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九) 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 物(九)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B .原核细胞不含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结构
D .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 和RNA 中 2.下列有关生物膜上相关物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靶细胞膜上的激素受体,识别并运输激素进入细胞 B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有关 C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催化丙酮酸的分解与ATP 合成 D .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转运物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下列关于有机物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用花生油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检测
B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检测葡萄糖和蛋白质
C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检测的理想材料
D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检测
4.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 2的量如图所示。
据图中信息推断不.
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 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 .当氧浓度为d 时,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C .当氧浓度为c 时,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 .a 、b 、c 、d 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5.足球运动需要运动员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密切配合。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赛结束后,队员呼吸依然很急促与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长有关
B .队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肌肉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液中通过与 NaHCO 3反应使血浆 pH 维持相对稳定
C .比赛过程中,队员体内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均存在分级调节
D .比赛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6.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存在信息传递。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存在信息传递 B .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C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实现 7.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改变DNA 结构 B .同源染色体的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进化过程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B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的本质
C .新冠病毒(SARS-CoV-2)的遗传物质是RNA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此卷只装订不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9.某哺乳动物(2n=6)的一个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其DNA分子已全部用3H标记,将其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进行培养,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出现如图所示的精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图示细胞同时产生的3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b
B.该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有3H
C.图示细胞的A和a所在的染色体可能来自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产生该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条或8条
10.下图表示研究人员利用胚胎工程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体细胞数目
B.在进行步骤③时,应选择发育良好的原肠胚来操作
C.在胚胎发育中,卵裂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多,胚胎体积不断增大
D.步骤①代表奶牛的体外受精,属于无性繁殖的方式
11.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
林中的普通鵟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沿海拔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
B.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C.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0kg植物
D.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13题。
材料:TRPs通道是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 通道,使其开放后引起Ca2+内流(如下图),参与疼痛的信号传递。
TRPs通道介导疼痛产生的机制有两种假说,假说一:TRPs 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并以电信号形式在细胞间直接传递,直至神经中枢产生痛觉;假说二:TRPs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神经递质释放,产生兴奋并传递,直至神经中枢产生痛觉。
研究PIP2对TRPs通道活性调节机制,可为临床上缓解病人疼痛提供新思路。
12.下列关于TRPs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Ps通道是一类跨膜蛋白
B.Ca2+通过TRPs通道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C.不同神经细胞的TRPs通道数量和活性相同
D.TRPs通道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13.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叙述,不合理的是
A.假说一认为TRPs通道开放后引起感觉神经元产生兴奋
B.两种假说都认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作用
C.两种假说都认为TRPs通道开放会引起下一个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D.可通过调节PIP2降低TRPs通道的活性,起到缓解疼痛感受的作用
14.某植物控制花粉育性的片段M、Q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1-1所示。
品种MM、QQ的花粉100%可育,两者杂交得到的新品系MQ表现为花粉50%可育,新品系自交的子代MQ∶MM=1∶1。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新品系产生含片段Q或M的花粉都有一半不育
B.MQ产生花粉时,片段M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
C.若MQ(♀)与QQ(♂)杂交,将无法获得后代
D.M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15.研究人员开展吲哚丁酸(IBA)和生根粉1号(ABT1)对榛子插条生根的影响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研究中激素种类、浓度属于自变量,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
B.插条生根过程中插条基部细胞会发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C.实验结果无法判断IBA和ABTI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依据本研究结果,用1400mg·L-1 IBA与1200mg·L-1 ABTI混合使用生根效果最佳
16.转录是DNA的遗传信息被拷贝成RNA的遗传信息的过程,如图表示真核生物转录过程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NA聚合酶在模板DNA链上的移动方向为5’→3’
B.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DNA片段可转录为RNA
C.转录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有序地与模板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并配对
D.转录产物的碱基顺序与非模板链DNA的碱基序列一致(不考虑碱基种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某地对产量持续较低且难以耕作的山地,通过植树造林,在十年左右时间里建设成了人工林场,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人工林场的形成属于_________演替。
(2)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场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的复杂程度有关。
(3)蚯蚓是该人工林场中的土壤动物之一,其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蚯蚓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进行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
18.回答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问题:
(1)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进行调节,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通过神经发送信息的实质是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信息,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以及神经元与____________细胞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2)寒冷来临时,人等恒温动物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蛙等变温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其细胞代谢明显降低,热量散失__________;可见,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中,能适应寒冷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寒冷环境中,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_____________。
19.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卷翅和直翅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
科研人员将黑身卷翅与灰身直翅果蝇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发现F1中灰身直翅与灰身卷翅果蝇各占1/2;再将F1中的卷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发现F2代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卷翅果蝇与直翅果蝇的比例均为2∶1。
回答下列问题:(1)其他研究表明,卷翅基因由直翅基因突变而来,卷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直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少了末端的53个氨基酸,则直翅基因突变为卷翅基因时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的卷翅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
若将F1中的灰身卷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F1代的卷翅果蝇体内,卷翅基因(A)所在染色体上还存在一个隐性基因(b),该基因可能与致死有关,但不影响存活个体的其他性状,F1代卷翅果蝇的基因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
为了解释F2代果蝇卷翅与直翅的性状分离比为2∶l,有人提出两种假设,一种假设是AA纯合致死,另一种假设是bb纯合致死。
实验室有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种基因型的果蝇可以作为实验材料,若要利用这四种果蝇,从中选择作为亲本,通过亲代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就能证明一种假设成立、另一种假设不成立(不考虑其他致死原因、也不考虑交叉互换),可以比较不同亲本杂交的后代情况,请设计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0、21题。
材料∶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植物蛋白和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
高温、干旱等逆境胁迫会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造成大豆减产和品质降低。
获取抗旱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旱大豆新品种,增强大豆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是保证大豆稳产高产的有效途径。
20.(12分)为获得抗旱大豆新品种,科研人员从沙漠植物芨芨草中获取了抗旱基因,并将其转移
到大豆中,培育成转基因抗旱大豆。
下图是转基因抗旱大豆的获得过程(含目的基因的DNA和
质粒上的实线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获取了抗旱基因的mRNA后,通过过程①____________获取了抗旱基因,然后通
过过程②对其进行扩增,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③构建重组质粒时,不能使用SmaⅠ切割质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对外源DNA、质
粒进行切割。
(3)为获得转基因抗旱大豆植株,还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过程⑥和⑦步骤所用的
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定转基因是否成功,首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此外还需要在个体水平上鉴定。
21.(14分)为研究高温条件下不同干旱水平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研究人员选取发育进程与长
势基本一致的转基因大豆幼苗,在38℃高温条件下设置正常(CK)、中度干旱(L)和重度干
旱(M)三组来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发现,随着高温干旱时间的延长,大豆叶片逐渐变黄,这主要是由大豆叶肉细叶
绿体中_________________上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引起的。
(2)经测定,高温干旱条件下大豆细胞中脯氨酸等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第2~4d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由结果可以推断,第4~6d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导致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高温还是干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九)答案
1. 【答案】C
【解析】原核生物中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并非所有都有细胞壁,A错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B错误;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结构,C正确;原核细胞的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D错误。
2. 【答案】B
【解析】位于靶细胞膜上的激素受体,识别并结合激素,A错误;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B正确;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催化[H]和O2结合生成水和ATP,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转运物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D错误。
3. 【答案】D
【解析】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而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所以食用花生油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检测,A正确;葡萄糖是可溶性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来鉴定,水浴加热后呈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加蒸馏水可稀释成0.01g/mL 的CuSO4溶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而双缩脲试剂A液和斐林试剂甲液是相同的,都是0.1g/mL的NaOH溶液,故可用来鉴定蛋白质,B正确;脂肪鉴定应先脂肪含量较多的材料,可选花生种子,C 正确;甘蔗茎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检测,D错误。
4. 【答案】A
【解析】氧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产生CO2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当氧浓度为d时,产生酒精的量为0,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当氧浓度为c时,酒精的产生量为6,说明无氧呼吸CO2的产生量为6,则有氧呼吸CO2的产生量为15-6=9,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分别为1.5、3,因此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C正确;在a、b、c、d不同氧浓度下,都进行细胞呼吸,无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H]和AT,D正确。
5. 【答案】D
【解析】队员比赛过程中,呼吸急促是神经调节和肾上腺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所以比赛结束后队员呼吸依然很急促,A正确;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NaHCO3/H2CO3,乳酸进入到血液后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使血浆pH值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比赛过程中,队员通过眼、耳等感受器获得信息后,经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通过脊髓的低级中枢控制相关肌肉使之做出相应的反应,神经调节中存在分级调节,而该过程也涉及到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也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比赛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D错误。
6. 【答案】D
【解析】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是在核DNA或线粒体DNA的控制下合成的(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该过程中存在遗传信息的传递,A正确;动物体内的激素是信息分子,是通过体液来传送到靶细胞起调节作用的,显然,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正确;结合分析可知,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的繁衍以及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不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以以胞间连丝相连,D错误。
7. 【答案】A
【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但会改变DNA结构,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互换即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因此进化过程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
8. 【答案】C
【解析】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但并未提出“基因”这一概念,A 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未证实基因的本质,B错误;新冠病毒(SARS-CoV-2)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9.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基因a 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因此形成基因型为AAaabb、bb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进而形成基因型为Aab、Aab、b、b四个精子,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只进行一次复制,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含有1H,若该精原细胞正常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全部染色体有3H,B正确;由图可知,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基因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不可能来自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C错误;由图可知,该精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形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为4条,形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为8条,D正确。
10. 【答案】A
【解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体细胞数目,A正确;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因囊胚期的内细胞团未分化,而原肠胚已经分化,不能用于胚胎分割移植,B错误;在胚胎发育中,卵裂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多,但胚胎体积基本不变,甚至略微减小,C错误;体外受精属于胚胎工程工程,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11.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在2016—2019年间社鼠的K值逐年降低,中华姬鼠的K值保持稳定,A错误;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B错误;在夏秋季植物→鼠→普通鵟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1Kg,最多消耗植物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故最多需要消耗植物=1÷10%÷10%=100Kg,C正确;分析图2可知小型地栖鼠类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在中度海拔达到最大,海拔进一步升高丰富度逐渐降低,且图中只能得知丰富度的大小,不能判断种群密度大小,D错误。
【答案】12.C 13.B
【解析】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由题图可知,TRPs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不同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物质借助膜转运蛋白的扩散,叫协助扩散。
【12题详解】据图可知,TRPs通道是一类跨膜蛋白,A正确;Ca2+通过TRPs通道跨膜运输,是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扩散,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不同神经细胞的TRPs通道数量和活性不同,C错误;TRPs通道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TRPs通道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D正确。
【13题详解】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开放后引起Ca2+内流,假说一认为TRPs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感觉神经元产生兴奋,A 正确;假说一认为TRPs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并以电信号形式在细胞间直接传递(不需要神经递质的作用),直至神经中枢产生痛觉;假说二认为TRPs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神经递质释放,产生兴奋并传递,B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两种假说都认为TRPs 通道开放会引起下一个细胞的膜电位变化,C正确;通过调节PIP2降低TRPs通道的活性,减少Ca2+内流,降低感觉神经元产生兴奋性,起到缓解疼痛感受的作用,D正确。
14.【答案】B
【解析】由新品系MQ表现为花粉50%可育,新品系自交获得的子代为MQ∶MM=1∶1,可推导出新品系产生的含片段Q的花粉是不育的,含M的花粉可育,总体花粉50%可育,A错误;由于QQ的花粉100%可育,而新品系MQ的Q花粉不育,推测片段M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如片段M上存在抑制含片段Q花粉育性的基因等,B正确;MQ(♀)能产生含片段M和Q的雌配子,QQ (♂)能产生含片段Q的可育雄配子,则后代有MQ和QQ,C错误;M本身为染色体片段,不是一个基因,其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15.【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本研究中自变量有激素的种类(吲哚丁酸和生根粉1号)和浓度,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处理时间要相同,A正确;插条生根过程中插条基部细胞会发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通过再分化形成根,B正确;实验中缺少未添加外源激素的对照组,故无法判断IBA和ABT1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C正确;由题图可知,实验中没有IBA和ABT1的混合实验,故无法判断1400mg·L−1 IBA与1200mg·L−1 ABT1混合使用生根效果最佳,D错误。
16.【答案】D
【解析】RNA聚合酶与DNA的模板链结合,并沿着DNA模板链移动,图中的模板链为解开双链中的下面一条链,则RNA聚合酶在模板DNA链上的移动方向为3’→5’,A错误;RNA聚合酶识别的DNA区域为非编码区,不转录RNA,B错误;转录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无序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后并配对,C错误;转录产物的碱基顺序与DNA的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DNA 的模板链与DNA的非模板链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则转录产物的碱基顺序与非模板链DNA的碱基序列一致(不考虑碱基种类),D正确。
17.【答案】(1)次生
(2)抵抗力营养结构(或食物网)
(3)呼吸作用生长、发育和繁殖
【解析】(1)人工林场的形成是有土壤条件和一定生物基础的,因此属于次生演替。
(2)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可提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而言,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3)结合分析可知,蚯蚓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8.【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肌细胞或腺体
(2)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减少恒温动物、变温动物
(3)减少
【解析】(1)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进行调节,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通过神经发送信息的实质是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信息,而在神经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方式是神经递质,即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以及神经元与肌细胞或腺体细胞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2)恒温动物机平衡体体温处于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对平衡的结果,寒冷来临时,人等恒温动物的散热量增加,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产热量也增加,因此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也能达到平衡,维持体温恒定;蛙等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其细胞代谢会明显降低,热量的散失会减少;可见,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都能适应寒冷环境。
(3)寒冷环境中,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分增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