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农艺改良工程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地农艺改良工程实施方案
我市土壤盐渍化程度重、含盐量高、碱化度大,中低产田面积大,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目前我市盐碱地面积153.2万亩,占全市的58%以上。
加大我市盐碱地改良力度,进一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盐碱地改良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水治盐、农艺改良、综合配套”改良方针,以排水工程为主线,加大灌排畅通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调配水资源,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深翻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农业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保障有效供水与节水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巩固工程洗盐脱盐成果,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新增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80万亩,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达到50%。
调整种植结构,水稻面积稳定在60万亩;提升耕地质量,每年推广以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内容的机械深松深
翻50万亩,盐碱地三年至少轮作实施一次秸秆还田,力争用5年时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地力水平提高一个等级,粮食产量增长10%,综合效益提高20%。
三、主要措施
1.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基本要求,整合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新增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完善机井、暗管、强排泵站等设施,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加速土壤脱盐,实现灌溉保障、排水畅通、地表无盐、水位适中,适合机械耕作的发展要求。
加大全市轻盐渍化区域、部分中度盐渍化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推动水利工程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新增田成方、林成行、路通达,相对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80万亩,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达到50%。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优化水资源调配,保障有效灌溉
针对我市水量不足、灌溉保障程度差的现状,用足用好现有水资源指标,建设扬水泵站,缩短渠道输水距离和时间,降低输水损失,实现渠系内部用水指标平衡;加大农田末级渠道改造,推进高效节水技术与改进地面灌溉相结合,加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实现节水与洗盐双赢。
改善供水制度,根据作物布局和需水规律准确制定配水计划,将玉
米头水的供水时间调整到6月中下旬,水稻头水供水时间调整到4月下旬到5月初,停水时间调整到9月上旬,提高灌水的时效性,确保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及时、有效灌溉;坚持科学的冬灌制度,依据气象条件,适当推迟冬灌时间,合理灌溉,以水压盐。
3.调整种植结构,优化水稻布局
走农牧紧密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振兴小麦生产,强化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加速麦后复种“粮粮、粮菜、粮油、粮饲”模式推广,提高后作效益,力争小麦面积45万亩,促进伏泡洗盐;因地制宜扩大耐盐作物及青贮玉米、油葵等中耕作物生产,合理中耕,抵制盐份上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经济作物,积极推广冬牧70复种模式,实行错峰用水,缓解用水矛盾;合理布局水稻生产,轻盐渍化地区以旱作为主,中度盐渍化地区实行稻旱轮作,水稻种植重点向重盐碱地、低洼地、河滩地布局,依渠系统一规划,集中连片,严禁插花种植。
我市水稻面积稳定在60万亩,大力推广旱育稀植、保墒旱直播、精量穴播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强水肥管理、综合防治,适时早收,提高水稻产量、品质。
4.加快农机化进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积极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快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建设步伐,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实施激光平地,发展适度规模畦田建设,提高耕地平整度,提升灌水效率;加速推广机械深松深翻,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
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每年开展机械深松深翻面积70万亩,深松、深翻深度40厘米以上,以3年为一个周期,实现所有耕地深松深翻一次。
指导农户积极开展冬春季耙耱保墒作业,破除地表盐结皮和盐霜,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地表蒸发,抑制盐分上升;推广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大作物秸秆回收打捆和饲草加工等机械技术示范。
5.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以“改、培、保、控”为重点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废弃物等的资源化利用。
大力实施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鼓励农户开展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料堆积发酵,提倡施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加速推广以缓释肥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施化肥农药,适度增施磷肥,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发展清洁生产。
6.建立综合示范区,加强试验研究
建设盐碱地改良综合示范区,以此为平台,组织区内外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开展盐碱地改良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节水型盐碱地农业生产等优新技术研究,加大耐盐作物和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实施土壤水盐调控与水盐动态监测,示范展示盐碱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我市盐碱地改良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方案、扶持政策制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等;按照工作职责,通力协作,共同推进盐碱地改良。
(二)强化资金扶持。
建立盐碱地改良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安排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综合试验研究和示范区建设;整合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等,对盐碱地改良机械深松深翻、秸秆还田机械粉碎还田、腐熟剂施用、增施有机肥等主要措施给予补贴。
各市县要加大盐碱地改良资金投入力度,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农户改良盐碱地积极性。
(三)强化技术指导。
组织成立盐碱地改良农艺措施技术服务组,重点解决盐碱地改良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及技术培训。
鼓励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等部门技术人员以有偿服务、技术入股、创办实体等形式积极参与盐碱地改良。
建立盐碱地治理后备人才储备机制,打造一批懂理论、重实践的盐碱地治理技术队伍。
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技术服务组和行业协会作用,加大高产、高效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四)强化宣传培训。
实施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开展盐碱地改良实用技术培训;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和传播手段,大力宣传盐碱地改良技术及成效;借助综合示范区平台,适时召开现场会,组织各级领导、技术干部和农户观摩学习交流,
营造良好的盐碱地改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