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一定_的虚化及两种语义的分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三宝太我们今日回去之时一定要把天星西洋记第中一定能够直接用于句首到如何没奈何只得告求阎君殿下这说明其虚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同时也进一替我做个主张一定要陈都督偿命则经常出现在是字判断句以及带清代至今一定的形容词和副词用法一直有若若是莫莫非莫说倘或倘若等词的假沿用下来红楼梦中共有一定例其中有设句或条件句中以至它逐渐被赋予推测或判效的例句为例副词一定例形容词一断的意义
“ 二、 一定 ” 的虚化
( 一 )“ 一 + 定” 的词组义 “ 一定 ” 最初是由两个自由成分 “ 一” 和“ 定” 组
[ 4] , 合而成 , 表示 “ 一 经 制 定; 一 经 确 定” 是个动词
短语 。 它最早始 见 于 春 秋 时 期 辛 钘 所 撰 写 的 《 文 子》 一书中 , 如: ) 夫 权 衡 规 矩, 一 定 而 不 易, 常一而不 1 ( 邪, 方行而不留 , 一日形之 , 万世传之 , 无为之 ) 为也 。( 春秋 《 文子 》 卷9
2 0 1 0 1 1 0 1 收稿日期 : - -
, 陈 勇( 男, 湖南常德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历时语法研究 . 1 9 7 9 作者简介 : -)
6 0 6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1 年第 5 期
V o l . 1 3, N o . 5 O c t . 2 0 1 1

“一定 ” 的虚化及两种语义的分化
陈 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 广东 广州 5 1 0 4 2 0 “ , 摘要 : 一定 ” 最初表示 “ 一经制定 ; 一经确定 ” 是个 动 词 短 语 , 始见于春秋时期。至宋代, 它凝固成形容词“ 一 , , 定” 表示 “ 固定的 、 确定的 、 规定的 ” 等意义 。 元明时 期 , 形容词“ 一 定” 又虚化为副词“ 一 定” 并逐渐分化出两 种语义 : 意志坚决 ; 推测或判断 。 关键词 : 一定 ; 虚化 ; 语义分化 ; 动因 ( ) 中图分类号 : H 1 0 9.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3 6 9 9 2 0 1 1 0 5 0 6 0 5 0 5 - - -
) 如 此, 则 气 禀 不 一 定 。( 宋《 朱子语 1 4 ( ) 卷4 类》 ) 形气犹船也 , 道心犹柁船无柁 , 纵之 1 5 ( 有时入于波涛 , 有时入于安流 , 不可一定 。 行, ( ) 宋《 朱子语类 》 卷6 2 ) 例( 中的“ 一定” 很显然是形容词 1 3 1 5) ~( “ 一定 ” 直接充当谓语的表现 , 其表达的意义是 “ 固 、 “ 、 “ 。 定的 ” 确定的 ” 规定的 ” “ 一定 ” 直接修饰名词的用例越来越多 , 仅《 朱 子语类 》 中就有 : ) 语 孟 精 义 皆 诸 先 生 讲 论, 其间多异 1 6 ( , , 。 同 非一定文字 又在人如何看 ) 如薛士龙辈皆有一定格子 ,细细碎 1 7 ( 碎, 皆在我手 , 尚得 。 ) 假 如 有 五 项 议 论, 开策时须逐一为 1 8 ( 别白 , 求一定说 。 ) 例( 中“ 非一 定 文 字 ” 意思其实是“ 不是固 1 6 , ) 定不变的语言文字 ” 例( 中“ 一定格子 ” 意思是 1 7 “ , 规定或固定的格子 ” 而例( 中“ 求一定说” 相 1 8) , 当于 “ 求一定之说 ” 这可从同一作品中的另一例 如: 句可以看出 , ) 凡事当一一讲明 , 使先有一定之说 , 1 9 ( 庶它日临事 , 不至墙面 。 “ 同时 , 一定 ” 开始直接处于系动词 “ 是” 之后 , 这更能够凸 现 它 形 容 词 的 特 征 。 可 以 说 , 这一时 期 “ 一定 ” 已经完全具备了形容词的特性 , 例如 : 鬼 是 一 定 底, 神 是 变 而 不 可 知 底。 2 0) ( ( ) 宋《 朱子语类 》 卷6 8 ) “ , 既有典常” 是 一 定 了 。( 宋《 朱子 2 1 ( ) 语类 》 卷7 6 ( “ 三) 一定 ” 的语法化 “ 宋代 , 一定 ” 完成词汇化的同时 , 开始逐渐出 现在 状 语 位 置 , 它 开 始 有 语 法 化 倾 向, 但用例少 见。如: ) 便 是 这 物 事 不 可 一 定 名 之, 看他用 2 2 ( ) 处如何 。( 宋《 朱子语类 》 卷6 ) …… 又 各 互 为 其 根 , 不可一定求之 2 3 ( ) 宋《 朱子语类 》 卷3 也 。( 2 ) 如 今 便 一 定 把 着 他 短 处, 便一齐没 2 4 ( ) 他长处 。( 宋《 朱子语类 》 卷1 2 0 ) ) 例( 中“ 一定 ” 处于动词 “ 名、 求、 把” 2 2 2 4 ~( 等之前的状语位置 , 它有一定的语法化倾向 , 但还 并不成熟 , 这从其后的动词可以判断 , 这些动词主 要是一些弱动作动词 。 “ 元明时期 , 一定 ” 基本上演变为一个副词 , 其 。 副词 “ 表达的语义为 “ 意志坚决 ; 推测或判断 ” 一
( ) ) 和例 ( 中的 “ 一 定” 开始去“ 短 语” 化, 它比较 5 6 “ 词” 的用法了 , 有/无 + 一定 ” 意思是 “ 有/ 接近于 “ 。以上这些用法加速了“ 没有固定不变的 ” 一 定” 的词汇化倾向 。 当一个短语结 构 获 得 新 的 意 义 , 且该结构又 “ 使用较为频繁时 , 其词汇化倾向较强 , 一 + 定” 正 处于这种过渡状态之中 。 ( 二) 形容词 “ 一定 ” 的产生 “ 唐宋时期 , 一 定” 的 词 汇 化 进 程 加 强。 这 一 《 时期具有代 表 性 的 文 献 典 籍 有 : 全 唐 诗》 中共3 《 《 《 例, 毛诗正义 》 中3 例, 晋 书》 中 7 例, 通 典》 中 《 《 柳 宗元集》 中 3 例, 旧 唐 书》 中 也 有 5 例。 5例, “ 一定之 X” 仍是一种强势性结构 。 如 : ) 故 遂 表 树 开 道, 为 一 定 之 制, 至时皆 7 ( 用洛水圆 石 , 开 遂 道 南 向, 仪制取法于郑大 ) 夫, 欲以俭自完耳 。( 唐《 晋书 》 ) 为书者 , 执斯言 , 著一定之论 , 以遗后 8 ( 代, 上 智 之 人 固 不 惑 于 是 矣。 ( 唐《 柳宗元 ) 集》 ) ) 例( 和例 ( 中的 “ 一定 ” 都具有较强的形容 7 8 一定之制 、 一定之论 ” 中“ 一定 ” 是“ 固定 词特征 。“ 、 “ “ 规定的 ” 或“ 确定的 ” 等意思 。 这一时期 , 一 的” 定” 的形容词特征逐渐凸现 , 它直接修饰名词的用 法开始出现 。 如 : ) 周 幸 树 有 百 年 花, 人 无 一 定 颜 。( 唐 9 ( 《 》 ) 孟郊诗全集 ) 一 定 童 颜 老 岁 华, 贫寒游历贵人家 1 0 ( ( 《 ( ) 全唐诗 》 下) 卷7 6 8 ) 至于飨宴殿堂之上 , 无厢悬钟磬 , 以 1 1 ( 笛有一定调 , 故诸弦歌皆从笛为正 , 是为笛犹 ) 钟磬 , 宜必合于律吕 。( 唐《 晋书 》 ) 然 兵 事 不 从 中 制 一 定 处 分 。( 五代 1 2 ( 《 ) 旧唐书 》 卷1 7 0 ) 例( 中“ 一定颜 ” 在形式上与 “ 百年花 ” 对应 , 9 。例( 因此 “ 一 定” 是直接做定语修饰“ 颜” 1 0) ~ ( ) , 中是 “ 一定童颜 、 一定调 、 一定处分 ” 也是 “ 一 1 2 定” 直接做定语的用法 , 这说明形容词 “ 一定 ” 开始 逐渐确立下来 。 至宋代 , 形容词 “ 一定 ” 最终形成 , 它的整个词 汇化过程基本完 成 。 这 一 时 期 , 判别“ 一 定” 词汇 化完成的标准是 : 它在句中可以直接充当谓语或 直接处于 “ 是” 之 后; 它直接修饰名词的用例也明 显增多 。 形容词 “ 一定 ” 直接充当谓语的用例较多 , 如: 龟 山 天 资 高, 朴 实 简 易; 然所见一 1 3) ( ) 定, 更不须穷究 。( 宋《 朱子语类 》 卷9 9
[ 2] [ 1]
) , 例( 中的 “ 一定而不易 ” 意思是 “ 一经制定 , 1 , “ 就不能改变 ” 一 + 定” 是短语 。 “ 同时 , 一 + 定” 由“ 一经制定 ; 一经确定 ” 的意
[ 4] 义又引申出 “ 固定不变 ” 之义 。两汉至魏晋 南 北
“ 朝时期 , 一+ 定” 的 这 种 引 申 义 使 用 较 多。这 一 时期 “ 一定 ” 出 现 的 相 关 典 籍 具 体 有: 刘安《 淮南 子》 共4例, 贾谊 《 新书》 中 4 例, 班固《 汉书》 中1 例, 班固 《 白 虎 通 义》 中 1 例, 荀悦《 前 汉 纪》 中1 例, 张苍 《 九章算术 》 中2例, 东晋 《 裴注三国志 》 中 《 抱朴子》 中 4 例, 南朝《 文心雕龙》 中 1 例, 2例, 《 后汉书 》 中1例, 梁《 金楼子 》 中1例。如: ) 姓者 , 一定之称也 , 尊卑所同也 。( 汉 2 ( 《 ) 白虎通义 》 卷1 ) 有 一 斤 乘 两 知, 干 丝 即 以 两 数 为 率, 3 ( 生丝即以斤数为率 , 譬之异物 , 各有一定之率 ) 也 。( 汉《 九章算术 》 卷3 ) 孤 前 得 妄 语 文 疏, 即 封 示 子 瑜, 并手 4 ( 笔与子瑜 , 即得其报 , 论天下君臣大节一定之 ) 分 。( 南朝 《 裴注三国志 》 卷5 2 ) 法 无 一 定, 而 慕 权 宜 之 随 时, 功不倍 5 ( ) 前, 而好屡变以偶俗 ……。( 西晋 《 抱朴子 》 ) 若 谓 受 气 者 皆 有 一 定, 则 雉 有 化 蜃, 6 ( ) 雀之为蛤 , 壤虫反翼 ……。( 梁《 金楼子 》 “ 一定 ” 经常出 现 在 固 定 性 偏 正 结 构 “ 一定之 中, 而这种格式在 这 一 时 期 使 用 频 率 较 高 。 在 X” “ 这类形式中 , 一定 之 ” 实际上是“ 固定不变的” 意 ) ) 思, 如例 ( 中的 “ 一定之称 、 一定之率 、 一定 2 4 ~( 之分 ” 等 。“ 固 定 不 变” 这一意义是 “ 一 + 定” 向 “ 词” 过渡时的 意 义 , 它 的 运 用 范 围 越 来 越 广。例
。 对副词
“ 一定 ” 的解释 , 尤其是它的第二个义项 , 部分学者 、 李成军
[ 3]
认为副词
“ 一定 ” 除了表示 “ 决 心 或 意 志” 外, 另一个意义应 , 该理解为 “ 推断 、 估 计、 猜 测 或 推 论” 而并非完全 。 李文还把副词 “ 的确无疑 ” 或“ 必然 ” 一定 ” 进 是“ “ , 一步分为两种 : 一 定1 ” 和“ 一 定2 ” 前者表示“ 意 , , 志坚决 ” 后者表示 “ 猜 测 或 推 论” 主要体现说话 人对相关命 题 或 话 题 的 估 测 、 判 断。笔 者 比 较 赞 同胡 、 李二人的观点 , 将副词 “ 一定 ” 所表达的语义 ; 理解为 两 种 : 意志坚决( 一 定1 ) 推测或判断( 一 。 有关副词 “ 定2) 一定 ” 来源以及这两种语义如何 分化 , 本文尝试从历时角度进行解释 。
一、 引言
“ 一定 ” 在现 代 汉 语 中 使 用 频 率 较 高 , 它兼属 形容词和副词 。《 现代汉语八百词 》 指出 : ① 形容 词“ 一定 ” 表示 “ 固 定 的; 规 定 的; 确 定 的” 等 意 义, ; 一般只修饰名词 , 通常要带 “ 的” 一定 ” 表 ② 副词 “ 意志坚决 ; 必然 , 的确无疑 ” 的意义 示“ 胡双宝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
第1 3 卷第 5 期 0月 2 0 1 1年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 J . o f Wu h a n U n i . o f S c i . &T e c h.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