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 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闭塞.(sè)欺诲.(wǔ)屹.立(yì)海枯石烂
B.陨.石(yǔn)冗.杂(rǒng)家眷.(juàn)戛然而止
C.山麓.(lù)严竣.(jùn)斡.旋(wò)人情世故
D.缄.默(jiǎn)锵.然(qiāng)羁.绊(jī)消声匿迹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兴盛于明清时期的苏州园林,将文化与美学融合得天衣无缝
....。
B.首届生态运动会正式开幕,生态跑、水上飞人特技表演、浆板瑜伽、桨板竞速赛等众
多项目让人叹为观止
....,大呼过瘾。
C.“隐姓埋名三十载,甘为祖国马前卒
...”,新时代要大力弘扬黄旭华院士的这种精神,坚决抵制社会上错误思潮影响,培养更多属于人民的科学家。
D.虽然这道题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张老师的耐心讲解,同学们最终还是大彻大悟
....了。
3.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B.网络让人类大脑实现了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依赖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C.春天到了,山坡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非常漂亮。
D.“五一”将至,请同学们围绕“劳动最光荣”这一主题向《城市日报》踊跃投稿。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水乡社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大意义。
D.放眼望去,一个多彩而凝重、和谐而华美的中国梦,向我们每一个人正在招手。
5. 下面各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诗
中大量运用比兴、拟人、夸张手法,抒写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和对延安精神的歌颂。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所收录的诗歌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属于“风”。
C.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釆用的顺序,例如《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都采用的逻辑顺序。
D.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面对美方对中国的无理攻击和指责,杨洁篪坚定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里釆用了针锋相对的应对技巧。
6.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⑤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上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A.⑥②④①③⑤B.③⑥②①④⑤C.⑥③①②⑤④D.③⑥②①⑤④
7. 默写填空。
(1)子曰:“其身正,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6)__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7)有时人们的主观感受会超越现实时空的限制,所以在《子衿》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以女子心理时间远长于实际时间的夸张笔法写出了无限情思;在《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碍。
8. 阅读《蒹葭》,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A.这首诗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B.每章的开头都以景起兴,渲染出一种萧索迷离的氛围。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C.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D.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既增添了诗歌回环往复的美感,又强化了对“伊人”执着追求却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9. 阅读以下两则古文材料,完成问题。
【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
灵怪矣哉!
(魏学伊《虞初新志•核舟记》,有删改)
【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
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
六尊。
立者,坐者,荷杖者、入定①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④曲拳,合计之为数五百。
蒲团、竹笠、茶奁⑤、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揉错杂其间。
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长洲周汝瑚言,吴中人业此者,研思殚精,积八九年,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八
口之家,不可以饱,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高士奇《虞初新志•记桃核念珠》,有删改)
【注释】①入定:佛教名词,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
②龛:供奉
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③趺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
④袒跣:袒胸
赤足。
⑤茶奁:茶具。
⑥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曾不盈.寸__________ ②或.衣文织绮绣__________
③经卷毕.具__________ ④不甚了了
..__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人五不足为.外人道也
B.为字共三十有.四十有.五而志于学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潭西南而.望
D.以.山桃核为之以.其境过清
(3)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写微雕技艺的,但两段文字中作者流露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文
章中两处划线的句子,指出两位作者情感的不同之处。
10.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
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
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
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
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常年入秋(即立秋)时间和秋季长度统计
材料三
①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流播在神州大地的节令农谚很多。
例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节气莫种田”“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等。
二十四
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②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
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实现了对天气和气候的中长期预报,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功能正在
逐渐褪去。
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知识、文化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民俗活动,仍在继续传播和
使用,其在中国人民心中蕴藏着的深厚民族情感和悠久历史记忆,川流不息,地久天长。
(节选自张苏《二十四节气与物候》)
1. 下列对材料一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运用了设问的修辞,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的“四个因素”。
B.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就体现了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的影响。
D.“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
..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
..比前者
指:抽青日期。
2.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3.仔细研读材料二,谈谈你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结论,并结合材料一、三的相关信息对你
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说明。
4.如果要结合这三则材料,写一篇题为“节气物候”的说明汇报,这三则材料的顺序应该如何安排?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三,荠菜胜灵丹
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1561次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视住在我
弟弟家的父母。
虽然在线上常常碰面,但几天下来,祖孙三代十余口人在弟弟新居的聚会,
仍然令我父母如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又忙碌又兴奋。
母亲跳五行健身橾给我们看,父亲钻
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姐姐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
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妈跟着说,在南宁过年,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
包饺子。
②是啊,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湖北的故乡过年。
腊月腊,正月正,年味浓。
餍饫了
大鱼与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
有时候,大年初
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不能干农活的规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
提着提篓,提篓里放着小镰刀,去野外挖地菜。
还远未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地步,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
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
往一桌的年菜里加上一盘麻油炒地
菜的愿景是如此强烈,能够将穿得花花绿绿的小丫头们由火坛边上引出来,羊群一般,放到
春风多厉的田野上。
③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
王磬编《野菜谱》,提到荠菜有好几种,他的
介绍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
”配上他自作的谣曲:“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
八九。
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
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开三月三?”地菜大概
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
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小小的,极不显眼,像个灰姑娘。
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
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
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
④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为什么单
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
冬去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这
生命的“阳气”就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与清韧的滋味里。
乡下人将之加入到饺子、春卷、春
盘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为此。
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薹、开出
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
给孩子们吃。
地菜也好,鸡蛋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
我老家的方言
说到地菜,一般还会加一个修饰词,叫“麻地菜”,一方面是因为地菜外围茎叶跟蒲公英一样,有些微的褐色,一方面,由“麻雀”、“麻子”(那些聪明而脸上有麻子的人)、“麻城”(我们将梦乡叫麻城)、麻姑、麻将那里得来的“麻”字,也有一种只可言传、不可意
会的乡土的活力。
⑤民谚又讲:三月三,荠菜胜灵丹。
《本草纲目》说地菜明目宜胃。
问题是,又好吃又
有用的地菜,为什么没有登堂入室,与白菜、萝卜、菠菜等一道,列入菜园种植的时序,而
一直被列入“野菜谱”呢?我觉得这可能与王磬讲的“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
有关。
太多的种籽,聚集在地菜伞状的花序上,被风吹入田畴与陂塘,生长出来年正月密密
麻麻的地菜,乡下的丫头们再勤快,也不过是“采之一二遗八九”,有如此强大的存在感的
地菜,又何必与白菜萝卜去争粪壤呢?
⑥是的,风吹着地菜花的种籽,吹到哪里,地菜就在哪里生长。
以我的猜想,第一粒地
菜的种籽,多半是远在四五千年的文明社会之前,被东亚的季风,由中亚的草原上吹来的,
陪伴着它的,是形成黄土高原的亘古风尘——随后,繁衍生发的更多的地菜种籽,被季风吹
往中国的东南西北,地图上地菜分布的路径,大概就是季风吹拂的路线。
⑦季风在南方的山岭前停下了脚步,任由热带的中国发挥出另外一番风土,这也许就是
我姐姐在她居住的地方找不到地菜的原因吧。
看来风的脚步,还是不如火车,它花了千万年,也还没有将细羽般的地菜的种籽吹入南国,而我们日夜之间,就由北方的冰雪地来到了温暖
的南方。
我弟弟一家人,他们开枝散叶,马上也会将南宁变成他们的新家乡。
晚上酒席间,
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这个国家的东
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
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
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旧布新的辰光,他们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子?
1. 本文标题为“三月三,荠菜胜灵丹”,请你从文本②—⑤段中筛选出依据。
(1)割地菜时汇聚点滴欢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草纲目》说地菜明目宜胃
2.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下面的表格
补充完整。
3
例,任选一种观点进行分析。
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薹、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
4.本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语文老师将这篇《地菜记》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请你根据第一单元的提示语和目录,说说老师这样安排的合理性。
单元提示语本单元目录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社戏
2.回延安
3.安塞腰鼓
4.灯笼
12. 班级要举行《经典常谈》读书成果交流会,邀请你参加,请完成以下的阅读任务。
(1)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B.这本书指导了阅读经典的门径,如果要了解儒家典籍,可以选择《<四书>第七》阅读;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史,可以选择《<说文解字>第一》来阅读。
C.这本书研究传统典籍,遵循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
习,倡导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
D.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2)叶圣陶先生说《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虽然是学术散文集,却通俗易懂,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这一特点。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
他们是职业的,所
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
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
什么的。
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
国际间没
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
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
当然。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
他们自己没有理想,
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角投其所好。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3)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每次阅读只
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有同学说要了解中
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
组合阅读,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13. 题目:假装_________
“假装”有一些欺骗的意思。
可有的时候,在这“假装”里藏着我们的成长,例如“假
装勇敢”“假装坚强”;在这“假装”里,也藏着亲朋好友的浓浓情谊,例如“假装生
气”“假装冷酷”当然,在这“假装”里,你还可以发现一些生活的趣味,如“假装小学生”等。
请以“假装________”为题,开动想象,调动情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