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Vase Surg,2005.41:269—278.
血管腔内治疗
kalbaugh等前瞻性评估了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 84例患者1年后生活质量结果: • 间歇性跛行患者
一期通畅率、行走能力的维持、生活自理率分别 是78.5%、100%和100%; • 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 1年的一期通畅率、保肢率、运动功能的维持率、 生活自理率分别是35.2%、77.2%、75.8%和92.8% • 所有患者身体机能、疼痛缓解方面均有所改善。 无手术并发症或发生手术死亡。
J Vase Surg.2006,43:1183-1190.
下肢动脉旁路术
La Muraglia等报道2404例股浅动脉闭塞外科旁 路移植术的结果:
• 30 d病死率为2.7% • 并发症发生率为18.7%
移植物血栓形成发生率为7.4% 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4%
J Vasc Surg. 2009; 50(2):299-304
• 生活质量评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血管成形术住院时间较短,初期花费较少。
旁路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比较
结论 严重肢体缺血行血管成形术与旁路术的 临床结果相似。 前者的费用较低,但再干预率较高。
旁路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比较
Kedora等报道了Viabahn支架移植物与股腘动 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对照研究结果:
3. 两者可能共同关注的指标 保肢率、症状改善率、创口愈合情况、手 术病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下肢动脉旁路术
1998年,Nieoloff等即提出了股浅动脉闭塞性 病变行旁路移植术的理想的评估标准:
①无手术并发症; ②缺血症状缓解; ③创口快速愈合; ④快速恢复到病前状态; ⑤无复发或无需再次外科干预。
表现:肢体疼痛,皮温降低,皮色苍白, 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
Christos报道PTA和支架植入术 meta分析的结果: 1343例患者中 PTA早期血栓或栓塞发生率为2.37% 支架植入术早期血栓或栓塞发生率为3.67%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标准评估112例股浅动脉闭塞性病变行旁路 术患者结果:
• 围手术期病死率为7% •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 • 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4% • 54%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干预 • 25%的患者身体功能状态较术前下降。
下肢动脉旁路术
• 26例患者需要截肢 • 手术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是个月 • 缺血创口平均愈合时间是个月 • 仅14%患者达到上述理想的评估标准。 • 手术切口愈合时间较长,
再狭窄或闭塞
• 一项欧洲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 髂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年通畅率94%,PTA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
处理: • 注意围手术期药物用量 • 术中给予全身肝素化并及时追加 • 发生动脉血栓形成立即通过导管溶栓 • 对于较大的动脉血栓, 可行手术取栓
女性,72岁,左SFA长段CTO病变
予腔内成形术,造影见SFA支架内血流通畅
• 术后静息痛症状一度缓解,但1天后复发 • CDFI:支架内血栓形成 • 原因?
原因: 一是技术种类多 二是每个技术可单独亦可组合应用。 • 应评估4个变量: 患者、病变类型、观察者和治疗方法。
血管腔内治疗
Surowiec等报道了不同的(TASC)分级的股浅动 脉病变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结果
• 表明随着TASC分级的增高 通畅率随之下降。
• 1年时TASC A、B、C和D级病变 一期通畅率分别是87%、83%、68%和38%
动脉穿孔
• 较严重但少见的腔内治疗并发症, • 临床表现为肢体肿痛
血管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 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 • 常见原因是操作不当 动作粗暴 选择球囊直径过大,压力过高。
动脉穿孔
• 出现穿孔时可导入球囊暂时阻断血流, • 在相应位置外用绷带加压包扎。 • 若球囊扩张后出现的动脉裂口较大
出血严重 可用球囊控制近端血流 再植入支架行腔内修复 或外科手术修复。
血管腔内治疗
• 较好的保肢率、运动功能的维持率 • 较高的生活自理率和临床症状改善率 • 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 具有安全、有效和明显微创优势。
旁路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比较
严重下肢缺血旁路术与血管成形术对照研究 (BASIL, Bypass VS Angioplasty in Severe Ischemia
• 出现夹层影响血流时, 可植入支架。
动脉夹层
Surowiec报道 329例PTA或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结果 动脉夹层发生率为5% 动脉穿孔发生率为3%
女性,65岁,左髂动脉闭塞
以6-100mm球囊预扩后出现夹层
植入8-100mm Fluency plus 覆膜支架,再次造影见夹层消失,血流通畅
Gardiner等报道一组周围动脉PTA并发症, • 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
其中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6% • 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 • 动脉栓塞发生率% • 动脉夹层发生率3% • 动脉破裂发生率%,其中4%需要外科手术
处理。
• 髂股动脉PTA并发症发生率3-5%, • 腘、胫动脉为8-19%,需外科处理的为1-9%。
• 男性,71岁 • 右髂外动脉闭塞
6-80mm球囊预扩
植入8-100mm裸支架 再予8-80mm球囊后扩
后扩中患者突然出现腹痛 再次造影见髂动脉破裂,造影剂外溢
即予10-80mm覆膜支架覆盖髂动脉破 裂处,再次造影见破口被隔绝,无造 影剂外溢
动脉痉挛
• 导管、 导丝的刺激可引起血管痉挛 • 膝下动脉管径较细,更易发生 • 操作时间过长会增加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of the Leg)包括了452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 • 4年时两组有相似的保肢率,手术病死率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成形术为3%,旁路 术为5%);
Lancet.2005,366:1925—1934.
旁路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比较
• 外科术组的感染、切口并发症和心血管事 件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7%比4l%)。
动脉痉挛
• 痉挛持续不缓解, 可导致动脉急性血栓形成 • 尽量减少对血管刺激, 减少操作时间 • 通过导管在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10 mg • 或罂粟碱30 mg 有助于缓解动脉痉挛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
原因: • 穿刺点压迫不当 • 导管、 导丝、 球囊对动脉壁的损伤, • 动脉痉挛 • 附壁血栓或硬化斑块脱落 • 围手术期抗凝、 抗血小板药物用量不足等。
病情缓解慢, 离理想的标准相差甚远。
J Vasc Surg, 1998, 27:256-266.
下肢动脉旁路术
Chung等报道334例患者股浅动脉闭塞性行旁路移植 术的切口愈合和功能改善结果:
• 一期通畅率为63% • 保肢率为85% • 5%患者不能自理 • 手术病死率为1.2% • 并发症发生率为3.2% • 45%患者需要手术 • 5.6%患者获得了理想结果。
假性动脉瘤
主要由于压迫穿刺点不佳所致。 • 对于直径< 3 cm 者可重新压迫
或超声引导下压迫, 可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 • 直径>3 cm、 且上述方法无效时, 需手术或植入覆膜支架。 预防措施: 精准穿刺、 拔除鞘管后加以有效压迫
假性动脉瘤
Surowiec(2005年) 329例PTA或支架植入术临床结果 出血或血肿发生率为5% 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2%
病、 高脂血症等疾病 • 不能放松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基础疾病加重
• 围手术期药物控制血糖、 血脂、 血压水平 • 需正规抗凝、 抗血小板治疗 • 有心肌梗死病史、 极高危高血压等患者应维持围
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术后出现心力衰竭,与术后回心血量增加、 未能及
时强心、 利尿等治疗有关。 • 发生造影剂肾病; • 腔内治疗应尽可能缩短时间,适可而止 • 不要刻意追求完美的影像学表现 • 以减少对全身的影响。
下肢动脉旁路术
开放旁路术最核心的问题是移植物 目前为止最好的移植物是自体大隐静脉。 40%病例同侧的大隐静脉不足或不能提供 必须应用替代的移植物 应用替代移植物结果较差。
J Vasc Surg。2002。35:1085-1092.
血管腔内治疗
• 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 • 腔内治疗的评估复杂且困难
• 100条肢体平均随访18个月 • 两组1年一期和二期通畅率无统计学意义的
差异(支架移植物为73.5%、旁路术为74.5%)。 • 两组干预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相同。 • 支架移植物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旁路术组
比3.1 d)。
J Vasc Surg。2007,45:10-16.
血管腔内治疗并发症
• 基础疾病加重 •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穿刺部位并发症 • 动脉夹层 • 动脉穿孔 • 动脉痉挛 •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 • 再狭窄或闭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闭塞动脉开通 大量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进入全身循环 体内自由基增多 导致细胞膜局部破坏直至溶解 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酸中毒 多器官功能衰竭
缺血再灌注损伤
围术期应重视 纠正酸中毒、 清除自由基; 术后常规检测血压、 血氧分压、 血电解质、
血尿素氮、 血糖、乳酸等指标。 给予清除自由基的药物( vit C/vit E/ 还原型
复习上次手术造影,见股总动脉内漂浮物,考虑为内膜片掀起,术后脱落造成远端栓塞
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中造影见支架内血栓形成
取出的内膜片及血栓
取栓后再次造影,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
再狭窄或闭塞
原因: • 球囊扩张不充分 • 支架贴壁不良或明显残余狭窄 • 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 • 管壁弹性回缩及血管重塑 • 血栓形成等 • 合并糖尿病、 肾功能减退或凝血功能亢进 •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危险性增高。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腔 内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
王深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ASO的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基础治疗 • 以经典的外科旁路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治
疗 • 新近发展的血管腔内治疗
术后观察指标
1.医师关注较多的指标 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
2.患者关注较多的指标 生活质量、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住 院时间、医疗费用、再住院率、出院时状 态等
动脉夹层
开通长段闭塞病变或球囊扩张时 易将内膜掀起形成夹层。 • 选择合适的导管、 导丝通过病变, • 进行适当的球囊扩张。
动脉夹层
• 长段闭塞段或伴有较严重的钙化病变, 常规方法难以通过, 可从病变血管的内膜下进入远端真腔;
• 长段病变或相邻的多个短段病变, 选用长球囊扩张 避免用短球囊分次反复扩张。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9) 30,44–55
出血及血肿
预防措施: • 避免穿刺点超过腹股沟韧带 • 正确压迫或使用血管闭合器 • 避免使用抗凝、溶栓药物过量。
出血及血肿
预防措施: • 血肿或皮下瘀斑范围较小, 可自行吸收;
范围扩大或出现腹膜后出血, 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手术缝合止血 采用覆膜支架进行封闭。
谷胱甘肽等).
穿刺部位并发症
包括出血、 血肿、 假性动脉瘤等。 局部出血和血肿 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 皮下瘀斑 原因: • 高位穿刺、 操作者技术不熟练 • 反复穿刺 • 压迫不确切 • 未有效制动患肢 • 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等。
出血及血肿
Christos报道的PTA和支架植入术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 1343例患者中 PTA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4% 支架植入术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5%
J vasc Surg,2006,44:296—30
血管腔内治疗
Kudo等报道了随访10年以上 41例股浅动脉病变血管成形术联合选择性支架
置入术 结果: • 1年一期和二期通畅率分别是60%和86%。 • 3年保肢率为93%,手术死亡率为0.9%
J Vase Surg,2005,41:423-435.
结论: • 并发症的发生与下列情况相关: •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 患者全身情况 • 病变血管条件、范围、程度 • 腔内治疗的方式 • 选择的材料 • 设备条件 • 围手术期处理等
Radiology,1986,159(1):201-208.
基础疾病加重
• 下肢 ASO 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外周表现 • 常合并高血压、 冠心病、 脑血管病、糖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