 分子相互作用
高盐溶液可破坏离子键,不需用去垢剂 如:血影蛋白、锚蛋白。细胞色素C等
1. 膜脂的流动 脂双层是一种二维流体,因细胞内外的水环境
阻止膜脂分子自双层中逸出,只能在双层内运动和 交换位置
1)膜脂分子的运动形式
烃链的旋转异构运动(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C一C 自由旋转产生旋转异构体
反式构象
歪扭构象
侧向扩散(lateral diffusion) 同一单分子层内脂类分子交换位置,107次/秒。 扩散距离为1~2 µm/秒
乙酰胆碱受体是典型的配体门控通道 N冲动传至神经末梢,电压闸门Ca2+通道瞬时开放 Ca2+内流使突触小泡释放Ach Ach结合突触后膜受体,使Na+通道开放 肌细胞膜Na+内流使电压闸门Na+通道短暂开放 肌细胞膜去极化,肌浆网上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引起肌原纤维收缩
神经肌肉接头处离子通道
这种含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微区较膜其它部位厚, 更有序,较少流动,称脂筏
脂筏直径约70~100nm,其上数百个蛋白质形成小 窝(caveolae),它可转运生物活性分子入细胞,参 与信号转导
脂筏的特点 一是聚集蛋白质,便于相互作用 二是提供蛋白质变构环境,形成有效的变构
脂筏功能的紊乱已涉及HIV、肿瘤、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痴呆、疯牛病等
水端朝向膜的内外表面 球形蛋白质附着在脂双层的两侧表面,形成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教材分析:由“问题探讨”引入。
可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
分析教材给出的“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来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
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生活中有感性认识,萝卜条用盐淹的前后,久旱的庄稼灌溉前后的现象都见过,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就有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六、课前准备:吸水、萎蔫的菠菜叶,大烧杯,漏斗,半透膜,清水,蔗糖溶液。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水有差异吗?(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有普遍性吗?(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出细胞的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A
B
半透膜
如图1所示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 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 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
A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
曲线与各装置的对应关系是:
A.1-丙;2-甲;3-乙
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活细胞 不发生质壁分离——死亡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变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待测细胞 + 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各溶液中细胞的状态
C细胞液范围 = 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质壁分离的 C外界溶液 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变量:不同的植物细胞)
不同植物细胞 +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高度差
次数
溶液不断被吸出,漏斗内则不断吸水,浓度差变小,高度差与浓度差成正相关
2、若将漏斗中的蔗糖溶液换成葡萄糖溶液,液面变化: 漏斗管内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内外液面相平。
1、A侧加入细胞色素C水溶液(红色,大分子),B侧加清水,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最终:
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B侧无色
2、A侧为蒸馏水, B侧为麦芽糖溶液, 随即向两侧分别加入 等量的麦芽糖酶,水浴加热后,该过程两侧的液面变化是:
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
比较各自耗时的长短 判断质壁分离速度(细胞液浓度)
4、比较未知浓度的溶液浓度大小 (变量:未知浓度的溶液)
相同植物细胞 + 未知浓度的溶液
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
比较各自耗时的长短 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t越短,溶液浓度越大)
5、鉴定不同种类的溶液(如一定浓度的KNO3和蔗糖溶液)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膜、线粒体膜和细胞内膜的总称。
生
细胞膜
物 细胞内膜
膜
线粒体膜
细胞膜 细胞质
任何生物膜在电镜下都呈现“暗—明—暗”
三层结构,故将这三层结构称为单位膜。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 脂类、蛋白质、糖类 ——主要成分
小鼠膜蛋白抗体 + 小鼠膜蛋白(抗原)
人膜蛋白抗体 + 罗丹明
人膜蛋白抗体+ 人膜蛋白(抗原) 孵育(37℃,40分钟)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 饱和程度高,流动性小 饱和程度低,流动性大
2.脂肪酸链的长度 3.胆固醇的影响
链长,流动性小 链短,流动性大
调节膜的流动性
4.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
消耗细胞代谢能,这种运输方式称…。
载体蛋白 既参与主动运输又参与被动运输。 通道蛋白 只参与被动运输。
(一) 被动运输
1.单纯扩散 2.通道扩散 3.协助扩散
(二) 主动运输
1.钠钾泵(Na+-K+pump) 2.协同运输
第三节 大分子和颗粒的膜泡运输
★
大分子及颗粒物质并不直接穿越细胞
膜,而是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
常见糖脂: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鞘 胺 醇
脑苷脂
糖脂分子
3、胆固醇(cholesterol)
极 性 头 部固
醇 环 结 构非
极 性 尾 部
(二)膜蛋白
内在蛋白(70%~80%) 外在蛋白(20% ~30%)
1、内在蛋白
※膜功能的承担者; ※双亲性分子,可以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分子层: (1)贯穿脂双层,两端露出膜外——跨膜蛋白
课后练习题 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
细胞膜及其表面一 A型题1.液态镶嵌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A. 膜中的脂质及蛋白质都能横向运动B. 膜中只有脂质能横向运动C. 膜中只有蛋白质能横向运动D. 膜的流动性和其化学组成的高度不对称性E. 连续的脂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2.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A. 磷脂B. 脑磷脂C. 脂肪D. 糖脂E. 胆固醇3. 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 蛋白质和核酸B. 蛋白质和脂类C. 蛋白质和脂肪D. 蛋白质和糖类E. 脂类和核酸4. 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A. 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B. 细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C. 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D. 受体的主要成分E. 抗原物质5. 下面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细胞膜的厚度约为8nm左右B. 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C.•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或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D.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膜脂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6.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运输D. 入胞作用E. 吞噬7. 受体介导式入胞过程不包括A. 某种配体为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所“辨认”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B. 配体-受体复合物向有被小凹集中C. 其他种类的配体-受体复合物相继在同一有被小凹集中D. 吞食泡的形成E. 吞食泡融入胞内体,实现受体与膜的再循环8.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A. 2个Na+移出膜外B. 2个K+移入膜内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E.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9.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E. 膜上ATP的作用10. 生物膜是指A. 单位膜B. 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C. 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D. 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E. 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11. 内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区域化B. 合成酶C. 合成脂类D. 运输E. 提供能量12. 细胞膜中内在蛋白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A. 共价键B. 离子键C. 氢键D. 疏水作用(疏水键)E. 非共价键13. 细胞膜中的糖与脂或蛋白质的结合是通过A. 共价键B. 离子键C. 氢键D. 疏水健E. 非共价键14. 细胞膜上的三类主要脂质是A. 脂肪、磷脂和胆固醇B. 脂肪、磷脂和糖脂C. 脂肪、胆固醇和糖脂 •D. 磷脂、胆固醇和糖脂E. 以上都不是15. 关于磷脂,不正确的描述是A. 膜脂以磷脂为主B. 膜上的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脂C. 不同类的磷脂性质不同D. 磷脂为两性分子, 每一个分子都由疏水的极性头和亲水的脂肪酸链所组成E. 磷脂分子的不同结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16. 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不正确的叙述是A. 质膜中糖类的含量约占质膜重量的2%~10%B. 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C. 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膜的胞质面伸出D. 糖蛋白中的糖类部分对蛋白质及膜的性质影响很大E. 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17. 单位膜模型的基本要点不包括A. 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主体B. 磷脂的非极性端向膜内侧,•极性端向膜外侧C. 蛋白质以单层肽链的厚度覆盖在脂双层的两侧D. 膜两侧的蛋白质不对称E. 外周蛋白质以β折叠的形式通过静电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结合18. 关于膜蛋白正确的描述是A. 膜蛋白可分为周边蛋白和内在蛋白B. 周边蛋白与膜脂的极性头结合而不伸入脂双层C. 内在蛋白有的插入脂双层,有的贯穿整个脂双层D. 膜蛋白都是水溶性的E.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是绝对的19. 一般来说,生物膜两层脂质分子的流动性是基本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膜蛋白有哪些类型?
3、什么是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4、影响膜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的因素。
5、解释并区别: 单位膜 / 生物膜 内膜系统/胞内膜 /细胞被
例1. 结合蛋白和受体都是跨膜糖蛋白 精子膜表面的结合蛋白(凝集素)识别了卵 子膜表面受体上的特殊糖基
精-卵识别
1.保证了受精的种属特异性 2. 是受精的启动步骤
例2. 红细胞膜骨架
(三).膜糖类
细胞被: 细胞膜表面的糖 蛋白和糖脂的糖 链相互交织形成 的一层绒毛状的 多糖物质。
一个膜蛋白可结合多 个糖链;一个膜脂分 子只结合一个糖链
遗传信息表达结构体系
细胞核
核糖体
细胞骨架结构体系 细胞质骨架 和细胞核 骨架 微管 微丝 中等纤维
第四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 运输
横 切 面
暗线
2nm
3.5nm 2nm
明线 暗线
最大分辨率0.2um
单位膜:生物膜的结构单 位,电镜下为“两暗一明” 的三层结构
电镜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光学显微镜下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
细胞
细胞核
细胞器 核膜 染色质 核仁
线粒体 高尔基复合体 中心体
电子显微镜下结构
细胞膜 内质网 非膜性结构 高尔基复合体 核膜 膜性结构 线粒体 溶酶体 过氧化氢体 小泡等 核糖体 中心体 微管 微丝 中间纤维 染色质 核仁 基质
真核细胞结构模式
•生物膜结构体系 •遗传信息表达结构体系 •细胞骨架结构体系
(1)膜脂的流动性
一个脂质分子在1s内扩散约2um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脂肪酸链的长度 胆固醇含量 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 其它因素,如温度、离子强度.PH值等
(2)膜蛋白的流动性
侧向扩散
旋转扩散
侧向扩散;(一)免疫荧光 标记
证实膜蛋白的侧向扩散(实验二):萤光 漂白后恢复技术
电镜
二、细胞膜的特性
1. 膜的不对称性: 脂质双层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糖的不对称 2. 膜的流动性:
膜脂的运动性;
膜蛋白的运动性
1. 膜的不对称性:
(1)膜脂的不对称性
•脂双层的磷脂的种类不对称性 •糖脂(质膜外表面)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3)膜糖类的不对称性
2. 膜的流动性
生物膜结构体系
细胞内具有膜包被结构 的总称, 包括细胞质膜、 核膜、内质网、高尔基 体、溶酶体、线粒体、 囊泡等 为细胞提供保护 为细胞提供较多的质膜 表面,使细胞内部结构 区室化 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关于“膜”的几个概念:
生物膜:细胞中所有的膜结构统称生物膜。 生物膜=细胞膜+胞内膜 胞内膜: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 膜相结构:具有膜的一切细胞结构。 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 的膜性结构。
膜蛋白的功能
1.运输蛋白 transportors 2.黏附分子 adhesive molecules 3.受体 receptors 4.抗原递呈分子 antigen-presenting molecules
5.连接蛋白 junction proteins:加固质膜 6.酶enzymes
膜蛋白的存在方式与功能有关
(一).脂 双层
糖
脂双层
(二).蛋 白质
(三).糖类
蛋白质
(一).脂双层
组成: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极性头部
非极性尾部
A. 甘油磷脂
B. 鞘磷脂
C. 胆固醇
三种主要的膜脂类
1、磷脂(Phospholipids)的结构和特 性
组成:亲水头 部和疏水尾部 特性:双亲性 分子 (amphipathic molecule)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四)脂筏(lipid raft)模型
1.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
载有蛋白质
2.脂筏流动性较低 3.脂筏是很多信号蛋白具 有较长饱和脂肪酸链的鞘磷脂亲和力很 高,而对不饱和脂肪酸链的亲和力低
思考题
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
(二)膜蛋白质
膜蛋白与脂双层结合的几种方式
存在形式:内在膜蛋白(跨膜蛋白)
外在膜蛋白(非共价键结合)
脂锚定蛋白(共价结合)
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
人类血型糖蛋白(Glycophorin): 典型的单次跨膜蛋白
人类红细胞膜蛋白
人类红细胞:研究膜蛋白的理想材料
血影(ghost)的制备
SDS-PAGE电泳:人类红细胞膜蛋白
提高膜的稳定性, 调节流动性,降 低水溶性物质的 通透性。
磷脂在水溶液中的三种存在方式
双分子层 (bilayer) 微团(micells) 脂质体 (liposome)
脂质体(liposome)
电镜下未固定、
未染色的磷脂 小泡; 球形脂质体的 切面观 功能:膜研究, 基因转染
1.类型 外周蛋白: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 内在蛋白:穿过脂双层 脂锚定蛋白:嵌入脂双层中
磷脂酰胆碱
磷脂的主要类型:四种不同磷脂
磷脂酰乙醇 胺(脑磷脂) 磷脂酰丝氨 酸 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 鞘磷脂:不 以甘油为骨 架
2、膜胆固醇(Membrane Cholesterol)
胆固醇的亲 水头部朝向膜 的外侧 疏水的尾部 埋在脂双层的 中央
胆固醇的结构特点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