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 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 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 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 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语言品析
快速跳读:找找看这是一个怎样的 奇迹创造者?(请圈画直接和间接 刻画牧羊人的句子)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荒地 光秃秃的山 初遇牧 狂风呼啸 游人稀少
高原:干旱无比
羊人 “爬”“戳”——老人艰难植树
植
“放”“盖”
树 的 牧 羊
再见牧 羊人
地毯 薄雾 茂盛 湿润 鲜嫩 挺拔
高原:溪水 奇迹
硬朗 一直在种树——老人执著奉献
人
飘着香气 幸福 最后一 舒适 青春 活力
3、再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
牧羊人的情况
初遇 牧羊人
再见 牧羊人
55岁 独居 牧羊 种树
身体硬朗 养蜂 种树
最后见
牧羊人 已经87岁了
高原的情况
荒地秃山 狂风怒吼 干旱无比
树木成林 挺拔茂盛 有了溪水
一片沃土 生机勃勃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 线索,条理清晰。
2.根据表格内容,前后的景物描写构成对比。 3.本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
2.巧用议论点题。 本文作者在首尾两段成功地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进行点题。开头段 的议论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结尾段的议论起到了呼 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
拓展
中国植树模范杨善洲
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 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 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 望。
•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代表作品有《强力友人》、《屋 顶上的轻骑兵》、《种树的人》、《面包师的老 婆》、《追捕》、《收获》、《安吉儿》等。部分
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文学奖。 •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 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 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我”是植树牧羊人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根据小说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1、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 。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
2.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 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 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 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抒Hale Waihona Puke Baidu议论 坚毅 无私
课文主旨
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 年的坚持,种植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 ,抒发了对牧羊人这一壮举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 时表达了希望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 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望。
本文突出艺术特色
1.善用对比手法。 本文运用多种对比手法,其一是场景对比,将废墟的荒芜贫瘠景象 与绿洲生机盎然景象前后变化进行对比,将废墟上刺耳的风声,与 变成绿洲后的微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牧羊人创造与战争及人类对 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行对比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的伟大 作用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 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 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 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 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 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 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 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 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 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热爱生活、积极、认真、勤劳
3、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
不张扬。
侧面描写 安静、忠厚、不张扬
4、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看他挑得那么认 真,那么仔细。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 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 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
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5、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 坑。然后,他轻轻地 往坑里放一颗橡子, 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6、我问他,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
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
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语言描写
慷慨无私
7、“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 面上的植物。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 的精神。
文体常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 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 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 品。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篇幅长短可以分 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高原:生气 富饶
次相见 老人 年事已高——无限敬佩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检查预 习
1、读准红色字字音
坍塌 tān 溜达 liū 戳穿 chuō 酬劳 chóu 慷慨 kǎi
废墟 xū 缝隙 xì 干涸 hé 山毛榉 jǔ 薰衣草 xūn
2、理解下列词语意 思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造就:①培养使有成就;②造诣;成就( 多指青年人的)。 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沉默寡言: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 很少说话。
植树的牧羊人
1.把握文中主要事件,学会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2.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 章线索。 3.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
走近作者
•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
(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
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
恶劣
家庭环境 (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 子也去世了)
痛苦不幸、孤独凄凉
侧面衬托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
9、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 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 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 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 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 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 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段是总说。
思考
• 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议论,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 • 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
感情基调; • 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头,点明中心,又歌颂牧羊人,表达自
己的敬佩之情。
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分析人 物形象,并按以下格式发言。
通过“……句子,看出他是一个……的人”的句式, 说说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批注在课本上 )
“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
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
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羊吃树,为了种树,他放弃了牧羊,他添置
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
动作描写 坚持不懈、顽强坚毅
8、
自然环境
重点段落赏析
精读课文,圈点、批注并赏析以下四段精妙之 处,用“这一段很精妙,妙在 ”的格式说话。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 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 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 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 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 穿过树林的响声。
1、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
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神态描写
自信、平和
2、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房间里收
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
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看得出,
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
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
自主学 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 一个怎样的故事。
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明确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文章讲述了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去阿尔卑 斯山高地牧羊,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把一片不 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
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例如:通过“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
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 救大地的任务。”这个句子,我看出他是一个目标远 大而高尚的人。
……
示例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
语言品析
快速跳读:找找看这是一个怎样的 奇迹创造者?(请圈画直接和间接 刻画牧羊人的句子)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荒地 光秃秃的山 初遇牧 狂风呼啸 游人稀少
高原:干旱无比
羊人 “爬”“戳”——老人艰难植树
植
“放”“盖”
树 的 牧 羊
再见牧 羊人
地毯 薄雾 茂盛 湿润 鲜嫩 挺拔
高原:溪水 奇迹
硬朗 一直在种树——老人执著奉献
人
飘着香气 幸福 最后一 舒适 青春 活力
3、再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
牧羊人的情况
初遇 牧羊人
再见 牧羊人
55岁 独居 牧羊 种树
身体硬朗 养蜂 种树
最后见
牧羊人 已经87岁了
高原的情况
荒地秃山 狂风怒吼 干旱无比
树木成林 挺拔茂盛 有了溪水
一片沃土 生机勃勃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 线索,条理清晰。
2.根据表格内容,前后的景物描写构成对比。 3.本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
2.巧用议论点题。 本文作者在首尾两段成功地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进行点题。开头段 的议论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结尾段的议论起到了呼 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
拓展
中国植树模范杨善洲
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 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 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 望。
•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代表作品有《强力友人》、《屋 顶上的轻骑兵》、《种树的人》、《面包师的老 婆》、《追捕》、《收获》、《安吉儿》等。部分
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文学奖。 •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 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 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我”是植树牧羊人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根据小说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1、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 。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
2.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 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 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 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抒Hale Waihona Puke Baidu议论 坚毅 无私
课文主旨
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 年的坚持,种植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 ,抒发了对牧羊人这一壮举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 时表达了希望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 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望。
本文突出艺术特色
1.善用对比手法。 本文运用多种对比手法,其一是场景对比,将废墟的荒芜贫瘠景象 与绿洲生机盎然景象前后变化进行对比,将废墟上刺耳的风声,与 变成绿洲后的微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牧羊人创造与战争及人类对 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行对比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的伟大 作用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 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 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 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 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 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 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 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 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 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热爱生活、积极、认真、勤劳
3、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
不张扬。
侧面描写 安静、忠厚、不张扬
4、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看他挑得那么认 真,那么仔细。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 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 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
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5、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 坑。然后,他轻轻地 往坑里放一颗橡子, 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6、我问他,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
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
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语言描写
慷慨无私
7、“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 面上的植物。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 的精神。
文体常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 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 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 品。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篇幅长短可以分 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高原:生气 富饶
次相见 老人 年事已高——无限敬佩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检查预 习
1、读准红色字字音
坍塌 tān 溜达 liū 戳穿 chuō 酬劳 chóu 慷慨 kǎi
废墟 xū 缝隙 xì 干涸 hé 山毛榉 jǔ 薰衣草 xūn
2、理解下列词语意 思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造就:①培养使有成就;②造诣;成就( 多指青年人的)。 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沉默寡言: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 很少说话。
植树的牧羊人
1.把握文中主要事件,学会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2.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 章线索。 3.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
走近作者
•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
(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
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
恶劣
家庭环境 (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 子也去世了)
痛苦不幸、孤独凄凉
侧面衬托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
9、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 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 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 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 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 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 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段是总说。
思考
• 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议论,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 • 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
感情基调; • 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头,点明中心,又歌颂牧羊人,表达自
己的敬佩之情。
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分析人 物形象,并按以下格式发言。
通过“……句子,看出他是一个……的人”的句式, 说说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批注在课本上 )
“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
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
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羊吃树,为了种树,他放弃了牧羊,他添置
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
动作描写 坚持不懈、顽强坚毅
8、
自然环境
重点段落赏析
精读课文,圈点、批注并赏析以下四段精妙之 处,用“这一段很精妙,妙在 ”的格式说话。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 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 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 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 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 穿过树林的响声。
1、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
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神态描写
自信、平和
2、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房间里收
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
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看得出,
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
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
自主学 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 一个怎样的故事。
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明确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文章讲述了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去阿尔卑 斯山高地牧羊,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把一片不 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
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例如:通过“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
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 救大地的任务。”这个句子,我看出他是一个目标远 大而高尚的人。
……
示例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