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视阈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方位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文/程同顺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乂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 历史意义的重要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 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明确了中国 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并对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安排。
这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将对党 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起决的指作,这 创新和突 是在 主义 指 的大创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方向上 与时倶进的发展,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期 重大实践和革的和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对 中国历史方位的重新确定以对中国社会主要 的全新 。
报告指出,“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 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 发了,“我国社会主要的要和 平 的发展的。
”这对于改革开 期出的中国社会主要 是“的要同落后的社会 的”的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 的改变是对 中国社会特 发生了 的一个与时倶进的反应。
对于当前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历史方位和 社会 的,至 表 了方面的意 。
1.明确宣示中国未来仍将继续坚持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 ,确党和国家确方胜进。
这党的十九大告在第 次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 决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党和历、出大代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创造 的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确理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是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制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激励全党全 国各族 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中,中国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加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平道路。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历史方位以及对全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需要我们从过去的社会发展中去理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进社会发展。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的提出。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方位:首先,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
再次,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推动改革的力度和广度。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最后,中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在新时代,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和法治建设。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球的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解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断迈入新的时代,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解析。
一、时代背景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首先表现在时代背景的转变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家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有能力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挑战。
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化、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加剧,各种风险和挑战交织在一起,世界已经进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仅需要解决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还需要面对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历史方位的内在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更是中国历史和民族复兴的一个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经验,展示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全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还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典范,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范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其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历史根基,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在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国家和民族的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显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潜力。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摘要】本文围绕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展开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的讨论。
在概述了研究的背景,引出了研究的重要性。
在首先阐述了新时代的内涵,接着对新时代历史方位进行了深入解读,探讨了其理论阐释和现实意义。
随后分析了思辨历史分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探讨了历史分期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分期、新时代、历史方位、理论阐释、现实意义、思辨、社会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概述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分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人们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内在逻辑。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历史的分期和定位更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也日益受到关注。
新时代的特点和内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找寻其中的规律和启示。
在历史分期视阈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新时代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作用,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就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和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探讨,探讨新时代的内涵、历史方位的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指引。
1.2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历史研究在不断深入和扩展,历史分期成为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历史分期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逻辑,将历史时期进行分类和界定,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分期不仅有助于我们理清历史事实和事件的关联性,还能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历史认识和思考。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中国历史上,不同的分期视角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认知方式和理解角度。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历史分期视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进行理论阐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创新的角度划分历史分期历史的循环与发展规律在于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不同的历史分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切入阐述。
首先,政治经济方面划分历史分期的思路是传统的观点。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根据朝代、王朝来进行历史的划分。
此外,还有以政治经济转型、制度变迁等为划分依据的观点,如汉唐、明清等历史阶段。
不过,这种历史分期形式虽然便于人们对历史进行概括与认知,但在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开始出现不足。
其次,以文化、思想为主线,划分出不同的历史分期,更能体现出历史变化的本质。
例如,我国古代文化的分期可以有三个:大一统、分裂、复合。
大一统主要是指上古时期,文化思想单一;分裂时期是指战国时期到西汉,多元文化;复合时期是指东汉到唐代,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激。
可以发现,从文化思想划分的历史阶段含义更深远,更有助于追溯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与意义。
再次,科技创新角度可以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火药时代、机器时代、信息时代等不同的历史分期。
这些时代的出现代表了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推动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
在当前信息时代下,技术变革影响了各个行业发展,如文化娱乐、金融科技、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这种历史分期形式更能体现时代特征和体系。
1、理论阐释新时代历史方位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创新的角度,我们可以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理论阐释:政治经济方面:从“两个一百年”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到新发展阶段的构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时期向高质量发展时期迈进。
社会文化方面: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趋势、文化认知、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内容提要]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首要方法论。
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阐发中,他从这两个视角出发,形成其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
当前,唯有从“三形态论”与“五形态论”的辩证统一出发,才能科学界定现实社会的历史方位,并由此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意义,切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在这种情况下,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为视角探讨现实社会的历史方位,并由此切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增强其合法性与凝聚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其中第一个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他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被驱逐出去了。
那么,马克思如何能超越与他同时代以及在他之前的那些哲学家,而实现历史观的伟大变革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独特方法论: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
这一科学方法论为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发展平台,是其实现历史观根本性变革的先决条件之一。
所谓历史尺度是指从生产力的发展出发来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进程,强调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与必然性。
谈谈你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谈谈你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近年来,“新时代历史方位”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如何理解和认识新时代历史方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新时代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的历史使命和新时代中的发展方向。
一、新时代的背景与意义新时代是作为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而提出来的。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背景是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中,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发展表明了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力量,并在新时代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和机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就已经开始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们所说的新时代历史方位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提出来的。
在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中国正在逐渐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特别是在代表民族先进性的各项事业中,如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三、新时代中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中,中国肩负着很大的历史使命。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的历史和使命是和人类的发展、和平和繁荣息息相关的。
保障全球经济增长,负责任地发挥全球领导力,培育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市场的改革,加强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是中国在新时代中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四、新时代中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下,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的理念,推进高质量的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建设,不断优化经济和社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探索新的生产力和发展的道路,勇担并践行世界责任,成为世界上一个更具活力、更有贡献、更有影响力的国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随着时代的不断转变,我们正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一历史方位意味着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过去和未来,并且实现更加深入的改革,推动国家进一步发展。
那么,我们对于这一历史方位应该如何理解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新的一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中国崛起已经快速飞跃,已取得了很多令人震惊的成就。
在经济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度也逐年上升。
而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中国也正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将已经成为这些领域的重要力量。
其次,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基本方略,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时代在发展,国家的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新时代下,我国所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挑战,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形势进行战略的调整和目标的更新,不断开拓全新的道路,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深入发展。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国家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手。
这种伟大复兴并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更隐含着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回归,对自我发展的尊重和重视。
我们需要在新时代认识到,自我实现是国家实现的根本前提,在实现自身复兴的同时,也需要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我们拥有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拥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文化血液。
同时,我们也需要打破文化“封闭”,积极吸纳和融合更多的外部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这个概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就新时代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进行阐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1.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的确立,是基于我国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代。
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2.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3.历史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1.意义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的确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于创新,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面临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我们要面对各种挑战,如经济结构转型、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问题都要得到有效解决。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被不同的学者和历史学派以不同的方式分期和划分。
不同的历史分期视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诠释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历史事件的意义。
在当前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可以从多个视角来理解历史的分期和历史事件的意义。
经济分期视阈是解读历史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经济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和演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分期视阈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前中国经济的特点和意义。
政治分期视阈是理解历史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力的演变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权力的转移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
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和政治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政治基础。
文化分期视阈也是理解历史的重要视角。
文化是社会的精神面貌,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意义。
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传承起着关键作用。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制度分期视阈也是解读历史的一个重要维度。
制度是社会运行的规则和规范,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权益的基础。
不同的制度和制度变迁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作者:程同顺来源:《求知》 2017年第11期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中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安排。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将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这个创新和突破是在马克思主义原则指导下的大胆创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期重大实践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对于当前中国历史方位的重新确定以及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判断。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对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认识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提法的改变是对当前中国社会特征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的一个与时俱进的反应。
对于当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和基本社会矛盾的认识,至少表达了四个方面的意思。
1.明确宣示中国未来仍将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再次高度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解析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一历史方位,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建设、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
在这个新时代,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检验。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历史必然性的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规律性。
这一方面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的。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走向全球化,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持续不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而且,从政治上来讲,只有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客观地认识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民族国家取得自主选择和发展成功的必然路径。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延续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在改革开放成功的历史延续之基础上发展的。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经验。
中国在改革浪潮中取得的成功,在当前的新时代中成为了独特的历史硕果,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
三、新时代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与过去不同。
新时代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能够适应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变化,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保持着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此外,新时代也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形象和软实力。
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建设更加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也为我们在新时代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和新的发展方向。
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作者:徐伟新来源:《党员文摘》2018年第07期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
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来。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如何既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若不懂得近70年来中国几代人白手起家、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和奋斗精神,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华民族持续爆发的民族能力和坚定的民族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97年的实践中走来。
97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97年中如何不断从灾难中奋起,从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中再出发,就不会懂得一个百年老党走进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何以更加自信、自觉和自醒。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一、引言时光荏苒,新时代已经到来。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继续奋斗。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新时代的概念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的历史方位。
二、新时代的深度评估新时代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性提出的理论概念。
新时代的深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新时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为我国发展的主题。
这是对我国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要求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这需要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努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目标。
3.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大国关系:新时代我国的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并且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我们要坚守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大国关系,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三、新时代的广度评估新时代的广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有效统筹社会各方面资源,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繁荣。
2.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新时代要求我们以创新驱动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一、新时代历史方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是“新时代”概念在党的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意义重大。
“新时代”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是党和国家在一系列历史性变革的实践上,在理论界充分讨论和酝酿的基础上,对我国所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判断。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时代”概念,报告在表述“新时代”意义时着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新时代”这一重大研判,它是“承前”的,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成绩的肯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完成了既定任务;它又是“启后”的,从这一刻起,中国共产党踏上新征程,有了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也要有新作为。
二、理解和掌握历史分期和党史分期的特点(一)要认识到历史分期具有客观性和相对性理解和认识“新时代”,要将其放到完整的学术体系之中,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不同的解读,才可能得到最充分的理解。
从词意来看,“新时代”是一种新的历史时期概念,属于社会历史分期问题。
所谓历史分期,即通过科学分析影响因素、构建划分标准,进而依据标准对人类历史做出区分,历史分期有利于“总体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正确判断每个时期的历史价值,科学预测历史的未来走向”。
历史学和历史哲学涉及历史分期问题,但两者各有侧重。
从历史学来看,历史分期主要目的是“认识历史”,将历史事实纳入某种历史框架,从而更好地记载历史和理解历史;从历史哲学来看,历史分期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历史,解释划分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意义,解释各段历史时期的意义,解释各段历史时期之间因果性和必然性的意义。
因此,从这两个学科的不同侧重点来看,历史分期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相对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不断进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世界问题、人民问题、时代问题。
我们党将以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创造新的历史成就。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一个新视角。
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完成主要任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打破执政兴衰循环、实现长期领导的承诺。
从民主到自我革命,党的目标是确保其持久统治并传承红色遗产。
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创新,把党对执政规律和长期领导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时代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们党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条件和基础,推动了国家从贫困到富强。
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民主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美好生活。
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福祉放在第一位,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的着力点。
在党的愿景和人民的共同呼唤下,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我们党以历史自觉和信心,不断进步,坚定不移的领导,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思修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思修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思修是:
历史方位能够标识自身所处的位置,搞清来时的路,辨明前进的方向,它是人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时空坐标。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就必须准确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
既要搞清楚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方位,也要搞清楚在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中的方位,努力寻找自身发展与人类和世界发展的交汇点,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
历史方位视域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体上,当今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且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因此,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辛,创造性地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基础。
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向着更高层次提升。
也就是说,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要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时代历史方位是对历史发展的客观概括和总结,是理解当下的关键。
通过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准确定位,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指引人们在复杂的历史交汇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新时代历史方位是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对当下的把握,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作用和趋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时代历史方位也是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指导。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方位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通过正确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可以更好地辨析和把握国家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目标。
介绍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要性是对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一环,对于推动历史学理论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提出历史分期视阈下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理论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方位。
这种历史方位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内涵,也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在不同的历史分期视阈下,历史方位的理解与解读也会有所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提出历史分期视阈下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历史方位理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当代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的历史方位,指导人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工作和实践。
在历史分期的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理论不仅要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和变化性,还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历史经验,实现历史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提出历史分期视阈下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科学认识和深刻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实现历史的跨越和飞跃。
2. 正文2.1 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特征与内涵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特征与内涵是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当代历史定位的一种认知和理解。
在时代视阈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方位
在时代视阈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方位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方位,主要也就归结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方位。
时代的发展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体系构建中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原因。
以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为依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看到,它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梯。
关键词: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方位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7-0064-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以及它所展现出的制度优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它的确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在时代视阈中认识这一制度的历史方位,对于我们坚持并进一步改革完善它,特别是制定正确的改革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战略时,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要消除在既有的制度体系中阻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那些东西。
而当时中国经济近乎达到崩溃边缘的事实,迫使我们拓展视野,放眼世界;也让我们有理由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也就是给了我们进行新探索以巨大的空间。
但是,必须承认,在当时,对于社会主义怎么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只知道“不应该怎么办”,而对于“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或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破”,也就是要在实践中破除那些阻碍社会发展的各种制度枷锁问题;而至于怎样“立”,只能依靠实践的发展,依靠“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
而这种探索的结果是,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世界的日新月异;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与活力;看到了物质利益原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到了效率的重要意义。
因此,逐步开启了运用物质利益原则、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社会进步的发展道路的改革进程。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
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新时代是指我们所处的当前历史时期,是我们站在的时代分水岭。
在历史分期的视阈下,新时代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标志的。
这一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什么?首先,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
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这一制度的历史任务更加深刻、扩大和复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将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历史考验。
其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方位。
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整个世界都在向着更加开放、互联、多元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新时代的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和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最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具体实践路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新时代,中国将继续弘扬五千年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担当精神,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得到更大提升,在国际上处于更有影响力的地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开创新的历史篇章。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意义深远,具有重大的理论阐释和现实意义。
首先,可以从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球治理的创新路径。
新时代是新思想、新实践、新视角、新方法的集合体,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多边合作框架下更好地推进全球治理,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其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提供了奋斗和努力的历史坐标。
站在新时代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时代的要求和目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最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也提醒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时代视阈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方位作者:孙新彭来源:《理论导刊》2012年第07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方位,主要也就归结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方位。
时代的发展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体系构建中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原因。
以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为依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看到,它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梯。
关键词: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方位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7-0064-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以及它所展现出的制度优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它的确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在时代视阈中认识这一制度的历史方位,对于我们坚持并进一步改革完善它,特别是制定正确的改革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战略时,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要消除在既有的制度体系中阻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那些东西。
而当时中国经济近乎达到崩溃边缘的事实,迫使我们拓展视野,放眼世界;也让我们有理由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也就是给了我们进行新探索以巨大的空间。
但是,必须承认,在当时,对于社会主义怎么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只知道“不应该怎么办”,而对于“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或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破”,也就是要在实践中破除那些阻碍社会发展的各种制度枷锁问题;而至于怎样“立”,只能依靠实践的发展,依靠“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
而这种探索的结果是,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世界的日新月异;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与活力;看到了物质利益原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到了效率的重要意义。
因此,逐步开启了运用物质利益原则、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社会进步的发展道路的改革进程。
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之后,社会的历史发展用事实告诉人们,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劣势已经显现出来;而中国改革也用事实告诉人们,物质利益原则的实行与提高效率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此,中国共产党人果断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最能体现物质利益原则并进而能够提高效率的经济形式,是市场经济。
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到现在为止也就30来年的时间。
但是,这30来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人们可以从多方面来总结,但是最根本的,还是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在哪里,人们还有不同的意见。
但是,无论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还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状况来考察,都能够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它的根本标志。
全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可以看到,它的构建过程,就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具体经济体制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中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方位问题,也就主要归结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方位问题。
这实际上也就是怎样认识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中,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问题。
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1]只有在时代的视阈中才能对问题作出正确认识。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从对商品的研究开始的。
建立在对商品经济发展到他们所处时代所表现出的性质与特征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恩格斯曾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再清楚不过地证明……商品生产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就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即使我们排除任何掠夺、任何暴力行为和任何欺骗的可能性,即使假定一切私有财产起初都基于占有者自己的劳动,而且在往后的全部进程中,都只是相等的价值和相等的价值进行交换,那么,在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也必然要产生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被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所垄断,而另一个构成人口绝大多数的阶级被降低到没有财产的无产者的地位,出现狂热生产和商业危机的周期交替,出现整个现在的生产无政府状态。
全部过程都为纯经济原因所说明,而毫不需要掠夺、暴力、国家或任何政治干预。
”[2]506恩格斯在这里对马克思思想所作的解释显然是这样的:即使在商品生产的最初阶段劳动与占有权是一致的(也就是劳动者能够直接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商品交换也是平等的,那么,商品经济所具有的竞争机制,将逐步使得一些人能够拥有更多的财产占有权,一些人日益失去财产占有权。
而一旦前者将财产分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并运用生产资料雇佣后者来进行劳动,那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就产生了。
而进一步对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进行考察(当时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典型形式是,在一个工厂内,工人站立在大机器旁边,进行简单的以体力支出为主的操作,原材料通过机器的加工,变成了产品;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之下,劳动成果的质与量是可测算的;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是一个完全由这个企业的所有者——资本家决定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在现实的大机器生产力条件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必然导致:一方面是资本家物质财富的积累,一方面是工人贫困的积累,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加重;一方面是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化,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其结果必然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出现断裂,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正是这种断裂的结果。
而经济危机的发生又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断激化。
马克思恩格斯以此为基础宣布:资本主义就要灭亡了。
就是说,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从本质上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在设想资本主义的否定物——社会主义时,马克思恩格斯断定,“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2]757就是说,他们认定社会主义社会与计划经济相联系,不存在商品经济。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计划生产,是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的。
基于对劳动成果的可测算性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计划生产与公有制的结合,能够解决商品经济所必然造成的生产过剩与浪费问题,产生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公平。
(三)说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是从他们对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考察得出的结论。
这实际上也就是说,要对现实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正确认识,必须研究人类社会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而考察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能够看到,20世纪中期后,人类社会逐步发生了时代性变化:一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期相比,有了巨大改变。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个别企业对市场信号的接收与反应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生产的盲目性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资产阶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本能地逐步放弃了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念;而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迫使资产阶级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针对自己的疾病做一些尽可能的救治,以抵御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由此,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从国内市场逐步延伸到世界市场。
因此,从整体上看,当代西方国家商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了相当程度的改观。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工人阶级的劳动方式与生存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市场竞争中的胜与败,日益具有某种动态性,社会中因市场竞争所导致的两极分化问题有不断降低的趋势。
而且,随着股权的日益分散化,各种税收制度、特别是遗产继承税与赠予税等各种税收的实行,并不否定一些社会成员还会依靠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继承等方式获得财富,但是,从总体上看,它的份额是在下降的。
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是它的程度已经有相当大的减缓。
据世界银行编写的《2008世界发展指标》显示,德国2000年的基尼系数是28.3%,英国1999年的基尼系数是36%,美国2000年的基尼系数是40.8%,这种状况也使得不同社会阶级与阶层之间的冲突逐步缓和。
这样,对于当下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说,生产无政府状态与两极分化现象都弱化了,经济危机发生频度与破坏程度以及阶级斗争尖锐程度也都降低了。
二者,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日益显示出它的效率作用。
考察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改进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竞争机制,内在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力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也内在地推动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在西方国家中,脑力劳动已经取代体力劳动,在社会劳动中占有主体与主导地位,人类劳动日益脑力化。
在美国,“到1956年,脑力劳动者的数量已占多数。
”[3]这是一个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根本不同的变化。
脑力劳动,以自主与自觉作为基本特征,而且它劳动成果的质与量很难测度。
对于这样的劳动而言,显然,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更能促进它活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当然,这并不否定在社会生产中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计划性的必要性)。
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与有力的经济形式。
这两种变化,使得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了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完全不同的面貌,它向人们展现了这样的事实:即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与阶级斗争也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市场经济是当前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最为有效与有力的经济形式。
因此,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将会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更为狭小的范围内,以使它不会危及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市场经济的效率机制表明,社会主义选择它之后,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