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英国人的“微环保”生活
说到宜居国家,英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怡人,是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人在伦敦,我立即就深刻地感受到英国人对于环境的爱护之心,让我对英国人的“微环保”生活,大加推崇。
英国的垃圾箱共有4种。
颜色不同,易于辨认。
所以,虽然每个箱子上都写着相应的说明,但其实不看也无所谓,只要一看颜色,就知道哪个箱子是回收什么的。
分门别类,清楚明了。
英国的建筑大多是节能型的,尽量利用天然能源,设计简单明了,功能清晰,没有复杂的照明设备,多采用自然光。
而且,在繁华的伦敦,我惊奇于几乎见不到空调。
而在国内,空调的使用却是相当普遍。
伦敦是一座传统城市,许多人一直住在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根本无意去买时尚新居。
在他们看来,自家的房子越是古老,越是荣耀,因为里面承载的是历史。
这与国内有些人喜欢买新房的观念大相径庭。
一套房子,足可住到老去,何必再添新居?这是英国人的思想观念。
只要房子结实,他们甚至都懒得翻修。
房子的用料多为石头,层高壁厚,平稳坚固,冬暖夏凉。
这种接近自然的房子,英国人非常喜欢。
英国的香烟奇贵,一盒都得花至少6英镑才能买到。
如果一天抽一盒,每个月就要4英镑左右。
折合成人民币,将近400元钱。
精明的英国人一算账,觉得抽烟实在划不来,所以干脆放弃吸烟。
在伦敦,你可以与各种鸟类亲近。
因为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空气好,所以小鸟们喜欢待在这里。
无论是公路两边还是广场,以及居民区的屋顶和窗台,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许多可爱的小鸟在欢快地觅食与嬉戏。
当你看到铺天盖
地的鸽群在空中展翅飞翔,你的心也会跟着它们快乐地起舞。
英国人特别节约纸张。
一张A4复印纸,正面复印了,背面也要复印才行,如果只印一页,那就找一张背面可用的废纸来用。
中小学课本采用循环使用法,低年级同学用高年级学生用过的课本,非常自然,没有人会因此提出异议。
爱护每本课本,英国的孩子做得很好。
1.作者为什么以“英国人的‘微环保’生活”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举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例子来说明的。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英国人放弃吸烟是因为烟太贵了。
(____)
2.英国人尽量利用天然资源,只因为不喜欢空调的感觉。
(____)
3.伦敦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才引来了那么多的鸟类。
(____)
5.读了文章后,你将怎么实践环保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土地的颜色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也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
在北方,土地的主色调基本上是黄色。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
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
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巨著,而是指大地上的景观。
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
“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
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娇娆动人。
③面对地图,就是面对五色焕然的土地。
而实实在在的土地,其颜色要比地图上的色彩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呈现白
皑皑的景观;在西部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留下无穷的关于生命的思索;在东北广袤的原野中,土地是黑色的,把丰收和喜悦送给人间;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在坦荡无垠的平原里,土地是金色的,现代神话正在天天演绎;在革命老区,土地是红色的,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春天的土地是的,多姿多彩,金黄的菜花、殷红的杜鹃花及各色的野花铺天盖地。
夏天的土地是的,富有情怀,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
秋天的土地是的,丰收在望,金色的稻浪、橙黄的水果、红红的高粱透着喜气。
冬天的土地是的,北方的冬天,晶莹的霜花、洁白的山川,银色的世界玲珑剔透。
⑤土地不仅表面上璀璨耀眼,而且其内心也藏着一个缤纷的世界。
黄灿灿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铅和铁、乌黑的煤、翠绿的翡翠、血红的玛瑙、亮晶晶的宝石等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颜色。
⑥我们只要对土地带有一份感情,就会觉得它是一个斑斓的世界。
陆地生命的多姿多彩,源于神奇的土地。
⑦保护土地的颜色,就是保卫地球的蔚蓝色!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1.洁净
2.激情
3.灿烂
4.丰厚
2.作者认为土地的颜色是什么?用一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
3.用“只要……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该怎样做才能使土地依然神奇多彩?写两三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
儿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红的。
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了她。
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
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会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
她极少说话。
说,也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
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
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涵着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
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
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
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
菜主们对镇上的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
镇子上哪来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个子买好多的葱。
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便宜。
啊,天真冷。
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
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
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你钱。
”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
“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分憧憬。
“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
“大姐姐,俺不要钱。
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你帮俺看看这个。
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
”说着,她迅速地从菜篓底下取出两个用塑料袋包着的小本子,递给女老师。
女老师接过本子,一下子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
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十五啦,住杏树湾。
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
“爹娘呢?”
“爹病了。
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去,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娘在家服侍爹,还管园子。
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老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
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它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不……俺不上。
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
俺娘说……”
女老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了,那葱更青了。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
临走时,她给女老师送去一篮子小葱。
那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
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描写,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期望又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
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
俺娘说……说这话时小姑娘内心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倒数第三段说:“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
”请你根据上下文,想想这两年间可能发生了哪些事,并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请用两三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
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
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
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
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
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
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
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
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
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
“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
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
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
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
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
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
”“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
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
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
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⑧上校没有回答。
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
上校瞄了他一眼。
哨兵立即合上嘴。
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
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
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
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9段中“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请分析将军“惊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②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
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出近义词。
清幽:______ 恬静:______
2.仔细读读第②段回答问题。
1.用“____”在文中画出皮鞋匠听到琴声展开联想的句子。
2.第二自然段中有三幅画面,请用“①②③”在下文中相应的句子前面标注出来。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从这些画面我们联想到贝多芬的琴声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就用他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年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
要迈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地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来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地,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注意父亲的神情。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亲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自,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文中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
A.被许多人看着。
B.“我”没有拦住邻家孩子。
C.闯祸之后想一走了之。
D.“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3.“我”闯祸之后回到家,本以为会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父亲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长大”的含义这个中心,写了“我”曾经把作为长大的标准,最
终“我”在一次祸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你觉得这句话对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飘香的生命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xiù
chòu)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②这才恍.(ɡuānɡ huǎnɡ)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
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热烈)的香味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麻麻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这些惹人(怜爱可怜)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
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淡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
...的读音或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陌生——(____________)隐藏——(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密密麻麻(A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草木)凋谢零落。
(_______________)
2.芳香凉爽的空气袭来,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划“”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出现过两次“眼睛湿润”,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请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知识与积累。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
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
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1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
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
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
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
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
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
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
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
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划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说说除夕夜吃饺子蕴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理解。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有一位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了半生,积攒了一笔财富。
几经沉浮,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的念头。
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位校长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②名单很快就回到了老人的手里。
老人让家人买了许多书,准备逐一寄给名单上的孩子。
家人面面相觑,心想: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酸了?家人
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家人虽然疑惑不解,但是谁也不愿违背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寄出了那些书。
③从黄叶飘零到瑞雪纷飞,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
谁也猜不透老人的心事。
④新年前,老人收到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
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欣喜若狂:“有回音了!找到啦!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资助的孩子!”
⑤家人这时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原来他寄出的书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⑥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土地失去水分滋养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
不知感恩的人,即使给他阳光,日后他也不会给别人温暖。
”
⑦其实,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种接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片叶会为一束阳光绿意盎然;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别人的关爱与帮助充满感激之情。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荒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第(____)个。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别人的关爱与帮助充满感激之情。
②有一位华侨老人想资助家乡的孩子,给每个需要资助的孩子寄去了书。
③接到老人寄的书后,只有一个孩子给老人回了信,老人决定资助他。
④有一位华侨老人想资助家乡的孩子,按校长提供的名单给每个需要资助的孩子寄去了书,在老人的等待中,只有一个孩子在新年前给老人寄来贺卡表示感谢,老人说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如何理解文章题目“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