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一小一年级数学下册 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2课时 练习九2教案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时练习九(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3-64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1分钟口算练习。
2、学生完成第6题。
3、集体校对。
二、解决问题
1、第7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第8题:
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解决问题。
3、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教学后记:
第2课时8、7、6加几
8、7、6加几(1)
课题8、7、6加几(1)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同学们已经在学习“9加几”时接触了“凑十法”,本节课学习“8、7、6加几”是要引导小朋友实现策略的迁移,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使学生正确进行口算,并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呈现“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等方法。
教学中,允许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习目标1.学会计算“8、7、6加几”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让学生知道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
重点
能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数字、卡片学具准备:小棒、空白的纸条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
师生对口令(凑十)。
师:我说8;
生:我说2;
8和2凑成10……
2.填写9+5的思维图。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
8、7、6加几。
1.想:几和几凑成十,然后快
速回答问题。
2.想:9和几凑成10,把5分
成几和几,为什么这样分?
1.在○里填上“>”“<”或“=”。
9+2○12 9+10○18 9+6○15
9+8○16 9+9○20 9+5○14
13○9+4 12○9+7
答案:<> = >< = =<
二、自主1.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
(1)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
1.(1)跑在前面的有8个学
生,跑在后面的有5个学生,
2.看图列式计算。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探索,体验新知。
些数学信息?
(2)你会解答吗?
师板书:
2.探究 8+5的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理解计算
方法。
(2)学生交流。
师板书:
师:除了把8凑成10,还可以把几
凑成10?
(3)计算8+ 4 =
3.探索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1)计算出7+6、6+5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多让几个学
生说想法)
(3)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
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
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
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
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师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
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
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
几”的方法一样,都利用了“凑
十”的方法。
不管是拆大数还是小
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待,怎么简
便怎么计算。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2)8+5
2.(1)小组合作,学生用小
棒摆。
(2)交流结果:预设:
学生1:8是大数,可以把8凑
成10,5根拿走2根给8,剩3
根,10加3等于13,所以
8+5=13。
学生讨论把小数5凑成10。
(3)学生独立完成。
点名说
方法:预设:拆小数凑大数,
也可以拆大数凑小数。
3.(1)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汇报:学生1:把6
分成3和3,7加3得10,10加
3得13。
学生2:把7分成3
和4,4加6得10,10加3得
13。
学生3:可以拆小数5,
分成4和1,6加4得10,10加
1得11;也可以拆大数6,6分
成1和5,5加5得10,10加1
得11。
(3)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
容。
□○□=□(个)
(2)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只)
答案:(1)9+5 14
(2)9+6 15
三、
巩固
练
习。
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8、7、6加几(1)
想8、7、6加几凑成10,8和2凑成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7和3凑成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和4凑成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
六、教学反思
由于这节课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开始部分采用“凑十法”对口令游戏,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同时为新课铺垫好基础。
我让两人一组,用摆小棒的方式计算8加几,在反馈时,我发现所有的学生用的都是“凑十法”,多数的学生是拆5凑8,也有一部分学生用拆8凑5,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有的知识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后来大家把“凑十法”又迁移到7、6加几的加法中来。
教师点评和总结: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1年级下册信息窗一《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四个板块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十个十是一百,会数100以内的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能力目标:在探究10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十个十是一百,会数100以内的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难点: 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二、教法及学法
为突破本节的教学重点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发现与比较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上课伊始我会给大家带来100颗星星,让孩子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为什么?
如果把这100颗星星给全班同学够不够?为什么?
2.我会出示信息窗中的情境——农家小院,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玉米有多少个?辣椒有多少个?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数数方法
我会引导学生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玉米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数一数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用桌子上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指定学生数给大家听,我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的经验。
2.探究数的组成
①用小棒代替玉米数一数有多少个?
学生数完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小棒就能一眼看出28根小棒?
学生会把十根捆成一捆。
引导学生看着28根小棒,同位互相说一说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板书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
②用计数器拨出28,学生试着会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在个位上拨8颗珠,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在十位上拨2颗珠,在个位上拨8颗珠?从而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③比较18与28.
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方法分别表示18,观察、比较28与18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发现有10根都要捆成捆,有几捆就是几个十
小练:拨一拨
(1)让大家在计数器上从28拨到31 当拨到29时,问学生下一个数是多少?30应该怎样拨出来?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3 44 99并说出数的组成
3认识百位和100以内书的顺序
我会引导数一数辣椒有多少个?有的学生会一个一个的数,不久有的学生就会发现不好数,提出置疑然后就会想到只要数出一串有几个,然后10个10个的数即可。
4.认识百与十的关系
用小棒代替辣椒进行研究,演示十根捆成一捆,十根十根的数,数到90后再1个一个得数,数到100时把最后的十根捆成一捆和前面的9捆合起来一共是十捆,即100根,这时我会提问100里面有几个十?(板书100里面有十个十)
(三)练习巩固,提升认识
学生做自主练习第一题。
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辨析、纠正,从而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师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学习方法、学情态度等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的回顾整理,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
十个十是100
结束语: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第6课时跳绳
教材第78~80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计数器、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谁来说说你一分钟大约能跳多少下?大家来比一比。
学生兴奋地说自己的成绩,并与其他同学比较。
师:昨天,小红和她的两个好朋友进行了跳绳比赛,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看图表找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你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教师选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出来。
(1)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2)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我们先来解决“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从统计表中能找到这些条件吗?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40-28。
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小组合作试试看吧。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自主探究算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吗?
小组反馈汇报,上台演示用计数器拨珠计算和列竖式计算的过程等。
集体讲评,教师板书:
①40-20=20,20-8=12。
②10-8=2,30+2=32,32-20=12。
③
(竖式计算也反映了拨计数器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式?(32-28)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方法一:32-20=12 12-8=4
方法二:
3.算法比较,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真了不起!那么你认为哪种方法既方便又不容易出错呢?
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白用学具帮忙比较麻烦,口算容易出错,用列竖式的方法既方便又不容易出错。
师:请大家用列竖式的方法算一算第78页下面的3个算式,说说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说注意事项,再集体订正。
4.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算式“100-48”。
师: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回答,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板书整理。
①从100中先减去40,再减8;
②把48看成50,先算100-50=50(多减了2),再算50+2=52(再加上2);
③用竖式计算。
师:看看淘气和笑笑的做法,你能看懂吗?
把100分成99加1,先算99-48=51,再算51+1=52。
师:笑笑为什么把100写成“99+1”?“99-48”能口算吗?为什么最后要加1?(引导学生明确这些问题)你能用计数器拨一拨,再列竖式算一算吗?
引导学生发现个位上“0-8”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但十位上也没有珠子,就要向百位借。
让学生交流合作,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从中体会:百位上只有1个珠子,不能直接拿走48个,个位、十位都要借。
百位上的
“1”借到十位就是10个十,这样还不能直接拿走8个珠子,就从十位借“1”给个位,这样个位上有10个珠子,十位上还有9个珠子,这时就可以减了。
列竖式时,让学生联系拨计数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
明确从哪一位借了数,就在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记。
百十个
位位位
··
1 0 0
- 4 8
5 2
完成教材79~80页“练一练”。
(第1题先借助学具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再指定学生板演竖式。
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计算。
第3题巩固100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4、6题可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练习。
第5题指定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第7题先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每辆车所乘运动员数不能超过50名。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能和同学们说说吗?
本节课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在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背景下提出“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很多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初步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