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小班教研课题及总结(3篇)

小班教研课题及总结(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幼儿园是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部分幼儿存在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如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等。

为了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效果,本课题旨在探讨有效的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研究目标1. 分析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了解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的需求和问题。

2. 探索有效的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3. 提高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 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现状,分析幼儿行为习惯不良的原因。

2. 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引导幼儿学习独立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技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文明礼仪培养策略: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教育幼儿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3)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培养幼儿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爱护学习用品等良好学习习惯。

(4)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实践与应用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观察幼儿行为习惯的变化,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培养策略。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

3. 实验研究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观察幼儿行为习惯的变化。

4. 行动研究法: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

2. 调查阶段:进行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分析幼儿行为习惯不良的原因。

小班教研活动课题研究(3篇)

小班教研活动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

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生活经验相对有限。

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小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着对幼儿生活经验挖掘不足、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如何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设计并实施科学探究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2. 探索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3. 实施并评估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在家庭、社区、幼儿园等生活中的经验,包括幼儿对自然现象、科学现象的认知、兴趣和经验。

2. 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活动主题、目标、内容、方法、材料等。

3. 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与评估在幼儿园环境中实施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并通过对幼儿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评估活动的实施效果。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数据。

3. 行动研究法:在幼儿园环境中实施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4. 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 调查分析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

- 设计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

-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

- 评估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

小班化课题研究实验方案.doc

小班化课题研究实验方案.doc

小班化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九台市兴华小学二0 一四年三月《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一、课题实验的目标1. 探索“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指导策略,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教师队伍。

2. 构建切合实际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思路,并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总结出具有实效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

3.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设计多元化,积极开发学习者的潜能。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和心理品质方面有明显进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 认真落实教育局《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

二、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开展各学科“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三、实验的主要方法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实践方法。

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等。

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

邀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四、课题实验的实施过程1. 统-思想,提高认识,形成研究氛围(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

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集体学习:一是组织教师网上、书本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二是实地考察,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了解小班教学情况;三是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结合学校要求,从师德教育、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题六个方面,制定个人学期发展计划。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研究(3篇)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期是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幼儿园小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幼儿园小班教师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缓慢。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以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2. 分析影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

3. 探索有效的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4. 为幼儿园小班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

2. 影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从家庭、幼儿园、社会等方面分析影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如家庭教育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同伴关系等。

3.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设计根据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如“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等。

4.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实施与评价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的实施方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数据。

3. 实验研究法:设计并实施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观察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

4. 行动研究法:通过反思性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的实施策略。

五、课题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

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3篇)

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目标也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以幼儿个体差异为依据,注重幼儿个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践效果,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为小班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揭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 实践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践,可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策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3. 社会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社会性发展的幼儿,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化教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本研究将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小班化教学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小班化教学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

2. 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3. 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化教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研课题(3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小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目标1. 提高小班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水平,使其了解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的精神。

4. 提升幼儿园教师开展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的教学水平。

三、课题内容1. 小班幼儿自然认知与探究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小班幼儿自然认知与探究能力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幼儿在自然认知与探究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活动内容的选择: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如动植物、季节变化、自然现象等。

(2)活动形式的设计: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观察、实验、游戏、绘画等。

(3)活动过程的实施: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3. 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1)评价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幼儿在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中的表现。

(2)反思与改进: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优化活动设计,提高活动效果。

4. 幼儿园教师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教学能力的提升(1)教师培训:开展针对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教学观摩与交流: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案例,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四、课题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五篇范例)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五篇范例)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五篇范例)第一篇: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学校现存的问题及现实基础。

1、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讨。

过去,存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素质教育的现实;素质教育在具体实践中还不尽如人意的实际;传统教材普遍滞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背景等客观现象,给了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启发。

2、近几年来,进入了人口低出生率时期,我校由于历史原因,配置不均衡,学校教学人才不足,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生源开始减少,班额自然成为“小班”,每班学生在30人以内。

现阶段,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

为了充分利用、优化配置这些教育资源,势必为调整班级规模、改善教育环境、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了良机,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带来了良策,也为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良机。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想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二)课题界定:1、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

不同国家、地区、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

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我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

本课题研究的客体均是不超过24人的教学班。

2、小班教育:指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额减少后,教育活动即会发生变化,教育活动与组织形式在时空上会得到重组;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密度和效度以及师生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教育教学的方式、内容、策略、技术、评价等都随之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更新。

3、小班化教育: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

小班课题教研方案范文(3篇)

小班课题教研方案范文(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其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题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

3. 通过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调查2. 影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3.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1)制定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2)创设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环境(3)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4)实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4.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效果评价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3. 行动研究法: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形成有效的培养策略。

4.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形成可推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11月)-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

2. 实施阶段(2021年12月-2023年11月)- 进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调查。

- 分析影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范文(3篇)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范文(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班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孩子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提高小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教研课以“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设计”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教研,提升教师对主题活动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二、教研目标1. 了解小班主题活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实施策略。

2. 学习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主题活动。

3. 掌握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活动效果。

4. 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研内容1. 小班主题活动概述(1)主题活动的定义和特点(2)主题活动的实施原则(3)主题活动的价值2. 小班主题活动设计(1)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2)主题活动设计的内容选择(3)主题活动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 小班主题活动实施(1)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主题活动实施的评价方法(3)主题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四、教研过程1. 导入(1)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课的主题和目的。

(2)播放一段小班主题活动的视频,让教师们初步了解主题活动的实施情况。

2.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请教师们围绕“小班主题活动概述”这一主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和完善。

3. 主题活动设计培训(1)主持人讲解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内容选择、方法和技巧。

(2)教师们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小班主题活动方案。

4. 主题活动实施分享(1)请教师们分享自己在实施主题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2)主持人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主持人对本次教研课进行总结,强调主题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们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教研课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研成果1. 教师们对小班主题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主题活动设计、实施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研(3篇)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科学现象充满探索欲望。

开展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讨小班科学小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提升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水平。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科学小实验的设计原则。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的科学小实验,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培养教师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小班幼儿科学认知特点分析-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 幼儿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

-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引导。

-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倾听。

2. 科学小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

- 实验材料应安全、无毒、环保。

- 实验过程应简单、易操作。

- 实验结果应直观、有趣。

3. 科学小实验案例分享- 实验名称:沉与浮-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 实验材料:塑料瓶、水、橡皮泥、石块、木块等。

- 实验步骤:1. 将塑料瓶装满水,放入石块和木块,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2. 用橡皮泥将石块和木块包裹,再次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3.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石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4. 科学小实验活动组织与实施- 活动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安全。

- 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材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介绍实验步骤,确保幼儿理解实验目的。

3. 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 活动总结: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强调科学知识。

四、活动反思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了小班科学小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适合小班的教研实验活动(3篇)

适合小班的教研实验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空间认知和动手能力是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教研实验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拼图游戏,提升幼儿的空间认知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使其能够识别和记忆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2.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

3. 培养幼儿的耐心、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4. 增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活动准备1. 拼图材料: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拼图块若干套。

2. 活动场地:宽敞、安全、光线充足的活动室。

3. 活动道具:计时器、记分板、小奖品等。

四、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手指游戏,如“拍拍手,拍拍脚,拍拍屁股”,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放松心情。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老鹰捉小鸡”,活跃活动氛围。

(二)拼图教学(2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拼图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强调拼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2. 教师展示拼图块,引导幼儿识别和记忆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

3. 教师分步骤指导幼儿进行拼图,可以先从简单的拼图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4.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在拼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三)拼图竞赛(15分钟)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拼图竞赛。

2. 教师设置计时器,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任务。

3. 比较各小组的拼图速度和完成度,评选出最佳小组。

4. 对获奖小组进行表彰,颁发小奖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拼图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2.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拼图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幼儿的空间认知和动手能力。

小班户外活动小课题教研(3篇)

小班户外活动小课题教研(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户外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户外活动能够帮助幼儿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提高小班户外活动的质量,我们开展了一次小课题教研活动。

二、课题目的1. 了解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如何提高小班户外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总结小班户外活动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三、课题内容1. 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现状及问题(1)现状:目前,我国小班幼儿户外活动主要围绕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探索活动等方面展开。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

(2)问题:部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活动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对户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活动组织不够科学;户外活动场地设施不完善,影响活动效果。

2. 提高小班户外活动有效性的策略(1)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如上午、下午各安排30分钟户外活动时间。

(2)丰富活动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内容,如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探索活动等。

(3)科学组织活动: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科学组织户外活动,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4)优化场地设施:改善户外活动场地设施,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

(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户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组织户外活动的能力。

3. 小班户外活动成功经验总结(1)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

(2)创设良好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户外活动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自信。

(3)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户外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研小班(3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研小班(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本次幼儿园科学活动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班科学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科学活动的特点,明确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2.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科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 研究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4. 培养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科学教育活动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小班幼儿科学活动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3-4岁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小班科学活动应具有以下特点:(1)活动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生活。

(2)活动形式多样化,激发幼儿兴趣。

(3)注重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4)注重幼儿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幼儿社交能力。

2. 选择合适的科学活动内容(1)从幼儿生活出发,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

(2)结合幼儿兴趣,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内容。

(3)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步积累科学知识。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科学素养(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科学现象。

(3)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科学现象。

(4)讨论法:引导幼儿发表意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4. 培养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2)组织教师观摩、研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3)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活动实施1. 教师分组:将参与教研的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科学活动内容。

2. 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活动内容,探讨教学方法、活动步骤、教学评价等。

3. 案例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幼儿园小小班优秀教研课(3篇)

幼儿园小小班优秀教研课(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小小班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本次小小班优秀教研课。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幼儿的教育需求。

2. 优化小小班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研内容1. 小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分析2. 小小班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设计3. 教学案例分析及改进措施4. 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四、教研过程1. 小组讨论(1)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特点:1)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2)模仿能力强,善于模仿成人的行为;3)情感丰富,易受外界环境影响;4)注意力分散,易受外界干扰。

(2)教师们针对小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设计进行讨论,提出以下建议:1)课程设置应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2)教学活动设计应多样化,以游戏、操作、探究等形式为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教学活动应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教学案例分析及改进措施(1)教师们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1)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2)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3)教学活动难以满足个别幼儿的需求。

(2)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通过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提高幼儿的注意力;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3)关注个别幼儿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3. 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1)教师们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的经验,如: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2)创设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幼儿园教研课题小班(3篇)

幼儿园教研课题小班(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言能力作为幼儿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成为幼儿园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了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现状,为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2)探索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促进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2)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3)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结合幼儿园实际,探索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语言能力培养模式。

四、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实施阶段(1)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2)探索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开展语言教育活动。

(3)对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3. 总结阶段(1)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语言能力培养模式。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推广研究成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提供参考。

幼儿园小班科研教研(3篇)

幼儿园小班科研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园于2021年10月开展了小班科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科研教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学策略,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明确小班幼儿的教育教学重点。

2. 培养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通过科研教研,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们了解到小班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小班幼儿教育教学策略探讨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们共同探讨了以下教育教学策略:(1)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3)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4)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3. 教学观摩与反思活动期间,教师们观摩了优秀的小班教学案例,并针对观摩内容进行了深入反思。

通过反思,教师们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改进方向。

4. 教学研讨与交流教师们围绕小班幼儿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如:如何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等。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入,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小班科学探究教研(3篇)

小班科学探究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科学探究是幼儿认知世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小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开展了小班科学探究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质量。

3. 培养教师观察、分析和评价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科学探究活动理论探讨(1)科学探究的定义及特点(2)科学探究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3)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与内容2. 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及教师指导策略(2)案例分析: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与反思3. 小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1)活动设计原则与方法(2)活动实施策略与技巧4. 教师互动交流与反思(1)教师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经验(2)针对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3)教师反思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教研活动开始,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活动目标和内容。

2. 科学探究活动理论探讨教师们围绕科学探究的定义、特点、意义、目标与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通过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

3. 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分析教师们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分析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及教师指导策略。

在讨论环节,大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4. 小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师们分组讨论,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在活动实施环节,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 教师互动交流与反思教师们围绕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大家针对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小班科学教研活动(3篇)

小班科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班科学教育的质量,我们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共同探讨、交流和实践,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活动,让教师们了解小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2. 帮助教师们掌握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动手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小班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探讨2. 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技能培训3. 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享与研讨4. 小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与材料准备5. 教师反思与总结四、活动过程(一)小班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探讨1. 教师们共同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相关内容,明确了小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2.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教师们了解了国内外小班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3. 教师们就如何将科学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中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二)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技能培训1. 教师们学习了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提问、猜测、实验、记录和分享等科学探究技能。

2. 通过实际操作,教师们掌握了如何设计简单、有趣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 教师们就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活动难度和深度进行了交流。

(三)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享与研讨1. 教师们分享了各自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如《奇妙的水世界》、《探索光影》、《认识植物》等。

2.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3. 通过案例分享,教师们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四)小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与材料准备1. 教师们学习了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环境,如设置观察区、实验区、操作区等。

2. 教师们就如何根据活动主题,选择和准备合适的材料进行了交流。

适合小班科学活动教研(3篇)

适合小班科学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班作为幼儿科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开展科学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班科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教研活动围绕小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展开讨论。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班科学活动的认识,明确科学活动的教育价值。

2. 探讨小班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3. 提升教师对科学活动材料的制作与运用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小班科学活动的教育价值(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通过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科学活动需要幼儿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4)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科学活动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勇于尝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2. 小班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1)创设科学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创设富有科学氛围的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2)合理分组: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注重观察: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分析,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4)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适时引导: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3. 科学活动材料的制作与运用(1)材料制作:教师可根据活动主题,利用废旧物品、自然材料等制作科学活动材料。

(2)材料运用: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合理运用材料,开展科学探究。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分享经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小班科学活动的成功经验,共同提高。

(2)共同研讨:针对小班科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共同研讨,寻找解决方案。

小班幼儿教研课题(3篇)

小班幼儿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非常旺盛。

因此,如何在小班幼儿教育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课题目的1. 提高小班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 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现状分析通过对小班幼儿的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特点、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

2. 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研究国内外有关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为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3. 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探索适合小班幼儿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4. 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评价体系,对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5. 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开展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总结经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 访谈法:与教师、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4. 实验法: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开展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5.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九台市兴华小学二0一四年三月《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一、课题实验的目标1.探索“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指导策略,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教师队伍。

2.构建切合实际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思路,并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总结出具有实效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

3.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设计多元化,积极开发学习者的潜能。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和心理品质方面有明显进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认真落实教育局《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

二、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开展各学科“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三、实验的主要方法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实践方法。

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等。

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

邀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四、课题实验的实施过程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研究氛围(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

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集体学习:一是组织教师网上、书本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二是实地考察,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了解小班教学情况;三是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结合学校要求,从师德教育、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题六个方面,制定个人学期发展计划。

每月研读一本名师专著;学习“小班化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跟踪学习。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每周至少上网登录学习一次,到教师阅览室借阅一次并有记录。

(2)面向家长,创设氛围定期召开教学开放活动,请家长到各个班级听课写出感受,提出建议。

取得家长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围。

2.立足校本,课题牵动,提高教师素质(1)抓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将组织教师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课桌的摆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内容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他人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将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校长每月亲自检查学习笔记,并及时反馈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同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

通过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抓设计,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行为。

实践证明,将理论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绝大多数教师是做不到的。

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解决“桥梁”问题。

“操作设计”便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

我们认为“操作设计”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

因为师生的行为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因素,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教师不能真正发展,而且学校“小班化教学”也不可能落到实处。

为保证“操作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这项工作我们将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各个教研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合作前要求、小组长培训),然后学校召开研讨会进行修改,最后请专家指导,形成较为完善的操作办法。

(3)抓实践,将“操作设计”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操作设计”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所以,“操作设计”完成之后,必须引导和组织教师将它付诸实践。

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环节采取三步走:第一步,优秀教师上引路课,课前说意图,课后自我反思,群体评课。

第二步,骨干教师上展示课,优秀教师给予点评。

第三步,潜力教师上模仿课,优秀教师诊评。

(4)抓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根据“操作设计”的要求,对教学行为进行审视的过程。

这对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是十分有益的。

因为,任何人的教学行为都不可能是完全科学的,它只能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

反思就是不断认识和矫正教学行为的过程。

抓反思,要求每周写一篇课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遗憾(年轻教师),每学期写两篇教学案例,每年度写一篇专题论文。

为使教学反思具有实效性,进行这项活动时,我们将遵循四项原则:常态进行、群体参与、就事论理和重在改进。

3.采取措施,创设载体,推动教学有效实施(1)学情分析。

小班化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学情分析是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关键。

(2)有效教研。

加强三级教研,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即校专题研究、教研组集研、年级组集备。

(3)有效备课。

备课要做到立足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全纳性、个别化”的理念。

要求做到“四坚持,一超前”。

“四坚持”即坚持课前独立改案,坚持集体备课,坚持集研后的修改完善备课,坚持上课后的备课;“一超前”即每个人超前备好一周的课。

各年级组要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人员、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备课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体现与“每一个”学生的零距离,让学困生名字走进教案。

二要研究前15分钟学生如何学,后20分钟学生到底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更高效。

三要考虑分层,包括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

四要考虑桌椅摆放形式和小组划分。

五要修改好教案。

六要设计好板书及课件。

(4)有效课堂。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精当,教学方法合理,分层施教有效,学习方式多元,教学效果显著。

载体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班级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挤掉多余和无效的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关注每一个”;做到“四个百分百”,即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开心百分百。

希望看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功合作;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每个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5)有效听、评课。

为使听、评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成立看课领导小组,开展听评课活动。

听课要求:主任每周听课五节,听课应坐在前面,依据标准看六人即可。

看六个学生每个环节干什么,怎么学,教师怎么引导,一节课后学生有什么收获。

(6)有效作业布置及批改。

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本精致的作业本。

除了在作业设计、批改等方面提出要求外,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

作业做到面批,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

改变评价方式,作业采取“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开学初各学科制定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作业评价表),每周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将小组合作学习延续到作业评价中,每次作业上交采取小组整体上交;作业采取辐射性批改,即教师批组长作业,组长批组员作业;作业评价采取捆绑式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互相约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7)有效辅导。

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关注每一个农民工子女,树立“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思想。

一是采取“六优先一提前”包教保学措施:①座位优先②提问优先③板演优先④批改优先⑤鼓励优先⑥家访优先⑦提前进行预习指导。

二是建立“学困生导师制”。

要求每一位党员负责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并与任课教师、学生本人一起找问题,分析原因,一起制定目标和提高措施。

(8)有效检测。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每个教师要对分数有足够的重视,要理直气壮抓分数,不屈不挠求质量。

五、课题实验步骤第一阶段(2014年3月—2013年8月)准备阶段。

1.做好小班化研究的实验方案,制订系统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确定实验班级。

2.对实验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培训。

学习有关小班化教育资料。

3.筹集经费,科学规划,进行符合小班化的人文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课堂装饰和设备添置,为开展小班化教学做好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验进行与实施攻坚阶段。

1.根据实验年级发展情况全面实施小班化研究。

2.开展课题有关研究内容的教研活动。

3.形成研究成果论文,实验教师争取每年都要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文章。

4.探索“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5.及时做好小班化教学的中期小结,并适当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总结经验推广阶段。

1.进行实验研究总结,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2.总结课题实验成果,再次编辑“小班化教学”成果专辑,终端验收和成果推广。

3.评选优秀研究成果、优秀个人。

六、课题实验的成果及表现形式㈠预期取得的成果1.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生生间合作化互动得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教师方面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行为,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撰写出有价值的实验论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科研骨干。

3.学校方面(1)汇编成功课例,汇总优秀课件,并推广使用。

(2)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办学满意度得到提升。

㈡成果表现形式(1)交流研讨会(2)经验集(3)教育教学案例集七、课题实验的保障措施1.成立领导机构负责人:范国良副组长:王伟平成员:景艳梅李红张艳娟及实验班班主任2.加强监督指导:指导小组要经常组织检查、反馈,及时掌握小班化教育动态,定期组织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实验研究顺利进行。

3.注重队伍建设: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学习、探索、研究和展示的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策略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加大资源配置:学校要加大对校园环境、教室文化、教学设施、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小班化教学的优质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实验的策略保障(1)制度保障学校必须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如期开展工作,并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奖励制度。

(2)活动促进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根据课题研究进程需要,及时开展各种活动,通过交流、研讨、论坛、观摩等形式的活动促进课题研究不断走向完善,成果不断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