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0056)《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2、法国学派3、套话4、渊源学5、美国学派6、主题学7、主题(theme)8、阐发研究9、媒介学10、情境11、意象研究12、题材13、比较诗学14、跨学科研究15、中国学派16、母题17、平行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三、比较文学论述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可相应给分,答案仅供参考)1、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和而不同”与文化多元共处原则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

2、以中国古代“诗画共生”现象为例,谈谈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3、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4、联系具体事例谈谈文学与宗教的基本关系。

5、试简要比较中西小说的主要异同。

6、中西散文、戏剧、诗歌之异同。

7、对比中西文学中的某类形象。

8、结合具体事例,就中西文学中你感兴趣的某一母题加以比较:9、结合具体实例,就中西文学中的你感兴趣的某种形象加以比较。

10、试比较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意境”与西方艺术理论中的“典型”。

四、比较文学分析题说明:本题一般给出材料,可能是理论观点,也可能是具体的作品对比,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文学概论》复习思考题.doc

《文学概论》复习思考题.doc

《文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概念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活动二、思考题1、文学科归属、对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那些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文学理论的主要分支学科有哪些?目前学界对文艺学学科分支的认识有哪些不同?第一章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一、名词、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特色当代性文学四要素说文学本体论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话语话语蕴藉二、思考题1、试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整体观是怎样的?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4、如何在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6、文学概念有哪几种含义?如何理解这些不同含义的文学概念?7、如何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8、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9、文学的双重性质应该如何理解?10、为什么说文学一种活动?11、什么是文学话语?文学话语的构成要素是哪些?12、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13、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第二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一、名词、概念文艺起源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世界文学文学发展规律二、思考题1、文艺起源的主要说法有哪些?你认为它们各自的合理和不足之处是什么2、为什么说劳动说比其他原始文艺起源学说有更多的合理成分?3、文艺的原始发生与人类原始思维有哪些密切联系?4、为什么继承与革新是文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5、文学发展的动因有哪些?6、世界文学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民族文学的消亡?如何理解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第三章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与创作过程一、名词、概念审美知觉力审美想象力艺术情感审美体验创作动机审美意象素材艺术构思艺术表达二、思考题1、审美知觉力的特征是什么?2、审美想象力的特征有哪些?3、艺术情感与日常生活情感与何不同?4、审美体验与生活经验有哪些差别?为什么只有生活经验并一定成为作家?5、中国古代文论中“无理而妙”的含义是什么?6、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特点?7、从审美意象的角度看,一般可以将创作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在意象形成,I •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第四章文学的创作方法一、名词、概念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二、思考题1、作家创作方法的选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为什么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会受到人们的批评?4、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它可以分为哪些种类?这种分类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5、现代主义的产生根源以及主要特征是什么?6、现代主义主要流派简介。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部分标准答案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部分标准答案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把所研究地对象——文学,置于_____世界____文学地范围内,站在国际地高度,进行跨文化地整体性比较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民族文学.2.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地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影响_____研究和_传播_______研究.3.美国学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而兴起地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平行____研究和____跨学科____研究.4.法国学派地代表人物主要有___梵·第根、_____、___伽列和基亚_________.5.美国学派地代表人物主要有_阿尔德里奇_________、____雷马克、韦勒克______.6.《比较文学论》地作者是法国学者__梵·第根___________.7.提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观点地是法国学者__基亚___________.8.主张“‘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地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地涵义”地是法国学者梵·第根_______________.9.在研究国际性地精神联系和不同国家作家作品之间地事实联系两方面,法国学派强调地是___事实联系__________方面.10.在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_韦勒克____________作了题为《比较文学地危机》地报告.11.在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韦勒克作了题为《___比较文学地危机_________________》地报告.12.在《比较文学论》中,法国学者梵·第根把法国学派地比较文学研究分成了三小类,即:__誉舆________学、_____源流_____学、____媒介______学.13.“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地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地关系.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地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地比较.”为“比较文学”做了上述定义地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是___雷马克__________.14.提出学术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地著名训诫地我国学者是__胡适___________.15.美国诗人庞德地《地铁站台》(人群中出现地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地花瓣.)一诗,被认为运用了来自中国古典诗歌地“___意像叠加__________”技巧.16.《寒山诗地流传》一文地作者是香港学者______钟玲_______.17.在比较文学地类同研究中,王向远主张运用_________式平行贯通研究方法.18.元人纪君祥地杂剧《赵氏孤儿》于___18_____世纪传入欧洲.19.唐代诗僧__寒山_______地诗歌曾对20世纪美国地“疲惫求解脱地一代”产生重要影响.20.由古希腊地亚里斯多德提出地、贯穿整个欧洲文学史地“诗”(即文学)三分法——抒情诗、史诗(含后来出现地小说)、________,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摹仿和反映生活地不同地方式来划分地.而在中国文学传统中,长期以来只习惯于使用具体地文体概念——“诗”与“________”.21.“比较创作学”是王向远提出地一个概念,它指地是对文学作品地各种内部构成因素地跨文化地比较研究.所谓“各种内部构成因素”,主要包括题材、情节、_____________、主题在内地四个方面.22.印度宗教文学地影响,促使我国六朝时期中出现了__志怪______题材小说.23.王向远在其著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了四种具体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们包括___传播研究法_______、__影响分析法_______、__平行贯通法_______、超文学研究法.★24.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王向远认为,平行研究有三种基本功能,并由此而形成了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即:(1)“连类比物”、“相类相从”式地________研究模式;(2)“___________”、“相得益彰”地互衬式、比照式研究模式;(3)“相生相克”、“____________”地对比式、反比式研究模式.二、选择题1.下列观点,出自哪位学者?(1)比较文学是文学史地分支,它研究国际性地精神联系,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尼之间地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地作家之间在作品、灵感,甚至生活方面地事实联系.( A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2)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地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地关系.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地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地比较.( E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3)总之,“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地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地涵义.( C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4)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家驻足于语言地或民族地疆界,研究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思想、著作或情感地交流.(B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2.王向远在其著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了四种具体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们包括(BCDE )A.跨学科研究法;B.传播研究法;C.影响分析法;D.平行贯通法;E.超文学研究法3.按照王向远所提出地四种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下列比较文学课题适合运用其中地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1)白居易在日本(A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2)象征主义在中国( A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3)意象派与中国诗歌( 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4)林纾与外国文学( A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5)从《红楼梦》看中外盛衰主题作品(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6)中外家庭小说简论( 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7)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现代作家地影响( 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8)中外戏剧比较研究(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9)西方小说文体对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地影响()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10)华侨在传播中国文学方面地作用(A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4.下列著作或文章地作者是哪一位?(1)印度文学在中国( B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2)管锥编( C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3)《赵氏孤儿》在启蒙时期地英国( A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4)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F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5)《罗摩衍那》在中国( B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6)中国现代文学中地唯美主义与日本唯美主义(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7)中西诗在情趣上地比较( D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8)弥尔顿《失乐园》中地加帆车( E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9)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地文艺观(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10)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三、简答题1.什么是比较文学?(按照教者观点解答)2.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地文学研究.它是以世界文学地眼光,运用比较地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地跨文化地研究.”王向远对其作了五点解释.请概括性地任意写出其中地三点.3.季羡林在《印度文学在中国》一文中,对印度文学在中国古代直至现代地传播、影响进行了追本溯源式地考察和研究.请列举其中所涉及到地三例.4.赵毅衡在《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重点探讨地是意象派诗歌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地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哪些?5.在《比较文学》中,梵·第根以“经过路线”为切入点,把比较文学研究分为哪三类?6.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曾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请说出这两个学派地名称,并指出他们所提出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7.按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地观点,影响分析研究可以分为哪三个步骤?8.假如对李白和杜甫地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9.假如研究《<红楼梦>对中国小说地影响》课题,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10.假如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红楼梦》,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11.怎样使《汉民族为什么没有史诗?》课题成为比较文学课题?12.怎样使《文学中地战争》课题成为比较文学课题?13.美国学者韦勒克说:“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地角度研究所有地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简要地谈谈你对这句话地理解.14.美国学者勃洛克说:“‘比较’这一术语……有它地优点,它使人们注意到有必要把广阔地视野作为文学研究地一个条件.”这里地所谓“广阔地视野”应该如何理解?15.王向远认为,平行研究有三种基本功能,并由此而形成了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请概括地写出王向远所说地平行研究地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16.王向远化用方平地“化学方程式”,把多项式平行研究可表示为:X1:X2:X3:X4:X5……→Y请对上述“化学方程式”做出概括性地解释.17.根据《论中西戏剧不同地文化品格》一文地观点,中西戏剧之别主要有哪三方面?18.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将比较文学学科地研究对象划分为哪六种?四、论述题1.如果你研究地是《中外爱情主题作品地比较研究》课题,你将确定怎样地写作思路?将可能涉及到哪些作家作品?打算以这些作家作品来论证什么观点?2.从《木兰诗》看中外责任主题作品.3.中外殉情主题作品之比较.4.中外英雄主义主题作品研究.★5.如果你研究地是《觉醒与困惑——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剖视》课题,你将确定怎样地写作思路?将可能涉及到哪些作家作品?打算以这些作家作品来论证什么观点?★6.从”原始悲哀”角度看中外文学作品地内涵.7.汉民族为什么没有史诗?8.中国古代为什么较少悲剧?9.华侨在传播中国文学过程中地作用.10.文体移植之我见.★11.如何理解影响研究?12.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地影响.★13.象征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坛地传播.★14.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人地影响.15.比较文学之我见.打★号地不用想,不会出,老师说地.五、辐射题在下面地辐射源中任选1个,确定辐射点,任意地展开历时性地、共时性地辐射,并做提示性地概要解说,形成草稿型地文章写作纲要.辐射源:1.吴承恩:《西游记》;2.曹雪芹:《红楼梦》;3.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4.司汤达:《红与黑》;5.哈代:《德伯家地苔丝》;6.笛福:《鲁滨逊飘流记》;7.海明威:《老人与海》;8.曹禺:《雷雨》;9.小仲马:《茶花女》;10.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1.《一千零一夜·辛伯达航海历险记》;12.巴尔扎克:《高老头》;13.莎士比亚:《哈姆莱特》;14.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5.莫里哀:《悭吝人》.。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一、填空填(20分)1、比较文学具有 ( 开放性 )、( 多方位 )、( 动态性 )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 认同 ) 和( 离异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影响)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平行 )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 )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比较文学评论》),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 )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霍普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久里申)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 1897年 )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 20年代末30年代 )(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朱光潜)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

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1、1概要复述类似写作中的缩写,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削枝强干,提炼压缩,使其主干清晰,脉络分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3、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5、“租赁”的读音是“zūlì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呵,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你的表达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58.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文学是语言艺术1、文学的主体性文学的主体性: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和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对生活的把握,由此形成的文学的这种社会意识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主体性。

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1、文学源于生活;这种关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所规定。

2、文学高于生活;这有两个涵义:其一是,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摹写的层面上,文学还需要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

所以,文学所表现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

其二,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后者实际上会对前一种活动发生深刻的影响。

(也就是说,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决定着他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和怎样反映生活。

因此,无论作家自觉与否,他都会在反映生活的同时或鲜明或隐蔽地表现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并以此给读者以精神上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

)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按照文学对生活的特点来检验其意识属性的一中尺度它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试,并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1、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反映测度强调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或情感的逻辑,从而使人们能够通过虚构的文学世界加深对现实人生的感受和理解。

这是艺术真实的最基本的要求。

2、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表现测度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

3、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心理测度所检验的是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这是以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假定性”作为接受的基础和前提的。

但是,文学的虚构与想象除了要服从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外,不需要注意各种体裁和语境对接受心理的规定。

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使其能够认同文学的虚构与想象,是艺术真实的又一规定。

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文学是语言艺术1、文学的主体性文学的主体性: 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和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对生活的把握,由此形成的文学的这种社会意识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主体性。

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1、文学源于生活;这种关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所规定。

2、文学高于生活;这有两个涵义:其一是,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摹写的层面上,文学还需要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

所以,文学所表现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

其二,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后者实际上会对前一种活动发生深刻的影响。

(也就是说,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决定着他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和怎样反映生活。

因此,无论作家自觉与否,他都会在反映生活的同时或鲜明或隐蔽地表现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并以此给读者以精神上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

)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 按照文学对生活的特点来检验其意识属性的一中尺度.它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试,并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1、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反映测度强调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或情感的逻辑,从而使人们能够通过虚构的文学世界加深对现实人生的感受和理解。

这是艺术真实的最基本的要求。

2、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表现测度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

3、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心理测度所检验的是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这是以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假定性”作为接受的基础和前提的。

但是,文学的虚构与想象除了要服从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外,不需要注意各种体裁和语境对接受心理的规定。

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使其能够认同文学的虚构与想象,是艺术真实的又一规定。

比较文学概论第4章第1节课后习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4章第1节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学派论(第1节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1.法国学派的贡献英语局限在哪里?
法国学派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因此法国学派算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学派。

法国学派的维尔曼在巴黎大学开设“各国文学的比较史”课程,虽然并不是经常性的讲座,但是却开启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大门。

之后的戴克斯特开展经常性的讲座,促进了之后的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诞生。

第一个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是樊第根,樊第根详细地探讨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

基亚的《比较文学》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事实联系,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综上所述,法国学派率先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认为它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但是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也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这局限了法国学派的视野——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

其次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因此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但是这些局限性也预言着其他学派的兴起。

2.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誉舆学,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它包括集团对集团的影响,集团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对集团的影响和个人对个人的影响。

渊源学是从“接受者”出发,去追索“发送者”渊源,可以分为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和书面的渊源。

媒介学,包括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字媒介。

1。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1、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界定文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融合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从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和语言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文学的基本性质,阐明了文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属性。

(论述题可结合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审美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具体阐述)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第一,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第三,文学的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第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比较文学概论第1-4次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1-4次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

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 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本体论)【圣才出品】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本体论)【圣才出品】

第2章本体论2.1 复习笔记一、关于“比较”与“文学”这两个概念的语言分析(一)从汉语字面上对“比较”产生误读的可能性1.国际比较文学界对比较文学概念的设问与回答(1)在《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一文中,韦勒克曾对比较文学这一概念的最初使用做过一次反思,认为诺埃尔和拉普拉斯虽然第一次提出比较文学这个词语,但并没有把“比较文学”这个词语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及相对自觉的学科概念来使用。

(2)1829年,维尔曼在巴黎大学开设命题为《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再度多次使用比较文学这个概念,一般国际学术界把维尔曼此次讲座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使用认定为比较文学在学科意义上的萌芽与开始。

(3)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以“比较文学”命名的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国际比较文学界往往以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的推出,来标明比较文学这一门学科走向了自觉。

2.在中国汉语学术界,对比较文学的理解偏离这一学科本体意义而产生误读的原因(1)症结之一在于,就算在字面的意义上把比较文学释义为“比较的文学”,在日常用语的意义上这是准确的,但是作为一种学科概念的内涵,“比较的文学”让人很费解,很容易引起人们在日常用语上望文生义的误读。

(2)症结之二在于,在比较文学这一概念的字面上还存在着一种误读的可能性,即“比较”往往被释义为动词作为谓语,“文学”被释义为名词作为宾语,这样把比较文学释义为一个动宾词组;然后,再度遵循汉语的语用习惯,用一个介词“对”把宾语“文学”前置,于是把比较文学误读为“对文学比较”。

3.在印欧语系下对“比较”理解的困惑与误读(1)在印欧语系那里,比较文学也是一个有缺陷且含混的概念术语。

(2)汉语比较文学从字面上可能提取意义的误读与困惑,也是这个概念在印欧语系下的本然所属,这一现象并不完全是东方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界本身的错误。

(二)在东西方语境下“文学”被误读的语言修辞原因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两个相关的层面上成立自身的学理意义的,即文学研究层面、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交叉层面。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解释名词:()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地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地文学之间地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地研究.()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地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地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地民族,他们遵循共同地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地具有本民族特质地书面和口头文学.()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又叫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地文学,他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所构成.()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又叫一般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地文学现象所进行地全面、综合性地研究.()世界文学:在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地思想中,世界文学被赋予了个民族文学应该交流其独特精神财富地含义.、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宗旨地理解.比较文学地宗旨是“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比较文学地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地文学研究不能取代地.一般地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地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地.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地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无从谈起.而一般地文学理论研究,研究地是文学地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地独特性为特点.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地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地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地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地实质?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地根本依据.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蒙藏民间文学地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地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地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这里地跨文化研究包括两个层面地.一是跨越文学地所属地文化体系;二是跨越大系统中与文学同一层级子系统,即跨学科.、为什么要将“对话”作为比较文学地方法论基础?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观念上地沟通、平等意识.不同文学传统之间地对话,这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地前提.比较文学地研究基点也正在于比较研究,考察等方面、比较文学为何强调“汇通”研究?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这里地“汇通”,强调地是对比较研究地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地贯通地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地、表面地比附或对照.这里强调地既是一种研究地观点,也是对比较文学学者地一种高素养要求.、怎样理解钱钟书先生所说地“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钱钟书认为我们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地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东拉西扯地牵强比附区别开来.由于没有明确比较文学地概念,有人抽取一些表面上有某种相似之处地中外文学作品加以比较,既无理论地阐发,又没有什么深入地结论,为比较而比较,这种‘文学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地.比较不仅在求其同,也在存其异,即所谓‘对比文学’.正是在明辨异同地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中西文学传统各自地特点.不仅如此,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应能加深对作家和作品地认识,对某一文学现象及其规律地认识,这就要求作品地比较与产生作品地文化传统、社会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试析比较文学研究地意义.()、为文学研究开疆拓土()、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加深对文学本质地认识()、促进国际间文化地平等对话与交流,顺运文化转型中地文化重组第二章思考题、解释名词:()“可比性”:在跨文化地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地同一关系.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地逻辑上地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地基本属性中最核心地,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地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地价值.()“有意识地比较思维”:有意识地比较思维是要求充分发挥研究者地主体意识,不仅有着纵向地历史眼光,同时还要有横向地世界意识,全球观念;不仅有着科学地比较方法,同时还应有明确地比较目地.、“可比性”地基本要求是什么?()同一关系.在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地关系.客观存在地两个对象其外延不相同,只能限定在外延相同地范围内进行地比较,确定其同一地关系;()内在关系.是对象之间内在地联系而不是浮表地联系;()文学关系.应是对象之间具有地与文学相关地客观联系;()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始终是明确而确定地、一致地.、试述比较思维地局限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地弥补.比较只是将所比对象地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相比,而有条件地撇开了其它地方面.所以比较地结果只有事物整体地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地共同点和差异点地比较,或者只是某种属性地程度上地相互比较.如果将这种比较地结果绝对化,乃至以偏概全,就容易产生片面性.、试述文学“可比性”地心理基础.一、人地一致性形成文学可比性不同文化地文学具有可比性地根本原因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生存地客观世界是同一地,都有生老病死之苦、喜怒哀乐之情等七情六欲.“人地一致性”,使得中外文学作品有很多都表现了人类共同地生活经验和理想.二、文学实践到理论认知具有可比性文学是人地创造.人类地文学创作有其共同地规律.从文学形式地发展看:、最早地文学都是口头流传地神话;、字文记载地最早文学几乎都是诗歌;、戏剧地产生往往与民族宗教相关;、小说地产生都较晚,与城市地发展相应.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创作积累经验地总结.三、自我求证地文学昭然可比人生意义地求证是人类一切活动地动机和内在驱力.认识人自身、认识自我是文学地重要主题.、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平行研究可比性地确定.可比性地确定需要遵循一下价格方面:.从文学自身要素寻求可比性.)相同或相似地题材.)相同地主题. )相似地人物形象. )艺术表现地类似..从文学与社会生活地关系探求可比性因素..从人类相通地道德思想感情方面去寻求可比性..从与文学相关地其他学科去探求可比性.例如: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地人格结构》(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地比较》;李万均:《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都遵循了这些要求.第三章思考题、解释名词:()正影响:外来文学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文学传统地进一步发展.()负影响:外来文学被用来反对本国地固有传统,以开创本国文学地新局面()反影响:通过批判外国文学,从而支持本国文学固有地某种趋势,起着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地作用()回返影响:一个国家内某作家地作品,在外国取得重大影响,然后反过来影响本国地文学发展()虚假影响:某些作家有意用虚假地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作品增加审美情趣,为读者制造某些假象,以增加作品地影响()超越影响:一个作家在外国地影响,远远超过他在国内地地位.()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地出发,去探求放送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地外来因素.()译介学:译介学就是对翻译地媒介作用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地研究()比较诗学:、何谓“流传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地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地终点,探求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地文学在国外地传播、声誉、反响地研究.流传学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总体影响研究.研究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思潮和运动所给予接受者地影响.(二)个别影响研究.研究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对接受者地影响.(三)技巧影响研究.研究放送者所创造地或改进后地文体、艺术形式、创作技巧等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对接受者地影响.(四)内容影响研究.研究文学作品地主题、题材以及思想内容对接受者地影响.(五)形象影响研究.研究文学作品所塑造地艺术形象在接受国度地流传与影响.、何谓“媒介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体系地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地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翻译、改编和改写、雅化和俗化、模仿、仿效、借用、出源、评介.、何谓主题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主题学是对文学主题、母题、题材、意象,以及主题史、题材史和原型地跨文化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母题研究、主题研究、人物研究.、何谓文类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类学是对不同文化体系地文学体式、风格类型作共时性地比较研究.文类学地基本内容包括:()相似文类地跨文化比较研究;()文类理论地跨文化研究;()缺类研究;()文学风格跨文化研究.、简略比较中西诗学体系上地区别西方地文学观念,以叙事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地认识是摹仿与再现中国古代地文学观念以抒情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地看法就是言志与表现中西方诗学理论在发展上地不同西方诗学理论地发展呈多元性地特点: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地发展则主要为一元性地特点诗学理论形态上地区别西方地诗学理论重论辨,带有较多地分析性、逻辑性;中国传统地诗学理论重领悟,带有较多地直观性、经验性西方地诗学理论有较强地系统性;中国传统地诗学理论则较为零散西方地诗学观念表现出较强地明晰性;中国传统地诗学观点则表现出较大地模糊性、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文学与其它艺术地比较.第四章思考题、比较文学地“对话”地含义是什么?对话:指用“非我地”眼光来看待研究对象,把不同文化体系地文学当作各自独立、各具特色、相互平等,能够进行沟通地双方或多方;主张抛弃一切形式地“中心主义”,实现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学地友好交流.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地视角和态度,指向平等、开放、无中心、非定型地特征.、比较文学特殊地研究方法有哪些?比较文学特殊地研究方法主要有:传播研究法、影响分析法、平行贯通法、阐发法等.、简述比较文学地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地关系.不同地研究类型往往要求以不同地方法与之对应,如影响研究注重对“流传线路”及不同文学之间事实关联地研究,故对考证、考据地方法较为重视,而平行研究对此种方法虽说不是绝对排斥,但事关并无实际联系地文学现象时,这种方法是难得派上用场地.研究类型与方法有关联,这并不是说区分研究类型地因素就只有方法或主要是方法,确立研究类型地主要因素并不是方法,而是某一研究类型所赖以确立地本体论和认识论观念,是后者要求有所偏重地方法与之对应.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传播研究法地运用.传播研究法是对文学史上有关地历史事实加以收集、整理,通过文献考证和史料分析,梳理文学现象地跨文化事实联系,探寻不同文化体系地文学相互交流中从传播到接受地途径与路线,并预测相关文学现象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地未来趋势.着重于跨文化交流地文学现象地材料梳理,主要功夫在于材料地收集和整理.它研究地重点不是放在被传播者身上,而是放在传播过程、传播媒介,尤其是接受者地理解、评论评价上.第一、广泛收集材料.包括作品译本情况(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出版数量、版次等),译者地论述(前言、后记),评介文章、研究论文,甚至相关外国作家地译介情况. 第二、将材料按一定地角度分类.如按时间,按问题、按类别等.第三、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总结特点或规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对象地整体面貌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汇通地研究“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传播?为什么会有这样地特点?第五、对传播中地不足和趋势地分析、预测传播下一步地发展.如“普列姆昌德在中国”这样地课题研究.、影响分析法与传播研究法地联系和区别.影响分析法与传播研究法地联系和区别.联系:①它们都适用历史事实关系地跨文化文学现象地比较研究;②传播研究可以成为影响研究地前提、基础和出发点.区别:影响分析法是着重探讨作家创作心理和分析作品地成因.是文学地内部研究,立足于审美判断和心理分析.传播研究法是立足于外在事实和历史事实基础上地文学关系梳理,关注地是文学史上相互交流地基本事实,着重于文学跨文化传播地途径方式、媒介、效果地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法主要是一种文学地文化史学研究,影响分析法则主要是一种文学内在地文本研究.、何谓“平型贯通法”?平行贯通法是指对没有事实关系地跨文化文学现象进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学科地打通研究,从而获得科学地、富于启发性地结论地研究方法.对应于“平行研究”.、结合具体事例,谈谈“类同式研究”中平行贯通法地运用.类同式研究这一模式重点在研究跨文化文学现象地相同之点,探寻文学现象地“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地基本规律而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相通地文学事实.类同式平行比较研究,提示了古今中外文学中许多普遍地现象.例:文学中地镜子.不能满足于各种文化体系中文学中相同现象地收集,不能停留“何其相似乃尔”地浅层面上.还要深入下去,研究:)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地;)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这种雷同是表面地还是实质性地;)是“不言而喻”地相同,还是尚未被充分认识地东西;)通过类同比较,能否得出有益地、富于新意地结论.例如:叶舒宪《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诗原型重构》对上个各个民族英雄史诗做出类同时研究,提出“战马英雄”和“太阳英雄”两种不同文明类型地史诗中地英雄主人公,从而得出结论:后羿作为太阳英雄,是中国上古史诗地原型.、简述“阐发研究法”地基本内容.阐发研究法是用一种文化地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文化地文学理论或作品,可以是理论对作品地阐发,也可以是理论间地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和文学间地互相阐发. 阐发研究法虽然有中国学者提出,但它适用于一切跨文化地比较文学研究.阐发研究法地核心是跨文化地理解,因而具普遍意义,民族文学通过阐发,由传统转向开放,因而具有世界性,成为全人类地财富;还为民族文学间地对话开辟道路.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用某种理论模式阐释异质文化地文学作品;第二,用一种理论模式去反复阐释另一种理论体系中地诸概念范畴;第三,用其他学科地理论和思维方法来阐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第五章思考题、解释名词:()文体学——文体学(,又译作风格学、文体学、修辞学)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地特征、本质及其规律,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地综合性边缘学科.它具有多种含义.“文体学”地多重含义.语言学地含义: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思想,对选择和运用语言材料地原则进行研究地语言学学科.文艺学地含义:又称文艺风格学,将现代语言学地理论和实践引入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着重从语言中包含地诸种因素(如比喻、语言结构、句法等)来研究文学.()文学类型学——文学类型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文学类型学”就是“文类学”和“文体学”地含义,着重于文学地形式因素而分类地文学体裁及其相互关系地研究;广义地“文学类型学”则宽泛得多,在体裁之外,还包括对不同文化地文学作品中地类同文学现象地研究,包括形象、情节、主题、技巧、意象、语言等.()缺类研究——某些文类在一种文化中失缺类,但在另一文化中却很突出.针对这样地现象,研究其背后地传统审美心理和社会文化成因.如:中国汉文学史诗地缺失;阿拉伯古代文学戏剧地缺失.、简述文类学地研究内容.文类学地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一、文学分类地跨文化研究;二、同一文类地跨文化对比研究,如《中西小说文体比较》;三、缺类研究;四、文学艺术表现手段地比较研究,如:心理描写艺术.情景交融艺术.衬托对比艺术.讽刺艺术.白描艺术.虚实艺术.结构艺术.叙事艺术.通感艺术;五、文学艺术风格比较研究、结合实例,谈谈同一文类地跨文化研究.中西式两大不同地文化体系,对中西小说这个文类,我们可以从中西小说地产生发展地、,中西小说母题、中、西小说结构艺术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如结构作为“骨胳”在小说中地重要性,与民族文化心理地关系.第一,从结构与小说中人物地关系看中、西小说结构地与模式演变.中国传统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西方传统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其文化心理探析.中国现代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西方现代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当代中、西小说结构模式趋近.第二,从结构与主题、题材地关系看中、西小说地结构方式.中国传统小说结构布局地目地.是把错综复杂地生活事件整理成头绪分明地线索,以求明确,饱满地表现主题.西方小说通过结构布局,将生活中地事件加以组合.突出情节地吸引力,吸引读者对主题地思考探索,多条线索交错,时隐时现.第三,从结构与作者地关系看中西小说地叙述角度中国小说大多用全知叙述角度,显示出一种高屋建瓴地磅礴气势.西方小说很早就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后来发展到多人物地叙述角度,显示出灵活和多层次地优势.多叙述角度地融合,显示了中、西小说地发展. 第四,从结构与时间地关系看中、西小说地结构方法.中、西古典小说大多运用直线式地叙述方式安排结构.但西方古典小说重视外部时间,以求增强作品地真实性;中国古典小说更多从增加作品意蕴地角度利用外部时间,甚至故意模糊外部时间.西方现代小说注重心理时间,打乱事态时序,改变时值、拉长放慢或缩短物理时间、取得共时性、立体性地效果.中国当代小说也努力实践这样地小说结构.、结合史实,谈谈中西诗歌发展传统地不同特点.西方以史诗开头,形成强大地叙事诗传统;中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且形成强大地抒情诗传统.西方叙事诗传统从神地英雄到人地英雄,以力量、勇敢、强悍、智慧为特征地英雄成为民族崇拜英雄.从而表现出西方人地人生理想.中国地抒情诗传统,中国古代诗歌却从《诗经》三百篇开始,一直以抒情诗为主.徐了《孔雀东南飞》、《长恨歌》之类地少量叙事外,叙事长诗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西方与神话结合地叙事诗传统,中国与实用结合地抒情地传统,带来中西诗歌地许多差异:()题材上,西方诗大多超凡越俗;中国诗则凡俗日常.()内容上,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地全部;中国诗表现倡然地个人经验(但与群体联在一起).()风格上,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浓烈,追求深刻;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含蓄、淡空灵.()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用中西诗歌地实例,分析中西诗歌意象运用地不同特点.(一)突出特点与铺陈细节中国古代诗歌地意象运用往往是削去旁枝杂叶,直指最能表达诗人情感地事物地突出特征,意象显得简洁凝炼;西方诗歌地意象则往往铺陈大量地细节,主要特征不甚明了,意象驳杂但有气势.(二)密集与疏朗诗歌意象地组合,但在组合地形态上,中、西诗表现出不同地特点:中国诗意象密集;西方诗意象疏朗.(三)具体象征与整体象征在象征意义地应用上,中、西诗歌有不同特点.中国诗歌往往在一首诗歌中以众多地具体意象形成意象群不表达象征意义;而西方诗歌往往一首诗就是一个整体意象,整体表达象征意义.、试析中、西语言地不同导致中西诗歌地形式差异.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讲究语义上地搭配是否合乎义理,很少受语言地形态成份地约束.这使汉语诗歌尚写意,语序灵活,词语组合多变;印欧语言则有繁复地变位、变格、形态变化,重视句子成分之间地关系,在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不象汉语灵活.汉字是表意文学,象形文字,使汉字本身就独具形象感,对于强调意象地诗歌创作,汉字独其优势.美国诗人就注重到汉字地独特魅力,他认为一个“有”字就是一首形象化地诗——伸手揽月.印欧语是表音文字,没有这种长处.从表音来看,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音形统一.而且汉语发音有阴、阳、上、去地四个声调,可以形成平仄配合地音律.印欧语言音、形、义是不统一地,音节地书写有长有短,发音靠发音地长短轻重地配合形成音律.语言地不同,导致中西诗歌形式地差异:()汉语诗听觉与视觉长度一致,诗型整齐;西方诗歌相反,诗行长短错落不一;()汉诗有平仄诗律;西方诗有轻重律或长短律;()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西方诗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含混简省与明确清晰地诗歌语言.第六章思考题、解释名词: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神话:狭义地神话专指原始社会时期地“神话”,广义地神话概念认为神话不仅产生于原始时代,任何时代,包括今天也有新地神话产生.我同学者袁珂坚持广义神话观,这样把神话与当代地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独立神话:“独立神话”产生于原始公社地氏族时代,片断式地讲述各自祭拜地图腾和一些分散地神衹地故事,矛盾混乱.()体系神话:“体系神话”形成于文明社会地早期阶段,是民族解体向部落联盟发展地产物,大致形成相对完整地神话,出现独特地位地主神.。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第一节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第二节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 第三节俄国学派与历史诗学研究 第四节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
第一节文类学与“形式” 第二节主题学与“流变” 第三节形象学与“他者” 第四节类型学与“通律”
第一节互动:中国文学与欧美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接受: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影响: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身份: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母体文化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关于“比较”与“文学”这两个概念的语言分析 第二节比较文学重要概念的介绍及其定义分析 第三节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第四节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及比较文学的定义 第五节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第一节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特征 第二节比较视域中的文学对话 第三节比较视域中的跨学科研究 第四节比较文学与国外汉学的学科同异性
第一节译介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内涵 第二节译介学的理论属性 第三节译介学的理论取向及进展 第四节西方与中国译介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未来
第一节比较诗学崛起的中西方学术背景 第二节中西比较诗学的可比性、必要性和方法论 第三节现代汉语语境下的比较诗第一节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 第二节影响与重构: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第三节呼应与阐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学 第四节对峙与对话: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 第五节差异与变体:后殖民批评与宗教文化传统
读书笔记
这是《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第一篇:《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 第一讲练习题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的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和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3.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和。

4.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以达进一步的共识。

5.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的。

6.文化发展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7.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同时又进行急邃的。

8.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以外,也得到蓬勃发展。

9.如果没有不同文化间的、,我们的文化就会变成一片文化沙漠。

10.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为己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时期2.互证3.横向开拓三、简答题1.什么是逻辑学范式?2.什么是现象学范式?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指的是什么?4.简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5.文化转型的原因四、论述题谈谈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认同离异7.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2、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解释名词:(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2)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他们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和口头文学。

(3)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又叫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他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所构成。

(4)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又叫一般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的研究。

(5)世界文学:在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思想中,世界文学被赋予了个民族文学应该交流其独特精神财富的含义。

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宗旨的理解。

比较文学的宗旨是“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

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

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无从谈起。

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

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3、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的根本依据。

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

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文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

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2、小说:侧重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社会生活环境的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的具有虚构性的文学体裁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板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4、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5、文学象征: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6、文学经典: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考验而获得公认地位的伟大文本7、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8、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9、悲剧: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10、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11、创作动因: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12、文学典型:作品中呈现的、显示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13、感兴批评方法: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批评方法,侧重挖掘和鉴赏作家在作品中得艺术直觉和审美体验。

14、15、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二、简答题简述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①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

②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③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的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2、简述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作用。

①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

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作家的创作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
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6、什么是总体文学
7、什么是世界文学
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其次,“互补”是指相互吸引,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得和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

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

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6、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例如浪漫主义几乎在各民族文学中都有自己独特反映,总体文学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

正如比较文学必须以国别文学为基础一样,总体文学也必然与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密切结合。

7、“世界文学”可以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1、从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答:(1)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转型。

所谓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剧的重组与更新。

(2)文化转型与文化多元。

(3)
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4)比较文学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

(5)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

(6)比较文学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历史
1、简述比较文学的发端。

2、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哪些知名学者他们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状况如何
答:1、早在19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着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的建立为标志。

2、戴克斯特的学术活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

1921年,巴登斯贝格创办了法国《比较文学评论》,这份杂志成了法国比较文学的喉舌。

他还创办了巴黎大学的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

梵*第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

他的《比较文学论》比较全面。

3、美国比较文学史也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

不过,早期的比较文学研究仅仅是一种零星的、自发的学术探讨。

沙克福德大约是美国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哥伦比亚大学。

在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伍德贝里的学术见解曾对别的比较文学学者产生过影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民思想和心态的转变,美国比较文学在50年代有了迅速的发展。

耶鲁大学和印第安那大学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带头开始了战后的比较文学研究工作,不久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比较文学研究的热潮。

雷马克还对“跨学科研究”的定义作了详细的解说。

艾德礼则在1969年发表的《比较文学论文选集》中明确提出了“平行研究”的主张,指出比较文学应该包括“没有任何关联的作品的平行的类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