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应用中的创新能力。

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我,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

我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如何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

我认为,大多数教师感觉很难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依据课程目标探究出一套符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模式。

我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从前面的阐述中知道,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是信息道德,都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因此,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

倘若学生每次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期下来,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有时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

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更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炼和探索。

如:《传递爱心——图形的改变》
在本节课上课时,遇到我学区一名孩子得了白血病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

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传递爱心——图形的改变》。

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2、灵活把握教材的内容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一套教材如果规定在三到四年中学完,那是不可思议的事。

因为三四年后,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又会是另一番模样。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也不必拘泥于教材的体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当前配备的计算机软硬件水平,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有必要提前介绍某些程序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某些最常用的优秀软件。

在介绍时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只介绍它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它的最突出的功用,然后是各种程序的综合使用方法。

如在Word程序中,给一个文档添加图片,可以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的方法,也可以借助另外的看图、编辑软件(如ACDSee 、Explorer、画图),先进行浏览、编辑,再选中满意的图片进行复制,然后在Word程序中用“编辑——粘贴”的方法加入图片。

显然,后一种方法在需要浏览、处理大量素材的时候尤为实用、高效。

3.让学生充分地“想”让学生充分地“做”
培养信息素养的第三个途径就是,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目前学生还不能在课后做作业,为了抓好巩固这一环节,教师必须留出时间让学生
在课上做作业。

既然如此,课就不能再上成讲解、练习、再讲解、再练习的模式,而应该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合二为一、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课堂分为学习新内容和学生实践两大部分。

如:在学习Word2000这个程序中,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教师可以编制“设计一张贺卡”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用范例。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教学广播系统给学生看一张制作精美的贺卡。

当学生看到这张精美的贺卡时,头脑中自然会有一个鲜明的印象。

接下来教师再讲解如何运用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进行制作。

讲解的顺序就是制作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学生学会贺卡的制作之后,教师趁热打铁,可以让学生提出其它的应用问题,如:设计一张动物运动会的奖状,一个学生作文集的封面,一个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一张庆祝六一文艺演出的海报等等。

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地去解决问题。

4.关注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规范并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不在教师的说教中,也不在危言耸听的案例里,而是要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

首先,要让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遭遇信息伦理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及作业内容时精心策划。

如在作业“撰写旅游计划”中,学生会碰到网上下载信息的版权问题;在作业“我的同学”中,需要解决同学肖像使用权问题以及恶搞同学肖像所引发的纠纷问题.
其次,对学生可能碰到的信息伦理问题给予正确引导。

这需要教师在设计信息活动时,对可能出现的信息伦理问题给出明确的要求和正确的指向。

我的做法是在每次课堂实践内容中,对信息伦理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再次,及时对学生的信息行为进行检测和跟踪反馈。

我的做法是,在实践内容的评价量规中,对信息伦理问题设置一定权重,并进行检测反馈。

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者之中,信息道德的培养最为艰辛,所以,我对于不符合信息伦理的行为,除在成绩中体现外,在“温馨提示”中要特别提醒,还要对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总之,我相信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生的信息素养会在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下共同提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