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使动语法构式的原型意义 黄瑛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使动语法构式的原型意义
黄瑛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004)
提 要:本文从分析认知语法中的使动语法构式的原型意义入手,质疑其可行性,证明其谬误性,认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与语义无关。

从语言的内在机制着眼,纵深挖掘不及物动词向及物动词的转化等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语法的实质。

分析显示,词类由语言的结构依赖原则决定;使动语法构式的原型意义观对及物、不及物动词这一问题不具有充分的解释力。

关键词:使动语法构式;构式语法;原型意义;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2-0043-3
An Ana lysis of the Prototyp i ca l Sen se of the Caused2M oti on Con structi on
Huang Ying2ying
(Changsha Vocati onal&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410004,China)
This paper atte mp ts t o reveal that the p r ot otyp ical vie w of the Caused2Moti on Constructi on in constructi on grammar needs t o be rethought and falsified,as transitive and intransitive verbs have their own syntactic attributes,irrelevant t o se mantics.This study may hel p t 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gra mmar.Analysis shows thatword classes are deter m ined by the structure2dependency p rinci p le and that the p r ot otyp ical vie w of the Caused2Moti on Constructi on is untenable in its exp lanati on of the transitivity p r oble m.
Key words:Caused2Moti on Constructi on,constructi on gra mmar,p r ot otyp ical sense,transitivity
1 对使动语法构式原型意义的分析和质疑认知语法以“作用力”解释不及物动词的及物用法。

它认为能用于使动语法构式的动词应该是及物动词,因为表示“作用力”的致使动词应为及物动词。

当不及物动词用于这个构式时,就使得不及物动词改变原来的属性,具有及物性意义。

也就是说,使动语法构式赋予不及物动词新的论元结构、意义和用法,例如Harry sneeze the tissue off the desk.由此可见,构式具有整合义。

当我们将不及物动词sneeze置于“作用力—运动”这个使动构式(其后带直接宾语和方向性介词短语)中的时候,这句话就不是这些词义的简单组合。

人们在解读使动语法构式的意义时自然会在两个事件之间建立因果联系。

上例通过sneeze对“餐巾纸”施加作用力,结果使其移动,因为“打喷嚏”也能产生一种致使力,使动语法构式意义和sneeze的这种概念意义能够相吻合。

(王寅2004:67)
表面上,以上论述好像能解释不及物动词转换成及物动词的问题。

然而,构式语法是主观性的外部描述,即这是该类动词已转变为及物动词之后的语义描述,不具有全域性的解释力。

实际上,句法不同于词汇和语义。

语法范畴以形式特征而不是以语义特征为基础的,说话者可以不顾语义,而仅仅依靠语法方面的语感就能判断某个句子的合格性。

比如,尽管没人知道The beel girdishes the t obby的确切含义,但是人们能够断定它符合英语句法。

由此可证,形式逻辑在语言描写中具有价值。

其实,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并不是一个连续统,两者之间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组合关系总的来说是动态的,但也可以固化,从而成为常规组合关系。

如Harry sneezed the tissue off the desk.句法组合对义位的影响主要在于词义的扩展。

此例表明不及物动词义位向及物动词义位的扩展。

Cruse在论及“动态识解方法”的基本特征时,否
34
2008年第2期总第141期
外语学刊
F ORE I
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8,No.2
Serial No.141
定词具有稳定的意义。

他说,语义性是对意旨的映射,而意旨是变动不居的。

(Cruse2004)义位的每一次使用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调整或修正义位的意旨。

其实,sneeze通过扩展产生出新义位后, sneeze原先作为不及物动词的义位并没有改变意义。

至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可见,以变否定不变,由此否定义位的稳定性是片面的。

这也进一步揭示出,语言是合成的(Co mposi2 ti onal)和运算的(Co mputati onal),而不应是构式的。

合成体现在机制层面:(1)层级性(hierar2 chy);(2)递归性(recursiveness)。

它们是一体两面的,并且彼此蕴涵。

问题是语言的内在机制是不直接作用于世界,因此我们难免会被现象性的表征所蒙蔽。

好像这种构式合乎直觉、感官、经验,也就自然而然地合乎情理了。

事实上,这种弥散的分化和连续统是不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即逻辑的,它是离散的、二元互斥的。

从理论观之,生成语法如同其他形式主义语言学一样遵守“分类特征论”(criterial attribute model)。

这种理论认为范畴可以定义为一组特征。

这些特征对所有个范畴的某成员来说都符合充要条件。

因此,我们谈论的及物性问题是经典理论所能解释的,及物和不及物的边界一定是明晰的,不存在及物、不及物连续统。

如果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就转换成及物动词,而并非摸棱两可,也无所谓什么中间状态。

如果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我们也可以说形容词带宾语,名词带宾语等。

这是现象性的描述,属于语文范式的研究,而不具有真正的语言学解释价值。

语言是表征的。

在符号世界里,符号可以表现为异质同构(is o mor phis m),即同一个形式有着不同的功能。

这就是传统语义学所说的词的多义性,其实就是多个符号享有同一形式。

上面的研究表明,作为不及物动词的sneeze,可以用作及物动词。

理据是借助逻辑上的句法操作,产生不同的功能,因而成为异质同构体(is o mor ph),或者说它是两个符号的重叠,两个符号分享同一能指。

符号的复杂性及语言的运作机制向我们昭示:语言不一定是它显现的那个样子。

正像柏拉图所说,“世界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使动语法构式还认为,即使不具有明显的致使意义的动词,一旦用于构式X CAUSES Y T O MOVE Z之中,就能产生使动意义。

如在They sat the guests ar ound the table中,sit本来没有致使力,但因为置于该构式中而具有致使力。

此外,这种观点还包括该构式中表示“作用力”的原型动词应该是力量型动词,能使他物或他人产生明显位移的动作。

当诸如talk一类的动词用于这个构式时,也就使其拥有明显的作用力。

如B ill talked M ary int o g oing.虽然构式语法将其理论假设进一步细化,规定“作用力”的原型动词应该是力量型动词,但始终没能解决为什么当诸如sit,talk之类的动词用于这个构式时,具有明显的作用力这一核心问题。

事实上,sit,talk之类一旦放在及物动词的位置上就是及物的,当然会有明显的作用力。

这与致使意义的明显不明显无关。

我们不能因为要鼓吹这种看似可以囊括所有现象的构式就将意义作为筹码或将其曲解。

另外,同一个动词用于不同的语法构式,就会有不同的意义的结论也是模糊不清的,原因就在于所谓的“同一动词”实际上已经因为义项不同而同形异义了。

构式语法关于构式本身具有独立于动词的意义这种观点,应该是主观经验的产物。

构式语法在论述词类问题上纳入语义、语用的因素,处于大杂烩的迷团之中,没有达到其所设想的对现象的统一解释。

2 衍生出的及物性的实质性问题
使动语法构式作为认知语法的一部分,有着其存在的土壤,但也面对着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其理论基础去发现其中包含着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认知语法在哲学上是体验主义的,因此认为人们对事物进行分类是按照“原型”或自然范畴进行的。

认知语法信奉的是以运用为基础的模式,它在语言描写中采取的是“从繁”原则。

此外,认知语法认为语法模式应该是非简化的。

语法应该包括描写具体结构规则或句型和与此相关的个别知识。

一个图式(sche me)和它的例示(instantiati ons)代表语言知识的不同侧面,因此如果它们具有“单位”的身份,那么它们应该归入某一语言的语法中。

最后,认知语法采用的是从具体到总体的方法。

(龚放2001:22)
特斯尼尔(Tesniere1934)创立的从属关系语法理论就研究动词及其共现成分。

特斯尼尔引入化学中“价”(valence)概念,用以表示动词在句法结构中必须联系的句法成分的数目。

其研究重点是“配价”数量,是动词组合能力的数量化,致力于说明为满足表达结构的完整性,句子需要联系的配价成分的最小数目。

从配价角度考察,能出现在V+0模式中的不及物动词绝大多数为准二元动词,该类动词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与它发生
44
强制性的句法联系,并且当这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共同出现时,其中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用介词来引导(张志英匡腊英2003:49)。

这种分析视角依然是归纳性、概率性的。

在生成语法看来,动词论元的性质和数量由动词的次语类化(subcateg orizati on)决定。

逻辑证明,只有句法独立性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所谓的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这一现象。

其一,句子所表达的使客体移动的意义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句中的动词或别的题元成分所具有的使动意义。

研究表明,句法结构才是真正决定动词的功能(用法)的因素。

也就是说,具体到句子运用,动词作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的问题,一般由句法结构决定。

其二,动词论元的性质和数量是动词本身的语义成分和后面宾语的语义成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说法,未免过于笼统、含混和主观臆断,不能使受话人深入细致地把握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

笔者认为,这种相互作用就是Cho m sky的运算和核查。

简言之,是句法关系决定动词本身的功能,而绝非语义所致。

其三,认知语法是从繁、非演绎的,从下到上,企图从现象入手寻求统一解释。

可是,凭借对现象的归纳整合以及经验范围的验证势必造成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而只是表象的、线性的、无限的、弥散的、流变的。

按照这样推理,一个构式对应一个意义,不同的构式产生不同的意义,那么构式是不可穷尽的,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这也恰恰证明构式本身的局限性和不可行性,是无法达到统一的解释。

凭借下位的现象或经验解决不了上位的本质问题。

我们以生成语法的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分析这类现象,问题就大大简化了。

结构依赖性原则是不可违反的,违反就不是人类语言。

当一个词进入句法结构模板中的V槽中,经过句法运作的参数调变或功能转换,就具有表征或凸现出实际的及物或不及物的功能,获得具体用法。

及物性原型观的局限也因此凸显出来了。

我们毕竟不能以哪个用法先出现或哪个用法使用频率更高来判定哪个是原型的,更何况原型本身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和因事而异。

原型和非原型是无法判断清楚的,也就无所谓原型和非原型问题了。

3 有关及物性问题所引发的思辨及余论
我们从动词的及物性现象入手,追问及物性的本质问题。

讨论表明:将原型理论引入语法研究并不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和理论优势。

这虽然符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即语言是由语义、结构和功能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但用原型理论解释句法现象,只是对认识事物的全貌和整个过程作出片面的语用解读或阐释罢了,所以将原型理论引入语法研究不能解决语法的本质问题。

原型范畴理论在涉及到语法范畴层面、语言的本质问题时,不能完全给出合理的解释。

而且由于不同语言中的原型概念不同,也很难弄清划分原型的根据,所以语言中究竟有多少原型意义是很难确定的。

所谓原型,不过是在一般认识过程中的识解及约定说法而已。

无论如何,都动摇不了经典范畴理论的根基,原型理论对经典范畴理论构不成真正意义的挑战。

参考文献
龚 放.认知语法的特点及与生成语法之比较[J].外语学刊,2001(4).
刘晓林.也谈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问题[J].外国语, 2004(1).
王 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张志英匡腊英.从配价角度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Cruse,D. A.M eaning in L anguage[M].London:Oxf 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Goldberg, 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 ar A p2 proach to A rgum ent S tructure[M].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Lakoff,G.&M.Johns 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2 bodied M 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 estern Thought[M].
New York:Basic Books,1999.
收稿日期:2007-07-20【责任编辑 王松鹤】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