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古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姚玉华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1年第18期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主张在语言积累、思维方式、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小古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不断入编小语课本。

教学中,笔者立足文本,从课程意识出发,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形式多样地组织学生开展小古文拓展阅读活动,让其体验小古文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一、互文理解式拓展,激发阅读的亲近性
在小古文阅读中,很多学生在理解文意时,会有本能的阅读畏难情绪,而互文阅读能够有效降低阅读难度。

1.文白对读式互文阅读
文白对读,即利用学生对白话文的熟悉,尽可能地降低理解的难度。

学生遇到的第一篇小古文是《司马光》,要让学生不畏惧、有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白话文入手,先和学生读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粗知故事的大意,带着对故事的熟悉感再看小古文,学生会有亲近感,产生学习的兴趣。

《观潮》一课以白话文的形式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课后练习安排了刘禹锡的《浪淘沙》一诗,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这也是教材编排中的一种“文白对读”。

有了白话文和古诗的内容做铺垫,学生阅读宋代周密的《观潮·浙江之潮》时就觉得不难理解,也能对照课文读懂该诗主要写了潮来之时的壮观。

不同的题目,不同的文本形式,学生互文阅读时兴趣会比较浓厚,能积极地解决阅读障碍。

不管是初遇时简短的小古文,还是稍长的故事性小古文练习,联系熟悉的白话文,能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2.前后觀照式互文阅读
小古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词句的使用规则和表述意义差别较大,给学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教师可以采用前后观照式的互文阅读,帮助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掌握小古文的用词方法。

例如,理解《自相矛盾》的第一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一句,可以观照三年级《守株待兔》的“宋人有耕者”的句式,结合注释“鬻”的意思是“卖”,学生便能自己读懂句子意思。

从两句话的互文阅读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者”在小古文中的意思通常是“……的人”。

这样前后观照,借互文来灵活关联课本教材,能够加深学生对小古文字词的理解,有针对性地打破单篇阅读机械记忆的理解局限,也为学生理解小古文指明了有效的路径。

二、疑问探究式拓展,拉长阅读的延展性
疑问探究式拓展阅读,是建立在解决学生疑难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目标立场上。

学贵有疑,启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思考探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小古文拓展阅读的生长点。

学生的质疑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可以是对文章内涵的思考,还可以是对故事中人物的联想。

例如,教学《杨氏之子》后,有学生质疑:“老师,杨氏之子是谁?是杨修吗?”教师还没有想好怎么回答,班里的一个“小百科”就接话了:“我觉得就是杨修。

《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到晋代士族的言谈轶事,三国就在这个时期,他们都是那样的聪慧,所以杨氏子应该就是杨修。

”好多学生点头认可。

但是,教师认为这只是猜测,让学生课后继续去查找相关资料或去读关于杨修智慧的小古文。

存疑,成为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拓展阅读的动力。

第二天,班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杨氏子不是杨修,前一天信心满满的学生很失落,教师及时引导:“虽然杨氏之子并非杨修,但是他们都很聪慧。

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杨修的故事《黄娟幼妇》。


从学生的质疑出发,到联系旧知的推测、查阅资料的思辨,再到智慧故事的拓展,阅读的长度不断延展,小古文的课程资源也在不断丰富。

三、趣味迁移式拓展,培养阅读的自主性
为了增强小古文学习的情趣,教师一般采用“读—解—背—讲(演)”的四步基础学习法进行教学。

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快读、慢读、摇头晃脑读、机器人朗读等,读出趣;解,就是结合注释、资料、旧知、生活、图片等理解小古文,灵活解读;背,是对小古文的积累,个人背、同桌背、小组背、集体背等,在于熟练;讲(演),就是采用说书、相声、课本剧等表演的方式演示小古文情境、故事,为小古文学习增趣。

例如,学习了《杨氏之子》,阅读了学生质疑探究时拓展的《黄娟幼妇》之后,教师继续引导:“这两篇小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

我们的练习中也有一则,大家可以自己去读一读。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并和父母、同学讲述书中的故事。

当然,如果读到其他有趣的或体现智慧的小古文,也可以与大家分享。

四、读写结合式拓展,锻炼阅读的语用性
进行小古文拓展阅读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小古文练笔。

学以致用,会用会写,才是阅读积累的真正内化和吸收。

为了降低小古文练笔的难度和畏惧心理,教师首先和学生一起整理了小古文常见字词的注释,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进行仿写。

例如,学完《杨氏之子》一课后,学生进行小古文练笔,有了《李氏之子》《马氏之子》等,也有的学生将《孔融让梨》的故事改写为《孔氏之子》:东汉孔氏子四岁,甚聪慧。

与诸兄共食梨,每取小者。

大人问其故,曰:“吾幼儿,当食小者。

”众人皆奇之。

一篇篇稚嫩的小古文在学生笔下诞生。

有的小古文也就短短几十字,学生却觉得比写详细具体的长作文有意思,还绞尽脑汁地使用单字词,还会去翻阅其他的小古文,选用恰当的字词来表达,无形中又在练笔中不断地进行着拓展阅读。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言文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加深对小古文常用字词的理解,不断积淀人文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切实地锻炼和提高语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