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监测技术与治理研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监测技术与治理研究
理中应 用非 常广泛 ,主要用于低浓度高通 过量有机废气 的净化 。该方法 去 除率非 常高 ,而且 不存在 二次 污染 ,
操 作 简 便 ,但 是 由 于 通 常 吸 附 容量 具 有 上 限 , 因此 不 太 适 用 于 浓 度 较 高 的 有 机 气 体 的 处 理 ,如 果 废 气 中存 在 胶
目前 ,常用的 V O C s 治理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
2 . 1 吸 附法
1 挥发 性有 机污 染物 ( V O C s ) 监测技 术
1 . 1 膜 萃 取气 相 色 谱技 术 近年 来 ,利 用 膜 技 术 处 理 样 品 已成 为 了 多 种 条 件 下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 固体 吸附剂对流体 混合物进行
李铭 辉
( 佛 山 市 禅城 区 环境 监 测 站 ,广 东 佛 山 5 2 8 0 0 0 )
【 摘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 O C s ) 是空气 中普遍存在 的一种 对环境影 响极 大的有机 污染物 ,其 主要 源于石油化 工生 产、污水 以及垃圾处理厂 、汽油发动机尾气、制药等行业 。V O C s中含有 大量有 害物质 ,对 环境安全 以及人 类生存
高、无二次污染等特 点在 多种技术 中具有 明显 的优势 ,值得 大范围推广 ,也是未来 V O C s 治理技 术发展的主要 方向。
【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监 测 ;治理
中 图 分 类 号 :F 8 3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2 8 8 X( 2 0 1 5 ) 0 1— 0 1 2 4— 0 2
围也越来越广 泛。T D L A S技 术 利 用 波 长 调 制 技 术 在 1 s 的 检测 时 间 内 可 以达 到 p p m级甚至 p p b级 ,监 测 灵 敏 度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吸附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吸附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广州和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更多有关废气处理核心技术,请百度:和风环境技术。

现阶段许多学者就如何有效控制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诸多探讨,本文就吸附法的相关部分,诸如常用吸附剂种类、吸附剂再生相关技术、吸附所用设施、主要吸附技术以及与吸附有关的治理技艺组合进行了介绍。

此外,还对应用吸附回收技术治理VOCs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积极探索。

1吸附法治理技艺吸附法是指有效运用固体吸附物质来吸收存在于废气中的污染物质。

就吸附方法而言可将其分为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进行吸附处理,而就针对VOCs废气而言,其则主要采取物理手段来进行吸附处理。

吸附法能最大程度的较低处理废气的浓度、高风量主体为有机物的废气,一般用来吸附脂肪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大部的含氯溶剂、常使用的醇类物质、小部的酮类以及酯类物质等。

吸附法的重要工艺技术是确定吸附剂种类、回收设备设施以及相关工艺、再生介质、后处理技术等。

1.1常用吸附剂选择就当前吸附净化VOCs常采用的吸附剂可分为无机吸附物质和有机吸附物质,目前无机吸附剂相对而言运用较为普遍,其主要运用作为吸附剂的一般为活性炭物质、分子筛构造、沸石颗粒、硅胶颗粒、活性氧化铝材料、多孔结构类粘土及矿石等等,而有机吸附剂一般都有高聚物吸附树脂材料制作而成。

无机吸附剂主要用于制作吸附体的材料就是活性炭及其相关物质。

与此相比,蜂窝活性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较小床层阻力。

就当前来说,我国在高风量、低浓度VOCs处理设施上普遍采用的吸附物质是由蜂窝状活性炭制作的。

较其他物质相比,其具有更多的优良之处,活性炭纤维具有极大的表面比值,富含着起主要吸附作用的大量微孔且其分布较为匀称,能够高速有效地进行吸附脱附,此外,就其材料本身而言也容易再生等。

1.2吸附剂再生技术广州和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就治理VOCs通常使用的吸附剂再生办法包括在低压条件下运用水蒸气来置换废气实现再生、利用高热气流进行吹扫实现再生和降低压力或者抽成真空环境来解除吸附。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尾气、油漆涂料、化学品生产等。

这些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VOCs治理技术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VOCs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探讨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VOCs的危害VOCs具有高挥发性和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VOCs环境中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免疫系统紊乱、甚至诱发癌症。

同时VOCs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1.物理吸附技术物理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吸附VOCs,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物理吸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等优点,但是存在着吸附剂再生困难、废气处理成本高等缺点。

2.化学氧化技术化学氧化技术主要包括催化氧化和非催化氧化两种方式,通过氧化降解VOCs。

催化氧化技术具有高效、能耗低等优点,但催化剂的选择和稳定性是一个挑战;非催化氧化技术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对VOCs的选择性较差。

3.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降解VOCs,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对VOCs选择性较好等优点。

但是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对VOCs的适用范围有限。

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通过选择性透过膜的方式分离VOCs,具有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

但是目前膜材料的制备和膜分离工艺的优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5.催化还原技术催化还原技术是利用还原剂还原VOCs,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对还原剂的选择和处理后的废弃物处理仍是一个问题。

三、VOCs治理技术的探讨1.多技术联合应用目前针对VOCs治理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技术的研究上,很少有多技术联合应用的研究。

实际废气排放中VOCs的种类繁多,不同的VOCs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技术,多技术联合应用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解析的研究进展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解析的研究进展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解析的研究进展作者:苏雷燕李岩赵明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5期摘要:基于国内外关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研究的调查,阐述了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源以及来源解析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源最重要的排放物是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交通运输是全球最大的VOCs人为排放源,溶剂使用是第二大排放源;通过交通干道研究、隧道研究、实验室转鼓和台架实验研究,掌握了机动车不同车型尾气的VOCs组成特征;运用CMB和PMF模型得出VOCs的主要排放源有机动车尾气、燃料挥发(LPG、NG 和汽油)、石油化工和涂料/溶剂的使用等,为进一步开展VOCs源解析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来源解析;研究进展1引言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且组成复杂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其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数VOCs本身具有毒理特性,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是一些VOCs物种具有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能在环境中进行二次转化。

其光化学反应主导着光化学烟雾的进程,对城市和区域臭氧的生成至关重要[1],也是导致灰霾天气的重要前体物之一[2,3]。

总之,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部颁布的首部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性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下一阶段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污染物之一。

可见,VOCs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关注,掌握VOCs的主要排放源及其排放特征是控制VOCs污染的基本前提。

为此,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调查,对环境空气中VOCs的排放源以及VOCs的来源解析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为VOCs的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空气中VOCs的排放源研究VOCs的来源主要有人为源和天然源,就全球尺度而言,天然源对VOCs的贡献超过了人为源。

现代煤化工环境保护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

现代煤化工环境保护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

现代煤化工环境保护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10-23T07:08:44.54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6月12期作者:高原[导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高原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灵武 750000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排放指标逐年下降。

但其中大气臭氧浓度指标一直治理效果不好,这主要是因为臭氧是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因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造成,煤化工行业是该污染源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

本文对煤化工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了治理技术和应用原则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改进治理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煤化工环境保护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治理技术在国家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来,全国大气环境空间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和优化,各项环境指标都得到有效控制,但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的效果一直不是很好,治理难度很大,造成大气臭氧排放指标居高不下。

煤化工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本文在分析了治理技术和应用原则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改进治理效果的对策建议,旨在探讨以优化管理理念,实现煤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达标,为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提供有力的技术管理支撑。

1 煤化工环境保护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原则煤化工行业的生产工序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其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涉及的种类多、排放环节多,无组织排放是主要的排放特点。

在煤化工企业生产实际过程中,不同工序因为产品种类的差异,导致有机废气排放的浓度、类型和风量等都存在不同。

因此煤化工企业在有机废气的排放处理中,必须从排放废气的种类、浓度和企业实际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出发,选用合适的处理工艺和治理技术。

某废弃化工场地VOCSVOC污染土壤健康风险分析

某废弃化工场地VOCSVOC污染土壤健康风险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某市一废弃化工场地曾生产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包括大量VOCs。通过对该场 地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VOCs污染主要来自遗留在土壤中的化学原料,以及生产 过程中未完全挥发的有机物。场地周边分布着多个居民区和学校,暴露风险较大。 为降低健康风险,当地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案例分析
1、封闭场地,禁止人员进入; 2、对场地土壤进行清洗,去除污染物; 3、在场地周围设置绿化带,减少空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土壤修复技术
2、土壤修复技术
根据场地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对于重金属污染,可以采用 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动修复、淋洗修复等;对于有机物污染,可以采用生物降 解技术。同时,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多种技术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修 复效果。
3、地下水修复技术
3、地下水修复技术
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可以采用抽提、气提等技术进行治理。同时,根据地 下水的流动情况,设置合适的导流系统,防止污染物扩散。在地下水修复过程中, 还需定期监测地下水质的变化情况,确保修复效果。
谢谢观看
4、风险评估与监控
4、风险评估与监控
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例如, 在物理或化学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有 毒有害物质。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修复工作的安全进行。
5、后期管理与监测
5、后期管理与监测
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完成后,需要对场地进行后期管理。例如,定期监测场 地的土壤和地下水质情况,确保修复效果持久稳定;加强场地的日常管理,防止 新的污染产生。同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 时应对。
1、拓展研究范围,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工污染场地进行深入研究。 2、综合考虑有机、无机和生物污染物的影响,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综 合效应。 3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风险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环境保护 和人体健康保障提供有力支持。

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研究

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研究

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大气污染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大气污染涉及众多污染物,而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研究。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是指一类易挥发的化学物质在大气中的积累和扩散。

这些物质可以来自各种人为活动,如化工厂排放、汽车尾气、涂料、溶剂和家居用品等,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代谢产物。

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而城市中的特殊地理和气象条件使其污染更为严重。

城市大气环境中的VOCs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扩散:直接排放和间接生成。

直接排放是指VOCs经过人为活动的排放进入大气,而间接生成则是指一些化学反应生成的VOCs。

例如,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会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进而形成其他有害的VOCs。

因此,了解大气中不同来源和途径的VOCs成分对于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大气采样和分析技术,可以获取不同城市不同时段的VOCs成分和浓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VOCs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信息,为防治VOCs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城市中的VOCs主要包括芳香烃、烷烃和卤代烃等成分。

其中,芳香烃(如苯、甲苯等)是最常见的VOCs,其源自汽车尾气、石油化工厂等。

烷烃则主要来自燃煤和燃气等燃烧排放。

这些不同成分的VOCs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详细的研究。

在研究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时,还需要考虑大气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等因素可以影响VOCs的挥发和光化学反应过程。

此外,城市的建筑布局和地形地貌也会对VOCs的扩散和累积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研究时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进行精确的数据测量和模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大气环境中的VOCs污染,研究人员还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治理技术研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治理进展及发展前沿思考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治理进展及发展前沿思考

1 前

近年来 ,进入大气 中的挥发 性有 机化合 物 ( V o l a t i l e
O r g a n i c C o m p u n d s,V O C s )越来 越多 ,其成 分复杂 ,具 有刺 激性 、毒性 ,对人 类的健康和周 围环境都 产生 了不 良的影响 。H a g e r m a n等… 研 究 表 明城市 区域 的挥 发 性 有机废气 V O C s大 多数是 致癌 的主 要 因素。V O C s中的 苯已被证实是人类 的致癌物质 ,像其它如 正 己烷 、庚烷 和辛 烷会 影响人 的中枢神 经系统 。因此 ,V O C s的污 染已引起 大众的关注 ,国内外对挥发性有 机废气排放 的 标准要求在不断提 高。V O C s的治 理方 法有很 多 ,但仍 存 在许 多 问 题 。 目前 ,最 关 键 的 问 题 是 有 效 地 控 制 V O C s 需要 先进实 用的 、成 本低 的技术 。本文就 此 问题 对挥发性有机 废气 的传统 的气 体 净化 技 术进 行 简略 介
【 关键词1挥发性有机物 ;治理 ;发展趋 势
中 图 分 类 号 :X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3— 2 8 8 X( 2 0 1 4 ) O 1 — 0 0 1 9— 0 3 2 . 2 生物膜法生物 膜法就 是将 微生 物固定 附着在 多难 2 . 3 电 晕 法
目前吸附系统 ,应用最多 ,方法最成熟 的是蜂窝 轮 吸附 ,它是 1 9 7 7—1 9 7 9年 于 日本 开发成功 的。在 2 0世 纪9 0年代 ,国外 已推广使 用 。经过 多年 的 改善 ,蜂 窝 状吸附轮性能得到 了不断 的提高 。国外传 统的浓缩轮都
放源 、生活污染源 以及交通污染源 。传统 的气体净化 技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成气体状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涂料、油漆、清洁剂、汽油等各类工业产品和生活用品中。

大量的VOCs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诸如对臭氧层的破坏、雾霾的形成、致癌物质的释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目前,全球范围内VOCs的排放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随着国内外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VOCs治理技术也日益成熟和多样化。

各种新型的治理技术不断涌现,包括物理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等,各具特点和优势。

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如治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对VOCs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对于促进我国VOCs治理技术的发展,提升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VOCs的来源及危害、常见的VOCs治理技术、物理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化学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家庭用品和化妆品等多个方面。

VOCs对大气和水质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引发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形成和光化学反应,加剧空气污染的程度。

针对VOCs的治理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VOCs治理技术的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治理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效果,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VOCs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环境质量,保障人类健康。

仅仅依赖于政府的监管和规范已经不足以解决VOCs污染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技术,实现VOCs的有效控制和减排。

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第18卷第6期2023年12月V ol.18,No.6Dec.2023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C1807103)㊀㊀第一作者:张钰萌(1999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环境污染评价,E -mail:*****************㊀㊀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cn㊀㊀#共同通信作者(Co -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cnDOI:10.7524/AJE.1673-5897.20230620001张钰萌,吴倩,鲍天宇,等.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18(6):127-139Zhang Y M,Wu Q,Bao T Y ,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iffusion and population exposure prediction models in contamina -ted cites [J].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2023,18(6):127-139(in Chinese)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张钰萌1,2,吴倩1,*,鲍天宇3,王占生1,#,李颖1,刘晓丹1,丁晓雯21.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22062.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2206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销售分公司,呼和浩特010000收稿日期:2023-06-20㊀㊀录用日期:2023-10-20摘要: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精准风险评估是开展后续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㊂鉴于VOCs 易挥发的特性,呼吸吸入气态污染物是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最主要的暴露途径㊂目前常用基于实测土壤中VOCs 浓度或基于实测土壤气中VOCs 浓度的模型来计算呼吸吸入暴露途径下的健康风险㊂本文在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和土壤气2种不同介质中VOCs 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可能对模型预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尤其是假设条件和模型输入参数㊂最后,本文建议加强土壤气中VOCs 的调查与评估研究工作,同时加强实地调查㊁多渠道获取模型参数以建立本土化数据库并进行参数的精细化划分,以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㊂关键词:土壤气;VOCs ;健康风险评估;影响因素文章编号:1673-5897(2023)6-127-13㊀㊀中图分类号:X171.5㊀㊀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iffusion and Popula-tion Exposure Prediction Models in Contaminated CitesZhang Yumeng 1,2,Wu Qian 1,*,Bao Tianyu 3,Wang Zhansheng 1,#,Li Ying 1,Liu Xiaodan 1,Ding Xiaowen 2P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Beijing 102206,China2.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3.Inner Mongolia Sales Branch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Limited,Hohhot 010000,ChinaReceived 20June 2023㊀㊀accepted 20October 2023Abstract :The precise risk assess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in contaminated site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onducting subsequent remediation work.Given the volatile nature of VOCs,breathing and inhaling gaseous pollutants is the main exposure pathway that may pose a threat to human health.Currently,models based on measured VOCs concentration in soil or measured VOCs concentration in soil gas are commonly used to calcu -128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8卷late health risks under respiratory inhalation exposure route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s in soil and soil gas at contaminated site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mmonly use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model s prediction results,espe-cially the assumed conditions and model input parameters.Finally,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VOCs in soil gas,obtaining model parameters from multiple channels to establish a localized da-tabase and finely dividing parameters to reduce model uncertainty.Keywords:soil gas;VOCs;health risk assessment;influencing factors㊀㊀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污染场地典型的污染物之一,通常以气态形式从污染土壤经过扩散㊁对流作用穿过土壤进入大气,或通过建筑地板进入室内环境㊂当VOCs聚集到一定浓度时会增加人体的吸入风险,从而引起呕吐㊁失眠,严重的甚至可能会损坏人体血液系统[1],同时VOCs还是大气中臭氧污染㊁PM2.5污染的重要前体物质[2]㊂因此,污染场地在开发利用前需开展VOCs调查与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㊂VOCs化学性质活泼㊁易挥发㊁迁移能力强,导致其调查与风险评估难度较大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 2019)[3]中列出的5种气态污染物暴露途径,包括3种土壤污染物暴露途径㊁2种地下水污染物暴露途径㊂污染场地被开发后地面大多会硬化处理,经口摄入㊁皮肤接触㊁呼吸吸入颗粒物的可能性较小,加之VOCs的易挥发性,呼吸吸入气态污染物是最主要的㊁最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暴露途径㊂导则推荐利用三相平衡模型[4]基于土壤或地下水中VOCs浓度计算土壤气中VOCs浓度而进行风险评估㊂此方法假设VOCs在水㊁气㊁固相之间为线性可逆吸附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导致计算的风险值偏保守,利用实测土壤气中VOCs浓度更能表征其蒸气入侵风险[5]㊂在美国,对土壤气体取样实测VOCs浓度已成为评估土壤气相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标准方法[6]㊂本文在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和土壤气2种不同介质中VOCs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土壤VOCs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实测土壤气VOCs浓度的室内㊁外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计算公式,梳理了国内外2种方法应用情况,总结了可能对模型预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㊂最后对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风险评估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未来精细化风险评估研究提供思路㊂1㊀VOCs在污染场地的分布特点(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s in contaminated sites)我国地块调查多是以土壤采样检出污染物浓度为依据,随着北京宋家庄地铁事件中 土壤中污染物浓度不超标,但明显存在异味 现象发生,国内逐渐意识到现行地块调查方法对VOCs地层空间分布异质性认识不足[7]㊂目前污染场地调查通过采集研究区域不同土层的土壤和土壤气样本,分析VOCs 的种类㊁浓度范围㊁变化趋势及所处的土层结构等,部分典型污染场地VOCs分布特点见表1㊂不同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存在明显差异,如石油化工类污染场地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多为苯系物,农药场地主要污染物多为卤代烃类;而对于复合污染场地的有机污染物种类更复杂,如某涂料和农药复合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包括苯系物㊁含氧有机物㊁烷烯烃及含氯有机物,占检出物质的70%以上[8]㊂鉴于污染场地不同区域的产品生产历史及原材料使用情况不同,不同区域的VOCs分布与污染程度均有差异㊂垂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VOCs 浓度组成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与采样点所处的土壤质地密切相关㊂当土壤质地为黏土时,土壤渗透性较差,会阻碍污染物扩散而聚集在该土层㊂不同的地块调查采样方法下污染物浓度组成也不同,即VOCs的浓度分布存在介质差异性㊂如某地块调查显示,土壤中苯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17.2%㊁4.7%,而土壤气中苯检出率和超标率达54.7%㊁34.4%[9]㊂通常对于砂土质地的采样点位,土壤气调查采样方法下VOCs检出率和超标率更高,除与污染物的易挥发性相关外,砂土土壤较高的孔隙率也为VOCs的扩散迁移提供了通路㊂Zhang等[10]对京津冀的5个污染场地研究也显示在土壤中未检出但在土壤气中超标的点位的土质为砂土,占比达89%,粉土占11%㊂因此地块调查仅依据土壤浓度数据不能完整反映VOCs的污染分布与污染程度,应综合考虑不同点位㊁不同土层㊁不同介质下的VOCs㊂第6期张钰萌等: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129㊀2㊀VOCs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Method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or VOCs)鉴于我国大多数污染场地处于待开发状态,难以直接进行室内VOCs浓度的实测,因此模型预测是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㊂健康风险评估前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进行初步风险识别,即利用VOCs筛选值标准识别出可能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的有机污染物㊂当污染物浓度超过筛选值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进行风险评估来确定;而当污染物浓度低于筛选值时,无需再进行风险评估㊂目前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模型有基于土壤和土壤气中VOCs浓度2种㊂2.1㊀初步风险识别目前,美国已出台土壤和土壤气筛选值标准[16]㊂我国仅出台了建设用地的土壤筛选值标准,土壤气VOCs筛选值正处于研究阶段㊂钟茂生等[17]基于J&E模型推导了4种VOCs在室内蒸气入侵暴露情境下浅层㊁深层土壤气筛选值,苏燕等[18]基于我国风险评估导则模型计算了31种VOCs在室内㊁外暴露途径下深层土壤气筛选值,见表2㊂土壤气筛选值计算公式如下:土壤气筛选值=室内㊁外空气VOCs允许浓度值VOCs从土壤气至室内㊁外空气的衰减因子㊀(1)其中,室内㊁外空气VOCs允许浓度值为致癌风险㊁非致癌风险达到最高可接受水平(10-6㊁1)时的VOCs室内㊁外暴露浓度㊂对比表2土壤气筛选值可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 2019“导则(以下简称导则)㊁J&E模型计算值表1㊀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布特点Table1㊀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in contaminated sites场地类型Type of contaminated site介质Medium主要污染物Major pollutant土层/mSoil layer/m土层类型Soil layer type浓度范围Concentration range平均值Average化工搬迁场地[11] Chemical relocationsite[11]土壤Soil土壤气Soil gas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苯Benzene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苯Benzene1.5杂填土Miscellaneous fill0.06~3.31 1.453.5黏土层Clay ND~2.27 1.441.5杂填土Miscellaneous fill ND~182.0040.743.5黏土层Clay0.94~69.7016.311.5杂填土Miscellaneous fill ND ND3.5黏土层Clay ND ND1.5杂填土Miscellaneous fill0.037~60377.093.5黏土层Clay0.063~61698.84场地B[12] Site B[12]土壤Soil1,2,3-三氯丙烷1,2,3-trichloropropane苯Benzene0~2填土Fill layer0~2.640.122~4粉黏土Silty0~5.320.534~6黏土层Clay0~2.310.230~2填土Fill layer0~6.360.722~4粉黏土Silty clay0~18.2 2.264~6黏土层Clay0~4.670.84苯污染区域[13] A site contaminatedby benzene[13]土壤Soil土壤气Soil gas苯Benzene0~12-ND ND12~16粉土Silt0.03~30.70 3.67>16砂土层Sandy soil ND ND0~9-ND ND9~16粉土Silt0.14~794.94112.2>16砂土层Sandy soil0.09~1179.393.8澳大利亚场地[14] An Australian site[14]土壤气Soil gas三氯乙烯(TCE)Trichloroethylene(TCE)123砂土层Sandy soil>5->9->10-石油污染场地[15] Oil contaminated site[15]土壤Soil苯Benzene乙苯Ethylbenzene0~0.2黏土层ClayND~0.71-ND~0.95-注:土壤介质检出污染物浓度单位为mg㊃kg-1,土壤气介质检出污染物浓度单位为mg㊃m-3,ND表示未检出㊂Note:The unit of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detected in soil medium is mg㊃kg-1;the unit of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detected in soil gas medium is mg㊃m-3;ND indicates that no contaminant is detected.130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8卷分别比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规定值高4~5㊁2~3个数量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基于实测土壤气-室内空气关系数据库统计结果的95%分位数0.03作为土壤气衰减因子,而我国主要是依据导则推荐的衰减因子计算公式㊂J&E模型和导则模型土壤气筛选值的差异之处如下㊂①室内空气允许浓度计算方式不同㊂钟茂生等[17]是将VOCs分为致癌㊁非致癌物质在可接受致癌水平和可接受危害商下进行室内空气允许浓度的计算;而苏燕等[18]未区分致癌与非致癌物质,取致癌风险㊁非致癌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时的较小者作为室内空气允许浓度值㊂②部分参数取值不同㊂如室内地基板的厚度㊁地基裂隙中水体积比㊂③浅层土壤埋深取值不同㊂钟茂生等[17]为了将计算得到的土壤气筛选值与US EPA比较,埋深取2m,而苏燕等[18]则取导则默认值0.5m㊂石油烃类VOCs在扩散过程中会由于生物降解作用而发生浓度衰减,且较短的垂直距离内浓度就可以降低几个数量级㊂US EPA除使用筛选值标准外,还利用筛选距离进行石油类污染场地蒸气入侵风险的经验筛选,若垂直距离大于筛选距离,可忽略发生蒸气入侵的可能性,否则,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现场调查㊂Lahvis等[19]研究指出垂直筛选距离与污染源的类型有关,当污染源为溶解相时发生蒸气入侵的可能性较小,而轻质非水相液体污染源需在4m或者更大的垂直筛选距离下,95%的土壤气中苯低于30μg㊃m-3㊂基于数百个石油污染场地大量数据的经验分析,US EPA提出无自由相时1.8~2m的清洁土层可基本降解苯系物,存在自由相时则需要4.8~5m清洁土层;溶解相的垂直筛选距离为1.8 m,轻质非水相液体污染源的垂直筛选距离为4.5 m[20]㊂而我国的高层建筑物地板下土壤气的衰减规律可能与国外独栋建筑的不同,因此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垂直筛选距离需要进一步研究[21]㊂2.2㊀基于土壤VOCs的风险评估基于土壤VOCs的风险评估是将土壤中检测结果中VOCs浓度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土壤气VOCs的浓度而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㊂常用的数学模型有Johnson&Ettinger(J&E)模型㊁双元平衡解吸(Dual Equilibrium Desorption,DED)模型,模型是基于气态污染物从地下迁移至地上的传输机理构建,见图1㊂首先利用气㊁固㊁水三相分配模型确定从污染源分配到土壤气相中VOCs浓度值,随后气相VOCs在包气带扩散迁移到建筑地基或地表并通过对流或扩散传递进入室内或室外利用Fick定律表达,最后利用箱内混合模型表达VOCs在室内㊁室外空气混合过程㊂最终利用3个过程中挥发通量相等原则来求解挥发至室内㊁外环境中的VOCs浓度,进而计算呼吸暴露途径下的健康风险值㊂根据VOCs最终扩散至室内或室外,可分为室内蒸气入侵和室外蒸气入侵㊂2.2.1㊀J&E模型J&E模型[4]于1991年提出,基于土壤气㊁固㊁水三相平衡理论将土壤VOCs浓度转化为土壤气相中VOCs浓度值来进行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㊂该模型假设系统处于稳态条件,污染源浓度稳定不变,VOCs在包气带只通过扩散传质,没有生物降解作用[22]㊂表2㊀土壤气筛选值Table2㊀Soil gas screening values污染物Contaminant用地情景Land use scenario浅层Superficial layer深层Deep layer钟茂生等[17]Zhong et al[17]苏燕等[18]Su et al[18]US EPA钟茂生等[17]Zhong et al[17]US EPA苯Benzene居住Residential9.6ˑ102 3.7ˑ105 3.1 1.1ˑ10331工商业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4.6ˑ103 1.8ˑ10616 5.2ˑ103 1.6ˑ102甲苯Toluene居住Residential 1.1ˑ107 4.5ˑ108 5.2ˑ104 1.2ˑ107 5.2ˑ105工商业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6.3ˑ107 1.9ˑ109 2.2ˑ1057.1ˑ107 2.2ˑ106氯仿Chloroform居住Residential 2.7ˑ1028.5ˑ104 1.1 3.1ˑ10211工商业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1.3ˑ103 6.3ˑ105 5.3 1.5ˑ103531,1-二氯乙烯(1,1-DCE) 1,1-dichloroethylene(1,1-DCE)居住Residential 4.0ˑ105 5.3ˑ107 2.1ˑ103 4.5ˑ105 2.1ˑ104工商业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2.4ˑ106 2.7ˑ1088.8ˑ103 2.7ˑ1068.8ˑ104第6期张钰萌等: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131㊀图1㊀地下VOCs传输扩散示意图Fig.1㊀Schematic diagram of underground VOCs transmission and diffusion㊀㊀J&E模型呼吸暴露途径下健康风险的计算公式为:RIJ&E-out =CsˑHˑρθwater+Hˑθair+ρˑKocˑf ocˑD effsˑW D effsˑW+U airˑδˑL s ˑEFˑED ATˑIURˑ106(2)RIJ&E-in =CsˑHˑρθwater+Hˑθair+ρˑKocˑf ocˑD effsˑD eff crackˑηLBˑERˑD eff crackˑL sˑη+D eff sˑD eff crackˑη+D eff sˑL BˑERˑL crack ˑEFˑED ATˑIURˑ106(3)式中:RIJ&E-out㊁RI J&E-in分别表示基于J&E模型计算得到的室外㊁室内呼吸途径下健康风险值,Cs为实测土壤中VOCs的浓度值(mg㊃kg-1),其余参数定义见表3㊂J&E模型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污染场地蒸气入侵评估模型之一,利用其可计算污染场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暴露浓度[23],评估VOCs对人体健康危害水平㊂如将模型应用于评估化工厂对附近的居民区的健康风险[24],将模型应用于评估工业园区㊁火电厂土壤中多环芳烃对工人的致癌风险[25-26]㊂计算的风险值可为后续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逯雨等[27]发现污染土壤表层覆盖黏土层比覆盖砂土更可以阻挡VOCs蒸气的迁移,从而减少蒸气入侵风险㊂芦伟等[28]利用箱体模型模拟了1,1,1-三氯乙烷(1,1,1-TCA)蒸气一维扩散过程,研究发现 J&E模型在污染源较浅㊁土壤孔隙率较大的污染场地类型中更适合 ㊂随着J&E模型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利用J&E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偏保守㊂McHugh 等[29]根据J&E模型的预测结果预估5个石油类污染场地都将发生室内空气污染,但实际仅在其中2个场地观察到室内空气受到污染㊂McNeel和Dibley[30]研究发现,与实测通量计算的风险值相比,J&E模型计算三氯乙烯和苯呼吸暴露健康风险值分别高1个㊁2个数量级㊂郭晓欣等[31]研究发现在有机碳含量较高的黑龙江黑土和有机碳含量较低的北京潮土2种不同土壤中,实测土壤气VOCs的风险计算值比J&E模型风险值低2个数量级,后者计算较保守㊂2.2.2㊀DED模型DED模型[32-33]是在J&E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解吸模型㊂该模型认为污染物在高浓度范围内解吸相对容易,吸附与解吸呈线性关系;但随着污染物浓度降低,解吸能力也随之下降而出现滞后现象,此时解吸与吸附呈非线性关系,这与VOCs在土壤中可能存在的老化锁定行为[34]有关㊂DED模型计算呼吸途径下健康风险的公式如下:132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8卷RI DED -out =H ˑF 2-4A ˑG -F 2A ˑD eff sˑW D effs ˑW +U air ˑδˑL sˑEF ˑEDATˑIUR ˑ106(4)RI DED -in =H ˑ㊀F 2-4A ˑG -F2A ˑD eff s ˑD eff crack ˑηL B ˑER ˑD eff crack ˑL s ˑη+D eff s ˑD eff crack ˑη+D effs ˑL B ˑER ˑL crackˑEF ˑEDATˑIUR ˑ106(5)F (C s )=f ˑq 2nd max ˑ(θwater +H ˑθair )+f oc ˑρˑf ˑq 2nd maxˑ(K 1stoc+K 2nd oc)-K2nd ocˑf oc ˑρˑC s(6)A =K 2ndocˑf oc ˑ(θwater +H ˑθair )+K 1st ocˑK 2nd ocˑ(f oc )2ˑρ(7)G (C s )=-f ˑq 2nd maxˑρˑC s (8)式中:RI DED -out ㊁RI DED -in 分别表示基于DED 模型计算得到的室外㊁室内呼吸途径健康风险值;K1st oc为线性解吸的有机碳-水分配系数(L ㊃kg -1);q 2nd max 为非线性吸附-解吸的最大吸附能力(mg ㊃kg -1);K 2nd oc 为非线性解吸的有机碳-水分配系数(L ㊃kg -1);f 为非线性吸附部分进行的程度,默认取1㊂郭晓欣等[31]发现利用DED 模型在有机碳含量较高的黑龙江黑土和有机碳含量较低的北京潮土2种不同土壤中计算的风险值接近实测土壤气VOCs 的风险值㊂张瑞环等[11]在某危化品储存场地,利用DED 模型计算二氯甲烷㊁苯的室外呼吸暴露风险,发现模型计算二氯甲烷风险值基本等同实测土壤气中二氯甲烷浓度计算的风险值,但对于苯,模型得到存在健康风险的点位与实测土壤气得到的点位存在差异,可能会低估风险㊂根据国内外已有文献,本文总结了DED 模型的适用情况,见表4㊂DED 模型与J&E 模型最大的区别是考虑了VOCs 在低浓度时的非线性解吸现象,因此在污染物浓度较低时DED 模型所得的健康风险值与实测土壤气所得的更接近,但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与J&E 一样计算结果偏保守㊂表3 参数定义Table 3㊀Parameter definition第6期张钰萌等: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133㊀表4㊀DED模型适用情况表Table4㊀DED model application table分类Classification适用情况Application situationDED模型适用性DED model application研究情景Study scenario文献来源Document source土壤类型Soil type污染物Contaminant黑龙江黑土Heilongjiang black soilɿ北京潮土Beijing fluvo-aquic soil黏质土Clayey soilɿ砂质土Sandy soil粉质土Silty soil苯<27mg㊃kg-1Benzene<27mg㊃kg-1ɿ三氯甲烷<5mg㊃kg-1Trichloromethane<5mg㊃kg-1ɿ三氯乙烯<20mg㊃kg-1(北京潮土)Trichloroethylene<20mg㊃kg-1(Beijing fluvo-aquic soil)ɿ三氯乙烯<80mg㊃kg-1(黑龙江黑土)Trichloroethylene<80mg㊃kg-1(Heilongjiang black soil)ɿ实验模拟Experimental simulation场地应用Site application[31][10][35][36][31]2.3㊀基于土壤气VOCs的风险评估鉴于VOCs的迁移扩散特性,较少的土壤监测点位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地层的污染分布和环境风险,容易造成高浓度点位遗漏现象,不确定性高;且土壤VOCs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中易损失,误差大㊂与土壤采样相比,土壤气采样中气体污染物吸附到吸附剂上,样品损失较少,且土壤气采样所代表的污染区域比土壤要广[37-38],能反映更加真实的地块污染状况,较少的采样点位可获得较完备的数据㊂有研究指出,在污染场地开展土壤气样品采集进行目标VOCs的浓度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工作所需成本低于基于土壤VOCs浓度计算的风险评估工作成本[39]㊂基于实测土壤气VOCs浓度计算呼吸途径下健康风险的公式如下:RIout =CsgˑD effsˑWD effsˑW+U airˑδˑL gˑEFˑED ATˑIURˑ103(9)RIin=CsgˑD eff sˑD eff crackˑηLBˑERˑD eff crackˑL sˑη+D eff sˑD eff crackˑη+D eff sˑL BˑERˑL crack ˑEFˑED ATˑIUR ˑ103(10)RIin-flux =MAˑTˑLBˑERˑEFˑED ATˑIURˑ103(11)式中:RIout㊁RI in分别表示基于实测土壤气中VOCs 浓度值计算得到的室外㊁室内呼吸途径健康风险值;RIin-flux为基于实测土壤气挥发通量进行计算得到的室内呼吸暴露健康风险值;Csg为实测土壤气中VOCs浓度值(mg㊃m-3);M为通量测试采样器吸附VOCs的质量(mg);A为被动式通量箱底面积(m2);T 为采样时间(s)㊂国外已将土壤气监测列入污染场地VOCs调查的常规工作内容[7],依据实测土壤气浓度开展污染场地VOCs的风险评估工作㊂Hamamin[40]在炼油厂基于VOCs被动土壤气采样分析结果评估了健康风险及污染面积㊂Martí等[41]在垃圾填埋场利用主动采样方法采集了地下5m处的土壤气样品,并利用TD-GC-MS分析得到的样品中VOCs的浓度值进行了致癌风险计算㊂为提高判断是否发生蒸气入侵的准确性,US EPA针对已有的建筑物提出了多证据分析方法,即根据实测地下水㊁土壤㊁土壤气中VOCs浓度㊁地板下土壤气中VOCs浓度㊁室内空气中VOCs浓度值,同时结合土层性质㊁水分㊁氧气含量及是否存在优先通道等证据进行多角度判断㊂虽然国内在土壤气调查及风险评估方面起步较晚,但国内学者积极开展了基于土壤气VOCs的风险评估㊁土壤气筛选值等研究工作,为推动我国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工作的科学性㊁精准化做了重要贡献㊂朱苓和李志博[42]在某废弃化工场地基于土壤气调查分析技术得到苯㊁乙苯㊁四氯化碳㊁三氯乙烯㊁四氯乙烯及三氯甲烷浓度并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㊂姜134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8卷林等[43]在北京某焦化厂苯污染区域基于实测土壤气VOCs浓度值计算了室外呼吸暴露途径下的致癌风险,并建议在大型VOCs污染场地依据实测土壤气VOCs浓度值进行风险评估㊂3㊀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因素(Influencing factors) J&E模型和DED模型是在简化VOCs从土壤扩散迁移至室内外环境这一复杂过程并进行基本假设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方程表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输入一定量的参数后即可预估健康风险㊂因其计算过程相对简单㊁应用方便,在污染场地得到广泛应用,但越来越多研究指出模型预测结果通常保守,不能完全反映污染场地实际风险情况㊂为了简化计算的假设条件㊁模型输入参数均可能对模型预测结果产生影响㊂3.1㊀模型假设条件不同模型的假设条件有较大差异,模型假设条件如表5所示㊂(1)三相线性分配㊂J&E模型假设VOCs在土壤三相间总是处于线性可逆过程导致模型预测结果偏高,而实际情况只有当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吸附与解吸呈线性关系,随着污染物浓度降低,解吸会由于老化锁定行为而出现滞后导致非线性解吸现象发生㊂DED模型考虑了污染物低浓度时的非线性解吸现象,总吸附量等于第一部分-污染物高浓度与第二部分-低浓度吸附量之和,因此污染物浓度较低时更能体现DED模型的优势㊂(2)污染源浓度恒定,在暴露期无限大,不会衰减㊂而实际VOCs会由于挥发㊁降解作用而使浓度降低㊂钟茂生等[44]基于通量守恒原理建立了SD衰减源模型并应用于某VOCs污染地块,研究发现污染物质量浓度随时间呈现指数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恒定源模型过于保守的问题㊂(3)污染物仅存在纵向迁移过程等㊂而实际污染物在土壤中除纵向迁移还有横向迁移,且VOCs 浓度随横向距离呈现指数衰减[45],因此仅考虑纵向迁移会导致预测风险值不合理㊂Yao等[46]提出了同时考虑纵向和横向迁移的氯化物二维模型用于模拟土壤中VOCs的二维浓度曲线㊂三维数值模型如ASU㊁GW-V AP3D可以模拟地层和建筑结构的三维立体,但模型构建复杂,难以实际应用㊂(4)对流作用主要与建筑物室内外压差有关,计算时通常不考虑压差㊂但压差的存在会增加VOCs 进入室内的浓度,增加模型预测风险值㊂(5)均质土壤㊂而实际情况下很少存在均质土层,土壤的非均质性会导致VOCs浓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而增加模型预测风险值的不确定性㊂Verginelli等[47]研究了非均质土壤对VOCs迁移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㊂在马帅帅[48]的物理模型研究中指出,当分层土壤的气体扩散系数从下层到上层依次减少时,VOCs浓度横向衰减减小㊁纵向衰减增大,因此推荐采用分土层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㊂(6)不存在优先通道,风险筛选和模型预测均不适用于存在优先通道的污染场地,优先通道的存在会增加模型预测的误差㊂(7)未考虑生物降解作用,导致模型预测结果偏高,尤其当污染物为石油烃类,如苯㊁甲苯等㊂贾慧等[49]在北京某加油站进行了包气带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的现场试验研究,发现在381d的自然衰减作用下,土壤中苯系物含量可降低到标准内㊂因此,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包气带传输过程中会由于微生物降解作用而衰减,从而降低蒸气入侵风险[13]㊂考虑生物降解的模型相继开发,如一维Biovapor模型㊁Verginelli等[50]提出的二维PVI2D解吸模型㊂目前,国内虽然已认识到生物降解对VOCs的衰减作用,表5㊀J&E模型㊁DED模型的假设条件Table5㊀Assumptions of J&E model and DED model 假设条件Assumed conditionJ&E模型J&E modelDED模型DED model 污染源浓度恒定Constant pollution source concentrationɿɿ纵向迁移Vertical migrationɿɿ横向迁移Lateral migration对流作用Convection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系统稳态The system is in a steady stateɿɿ三相线性分配Three-phase linear distributionɿ非平衡解吸Non-equilibrium desorptionɿ优先通道Priority channels均质土壤Homogeneous soilɿɿ。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措施现状与发展趋势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措施现状与发展趋势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措施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VOCs的产生及危害,接着分析了企业VOCs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VOCs处理方式、建议与展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现状;发展趋势引言: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简称VOCs)是指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汽压较高、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VOCs特点为成分极为复杂,量大面广,排放源分散,监测困难,在管治方面不同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作为PM2.5和O3的重要前驱体,已成为导致国内严重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1企业VOCs的产生及危害挥发性有机物(VOCs)包括酸类、醛类、烃类、酮类、氨类等。

挥发性有机物(VOCs)按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烷类、芳烃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等,目前已鉴定出的有300多种。

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二异氰酸酯(TDI)、二异氰甲苯酯等。

其主要的来源有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建筑、装饰材料,生活及办公用品等,这其中,工业生产的废气所携带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危害性最大。

当工业废气中苯蒸气浓度较高时,能够产生直接引发人体致死性的急性中毒现象;通过有机废气检测得到的多环芳烃有机物、有机氮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等都有较高的致癌率;苯酸类有机物进入人体后会直接导致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或者变形;腈类化合物和硝基苯,可直接入侵人体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导致人体呼吸困难、窒息以及神经系统障碍,最终致人死亡。

除对人体构成损害之外,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排放入大气后,还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加剧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性气候灾害。

2企业VOCs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治理现状通过现场调查研究,以江苏沿海某化工园区为例,在产的涉VOCS排放的企业有108家,其中近两年已开展VOCs整治的企业有76家,这76家企业大多属于小型企业,在VOCs治理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回收或单一的销毁技术,76家调查样本企业中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有1家,冷凝技术的有5家,吸收技术的有10家,冷凝+吸收技术的有11家,冷凝+吸附技术的有7家,吸收+吸附技术的有15家,冷凝+吸收+吸附复合技术的有10家,燃烧技术的有11家,等离子技术的有2家,其他4家,76家样本企业中没有采用泄露检测与修复(LADR)、光催化氧化等先进治理技术。

VOCs的成因及治理方法探究

VOCs的成因及治理方法探究

VOCs的成因及治理方法探究【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VOCs的成因,包括工业生产和交通尾气等。

其次探讨了VOCs在大气污染中的作用,强调了其对臭氧生成和细颗粒物形成的影响。

然后介绍了工业和生活中VOCs 的治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氧化等技术。

工业VOCs治理技术包括燃烧和膜分离等方式,生活VOCs治理技术则主要包括通风换气和空气净化器等措施。

最后强调了VOCs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如发展更高效的治理技术和加强监测手段,以降低VOCs 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VOCs, 成因, 大气污染, 治理方法, 工业, 生活, 技术, 重要性, 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其排放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VOCs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家庭用品等多个方面,其中工业排放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VOCs在大气中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细颗粒物,还会对大气透明度和能见度造成严重影响,对人类健康和植被生长也会造成巨大威胁。

对VOCs的成因及治理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VOCs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可以为相关污染物的治理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保护环境,改善大气质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VOCs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VOCs的成因及治理方法,深入分析VOCs在大气污染中的作用,研究工业和生活中VOCs的治理技术,以期为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VOCs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VOCs在大气中的来源及影响机制,为精准治理提供支持。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引言: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是一类易挥发、轻质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其他人类活动中广泛产生,是引起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污染场地进行VOCs的调查与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技术导则,以指导如何进行污染场地VOCs调查与风险评估。

一、调查阶段:1. 收集场地信息:包括场地历史使用情况、可能的污染源和潜在污染物种类及数量等信息。

2. 采集土壤和水样品:选择代表性取样点,根据场地类型、土壤覆盖情况和深度等因素进行采样。

3. 采集室内空气样品:采集污染场地周围的室内空气样品,确定VOCs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

4. 进行现场测量:使用可移动式VOCs检测仪器,对空气中的VOCs进行实时监测。

二、分析与评估阶段:1. VOCs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 或气相色谱仪 (GC) 等仪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VOCs分析,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2. 风险评估:基于VOCs浓度和暴露路线等因素,评估VOCs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可采用毒性等级划分法、暴露风险评估计算、健康风险特征值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4. 制定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包括污染源控制、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措施、监测与追踪等。

三、报告编制:1. 编制调查报告:将调查阶段和分析与评估阶段的结果整理成为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2. 技术建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关技术建议,包括修复污染场地、减少VOCs排放和防止继续污染等建议。

3. 监测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监测计划,包括定期监测污染场地和周边环境中的VOCs等。

结论:进行污染场地VOCs调查与风险评估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步骤。

本技术导则提供了一套指导性意见,帮助实施者有效地进行VOCs调查与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然而,具体的调查与评估步骤和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以获得准确、科学的结果。

试论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

试论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

试论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空气污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

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对VOCS进行监测和治理至关重要。

本文从VOCS的监测意义、治理技术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VOCS监测方法的综述以及传统和现代监测技术的比较。

同时分析了VOCS治理技术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并展望了新兴的监测与治理技术。

总结了VOCS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强调了对于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解决VOCS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治理技术,来源,危害,意义,传统监测,现代技术,分析,挑战,应用,新兴技术,展望,发展趋势,研究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及危害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易挥发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溶剂、燃料、油漆、胶水、清洁剂等。

VOCS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尾气、家庭用品、建筑装修等。

这些有机物在大气中挥发后,会与氮氧化物等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臭氧和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VOCS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呼吸道刺激、眼睛刺激、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过敏等。

长期暴露在VOCS中还可能导致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监测和治理VOCS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及时监测大气中VOCS的浓度,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VOCS的污染问题。

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技术,可以减少VOCS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1.2 VOCS的监测意义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尾气、建筑装修、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蒸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油漆涂料、印染工艺、化学品生产等过程中。

VOCs的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VOCs环境中,会导致头痛、呼吸困难、肺功能损害甚至引发癌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VOCs排放量逐年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

研究VOCs治理技术成为迫切的需求。

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降低VOCs的排放量,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是当前环境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研究方向。

本论文将就VOCs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探讨展开深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VOCs污染问题,并探讨各种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今后在VOCs治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内容为背景介绍部分,字数达到要求】1.2 研究意义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VOCs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得VOCs治理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VOCs治理技术的意义在于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减少VOCs的排放和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VOCs治理技术,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

VOCs治理技术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深入探讨VOCs治理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且具有实践价值,将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研究意义结束】1.3 研究目的目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VOCs排放量不断增加,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和开发有效的VOCs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分析引言:随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吹响,我国各项污染物指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然而不能忽略的是,臭氧污染程度愈演愈烈,对生活环境的危害已经基本超越了颗粒物,要实现臭氧污染的有效控制,就要把工作做在前面,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都是臭氧产生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广泛、形式多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选取合适的治理技术及设备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的重中之重。

1.挥发性有机物产生及现状1.1主要来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指在常温下,沸点50℃至260℃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我国VOCs的定义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 Pa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多见于烃类、醛类等有毒气体,VOCs不但在光照下会发生光化学反映生成臭氧,其本身存在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尽管数量众多,总的来看可以大体分为天然源及人为源两类。

人为源大多来源于工业企业,尤其见于石油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行业,上述行业在原辅材料储备、调制、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末端治理排放环节会产生大量的VOCs,此外,移动源也是VOCs的一大来源,随着我国私家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即便是四、五线城市的移动源排放产生的VOCs也是不可忽视的数量;自然源多见于植物生产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异戊二烯等挥发性有机物,一般来讲,桐类植物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尤为突出,会对部分区域内臭氧产生一定影响。

1.2污染现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分布,冬季作为取暖季,热电厂煤炭燃烧数量大大增加,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自然会上升,此外,近年来,我国各行业迅速发展,表面涂装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原辅料制剂呈现多样性,部分烃类物质在通过末端治理设施之后并不能被完全祛除,治理设施缺乏行业针对性,久而久之造成大量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散逸,没有得到应有处理。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进展及政策探析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进展及政策探析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进展及政策探析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PM2.5和O3的重要前体物,与SO2、NOx、颗粒物的污染控制相比,VOCs的污染治理相对薄弱,已成为目前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短板。

介绍了VOCs的定义、来源、种类及危害;分析了近十年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制定的VOCs治理的技术政策、整治方案、排放标准;重点详述了各种VOCs治理回收技术(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销毁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氧化、生物法、燃烧法)、组合技术的进展、优势与不足、适用范围等;根据对各种VOCs治理技术的理解,结合VOCs治理的有关政策要求,对新建及已有VOCs治理设施改造给出了技术选择的一些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VOCs治理;技术进展;政策分析。

引言自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又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尽管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生态环境部2020年7月印发的《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仍明确指出:当前阶段,我国细颗粒物(PM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臭氧(O3)污染日益凸显,在夏季,O3已成为导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尤为突出。

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都是形成PM2.5和O3的重要前体物,近年来,前三者的治理、控制取得明显进展,相较而言,VOCs的管理、控制相对薄弱,已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短板。

不难想见,为强化PM2.5和O3的协同控制,在SO2、NOx和烟粉尘等颗粒物的治理取得一定效果后,VOCs的污染防治必将日益得到全面加强,快速推进。

1挥发性有机物概述(1)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与大气的光化学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常温下沸点为50~260℃且具有一定挥发性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问题逐渐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在国际范围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多种修复方法和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等几大类。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换土、热解析、电动修复等,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土壤中的污染物化学修复技术则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如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土壤淋洗等生物修复技术则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联合修复技术则是将上述两种或多种技术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智能化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修复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规政策的完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更高的技术标准。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成功案例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背景:污染场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因生产活动、不当处理废物等行为而遭受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这些污染场地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且深远的影响,也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2020年28期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邓忆凯,韩彪,黄世友,何俊贺,潘翠(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我国地域广阔,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位于世界前茅,但受到人口、不同区域的实际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实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很有限的。

同时,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度成为我国政府与国民的关注重点。

而基于此背景之下,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对于污染土壤的处置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与国民所关注的工作重点。

我国诸多学者也就污染土壤相关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叶茂浙等人[1]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通过小试验方式分析出适合于该案例中污染场地修补技术,为同类型的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范宇等人[2]针对由于多环芳烃所造成的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展开研究,结合具体案例对比分析了热脱附法与芬顿氧化法两种修复方案各自特点;张永明等人[3]则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分析了化学氧化处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际功效等等。

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是污染土壤中非常典型的存在,其所含特性导致其修复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对其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相关概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相关概述的涵盖内容较为广泛,本文将从挥发性有机物相关概述、污染土壤相关概述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相关特性三部分内容对其进行系统性阐述。

1.1挥发性有机物相关概述对于挥发性有机物,我国有着十分明确的定义: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满足饱和蒸汽压高于70Pa 条件且满足沸点低于260℃的有机化合物即可被认为是挥发性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际来源很多: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都不可避免产生此种物质,而汽车尾气、家用天然气燃烧等也会产生此种物质,这也就导致其实际存在区域分布十分广泛。

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风险研究

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风险研究

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风险研究马闯;赵占楠;赵继红;张宏忠;魏明宝;叶长明【摘要】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produced during sewage sludge aerobic composting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secondary pollutant. The GC/M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onents of VOC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a Sludge Treatment Plant. A total of 19 VOCs were emitted during sewage sludge composting process. The main odor components, such as methanethiol, dimethyl sulfide and sulfide, have higher concentration than olfactory threshold at all four of the gas recovery points, and can do great harm to human beings.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 was 47.21 mg·m-3 inside the composting pile, and decreased to 1.73 mg·m-3 by a percentage of 96.3% after the emission to working area. Using the method of 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 to research the reactivity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 VOCs. VOCs components, such as alkanes, aromatic hydrocarbons, ketones, and olefin, have higher maximum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value, 1-butene and propylene have the maximum OFP, which were 947.70 μg·m-3 and 875.67 μg·m-3, respectively. Methyl mercaptan was an appropriate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emission of VOCs after a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yl mercaptan in the researched plant was 0.04 mg·m-3, which was far lower than the limit of 2.5 mg·m-3 in GBZ 2-2002.%污泥好氧堆肥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可挥发性有机物已经成为重要的二次污染物,采用气质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了郑州某污泥处置厂发酵车间不同位置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研究进展张孝飞;陈樯;邓绍坡;龙涛;黄耀;林玉锁【摘要】近年来,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其中农药化工类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的空气二次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针对污染场地修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 VOCs)污染来源,提出科学有效的施工过程管理是切断二次污染排放源进入空气途径的主要手段,分析了我国现有施工管理技术与监管方面的不足,并对国内相关的监管措施与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for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Dur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ojects, the issue of secondary air pollution occurring in remedying pesti-cide chemicals polluted sites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s. Sources of VOCs i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were analyzed, and scientific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the remediation projects was put forward as the major means to block the source of secondary air pollution from releasing pollutants into the air. Shortcomings in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projects in the country were also analyzed. Advancements in the study 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issue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reviewed.【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31)006【总页数】4页(P831-834)【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场地;二次污染;修复工程【作者】张孝飞;陈樯;邓绍坡;龙涛;黄耀;林玉锁【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42;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3;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近年来,随着我国“退二进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规划布局调整“退城入园”的推进,大量农药、化工等污染企业逐渐搬出市区,工业企业退役场地的污染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其中,农药化工类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料、生产产品种类繁多,其遗留场地的土壤与地下水中往往包含大量有机污染物,导致场地环境中的污染情况十分复杂,遗留环境隐患显著。

近年来,多数经调查评估的污染场地陆续进入修复施工阶段,目前即将启动或正在修复的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数量急剧增长。

其中,仅2013年启动或正在进行中的大中型农药场地修复工程就有杭州庆丰农药化工退役场地、南通江山农药化工退役场地和南通宝灵化工退役场地修复工程等。

然而,随着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开展,修复施工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环境管理问题,其中最容易出现、且最容易引起纠纷和群众举报的就是场地修复过程中的空气二次污染问题[1]。

因此,无论是环境管理部门还是环境修复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空气二次污染进行防控技术理论和管理制度的研究均十分必要。

目前,尽管我国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但缺乏紧扣整个修复施工过程的系统性研究,对修复施工期间场地内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

笔者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空气二次污染的来源以及问题频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与监管措施进行了回顾。

场地修复过程中的空气二次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

对于一般性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来说,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扬尘和施工机械废气造成的污染[2]。

根据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践来看,由于客观需要,在修复模式上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更多采用异位修复处理模式,即通过开挖、处理、回填的方式进行修复,包括填埋、水泥窑共处置、原地异位的常温解吸及热解吸处理等[3]。

因此,与一般的施工场地相比,污染土壤修复场地除了正常的施工扬尘之外,在异位修复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运输等环节对污染土壤造成大规模的扰动,使得原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赋存条件发生改变,大量高浓度有机污染物以气态、颗粒物携带等形式急速、大量地扩散至空气中形成二次污染,对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4-5]。

此外,污染土壤在车辆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被抛洒,或临时存放区和处理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挥发,处理装置产生的废气,也均是二次污染的排放源。

关于常见异位修复方法各流程中产生空气污染的情况详见表1。

修复工程中的二次污染排放源是产生空气二次污染的内在原因,因此,科学有效的施工过程管理是切断此类二次污染排放源进入空气途径的主要手段。

但是,目前修复场地施工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造成当前空气二次污染问题频发的外在原因。

首先,从施工企业自身而言,当前企业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意识不强。

建筑工地扬尘一直是我国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污染场地修复是新型产业,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修复工程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单位常将修复施工的安全问题视同于一般工程,忽视了修复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规定[6]。

其次,从管理技术角度而言,考虑到VOCs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对于这种污染源的控制技术、相关人员暴露途径的阻隔技术以及人员防护技术(包括施工人员和周边群众),无论从了解还是应用上均不足,更缺乏将此类技术加以应用的实际经验。

从监管角度而言,我国在修复工程二次污染防治及环境管理方面的配套管理技术规范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7]。

到目前为止,仅2014年发布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导则》中对于防止二次污染做出原则性规定。

同时,施工过程环境监管缺乏相应的监测手段,原有的施工监管手段仅仅适用于常规工程项目[8],在应用到环保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大量不足之处。

对于污染场地的监管,欧美国家有着比较严格的管理程序和规范,对调查评估到修复阶段的大气中污染物含量都提出了相应的限值或最大允许含量的要求[9-17]。

如荷兰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规定了近50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最大允许含量(或风险),在场地风险管理、场地修复过程中及修复施工后对场地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18]。

美国环保署三六九区不但规定了住宅及工业用地方式下土壤中污染物的区域筛选值(regional screening level,RSL),而且对住宅及工业用地方式下大气中污染物含量也进行了规定[19]。

美国州际技术和管理理事会(Interstate Technology & Regulatory Council,ITRC)则提出在污染场地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式进行管理[20]。

美国橡树岭研究所建立的风险评估信息系统(risk assessment information system,RAIS)对施工过程中车辆运输速度、距离等可能引起的颗粒物逸散进行了模拟评估;同时对进行挖掘施工的工人健康风险建立了概念模型,提出了评估暴露途径与参数,支持对施工过程中工人健康风险进行评估[21]。

目前,国外对于场地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的规律及防护技术研究大多在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中有所涉及[22-25],一些机理性研究也多存在于特定情境下的评估与修复研究中。

如NOUWEN等[26]在对二的扩散沉积研究中建立了气体从污染源向周边传递的大气传递模型;DAVIS等[27]在土壤各层次VOCs浓度变化规律研究中探讨了近地面土壤中污染物受温度影响的规律;MCALARY等[28]在对土壤气体被动测量设备的研究中探讨了近地面气体中VOCs的被动采样方法。

而针对性的专项研究较少[29-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场地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对于颗粒物逸散、有机污染物进入空气的基本过程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31-32],另一方面也与欧美场地修复中异位修复比例远低于我国有关。

总体来说,国外相关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偏重于基本规律和防护标准,而对异位修复施工中的二次污染控制和防护技术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对于污染场地空气二次污染的监管,国内尚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大多采用通用的大气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来执行管理和加以限制。

从科学研究层面而言,我国已有学者关注到此类问题,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33]。

比如房增强等[34]对VOCs类污染场地修复施工操作过程中施工工人的健康危害开展了针对性的评估,并提出个人防护建议和要求;贾建丽等[35]针对VOCs污染场地在修复挖掘、土壤气相抽提修复技术的尾气处理等环节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控制典型环节风险的建议及措施;谭冰等[36-37]研究了污染场地修复开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采用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方法拟合场地VOCs的挥发扩散特征;甘平等[38]研究了典型农药场地大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提出了VOCs污染场地土壤开挖现场安全区的划分方法和个人安全防护响应措施;燕云仲等[39]研究了挖掘扰动对污染场地及周边区域空气中六六六、滴滴涕分布的影响,建议在对该类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尽量避免在高温或强对流气候条件下挖掘施工,施工时应减少扬尘,以降低二次污染风险;何绪文等[40]通过对于实际污染场地的现场采样和气体采集,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各有机物的浓度分布及散逸规律,并评价了不同污染物的逸散难易程度。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大多数关于污染场地的研究均侧重于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特征、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等[41-45],专门针对场地整个修复过程中大气特征污染物防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