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1-3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1-3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1-3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①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货币】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一种特殊商品,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标价、价格、值多少钱),流通手段(购买、买卖、现场交易)。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①产生的原因: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②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国家无权规定纸币购买力)③流通规律: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信用卡】①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③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外汇】①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注意:判断时注意日期。

②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境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有利于外汇储备升值,不利于偿还债务。

高一政治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纸币过多过少发行的影响:①通货膨胀,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影响;物价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3)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别国买你的)扩大和进口(你买别国的)减少。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价值决定价格:两者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面对价格变动应: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和物价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消费类型: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做理智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经济生活易混淆知识点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经济生活易混淆知识点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经济生活易混淆知识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成反比)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商品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6、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7、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9、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相同的。

(两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相同的)1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1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按劳动成果分配)1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1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15、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

(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16、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17、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1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是非歧视原则)19、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必修I 《经济生活》知识梳理专题一货币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贵金属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本质: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它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3、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是当今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注意: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决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随意发行纸币,也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

纸币能执行货币的一切职能。

纸币发行规律:纸币作为货币符号其发行量应与流通中的的货币量一致。

货币发行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公式:4、结算与信用工具结算:通常有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两种方式。

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支票:有现金支票、转账支票两种。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信用卡的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提示: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币,说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反之,则说明外币贬值,外汇汇率下降。

(结论:谁升值、谁的汇率就升高)币值变动及影响变动: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则外币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汇率跌落,本币贬值。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打印版)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打印版)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一)神奇的货币●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a识记)(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社会属性和特有属性)和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考点2: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b理解)(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其他职能:世界货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注意:区分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随赊账买卖产生而出现,指用货币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租金、税款、工资等。

)●考点3:纸币的发行规律(b理解)(1)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考点4: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b理解)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5:外汇与汇率(b理解)(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 汇率变动: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不利于偿还外债。

●考点6: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b理解)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变的价格●考点1:供求影响价格(b理解)(1)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2)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考点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理解):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321高一政治《经济生涯》温习提要序号根底常识点商品的含意及其全然属性分不是什么?1商品:用于交流的苏息产品。

全然属性:应用代价跟代价。

货泉的含意及其实质分不是什么?2 3 货泉是从商品中不离出来的牢固地充任普通等价物的商品。

实质是普通等价物。

货泉的本能机能有哪些?它的全然本能机能是什么?全然本能机能:①代价标准:货泉存在的表示跟权衡其余所有商品代价巨细的本能机能。

货泉能够履行代价标准本能机能,是因为货泉自身是商品,有代价。

经过必定命目的货泉表示出来的代价,叫价钱。

②流畅手腕:货泉充任商品交流前言的本能机能。

以货泉为前言的商品交流,叫商品流畅。

公式:商品—货泉—商品。

③储藏手腕;④支付手腕;⑤天下货泉。

全然本能机能:①代价标准;②流畅手腕。

流畅中所需要的货泉量公式是什么?4 5 流畅中所需要的货泉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钱水平)/货泉流畅次数。

纸币的含意及其刊行规范是什么?第一课纸币是由国度(或地区)刊行的、强迫应用的代价标记。

刊行规范:以流畅中所需要的货泉量为限度。

通货收缩跟通货压缩的含意跟发作缘故分不是什么?通货收缩,是指经济运转中呈现的单方面、继续的物价下跌景象。

纸币的刊行量超越流畅中实践需要的货泉量,是招致通货收缩的要紧缘故之一。

67神奇的货币通货压缩,是与通货收缩相反的一种经济景象。

它表示为物价单方面继续下跌,平日随同经济衰加入现。

结算有哪两种方法?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存在哪些,它们的含意跟长处分不是什么?结算方法: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常用信用东西:①信用卡:存在花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存款等局部或全体功能的电子领取卡。

优点:信用卡能够集存款、取款、花费、结算、查问为一体,能增加现金的应用,简化收款手续,便利购物消费,增强花费平安,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当。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领取凭据,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前提领取必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许持票人的单子。

支票要紧分为转帐支票跟现金支票两种。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4、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其他职能:5、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7、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支票分为8、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

(谁升值,谁的汇率就上升;谁贬值,谁的汇率就跌落)9、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对外保持,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价格的影响因素是什么1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1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1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重点理解“等价交换”:指的是长期的平均数)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4、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 ,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

15、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替代品之间的需求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需求方向变化)。

1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18、消费类型的两种划分——按消费方式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19、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20、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主旨:,核心:第二单元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⑴: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变化规律:以汽油、汽车为例记忆)
选择
论述
17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什么?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简答论述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8
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哪些?
客观因素:①收入;②物价水平;③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其他因素。
选择
简答
27
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部分?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选择
28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选择
简答
36
什么叫企业破产?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选择
4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是什么?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简答
5
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标准是什么?
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发行标准: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4.货币的职能 5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7.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8.汇率变化的意义是什么?10页最后一段了解外汇、汇率9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11页第二课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12、13页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正比反比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14页最后一段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5页第四段(重点)5.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弹性各不同?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影响大,即需求弹性大。

6.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含义7.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第三课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2.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21页5.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22-23页6.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注:第一单元不单独考大题,以选择题为主,不过(价值规律价格变动的影响)是理解市场经济所必需的知识,与后面的企业经营、国家宏观调控存在联系,出现相关大题时可能会涉及到。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提纲: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提纲:经济生活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2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宏观调控的三个重要手段◎(1)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部门负责):①增加企业的税收,防止投资过快过热;②发行国债为国家新建大型基础设施筹集资金;③加大对三农、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财政投入。

(2)货币政策(主要是中央银行负责):①上调存贷款利率,吸收社会各类资金,防止股市投资过热,遏制泛滥的流动性;②上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银行放贷,控制企业投资增长过快;③稳定外汇汇率,人民币稳步升值.防止产生经济波动,保护出口型企业的产业结构及时转型。

1、紧缩性、稳健型、扩张性97-07年中国实行十年的“双稳健财政和货币政策"。

从08年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09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09年主要工作目标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增长、"3、宏观调控经济工作的历史演变:1993年,实行“适度紧缩”的金融,成功降低了通货膨胀,经济实现“软着陆”。

1997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通货紧缩,实现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为经济建设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

2007年,金融危机后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也潜伏着危机.为了应对经济的现状:“三过”等问题,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4万亿元财政投入和十项具体的措施。

)(1)立法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反垄断法》。

素养16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素养16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 坚持在经济增长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 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⑤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
【易错 3】“靠劳动致富”属于生产要素按贡 献参与分配
分析 在公有制经济中“ 靠劳动致富” 属于 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 靠劳动致富” 属 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易错 4】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 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分析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 归集体所有,流转的是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一、市场调节、市场秩序与市场失灵
(1)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 1.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 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
实现的) 2. 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3.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2)市场配置资源 1. 方式:价格、供求、竞争 2. 优点:①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
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
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
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补充:
易错概念总结
【易错 1】“没有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就没有 足不出户、快捷方便的网络教育”说的是生产决 定消费的方式
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基本内容: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

高考政治备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详细!)

高考政治备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1)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思考】: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价值尺度(3)基本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拓展】:(1)G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形式。

但网络中的QQ币、比特币、是虚拟货币,不是真实的货币。

(2)正确认识纪念币:具有特定主题的,由国家统一计划发行的法定货币。

具有较高的收藏、保值和投资价值。

3.纸币产生的原因、含义及发行规律(1)产生的原因: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拓展】:(3)发行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

注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反之,为通货紧缩。

如图:【拓展】: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的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x100%方法一纸币贬值率=----------------------------------------------------------------------x100%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x100%方法二纸币贬值率=----------------------------------------------------------------------x100%4.货币与财富(1)货币并不神秘: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定稿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定稿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基本属性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一般等价物的含义: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4、金银充当货币的优点(P5)5、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其本质:一般等价物6、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及其它职能(P5、P7)7、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P6)8、商品流通的含义、公式(商品—货币—商品)(P6)9、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P7-8)10、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P8)11、两种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P8)12、信用卡的含义、优点(P9)13、支票的含义、种类(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P9-10)14、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P10,注意理解把握)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间接因素是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

(P11)2、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含义(P12)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P13)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P13、P14和笔记)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P13)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P14,重点把握)7、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与其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P15)8、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P15)9、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P15,理解记忆)10、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P16,重点把握)11、供给曲线、需求曲线(P15,补充的)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水平;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P17-18)2、消费类型有哪些(按三种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P18-19)3、贷款消费的含义、适用范围(P18)4、消费结构含义、影响因素(P19)5、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意义(P19)6、四种消费心理及其特点(P20-21)7、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原则(P21-22)8、绿色消费的含义、主旨、核心、表现(P22)9、树立正确的金钱观(P25)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四个方面表现),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四个方面表现)(P29)2、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各环节的地位(P29)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P30-31,四点,重点把握)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主观题必背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3)其它因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注意曲线图题)(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若某商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

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之一)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重要因素:物价变动(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

4、促进消费水平的措施(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一、商品:1、商品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3经济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2、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4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3、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二、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职能:1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4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购买手段;5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等;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2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重点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重点提纲

价格的变动与决定1.价格与价值: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②价格规律: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他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消费则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乎不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 1:商品⑴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内涵)。

△从外延上看:物 品 ※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商 品 ※物品是一个永恒范畴。

⑵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考点 2: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在本质上体现了人们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支付手段:“延期支付”或“预支”,信用卡支付、工资、房租、利息等。

※支付≠支付手段;※收藏≠贮藏手段。

(4)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滞销,阻碍商品流通)。

③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量/货币流通次数考点 3:信用工具与外汇⑴ 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⑵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理解)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者为了获得(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生产适销对路的、质量上乘的商品和服务,创造自己的品牌。

基本职能 其它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3)货币的职能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⑶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补充知识点-◎2007中国的主要经济问题◎“三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内部]主要是: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测量指标:CPI,消费品物价指数)具体有:1.过快的信贷增长(国家多次上调存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2.过热的固定资产投资3.泛滥的流动性 -全民炒股[外部] 1.贸易高顺差(出口收入远大于进口)2.外汇压力(西方各国逼迫人民币升值):①增加企业的税收,防止投资过快过热;②发行国债为国家新建大型基础设施筹集资金;③加大对三农、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财政投入。

(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负责):①上调存贷款利率,吸收社会各类资金,防止股市投资过热,遏制泛滥的流动性;②上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银行放贷,控制企业投资增长过快;③稳定外汇汇率,人民币稳步升值。

防止产生经济波动,保护出口型企业的产业结构及时转型。

1、紧缩性、稳健型、扩张性97-07年中国实行十年的“双稳健财政和货币政策”。

从08年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08年主要工作目标是:“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膨胀。

3、宏观调控经济工作的历史演变:1993年,实行“适度紧缩”的金融,成功降低了通货膨胀,经济实现“软着陆”。

1997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通货紧缩,实现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为经济建设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

2007年,金融危机后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也潜伏着危机。

为了应对经济的现状:“三过”等问题,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反垄断法》。

:严格执行法律,规法社会秩序。

各级各类行政机构的,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标、规定等。

例如:①工商局查扣假冒伪劣产品②环保总局整顿污染企业③物价局整治乱收费现象★十七大提出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2006年居民消费率降到36%,成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而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

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①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②要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

要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继续拓展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热点消费。

③同时,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

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目前,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村是国内市场的潜力所在。

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

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同时,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

)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2002年—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

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9.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只有32.2%,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再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依托重大项目,集中组织攻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抓住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2.区域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

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①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②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方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格局。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高度重视并逐步缓解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自主创新不足,转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不论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国内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的现实看,都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1.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

①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②要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③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

④要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

①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抓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能、节水、节材机制。

②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③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命题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方式和理念的确立,从而把治国理政的事业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并统筹解决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问题。

2006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并决定六中全会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议提出了“六个必须”,依次为: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四.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六.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