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隆中对》原文和翻译以及知识点归纳总结

隆中对《隆中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
作品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yǐng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xié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wǎn、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吧。
《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

《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
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法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
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21)闇弱,张鲁(22)在北,民阜(23)国(24)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着于四海,总览(25)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26),南抚夷越(27),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8),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30)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
」后果如其计(31)。
【译文】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
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
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
诚如兵法所说:「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东汉末年,刘备驻兵于新野时,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对他说:「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数。
隆中对 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将军是否愿意召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
我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慧谋略浅薄不足,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
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微而且兵力薄弱,然而曹操终于战胜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我们实在是不能和他争强夺势。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任用,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成就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隆中对》原文和翻译

隆中对《隆中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
作品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吧。
三国演义隆中对翻译及原文

三国演义隆中对翻译及原文《隆中对》的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陈寿隆中对文言文翻译

【原文】陈寿,字承祚,蜀汉人也。
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辞赋。
蜀汉后主刘禅时,为秘书郎。
寿以才学见称,时人比之陆机。
后迁侍中、中书令。
寿性刚毅,好直言,每论国事,必切中时弊。
蜀汉亡后,寿至洛阳,魏文帝曹丕闻其名,召为秘书监。
寿居官清正,无所营求,以书传世,著有《三国志》。
【翻译】陈寿,字承祚,是蜀汉人。
他从小好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辞赋。
在蜀汉后主刘禅时期,担任秘书郎。
陈寿因才华横溢而受到赞誉,当时的人把他比作陆机。
后来升迁为侍中、中书令。
陈寿性格刚毅,喜欢直言不讳,每当议论国事,必定能切中时弊。
蜀汉灭亡后,陈寿来到洛阳,魏文帝曹丕听闻他的名声,召他为秘书监。
陈寿为官清廉正直,无所求取,凭借著述流传于世,著有《三国志》。
【译文】陈寿,字承祚,出生在蜀汉。
他自幼好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擅长写辞赋。
在蜀汉后主刘禅在位期间,他担任秘书郎。
陈寿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当时的人们把他和陆机相提并论。
后来,他被提升为侍中、中书令。
陈寿性格坚毅,喜欢直言不讳,每当谈论国家大事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时弊。
蜀汉灭亡之后,陈寿来到了洛阳,魏文帝曹丕听闻了他的名声,便将他召入朝廷,担任秘书监。
陈寿为官清廉正直,从不谋求个人利益,他凭借自己的著作流传于世,著有《三国志》一书。
陈寿,一个出生于蜀汉的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从小好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尤其是擅长写辞赋。
在蜀汉后主刘禅在位期间,他担任秘书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当时的人们把他和陆机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才华横溢。
陈寿性格刚毅,喜欢直言不讳,每当议论国家大事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时弊。
这种敢于直言的品质,使他成为了当时的政治家。
然而,在蜀汉灭亡之后,他来到了洛阳,魏文帝曹丕听闻了他的名声,便将他召入朝廷,担任秘书监。
在洛阳的这段时间里,陈寿为官清廉正直,从不谋求个人利益,他凭借自己的著作流传于世,著有《三国志》一书。
初中语文-《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隆中对》原文及翻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课文分析: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
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
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
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发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预见。
隆中对 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赞同这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又称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陈寿《隆中对》原文、注释及解析

陈寿《隆中对》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隆中对[晋] 陈寿先主屯新野②,徐庶见先主③,先主器之④。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⑤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⑥,不可屈致也⑦,将军宜枉驾顾之⑧。
”由是先主遂诣亮⑨,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⑩:“汉室倾颓,奸臣窃命(11),主上蒙尘(12)。
孤不度德量力(13),欲信大义于天下(14),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15),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来(16),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17),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18)。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19)。
孙权据有江东(20),已历三世(21),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22),利尽南海(23),东连吴会(24),西通巴、蜀(25),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2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7),将军岂有意乎(28)?益州险塞(29),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0)。
刘璋暗弱(31),张鲁在北(3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33),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34),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5),西和诸戎(36),南抚夷越(37),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38)。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9)。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0),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4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注释〕①本篇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诸葛亮传》。
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西二十里。
诸葛亮早年隐居之所。
对,对策。
②先主,三国蜀主刘备。
新野,在今河南新野南。
③徐庶,字元直,颍川(郡治在今河南禹县)人,时为刘备谋士,后归曹操。
④器之,器重他。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最新3篇)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最新3篇)《隆中对》原文:篇一作者:陈寿(魏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讥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光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岂愿见之乎?”先主臼:“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卜一: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己,S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重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也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己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生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岂有意乎?益州险寒,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琼暗弱,张瞥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既帝室之商,信义著丁•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踏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招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者乎?诚如是,则霜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臼:“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匕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星言。
”羽、飞乃止。
《隆中对》翻译:篇二诸葛亮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为是这样。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涔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难道你不愿意召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起来。
初中文言文《隆中对》译文_翻译

《隆中对》译文诸葛亮在田地里亲自耕种,喜爱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经常自己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不承认这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和诸葛亮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停驻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他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啊,将军你是否愿意见他呢?”刘备说:“你和他一起去吧。
”徐庶说:“可以到这个人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奸臣盗用皇帝的政令,皇帝遭难出奔。
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然而我的才智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
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气小、兵力薄弱,然而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曹操这一方面确实不可以和他争胜。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德有才能的人被他任用,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而它的主人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您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物产丰饶的地方,汉高祖凭借它成就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他,人民生活兴旺富裕却不知道爱惜,有才智、能力的人都盼望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
将军您已经是帝王的后代,信用义气又闻名于四海,广泛地罗致天下的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占领荆州、益州,守住这形势险要的地方,和西面的少数民族和好,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和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一旦天下的形势有了变化,就任命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国故地,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如果像这样,那么称霸的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王室就可以复兴了。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当时“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形式坚固,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民兴旺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
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洛二郡,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
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
”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注释:对:回答、应对。
躬:亲自。
陇亩:田地。
好(hào):喜欢。
为:唱。
每:常常。
于:和、与。
时:当时。
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等。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逐段翻译】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逐段翻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
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隆中对》原文及翻译《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隆中对》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隆中对》原文:作者:陈寿(魏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隆中对》注释:躬:亲自。
陇亩:田地。
好:喜欢。
每:常常。
时:当时。
许,同意。
友善:关系好。
口:认为。
信然:确实这样。
屯:驻军防守。
文言文隆中对翻译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而曹操破荆州,走刘备,进兵江陵,侵寇益州,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疲于战,士附于敌。
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非用文之邦也。
刘备之才,仁德人也,有关羽、张飞为之羽翼,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以此为业,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吾欲北取河北,南收江南,共定天下,而智术浅短,不能自料,虽悔恨,无可奈何。
今将军既承天命,又何忧乎曹操、孙权?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然后徐图天下,此进取之良机也。
今操远征乌桓,北方空虚,正是进取之时。
若举荆州之众,吞并江东,威震天下,此一时之务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以此为业,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今操破荆州,威震华夏,又新破吕布,收降张绣,兵威日盛,必有远志。
将军若欲与之争天下,今是时也。
孙子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今操已得荆州,兵威既盛,难以争锋。
宜早定大计,勿以曹操为念。
若能举荆州之众,吞并江东,则天下可定也。
《隆中对》翻译:自从董卓作乱以来,英雄豪杰纷纷而起。
曹操攻破荆州,驱逐刘备,进军江陵,侵犯益州。
刘璋昏庸软弱,张鲁在北边,百姓疲惫于战乱,士兵归附敌人。
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这确实是我们不能与之争锋的。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经三代,国家险固而民心归附,贤能之士为他所用,这可以成为我们的盟友而不能图谋。
荆州北依汉水、沔水,物资丰富直至南海,东连吴会,西接巴蜀,这是一个用武之地,不是用文的地方。
刘备有仁德之才,有关羽、张飞作为他的羽翼,占据荆、益二州,保卫险要之地,以此为基业,这可以成为我们的盟友而不能图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我想要北取河北,南收江南,共同平定天下,但我的智慧和计谋浅薄,不能自己判断,虽然悔恨,但也无可奈何。
文言文隆中对翻译全文

原文:先主未遇时,常身自劳苦,不避风霜。
诸葛孔明见而异之,谓先主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何不遂了此事?”先主曰:“吾虽汉室之胄,今欲信顺天命,以取天下,必先取荆州,然后取益州,二者不可得,吾将退守巴蜀,徐图进取。
愿闻吾子良策。
”孔明对曰:“将军既已如此,何不内修政理,外结英豪,广纳贤才,以备不时之需?荆州虽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养尊处优之所。
将军既得荆州,又治益州,然后北伐中原,民企望之,天下可定也。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何不遂了此事?”先主大悦,遂拜孔明为军师。
翻译:在刘备尚未得志的时候,他常常亲自劳苦,不避风霜。
诸葛亮见到这种情况,觉得刘备与众不同,就对刘备说:“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已经疲弱不堪,这大概是天意要资助将军,将军为什么不趁机完成这件大事呢?”刘备说:“我虽然是汉室的子孙,现在想要顺应天命,夺取天下,必须先夺取荆州,然后是益州。
如果这两个地方不能夺取,我就退守巴蜀,慢慢图谋进取。
希望听听您的良策。
”诸葛亮回答说:“将军既然已经这样打算,为什么不从内部加强政治治理,外部结交英才,广泛吸纳贤才,以备不时之需呢?荆州虽然北接汉水和沔水,南至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一个用武之地,不是安享富贵的地方。
将军一旦得到荆州,再治理益州,然后北上中原,百姓都会期待,这样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如果能够同时拥有荆州和益州,保护其险要之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部与孙权结好,内部加强政治治理,那么天下三分的局面,益州的疲弱,这大概是天意要资助将军,将军为何不完成这件大事呢?”刘备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之欧阳歌谷创作

隆中对欧阳歌谷(2021.02.01)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赞同这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又称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之欧阳理创编

隆中对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赞同这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又称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下面,为大家提供隆中对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或作者: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
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
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
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