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组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干细胞研究方法及进展2011-幻灯片(1)

干细胞研究方法及进展2011-幻灯片(1)

干细胞的概念及分类
干细胞(Stem cell) : 指存在于胚胎直至成体的具有增殖、
自我更新(self-renewal)以及分化潜 能的原始细胞。
哺乳类胚胎卵裂
From egg to blastocyte (human)
全能干细胞是指能发育成为一个 完整个体的原始细胞。
受精卵、人体8细胞以前的胚胎每 一个卵裂球都能发育成为一个完整 个体,是全能干细胞。
长期以来,美国一些宗教界和保守派人 士以有关实验可能破坏人类胚胎为由极 力阻碍干细胞研究。2001年,布什下令 禁止联邦基金资助针对从人类胚胎中取 得新的干细胞株的有关研究,只允许对 其他21种干细胞株进行研究。他还多次 对国会支持干细胞研究的相关立法行使 否决权。
奥巴马3月9日在白宫签署命令,解除对于用政 府经费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第一部分 干细胞的概念
人体并不是由一种细胞构成,而是由200
多种细胞构成的,例如神经细胞、皮肤细胞 等等。不同的细胞担负着不同的功能,但是 所有这些细胞,都是由一个细胞— 受精卵发 育而来的。“全能性”的受精卵在发育过程 中,不仅不断地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而 且还不断地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加。所谓 “干细胞”,就是指那些未分化、因而有可 能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
多能干细胞是指那些分化潜能很“宽”,可 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始细胞.
如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细胞)、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神经干细胞.
单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 相关的两种类型细胞分化,如表皮组织 基底层的干细胞、肌肉中的成肌细胞或 叫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神经 元干细胞只能分化为神经元,胶质干细 胞只能分化为胶质细胞等。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内皮祖细胞是一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潜力。

这些细胞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内皮层,可以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骨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

近年来,对内皮祖细胞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首先,在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少,种类较多,因此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表面标志物,如CD34、CD31等,成功地分离出内皮祖细胞。

此外,利用荧光原位杂交、PCR等方法也可以鉴定内皮祖细胞的特性。

另外,研究者对内皮祖细胞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内皮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受到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如Notch、BMP和Wnt信号通路等。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通过调控这些信号通路,可以有效地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非编码RNA和表观遗传修饰也在内皮祖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内皮祖细胞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进展。

由于内皮祖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因此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一些研究正致力于将内皮祖细胞应用于心肌再生、神经系统修复和骨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临床治疗。

一些早期的临床试验已经获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这为将来内皮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内皮祖细胞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研究者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内皮祖细胞,深入探索了其分化潜能和分子机制,并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随着对内皮祖细胞进一步的理解和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内皮祖细胞将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热点领域与最新进展

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热点领域与最新进展

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热点领域与最新进展1.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脊髓损伤等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然而,干细胞技术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将干细胞转化为特定的神经细胞类型,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实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修复,并且在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2.心脏病治疗:心脏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和手术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修复心脏的受损部分。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将干细胞注入患者的心脏组织中,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

3.癌症治疗:干细胞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研究人员发现,癌症干细胞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因素。

因此,通过干细胞的研究,可以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并发展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使用干细胞修复癌症治疗中引起的组织损伤,以及利用干细胞进行肿瘤的药物筛选。

4.组织工程:干细胞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干细胞来生产各种组织和器官,如皮肤、肌肉和器官血管等。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为整形外科和器官移植提供新的选择,还可以用于替代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5.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或代替异常基因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大量的健康细胞,并用于基因治疗中。

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使用干细胞来修复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和血友病等。

总结起来,干细胞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心脏病治疗、癌症治疗、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干细胞技术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内皮祖细胞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中药干预中的作用机制

内皮祖细胞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中药干预中的作用机制

内皮祖 细胞 在 糖尿 病 动脉 粥 样 硬 化及 中药 干预 中的 作 用机 制 D
王 鹏。 李 航, 赵 启韬
摘要 : 内皮 祖 细胞 ( E P C s ) 生 物 学 功 能 的 负性调 节是 糖 尿 病 ( D M) 动脉 粥样 硬 化 ( A S ) 的 重要 致 病 因素 。 益 气 活 血 类 中 药 对 该 类
糖尿病 ( DM) 动脉粥样硬化 ( AS ) 属 于 中 医 血瘀 症 范 畴 。 中 医理论认为其病 机为 气阴 两虚及 血瘀 , 气 阴两 虚是本 , 血 瘀 是
VE GF / e NOS / No/ MMP一9 信 号通路 (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内 皮 型一 氧 化 氮 合 成 酶 / 一 氧 化氮 / 金 属 基 质 蛋 白酶 9 信 号通 路 ) , 激 活基 质金 属蛋 白酶 9 ( MM P一9 ) 。MMP一 9催 化 干 细 胞 因 子 受体( mKi t ) 从膜结合状 态转为可 溶性状态 ( s Ki t ) , s K i t 是 骨 髓
径_ c ] 。 内皮 祖 细 胞 ( E P C S ) 是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 前 体 细 胞 , 兼 祖 细
胞 和 内皮 细 胞 的特 征 , 不 仅 是 出 生 后 血 管形 成 的 细胞 源泉 , 也 是
保护 、 修 复 整 个 血 管 内皮 层 的 重要 力 量 , 其 功 能 状 态 反 映 了 机 体 修复血管损伤 的能力I s - 9 ] 。大量报 道证实 E P C S的 生 物 学 显 著 改善 E P C s的 功 能 。 因 而 E P C s 在 中 药干 预 D M A S中 的作 用 引起 了 中 医界 的 广 泛 关注 。本 文概 括 了

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主要由于血管内膜上的脂肪沉积、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等因素引起。

这种疾病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不少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反应性疾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不仅是单纯的血管壁内脂质沉积与血管壁增厚,还包括病理性细胞、血小板、血池等细胞和物质的聚集。

另外,最近的研究也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通过菌群的转移和转化,微生物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进展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ACEI/ARB类药物等。

近年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治疗手段也有所涌现。

1. PCSK9药物PCSK9(前蛋白转运蛋白原样多肽)是一种主要调节胆固醇代谢的蛋白质,通过降低LDL-C水平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比于传统的他汀类药物,PCSK9药物针对性更强,可快速降低LDL-C 的水平,并能有效预防缺血性事件。

2. Sirolimus药物Sirolimus是一种免疫抑制药物,最初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目前在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防止再狭窄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药物可以阻止免疫细胞的增殖,抑制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3. 抗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因此抗炎治疗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治疗药物,如阿特罗伐汀、红景天、载脂蛋白(a)抗体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和生物活性,并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复杂,研究和治疗也需要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干细胞医学前沿研究进展

干细胞医学前沿研究进展

干细胞医学前沿研究进展干细胞医学是一门前沿的研究领域,其迅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的潜能,被视为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的理想细胞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干细胞医学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先,干细胞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天然的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

虽然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受到了伦理和法律的限制,但仍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平台。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年人的各种组织中,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

例如,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用于治疗血液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了许多其他类型的成体干细胞,如皮肤干细胞、肌肉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次,干细胞在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创伤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

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首要死因之一,而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重建心脏功能。

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使用干细胞治疗了许多实验动物模型中的心脏病,并且临床试验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通常由于神经细胞的损害而引起。

利用干细胞可以生产大量的健康神经细胞,这将有助于治疗这些疾病。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用于修复创伤,如骨折和皮肤烧伤。

干细胞治疗的潜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增加了康复的机会。

然而,干细胞医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胚胎干细胞的获取和使用受到了伦理和道德的争议。

由于胚胎干细胞的提取通常需要破坏胚胎,因此与宗教和伦理观点存在冲突。

其次,干细胞在体内分化和定位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在病理条件下,分化后的干细胞可能会产生异常细胞或肿瘤,这对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战。

此外,干细胞的培养和扩增技术仍然不成熟,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进行研究和创新。

一方面,他们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成体干细胞来源,以减少对胚胎干细胞的依赖。

干细胞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进展_温娴娴

干细胞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进展_温娴娴
2.诱导多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Cecilia Laterza 等[2]用小鼠 iPSCs 来源 的神经前体细胞经鞘内移植来治疗 EAE 小鼠,明 显改善了其临床和病理表现。Douvaras 等[3]发现通 过 贴 壁 细 胞 培 养 、 SMAD (Sme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SMAD) 双抑制、和加入维甲酸能 够提高 iPSCs 分化成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的效率。其 中 SMAD 是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信号转导途径中 一个重要的新基因家族。Chen 等[4]发现,iPSCs 作 为一种新的 MS 治疗方法,需要在体外充分分化增 殖成为神经前体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后 才能够进行移植。
[5] MISSONNIER P, HERRMANN FR, RICHIARDI J, et al. Attention-Related Potentials Allow for a highly accurate discrimination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subtypes [J]. Neurodegener Dis, 2013,12(2):59-70.
[4] LIU Y, MATTILA J, RUIZ MA, et al. Predicting AD conve- rsion: comparison between prodromal AD guidelines and computer assisted predictAD tool[J].Plos One, 2013, 8 (2): e55246.
1.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物模型中,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神经胶质细胞, 同时能够促进髓鞘再生,使脱髓鞘的轴突再次进 入髓鞘中。此外,Min Su[1]等发现小鼠的胚胎干细 胞能够在体外诱导成胸腺上皮细胞祖细胞,这些 祖细胞在体内能够发育成有功能的胸腺上皮细胞, 并且这些上皮细胞表达自身抗体髓鞘少突胶质细 胞 糖 蛋 白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MOG 能够促进 T 细胞的分化,从而延缓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小鼠模型病情的进展。

血液科新进展研究综述

血液科新进展研究综述

血液科新进展研究综述血液科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不仅涉及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血液科学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对血液科学领域的新进展研究进行综述。

第一节:血液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血液疾病的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在血液科学中的应用正在引起广泛关注。

通过分析患者血液中的基因序列,可以准确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某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同时,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反应情况,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的实施。

在血液疾病治疗方面,干细胞移植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干细胞移植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免疫系统疾病等血液疾病。

随着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新型的干细胞治疗方法也日益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例如,通过iPS细胞的诱导和复制,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来源于患者自身的干细胞,减少排斥反应和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第二节:血液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血液免疫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人体的免疫平衡至关重要。

最近,研究人员在血液免疫系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免疫细胞:记忆性T细胞。

这种细胞可以存储并快速识别先前遇到的病原体,从而有效地抵御感染。

这项发现对于疫苗研究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血液中的小鼠细胞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改变而转化为胚胎干细胞。

这一发现为细胞治疗和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节:血液科学中的新药研究与开发药物在血液科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血液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成果。

例如,一种新型的白血病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该药物通过靶向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研究人员还研发出一种针对血栓性疾病的新药,该药物通过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医药·保健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王晓瑞1李薇1顾恩妍2张慧1胡桂1(1、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昆明6501062、北京吉源干细胞医学研究院,北京101318)现今,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干细胞技术发展迅速,已从基础医学研究扩展到了临床应用研究,在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组织损伤性疾病等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1]。

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可植入能力及组织重建能力等特征,它既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群体的稳定,又可以分化成为不同类型细胞,进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2]。

干细胞的研究不仅为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而且为临床上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希望。

1干细胞的定义及特点目前,根据干细胞的来源可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胚胎干细胞,被誉为全能性干细胞,理论上讲,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环境都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的所有细胞类型,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甚至可以发育为一个有机体。

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个体内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其所在组织起源的所有细胞类型。

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是源于成熟体细胞诱导演变成具有胚胎干细胞的全能分化潜能细胞,归在哪一类尚存争议。

1.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s ,简称ES 或EK 细胞),是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此外,胚胎干细胞保持着高的端粒酶活性和正常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可以快速增殖。

1.2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个体内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其所在组织起源的所有细胞类型。

有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多种类型。

最新的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不仅能分化为特定谱系细胞,还能分化成为在发育上无关的其他谱系细胞,这提示成体干细胞具有较大的分化潜能,可在组织修复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

干细胞离子通道的相关性研究

干细胞离子通道的相关性研究

干细胞离子通道的相关性研究叶恭杰【摘要】离子通道在干细胞兴奋和兴奋传导上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离子通道在调控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干细胞离子通道,了解其特性,将有望调控干细胞的某些功能,从而治疗一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就最近发现的干细胞离子通道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中所起的作用予以综述.%Ion channels in stem cells play crucial roles in excitation genesis and impulse conduction in excitable cells.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bioelectric properties can control cell mitotic activity,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The ability to control cell functions by modulating bioelectric properties would be an invaluable tool for directing stem cell behavior toward therapeutic goal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focusing on the roles of recently found ion channels in regula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stem cell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6【总页数】3页(P825-827)【关键词】干细胞;离子通道;增殖;分化【作者】叶恭杰【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宁波,3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干细胞或祖细胞移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能明显改善心功能[1-2]。

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研究与进展

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研究与进展

・382・.,ollmdzofClinicalandExperirnentatMedicineVd.9,No.5Mar.2010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研究与进展龚怡综述雷长城’审校(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0)【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心血管疾病移植各种心脏病发展到晚期大多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着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而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骨髓干细胞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

现就骨髓干细胞的分类、作用机制、途径、存在的问题及前景等作简要介绍。

1研究背景及现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损伤发展到晚期大多伴有心腔扩大和舒缩能力下降,虽然成熟的心肌细胞不是终末分化细胞,但由于其增殖、分裂能力有限,新生成的心肌细胞远远无法修复坏死的心肌,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相对或绝对减少,受损心肌细胞由纤维组织瘢痕修复,未受损的心肌细胞代偿肥大,造成心肌功能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目前常规的治疗手段只能缓解心衰症状,不能修复死亡或濒死的心肌。

心肌细胞在出生后已失去增殖能力或增殖能力极低,因此增加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是改善心功能的关键。

细胞移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增加成体心肌细胞的方法,骨髓干细胞在体外有良好增殖能力,能在心肌内环境下分化为损伤组织所需要的心肌细胞,且无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在心肌损伤的治疗中备受关注。

Soonpaa等¨1首先尝试了心肌细胞移植,初步证实了心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

他们将小鼠胚胎心肌细胞移植到正常小鼠心脏中,发现移植的心肌细胞能够存活并与受体心肌细胞产生闰盘连接。

随后,各种干细胞用于心脏病治疗。

干细胞移植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种新尝试。

德国和香港两个研究小组曾利用心肌梗死患者自身骨髓干细胞修复其受损伤的心脏取得成功。

另据报道,美国、德国、中国研究人员利用骨髓干细胞、或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脏病或心肌梗死患者均取得重要进展。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一)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一)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一)【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细胞。

1997年Asahara等〔1〕首次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得至CD34+细胞,因其在体外可向内皮表型细胞分化,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并且参与血管形成,故将此命名为EPCs。

EPCs也叫成血管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缺乏成熟内皮细胞的特征性表型,不能形成管腔样结构。

EPCs起源于胚外中胚层卵黄囊血岛,由位于血岛外层的造血/成血管细胞(又称原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共同起源)分化发育而来。

目前,许多研究证明,EPCs在成人外周血,人脐带静脉血和骨髓中均有分布,且人外周血、脐带血的EPCs均来自于骨髓。

EPCS的来源还有多潜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adultprogenitorcells,MAPCs)、骨骼肌〔2〕。

Lin等〔3〕发现骨髓来源的EPCs增殖能力明显高于成熟循环内皮细胞,两者体外扩增能力之比为50:1。

在骨髓内EPCs与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可影响EPCs的发育、增殖、动员和迁移。

Murahara 等〔4〕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从脐血中成功地分离出EPCs,这些细胞经培养可以摄取as-LDL,释放NO,表达VE-cadherin、CD31和vWF。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进展

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283.[2]陈中升,芦 军.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附9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6,8(13):20.[3]王立华,朱飞英,孙网保.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150例临床观察[J].蛇志,2007,19(2):150-151.[4]罗雪挺,胡有志,冯德勋.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212-215.[5]赵季璇.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8,8(12):31-32.[6]韩 凌,陈金良,苗永国,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1):88-90.(收稿日期:2012-03-04)·综 述·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092088)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 110016通讯作者:王效增,E-mail:wxiaozeng@163.com都晓沫,王效增摘要:下肢缺血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药物治疗疗效甚微,且有些病人无法行血运重建治疗。

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已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干细胞移植文章编号:1008-0074(2012)05-560-03中图分类号:R543.50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8-0074.2012.05.34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甚至闭塞,主要包括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c,CLI),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bitterns,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 orBuerger′s diease)以及糖尿病足。

基因修饰内皮祖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基因修饰内皮祖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膜形 成 , 加缺 血 部位 的血 流 。有 研究 使 用 年 轻 载 增 脂蛋 白 E Ap E) 因剔 除 的大 鼠骨 髓 来 源 的 E C ( o 基 P
移能 力 也 通 过 T R 的 高 表 达 而 显 著 地 增 强 。 E T 3 内就可见 到 完全 分 化 的 内皮 细 胞 集 落 , 0d 而对 照 组没 有 检 测 到 集 落 。在 异 体 E C P s移 植 体 内试 验 中 , R 高表达 E C 改 善 了肢体 中 的血管 再生 , TE T Ps
【 要 】 内皮 祖 细 胞 是 能 分 化 为 内皮 细 胞 的 前 体 细 胞 , 物 及 临床 试 验 证 实 移 植 内 摘 动
皮祖 细 胞有 益于 治疗动 脉 粥样硬 化 。在病 理状 态下 内皮祖 细 胞 的功 能 受损 , 限制 了其 应
用 。通 过基 因修饰技 术 可 以改善 E C 的功 能 并提 高其 移植 效 率 , P s 为动 脉 粥样硬 化 性 疾

方 面可以改善 E C 的功能 , P s 另一方 面也 可 以通 过
外分 泌蛋 白发挥其促 血管生成 的作用 。
3 3 内皮 型 一 氧 化 氮合 酶 基 因 .
射 血分 数 及 梗 死 边 界 区 域 收 缩 期 室 壁 运 动 增 加 。
上述 这些 动物 及 临 床试 验 显 示 了 E C移 植 用 于 动 P 脉 粥样硬 化 的益处 。

21 ・ 0
国 际 心血 管 病 杂 志 2 1 0 2年 7月第 3 9卷 第 4期 I t ado acDsJ l 0 2 Vo 39 , o.4 n C riv s i,uy2 1 , 1 J N

基 因修 饰 内皮祖 细胞 在 动 脉 粥样 硬 化 中的应 用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者:刘畅来源:《商情》2013年第29期【摘要】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采用干细胞治疗有着多种优势:低毒性(或无毒性),即使不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治疗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自身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对传统治疗方法疗效较差的疾病多有惊人的效果。

【关键词】干细胞进展克隆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

根据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ESC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内、中、外三个胚层的细胞和组织分化,已可成功分离并建系,然而,由于不同个体间的免疫屏障和伦理学问题存在广泛争议,其应用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而源于成体组织的ASC由于完全是自身遗传背景,避免了伦理问题和免疫屏障,同时来源丰富、容易获得、体外诱导条件相对成熟,在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和组织损伤修复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一、干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在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中,人们发现某些成体组织细胞不但能再生,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跨系统、跨胚层分化成其他组织细胞,称为ASC的可塑性,其机制尚未阐明,且存在广泛争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赵春华等在人多种胚胎组织如胰腺、骨髓、肝脏、皮肤、骨骼肌和肺等中分离出具有多系分化潜能的原始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肝脏样上皮细胞、神经细胞及造血细胞分化;将其输入接受超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受体小鼠,可重建受体小鼠的造血功能;并可在小肠、肝、肺、皮肤及造血等多种组织中分化和再生;分离获得的Flk1+CD31-CD34-细胞具有高度的分化潜能,在体内不仅参与造血重建及微血管损伤的修复,而且还能分化为气管、肺、消化道上皮细胞以及肝细胞等。

研究表明,来自多种组织的ASC移植可治疗多种疾病。

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

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

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从“定向分化”到“克隆”干细胞研究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其实质性的意义和前沿性的技术为人们所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干细胞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包括干细胞的发现、干细胞的培养和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又迎来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干细胞的克隆。

2018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家杨忠民等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他们成功地从人类成年细胞中克隆出胚胎干细胞。

这一研究成果意味着,科学家们已经突破了干细胞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为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干细胞是一种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医学应用前景。

干细胞根据其来源和分化潜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的内细胞团,可以在体外无限制地自我更新并分化成体内的各种细胞类型,如神经细胞、心脏细胞、肝脏细胞等。

成体干细胞则可以在成体器官中起到修复和更新细胞的作用,包括造血干细胞、皮肤干细胞等。

然而,干细胞研究并非容易的事情。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形成特定的细胞类型。

这被称为定向分化。

科学家们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和信号物质,可以将一部分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肝脏细胞等特定类型的细胞,以实现对某些疾病的治疗。

然而,干细胞的定向分化也有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细胞培养条件和信号物质的优化需要长期反复的试错,学习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需要高超的实验技能和大量的实验操作。

另一方面,有些细胞类型的定向分化非常困难,如心室肌细胞和β细胞等,这就限制了干细胞治疗某些疾病的应用前景。

2018年,中国科学家突破了干细胞定向分化的难题,利用一个全新的技术途径,即核质移植技术,从一种成年细胞中克隆出了胚胎干细胞。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将一个成年细胞的核移植到一个已经去除核的卵母细胞中,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重新激活这个卵母细胞的发育程序,最终得到胚胎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治疗冠脉粥样硬化前景

内皮祖细胞治疗冠脉粥样硬化前景
维普资讯

新进 展 ・
内皮 祖 细胞 治疗冠 脉 粥样 硬 化 前 景
林 杰 ,张 怀 勤
【 摘要】 冠脉 内皮的损伤是冠脉 粥样硬化的开始 ,冠脉粥样硬 化斑块破 裂形成血栓是急性冠脉狭 窄引起急性冠
脉 综合征 ( C )的主要病理基础。内皮祖细胞具有干祖细胞 的增 殖、分化 的特点 ,在 一定 的细胞 因子诱 导下可 以分 AS
普 遍 认 为 内 皮 祖 细 胞 ( n o e a 皮 细胞 。从 这 一 点 上 看 ,E C 只 是 基 于 功能 : ( ) 维 持 血 管 正 常 的 舒 缩 功 能 ; edt l l h i Ps 1 poei rcl ,E C ) 是 一 类 能 循 环 、 功 能 的一 个 概 念 。 r nt es P s g o l 增 殖 并 分 化 为血 管 内皮 细胞 ,但 尚未 表 达 2 冠脉 粥样 硬 化 临 床 特征 成 熟 血 管 内 皮细 胞 表 型 ,也 未 形 成 血 管 的
脉血 中。成 体循 环 中 的 E C P s来 源 于 骨 斑 块 是 否 易 破 可 分 为稳 定 型 斑 块 和不 稳 定 完整性被破坏 ,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 ‘ 髓 ,脐静 脉 中 的 E C 来 源 于 胎 肝 。 由 型斑块 。动脉 粥样 硬化是 全 身 系统性 疾 因素 ,而且内皮细胞的凋亡与动脉粥样硬 Ps 于 E C 可 分 化 为 血 管 内皮 细 胞 ,在 血 管 病 ,各大血管都 可以形成不同程度 的粥样 化又相互促进 ,互为因果。多种疾病如血 Ps
内皮功能不全 的修复和内皮层功能的恢复 斑块 。由于冠状动 脉承受 的血流应力 大 ,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尿病、高血压 方面起重要作用 ,推翻了以前认为血管 内 发生缺血时临床症状显著且危害极大 ,因 等 ,都 可 以导 致 内皮 细 胞损 伤 、凋 亡 ,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7-3949(2011)19-05-0375-05·专家论坛·干细胞/组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阮秋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市市430030)[作者简介]阮秋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同济医学院本科毕业;1989年获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同济医学院病理学博士学位。

之后赴日本留学访问、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8年回国工作。

一直从事科研、教学及临床病理诊断工作。

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病理学和乳腺病理学。

主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与防治,擅长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诊断。

先后负责或承担国家级、省级、部级科研项目十七项。

对血管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从2006年开始进行干细胞研究工作,主要探讨干细胞/组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取得一些研究结果。

近三年在该领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其中7篇被SCI收录。

担任学术兼职有: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市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编委。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祖细胞;平滑肌祖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与其他危险因素相比,越来越多学者认为衰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60岁以上,年龄将支配风险预测中所有其他风险因素。

然而老龄化风险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干细胞/祖细胞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突飞猛进,血管祖细胞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997年Asahara首次报道了在循环血液中有争议的内皮祖细胞的分离。

这些细胞能够在体外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结合于血管生成的活性位点。

这一发现开创了血管生物学的新时代,也使研究者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开始重新认识。

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一个新的概念: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修复损伤内皮的内皮祖细胞耗竭,即内皮祖细胞依赖性的动脉修复缺乏。

平滑肌祖细胞则是斑块内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参与了斑块的形成。

本文重点阐述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干细胞/组细胞的作用。

尤其是内皮祖细胞、平滑肌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血管祖细胞的分化等问题。

[中图分类号]363[文献标识码]AStem/Progenitor Cells and AtherosclerosisRUAN Qiu-Rong(Institute of Pathology,Tongji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30,China)[KEY WORDS]Atherosclerosis;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ABSTRACT]Atherosclerosis and its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are the primary cause of death in humans.Aging is the main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sis,compared with any other risk factor.After the age of60years,age dominates all other risk factors in the risk prediction.But the specific mechanism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aging risk remains unknown.For the past few years,the studies on correlations of stem or progenitor cells with disease made great progress.The correla tions of 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with vascular disease are also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1997,Asahara reported,for the first time,the isolation of putative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in the circulating blood.These cells we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mature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 and to incorporate into sites of active angiogenesis.This discovery[收稿日期]2011-02-04led to a new era of vascular biology and a novel understanding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A no-vel concept for atherosclerosis risk implicates a lack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dependent arterial repai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that is secondary to exhaustion of repair-competent EPC.And 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 is one of the sources of smooth muscle cell derived foam cell.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progenitor cells on atherosclerosis,especially on the correlations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 with atherosclero-sis,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近三十年来,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仍然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与其他危险因素相比,越来越多学者认为衰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60岁以上,年龄将支配风险预测中所有其他风险因素。

例如在其他已知危险因素相同时,一个70岁老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要比一个20岁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至少高100倍[1],然而老龄化风险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干细胞/组细胞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突飞猛进,血管祖细胞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997年Asahara等[2]首次报道了在循环血液中有争议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分离。

这些细胞能够在体外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结合于血管生成的活性位点。

这一发现开创了血管生物学的新时代,也使研究者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开始从新认识。

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一个新的概念: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修复损伤内皮的内皮祖细胞耗竭,即内皮祖细胞依赖性的动脉修复缺乏。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是仅仅尾随于动脉损伤之后,而是在动脉修复障碍时才开始形成。

平滑肌祖细胞则是斑块内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参与了斑块的形成。

本文将重点阐述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干细胞/组细胞的作用。

1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祖细胞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成体祖细胞之一。

虽然其确切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尚存在争议。

但细胞表面标志:CD133+、VWF+、CD31+的细胞被认为是内皮祖细胞。

内皮祖细胞也可以表达某些内皮特异性分子,如CD34、VEGFR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

在小鼠模型中,外源性的内皮祖细胞可有效的迁移至血管损伤部位并参与内皮再生,减轻新生内膜形成。

有动脉粥样硬化倾向的区域伴有快速内皮更新[3]。

目前普遍认为内皮祖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有保护性作用,其数量多少可反应内源性血管修复能力。

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与心血管危险因子相关,并预示未来心血管危险发生率增高[4]。

动脉壁的再内皮化需要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和结合,存在心血管风险的无症状个体内皮祖细胞水平下降,这种减少与动脉功能改变有关[5]。

Rauscher等[6]报道,在高脂血症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内皮祖细胞动脉修复能力开始衰竭。

因此提出动脉粥样硬化起因于修复动脉的活性内皮祖细胞的缺乏和耗竭,而不仅仅是动脉内膜的损伤。

Karra等[7]研究了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动脉修复的分子标记,发现在接受重复动脉修复活性内皮祖细胞注射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主动脉内,有特定的基因表达谱。

ApoE基因敲除并高脂饮食饲养小鼠的主动脉该基因表达谱逐渐缺失。

动态研究表明该基因表达谱与正在进行的成功的动脉修复相一致。

当循环血液胆固醇升高数周,动脉修复的分子标记再也检测不到时,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才开始发展。

这些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起因于动脉修复障碍,而不是单纯接触到危险因素(如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刺激的结果[7]。

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需要两个因素同时存在: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如高血脂或抽烟等;二是动脉修复功能丧失。

动脉修复功能丧失与内皮祖细胞过度消耗等密切相关。

但也有少量不同的报道,认为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发生率无关,而与血管病变的程度和长期他汀类药物应用有关[8]。

甚至有报道,外源注射内皮祖细胞于ApoE敲除小鼠,增加了该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