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日积月累+文言文及运用(知识盘点+试题)-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 日积月累+文言文及运用
一、全册日积月累、文言文盘点。

(一)日积月累相关内容。

1.古代关于年龄的别称。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guàn):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补充积累】
总角——幼年总称;知天命——指人五十岁;耄耋——指人八九十岁金钗之年——指女子十二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
2.关于做人道理的名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大意】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大意】君子的心怀总是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大意】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大意】不义之事做多了,一定会自受其害。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大意】人有了羞耻之心,有的事情就不会去做。

【运用示例】
1.警察严肃地告诫罪犯:“多行不义,必自毙”。

(二)教材出现的文言文。

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②鬻:卖。

③陷:刺破。

④或:有的人。

⑤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重点词意思。

誉.之曰(称赞)其人弗.能应也(不)不可同世而立.(存在)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发现自己前后说法之间是有冲突的,所以面对围观者的质问无法应对。

(3)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2.《杨氏之子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②。

孔君平诣③其父,父不在,乃④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⑤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⑥家禽。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②惠:同“慧”。

③诣:拜访。

④乃:就,于是。

⑤示:给……看。

⑥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重点词语的意思。

孔君平诣.其父(拜访)乃.呼儿出(于是,就)孔指以示.儿曰(给……看)(3)文中两人的对话妙极了,妙在何处?
两个人都根据对方的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3.读一读,注意加点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坚固)弗能应.(应答)
道.旁李(道路)溺而不返.(返回)
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
我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

【补充填空】
群儿戏于庭.(庭院)足跌没.水中(淹没)
诲人不倦.(厌倦)有恒.者(恒心)
二、实战演练。

(一)我能根据积累填空。

1.根据表述填上合适的名言。

有同情心是仁德的开端,就像《孟子》里说的,。

《论语》里关于君子与小人有这样的两条论断:,;
,。

《左传》里“,”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坏事一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2.日积月累。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不惑。


(2)老爷爷笑着说:“我七十岁了,之年,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有精神。

”(3)小小十三岁了,正值年华,活泼可爱。

(4)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3.《杨氏之子》选自《》,文中面对孔君平的调侃,杨氏之子机智应答:“”。

4.读一读,写出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弗能应.()道.旁李()
溺而不返.()冀复.得兔()守.株待兔()
我的发现:
5.我会积累并运用。

(1)小铭的哥哥已到了弱冠之年,这就是说,他的哥哥的年龄是_________。

(2)王嫣今年十三岁,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来形容她的年龄。

她的姐姐年满十五岁,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来形容她姐姐的年龄。

(3)俗话说,三十____________,四十____________。

(4)“自相矛盾”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加点词。

示:曰:
(2)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
(3)杨氏之子用一句“”回应了孔君平的逗弄。

其巧妙之处在于。

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是一个
的孩子。

7.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1)多行不义,。

(2),则能有所不为。

(3),仁之端也。

(4)君子,小人。

(5)君子喻,小人喻。

我的邻居小张常常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大家都避而远之。

妈妈常说他没有羞耻之心,因为朱熹曾说:“。

”像他这种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因为俗话说:。

(二)我能根据表述选出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里。

1.下面选项中的“之”与其他三项中的“之”意思不相同
.....的是()
A.誉之.日
B.以子之.矛
C.不可陷之.盾
D.无不陷之.矛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
.....是()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3.读文言文要注意其节奏和韵味。

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句是()
A.为/设果,果/有杨梅。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君平/诣/其父。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根据《杨氏之子》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D.“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 yīng。

6.“花甲重逢,再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你猜这副寿联写的老寿星有几岁?()
A.121
B.139
C.141
D.127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其人/弗能应也。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8.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矛之利.锋.利
B.道.旁李道.路
C.冀.复得兔希冀.
D.誉.之曰荣誉.
9.下列选项中表示男子成年的称谓是()
A.弱冠
B.及笄
C.豆蔻年华
D.期颐
(三)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自相矛盾》,完成相关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吾盾之坚.(坚固,坚硬)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杨氏之子》,并完成后面练习。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段文字选自《》。

2.解释词语。

甚:惠:
3.写出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4.两人的对话精妙极了,你觉得妙在何处?
5.请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杨氏之子?
阅读《自相矛盾》,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dùn)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3分)
誉.之曰:“吾盾(dùn)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fú)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3.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速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若此:像这样惑:困惑
1.根据内容猜测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是.吾剑之所从坠()
2.翻译句子。

(2分)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阅读文言文《杨亿巧对》,完成练习。

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

”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当时担任宰相。

会:适逢,恰巧。

杨大年:即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1.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水底日为.天上日()(2)因.请其对()
2.用现代汉语解释“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在这个故事中,杨大年称得上是文学家吗?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子。

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对。

上联:轻风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阅读文言文《疑邻窃斧》,完成练习。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
(2)掘.于谷而得其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
3.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4.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
参考答案:
(一)我能根据积累填空。

1.根据表述填上合适的名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多行不义,必自毙
2.日积月累。

四十古稀豆蔻弱冠
3.《世说新语•言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读一读,写出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坚固应答道路返回重复守候
我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

(4分)
5.我会积累并运用。

(1)二十岁左右
(2)豆蔻年华及笄
(3)而立不惑
(4)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不能言行相互抵触,要三思而后行
6.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给……看。

说。

(2)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故意逗孩子。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由“孔”姓联想到孔雀,婉转对答
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7.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1)必自毙(2)人有耻(3)恻隐之心
(4)坦荡荡长戚戚
(5)于义于利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多行不义,必自毙
(二)我能根据表述选出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里。

1.A
2.B
3.D
4.D
5.C
6.C
7.D
8.D
9.A
(三)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自相矛盾》,完成相关练习。

1.C
2.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3.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阅读《杨氏之子》,并完成后面练习。

1.世说新语
2.很,非常同“慧”,聪明
3.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了回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夫子您家的鸟。


4.两人都根据对方的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5.有礼貌、聪明、思维敏捷
阅读《自相矛盾》,完成后面的练习。

1.称赞不存在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后面的练习。

1.从这里
2.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刻舟求剑告诉我们做事要考虑情况的变化,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阅读文言文《杨亿巧对》,完成练习。

1.(1)是(2)于是
2.正好赶上杨大年来报告事情。

3. (说出理由即可)例:称得上,因为他应声曰,说明是脱口而出,而且大家都觉得他对得好。

4.舞
阅读文言文《疑邻窃斧》,完成练习。

1.(1)看(2)挖
2.后来,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就觉得他的动作态度、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3.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们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完成练习。

1.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3.他们的判断角度不同,一个从大小角度看,一个从温度角度看。

4.因为孔子回答不出他们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