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1.(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
可见(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
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4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
(2分)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分)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
(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
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
【解析】
(1)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求采取
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资料可知,中国的观点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
而美国的观点是总量减排。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
致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或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
【考点】全球变暖问题及治理措施,温室效应的大气受热过程。
2.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完成下列问题。
【1】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A.煤炭工业B.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业
C.电子工业D.服装工业
【答案】B
【解析】注意阅读题干“专家认为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四个选项中与能源有关的是
煤炭工业、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业,但是煤炭工业产品是煤炭属于常规能源,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工
业的产品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源属于新能源,故答案B正确。
【2】若现阶段我国大量生产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
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减轻耕地压力④调整种植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较小。
大
量生产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会大幅提升清洁能源所占比重,所以可以优化能源消费
结构;乙醇是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大量生产乙醇,那么原料需求量大,需要大面积
种植从而要调整种植业结构,故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3.研究表明,近若干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太阳辐射呈愈来愈强的趋势
②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③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④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较稳定;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对全球的大气温度影响很小;而人
类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气温升高;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光合作用减弱,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
故选D。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
4.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A.能强烈吸收太阳长波辐射B.能强烈吸收地面短波辐
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逆辐射
【答案】C
【解析】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没有地面逆辐射;而这些气体都能吸
收地面辐射,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属于温室气体。
故选C。
【2】年增加率最快的温室气体是()
A.二氧化碳B.甲烷C.一氧化二氮D.氟氯烃
【答案】B
【解析】读表中数据可知甲烷的年增加率最快,而这些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故选B。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下降
B.一月份0℃等温线向秦岭一淮河以北移动
C.台湾岛的面积增大
D.高纬度地区比原的气温更低
【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雪线上升;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台湾岛的面积缩小;高
纬度地区气温上升;而气温升高,一月份0℃等温线向秦岭一淮河以北移动。
故选B。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
5.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其具有保温作用,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
辐射,所以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
6.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C.加强国际间的合作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对于全球
性的环境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同时还应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考点】本题考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思
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其中D选项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不现实也不可行。
7.全球变暖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更为有利。
【答案】B
【解析】全球变暖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导致海水受膨胀,冰川融化,最终使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的被淹,世界各地的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为此进行全球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付出沉重的代价;其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与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加,温室效应
加剧;应对这一大气环境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各国共同努力,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那么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就会受到环保、节能的制约,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财富的积累、人民生活的改善。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危害。
点评:本题只要掌握了全球变暖的成因及危害这一个知识点,试题就可轻松完成,属于简易题。
8.联合国《2012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十分明显。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
告中明确指出,要“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据此完成题。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雪线下降B.能耗减少C.冻土融化D.物种增加
【答案】C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冰川、雪盖大量融化,故雪线上升,A错误;由于水、热资源的
利用难度增大,故可能导致能源消耗增加,B错误;由于气温上升,故导致冻土融化,C正确,
由于全球变暖影响生态环境,可能导致部分生物灭绝,D错误。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煤炭燃烧②围湖造田③砍伐森林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故①③正确。
【3】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力植树造林②推行火力发电③倡导低碳消费④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针对全球变暖采取的措施可结合其原因分析,主要从调节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植树造林等措施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并能结合原因分析治理措施,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落实。
9.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B.高纬度地区粮食作物减产
C.低纬度地区制冷能耗降低D.原有生态系统内的物种遭受重大损失
【答案】D
【解析】全球变暖引起冰川、雪盖面积缩小,部分冰川融化,故海平面上升;导致了全球各地降水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可判断。
10.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尕恰迪如冰川面积不断缩小。
以上现象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及高山冰川不断融化,面积在不断减小。
故本小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高山冰川面积缩小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可作答。
11.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受“环境变迁”影响地区均为沿海低地或海岛,故判断该环境问题可能是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沿海低地被淹没。
【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
【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结论,注意“根本原因”,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故部分极冰融化,且海水体积膨胀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掌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原因即可判断,对于此类知识性试题,学生应注意读图分析和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2.近年来CO
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氟利昂的大量使用
③森林植被的破坏
④人口的增加导致呼出的CO
2
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近年来CO
2
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化石燃料的使用,二是森林植被的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中CO
2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影响。
【重难突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
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
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
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
化碳的能力。
2.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为缓解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当前,最切合实际的办法是禁止乱垦滥伐草地、森林,广泛植树
种草,加强绿化。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另外,还可以利
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这一技术目前不成熟,且成本昂贵,一时难以大规
模实施。
(2)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措施相结合。
气候变暖,极冰融化,致使海面不断上升,为此,沿海
国家或地区应加快建设海岸防护堤坝,防止海水入侵,以解决当务之急。
另外,应有计划地培育、改良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
(3)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1月16日正式生效,这
将进一步推动各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3.分析“20世纪中国大范围降水正负比值的多年变化曲线图”及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10分)
气候学和长期预报中常用气候要素的距平值,表示当年值偏离常年值或单点要素值偏离区域平均
值的情况。
降水距平比值=当前值-多年均值
(1)我国20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降水最少的年份是,
最多的年份是。
(2分)
(2)结合下表,可以看出我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呈现出变化规律,根据此规律填出表格中1961——1970年的气候状况。
(2分)
中国冷暖与干湿气候的变化(1921—1970年)
【答案】(1)四十年代前半叶或1943年前后任一年即可(1分);五十年代前半叶或1955年前后任一年即可(1分)
(2)交替(1分)
(3)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我国沿海低地;我国粮食生产会受到影响,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可能发生变化;我国干旱或洪涝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冰川雪线会上升(以上任答三点即可,每点二分)。
【解析】(1)直接读图,“降水最少的年份”应看全年降水量距平值最低的点,大约在1943年前后。
而“降水量最多的年份”应看全年降水量距平值最高的点,大约在1955年前后。
(2)结合图示和表格资料反映,我国气候冷暖与干湿状况呈交替变化。
根据上一个年份的干湿状况和冷暖状况判断1961—1970年的干湿与冷暖状况,与前一阶段相反。
(3)借鉴课本关于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影响降水量、冰川雪盖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或地区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及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距平值”的含义,直接从图示和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课本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
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
与会各国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重大问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1分)
A.CO
2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CO
2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CO
2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CO
2
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列举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3分)
(3)实行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请给出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3分)
【答案】(1)B
(2)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发
影响人体健康破坏了生物生存环境(任选三个)
(3)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鼓励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国家合作;(任选三个)
【解析】(1)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加强了大气逆辐射,使保温效应过强导致了气温升高。
(2)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从引起全球
的降水量的变化、冰川雪盖面积的缩小、海平面上升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
(3)
全球变暖的治理措施主要从其形成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毁林两方面分析,主要从
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措施即可,对于此类试
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5.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气温无变化D.气温忽高忽低
【答案】A
【解析】近百年来,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面积毁林等原因而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即可。
知识性试题。
16.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歌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签署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新的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臭氧、④碳氢化合物、⑤氟利昂,其中属于温室气
体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气体,是形成酸雨的必备物质条件,不属于温室气体的范畴,故选项
凡是含有①的选项均是错误,排除A B C。
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指的水蒸气(H2O)、臭氧(O3)、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故选D
【2】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答案】 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因为冰川的融化、海水的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的被淹,南
海诸岛的面积会减少;因为气温的升高会使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上升,高纬地区的气温也会升高。
故选项A C D 都是错误的,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就是秦――淮线,全球变暖会使我国的一月0℃等温线的北移,故选项B是正确的,选B
【考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点评:本人在做本组题的分析时把第4题的选项做了发动,本人认为原来命题的老师在温室气体
的种类上没有弄清楚,误把碳氢化合物排到了温室气体之间,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只要考生
结合教材所学的知识,适当加以分析,不难完成本组题目,试题是属于中档题目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冰岛约1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约有11%被冰川覆盖。
专家称,未来200年间,冰
岛的冰川将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消失。
该图为2008年7月10日,冰岛杰古沙龙湖漂浮的冰川。
材料二2007年8月13日以来孟加拉国洪水泛滥,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此次洪灾导
致孟全国各地共有516人死亡。
(1)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2)孟加拉国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18.该图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CH
4
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B.CO
2
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C.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CO
2和CH
4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D.洋流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根据图表分析,CH
4
浓度在40°N
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所以A选项正确。
CO
2
浓度在70°-80°附近高于南北南侧,所以B选项
叙述错误;本图在较高纬度CH
4浓度较高,可以反映沿线CO
2
和CH
4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
类的活动;D选项图中看不出温室气体的浓度与洋流的关系。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9.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1】该资源主要分布在()
A.全年平均气温高的区域
B.大气降水较多的区域
C.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区域
D.森林茂密的区域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蕴藏的淡水资源。
【2】这种资源近年来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A.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B.全球气候变暖
C.臭氧空洞面积增大
D.酸雨危害加重
【答案】B
【解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的冰雪在加速融化,其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少。
20.国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
对。
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
据此完成问题。
【1】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一月O℃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
B.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小
C.珠穆朗玛峰的雪线将往下移
D.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
【答案】B
【解析】全球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则淹没沿海低地地带,故B项正确。
【2】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①控制发达国家的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
②将西部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东部去发展
③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
④调整能源结构,加快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②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不适宜高能耗产业的发展;错误。
故选A项。
2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不会影响到
A.海陆间水循环B.北京到东京的飞行距离
C.台湾海峡的宽度D.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导致台湾海峡的宽度增加,影响水循环和冰雪融化,
不会影响北京到东京的飞行距离。
选择B项。
22.近年来,海岛北部的珊瑚礁因气候变暖受到影响。
有关减轻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不可行的是
A.加大植被的覆盖率
B.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缩减经济规模,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D
【解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减轻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也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所以缩减经济规模,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不可取的。
23.读图,回答18题
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大洲是
据图分析,CO
2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南美洲
【答案】B
【解析】由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较多,而两国的人口总量不大,故北美洲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
24.气候变暖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正确的是
A.高纬地区粮食减产B.高纬地区粮食增产
C.低纬地区粮食增产D.中纬地区粮食增产
【答案】B
【解析】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度降水增加,温度升高,粮食增产。
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而变得更加干燥。
25.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两箱中都放入相同量的土。
甲玻璃箱开口无盖,乙玻璃箱有密封盖子(如图19),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小时后,同时测甲乙玻璃箱里的气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结果:玻璃箱▲(填“甲”或“乙”)内的温度高。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原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