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汲江煎茶》鉴赏-《汲江煎茶》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独汲寒泉鸣细绠的意思

独汲寒泉鸣细绠的意思

“独汲寒泉鸣细绠”出自宋·苏轼的《汲江煎茶》。

原句的意思是:独自到江边汲取清凉的泉水,提上系着的一根细细的绳索。

该诗表现了作者与大自然亲近的无穷乐趣。

诗中蕴涵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事物具有两面性,缺一不可。

汲江水煮茶,可使茶更有滋味,但江水本应流入江海,却被我汲之烹茶,似乎破坏了事物的常理。

然而,诗人却认为只有饮用这井江水,才能把茶煎得如此之好,因而自得其乐。

“独汲寒泉鸣细绠”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通过“寒泉”“细绠”等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在深山老林中汲泉的情景,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品茶、煎茶的悠闲、雅致的情趣。

同时,“鸣细绠”既写出了取水时的动作,又写出了诗人自鸣得意的心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朴实,但意境深远,哲理深刻。

诗人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描写,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诗人也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苏东坡茶诗赏析

苏东坡茶诗赏析

悲画扇?⽐翼连枝当⽇愿,何道故⼈⼼易变。

苏东坡这么个茶痴,对于茶,那可是⽆所不⽤其极。

他写过⼀⾸⾄今为⼈津津乐道的《次韵记壑源试焙新茶》:仙⼈灵草湿⾏云,洗尽⾹肌粉未匀。

明⽉来投⽟川⼦,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雪⼼肠好,不是膏油⾸⾯新。

戏作⼩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

这诗怎么样?绝了!“佳茗”即“佳⼈”!您想想,假如每天都有这么⼀位美⼈相伴,出⽔芙蓉似的出浴美⼈,她周围环绕的⽚⽚⽩云,徐徐吹动着她的⾐襟,恰如要纵⾝飞去。

云⾊飘渺中,站在巍峨⼭峰之巅的美⼈在独⾃起舞。

此情此景,往上数吧,那就是⼀千年前的屈原的《湘夫⼈》:“⽬眇眇兮愁予,洞庭波兮⽊叶下”,甚⾄更早⼀点的“巧笑倩兮,美⽬盼兮”的那位美⼈瞬时间也揉着眼睛醒过梦来了。

有知⼰如此,夫复何求?苏轼这位同志眼光独到呀,愣是把茶独具的美⽤了⼀个异常形象的⽐喻写了出来,“从来佳茗似佳⼈”,好⽣了得,没有⼀个前⼈敢这么写,也不会这么写。

因为他们都没有苏东坡那两下⼦。

东坡有云:"⾃古佳茗似佳⼈"。

会品茶的⼥⼈似是有⼀种幽然的魅⼒,摄⼈⼼魂。

啜⼀⼝清茶,⼝吐芬芳,那时的她,眼神迷蒙或是明朗,然⽽萦绕脑海的是什么,是细腻如她的⽣活,丰富的情感世界,还是岁岁年年的他。

不过,苏东坡可是⼀个正宗茶⼈。

他不仅品茶、写茶、烹茶,还会⾃⼰种茶、煎茶,这么说吧,关于茶的⼀切,苏东坡都会。

尤其是这句诗,这可是苏东坡品茶美学的最⾼体现了,也可以说是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了,要么现代⼈怎么写不出这么优秀的诗句,作不出这样的⽐喻呢。

别的不说,苏轼对烹茶煮⽔时的⽔温都⼗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

他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未识古⼈煎⽔意。

君不见,昔时李⽣好客⼿⾃煎,贵从活⽕发新泉。

”他的经验是煮⽔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状⼩⽓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

煮沸过度则谓“⽼”,失去鲜馥。

关于茶的古诗

关于茶的古诗

宋代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唐朝茶诗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3.重过何氏五首(选一)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6.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白居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李六郎中寄给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于他们之间交情很深,二是由于白居易是一个品茶行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由于常常得到亲友们馈赠的茶叶,他本人还江西庐山亲自种过茶树,不断的实践,使他成为一个茶叶行家。

7.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白居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这是一首常为人们所传诵的咏“紫笋茶”名篇,描写两郡太守在境会亭欢宴的情景。

8.萧员外寄蜀新茶白居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作者用渭水煎四川茶,认为这是好茶配好水,这样才觉珍贵。

以“渭水”作为“名泉”入诗,此为仅见。

煎好了茶,作者一边欣尝,一边饮尝,显得闲适自在。

9.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

10.煮茶皮日休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

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这首诗形象地描写煮茶的过程,兼述茶的功用。

苏轼诗文中的饮食文化述析

苏轼诗文中的饮食文化述析

苏轼诗文中的饮食文化述析苏轼,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诗文不仅被人们传颂不已,更是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的饮食风貌、烹饪技巧以及食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苏轼的诗文中,对食物和饮食的描绘常常生动而富有情趣。

例如,他的《东坡志林》中,记录了他对一道菜品的描述:“秋来霜叶满阶红,白发欺人各一天。

我少之时犹怕暑,老来无事转安心。

悠悠古事如流水,寂寂光阴付断琴。

客里偶然忘岁月,故人遥想发毛森。

”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其中包含了对时节、老年、友情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感叹。

而在他的《猪肉颂》中,更是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述了烹饪技巧和品鉴美食的方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轼的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饮食哲学。

他在《东坡志林》中提出:“美食须有美器,则粗粮亦可成席。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食物与器具之间协调性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同时,苏轼强调“慢食”的理念,倡导品味美食的过程应当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食物的美味和其中的生活情趣。

在苏轼的诗文中,茶文化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对茶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将茶视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汲江煎茶》一诗中,他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诗中描绘了他亲自取水、煎茶的过程,以及他对茶道的精神追求。

苏轼还提倡茶与文的结合,经常在品茶时进行诗歌创作,使茶文化与文学创作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苏轼的诗文中同样包含着丰富的酒文化。

他常常以酒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

例如,《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

这些诗篇中,苏轼以酒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对友情和岁月的怀念。

酒在苏轼的诗文中也是友情的象征,体现了古人重情重义的价值观。

通过苏轼的诗文,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饮食文化。

这些诗作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汲江煎茶》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汲江煎茶》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汲江煎茶》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 题。

汲江煎茶① 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②,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①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时诗人放逐于海南儋州。

②雪乳:茶细白,
水煎时所呈色象。

脚:茶脚。

8.这首诗描述的是汲江煎茶的日常生活杂事,但“一篇当中句句皆奇”(杨万里语)。

请结合颈联赏析其艺术特点。

(6 分)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5 分)
参考答案:
(二)(11 分)
8.(6 分)
颈联两句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雪乳”一句从视觉角度上,描述了煎茶时,银白的茶乳跟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的细节。

“松风”一句则是从听觉角度上,描述了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

其中,“松风”一句还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松风喻倒茶之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此时周围环境十分静寂,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尤其响。

9.(5 分)
这首诗生动细腻地描述了诗人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的整个过程,尽管是日常生活杂事,却显得诗意盎然,饶
有趣味。

尽管谪居海南,但仍不改昔日气宇,照旧乐于煎茶品茗,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豁达情怀。

在最后一联中,诗人说自己饮茶难禁三碗,就在这月夜中,听着海南岛荒城里传来那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意境苍凉惨然,可见诗人被贬边地的孤单无聊之情。

关于茶的古诗词大全

关于茶的古诗词大全

关于茶的古诗词大全
1、《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坐酌冷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2、《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桔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3、《汲江煎茶》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己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4、《一字至七字诗•茶》元稹
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5、《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1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6、《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苏轼有关茶的诗词

苏轼有关茶的诗词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也是一位爱茶之人,他创作了很多与茶有关的诗词,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
1. 《望江南·超然台作》:“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2.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3.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4.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苏轼《试院煎茶》古诗解析

苏轼《试院煎茶》古诗解析

苏轼《试院煎茶》古诗解析
苏轼《试院煎茶》古诗解析
苏轼《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匝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桃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诗人于试院中煎茶,谛听瓶中沸腾的`水声,凝视瓯中飞雪般的茶末,浮想联翩。

想到李约的煎茶讲究活火发新泉,又想到潞公饮茶专爱定州花瓷。

而自己正处在贫病不得意之时,以砖为炉,石桃煎汤,一副清简孤寂之状。

但只要有茶一瓯,能每天睡足就足够。

作者感慨自身处境,对饮茶不敢有过高的奢望。

表现出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

诗中对煎茶过程中水泡、水户描绘得极为生动细致,历来为人所传诵。

有关茶的古诗词

有关茶的古诗词

有关茶的古诗词宋代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以教吹去月轮旁。

苏轼最著名的茶诗

苏轼最著名的茶诗

苏轼与茶相关的诗词
1.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2.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3.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4.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5.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此词虽非专咏茶,但“雪沫乳花浮午盏”一句与茶紧密相关,且广为流传)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汲江煎茶》有感

读《汲江煎茶》有感

读《汲江煎茶》有感当作者待在小屋里闲来无事时,,为了让自己放松心情,不让自己再沉浸于巨大的悲伤之中,他决定给自己泡些茶来喝喝,再写些诗歌以怡情养性。

在唐代,人们都知道一个传统惯例,那就是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煮,并用猛火来煎。

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此时我们便可以看到,随着夜幕的降临,一位头发花白,愁容满面的的老人一只手提着小桶,另一只手带着水瓢,拖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沿着宁静小道走向小河边。

作者走到江边后,站在钓鱼的石头上,环顾四周,竟无一人,顿生凄凉之感。

作者站在石头上良久,然后他慢慢地抬起头仰望天上悬挂着的那一轮明月,再一低头看去,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

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的宁静与和谐,河水静静地流淌,作者只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微风拂动树叶的沙沙声。

过了一会儿,作者终于收拾起所有的愁思,哀叹一声,便慢慢蹲下来,拿起水瓢打算从江水中取水。

当作者轻轻把水瓢放进江水中时,水面上立刻泛起闪闪发光的点点涟漪,甚至连月亮的倒影突然变成了好几个.作者看到此景,不禁心情愉悦起来,如此美妙的夜晚,月亮安静地躺在江水里。

可是片刻后,作者又再次惆怅起来。

他慢慢地把小桶装满水,然后把桶放在一边,再挺了挺自己酸痛的老腰,揉捏几下后终于稍稍缓解了疼痛。

之后他再次抬起头仰望夜空,充满感情地深深地凝视着月亮。

片刻之后,作者拿起水桶,然后步伐沉重地往住处走。

当作者走到门口时,他慢慢地提起水桶把取回来的江水倒在门口的水缸里,取水工作做完后,作者便已觉得浑身无力,果然不得不服老啊。

于是他独自一人坐在门口的石阶,稍作休息一下。

一会儿后,作者扶着旁边的墙壁站了起来,推开门走进房间。

他回来时,手上便多了一个小水杓和一个不算精致的陶瓶。

然后他举起小水杓将水缸里的江水舀入煎茶的陶瓶里,因为他的视力不是很好,所以他拿着小水杓的手不停地颤抖。

不过他的动作虽然缓慢但是很细致,所以没有一滴水溅出来。

一切准备就绪后,作者便把装满水的陶瓶放在炉子上烧水。

关于饮茶的古诗词

关于饮茶的古诗词

关于饮茶的古诗词关于饮茶的古诗词如下:1、《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2、《汲江煎茶》【宋】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3、《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4、《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5、《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6、《春日访山人》【唐】戴叔伦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7、《听雪为客置茶果》【宋】陆游病齿已两旬,日夜事医药,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

平生外形骸,常恐堕贪著。

时时邻曲来,尚不废笑谑。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8、《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9、《与赵莒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苏轼写茶的诗词名句

苏轼写茶的诗词名句

苏轼写茶的诗词名句汲江煎茶原文_翻译及赏析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宋代·苏轼《汲江煎茶》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双纹彩袖。

笑捧金船酒。

娇妙如花轻似柳。

勤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

有情须醉尊前。

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宋代·晏几道《清平乐·双纹彩袖》清平乐·双纹彩袖双纹彩袖。

笑捧金船酒。

娇妙如花轻似柳。

勤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

有情须醉尊前。

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宋代·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落花已作风前舞。

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

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

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

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汲江煎茶ppt课件

汲江煎茶ppt课件
红烧肉
“东坡肉”——苏东坡
全能诗人苏轼
___烧肉、煮茶
下面一起来欣赏茶艺……
难点词语
①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②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③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④雪乳:一作“茶雨”、“茶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翻:煮沸时滚动。脚:茶脚。 ⑤松风:形容茶水倒出时的声音。苏轼《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声。”泻:倒出。 ⑥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 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作者表示喝三碗可以治“枯肠”,说只限三碗, 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
诗歌赏析
•喝完茶干什么?,没事。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 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 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细腻生动。从汲水、舀水、煮茶、 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绘影绘声。通 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被贬后寂寞无聊的心理,很生 动地表现出来了。
谢谢观赏
亲爱的同学们,可别忘了课下背诵这首诗哦 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练习,相信大家都能做出来!
学完这首诗,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
诗歌赏析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 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 始斟茶。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 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 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关于茶楼的诗句有哪些(有哪些关于茶楼的诗句)

关于茶楼的诗句有哪些(有哪些关于茶楼的诗句)

关于茶楼的诗句有哪些(有哪些关于茶楼的诗句)1. 《临江小泊》【宋】戴复古舣舟杨柳下,一笑上茶楼。

适与胡僧遇,非因越女留。

云行山自在,沙合水分流。

独酌临清泚,知心是白鸥。

2.《黄家庄》【宋】林逋黄家庄畔一维舟,总是沿流好宿头。

野兴几多寻竹径,风情些小上茶楼。

遥村雨暗鸣寒犊,浅溆沙平下晚鸥。

更有锦帆荒荡事,茫茫随分起诗愁。

3.《入梅》【宋】陆游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九陌红尘更可哀!4.《闲游》【宋】陆游江边小市旧经过,岁月真如东逝波。

茶灶酒垆多识面,少留卖药买渔蓑。

5.《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夏日湖上》唐陆游乌帽筇枝散客愁,不妨胥史杂沙鸥。

迎风枕簟平欺暑,近水帘栊探借秋。

茶灶远从林下见,钓筒常向月中收。

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

《入梅》唐陆游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九陌红尘更可哀!《初暑》唐陆游槐阴清润麦风凉,一枕闲眠昼漏长。

山鹊喜晴当户语,海桐带露入帘香。

酒缘久病常辞酌,茶为前衔偶得尝。

云北云南动游兴,速呼小竖治轻装。

《闲游》唐陆游江边小市旧经过,岁月真如东逝波。

茶灶酒垆多识面,少留卖药买渔蓑。

《得台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宋梅尧臣薛老大字留山峰,百尺倒插非人踪。

其下长乐太守书,矫然变怪神渊龙。

薛老谁何果有意,千古乃与奇笔逢。

太守姓出东汉邕,名齐晋魏王与锺。

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

纸中七十有一字,丹砂铁颗攒芙蓉。

光照陋室恐飞去,锁以漆箧缄重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汲江煎茶》鉴赏-《汲江煎茶》译文及赏析
《汲江煎茶》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显著特征为,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汲江煎茶》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汲江煎茶》
宋代: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汲江煎茶》译文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便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明月倒映在江面,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倒出时似松林间狂风在震荡怒吼。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汲江煎茶》注释
汲(jí)江:从江里打水。

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活火:有焰之炭火。

“自临”句:是说自己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说明月倒映在江面,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雪乳:一作“茶雨”,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

翻:煮沸时滚动。

脚:茶脚。

松风:形容茶滚沸之声。

泻:倒出。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意为煎处已翻雪乳脚,泻时忽作松风声。

“枯肠”句: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

未易:不容易。

禁:承受。

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

更:打更。

《汲江煎茶》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作者被贬在儋州(海南岛惯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

《汲江煎茶》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

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显著特征为,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

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

这里说应当用猛火烹,用活水煮。

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说,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

第三句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瓮)里。

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将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

这是煎茶前的准备动作,写得很细致、很形象,很有韵味。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

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
他沏的是好茶。

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

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

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

这句话是有来历的。

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

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

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作者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

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

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

喝完茶干什么?没事。

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汲江煎茶》作者介绍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