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课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课程)【圣才出品】
第6章课程
1.什么是课程?谈谈⾃⼰的理解。

答:(1)课程概念的⼏种主要观点
①课程即教学科⽬
最早采⽤“课程”⼀词的斯宾塞,是从指导⼈类活动⽅⾯的诸学科⾓度,来探讨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的。

但只关注教学科⽬势必会忽视学⽣的⼼智发展、情感陶冶和创造性表现等对学⽣成长有重⼤影响的因素。

②课程即学习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即学⽣的学习经验。

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实际学到些什么。

从理论上讲,这⼀课程观似乎很有吸引⼒,但在实践中很难实⾏。

此外,这⼀课程定义把学⽣的个⼈经验都包含进来,显得过于宽泛。

③课程即⽂化再⽣产
鲍尔斯和⾦蒂斯是这⼀主张的重要代表⼈物。

他们认为,任何社会⽂化中的课程都是该种社会⽂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产对下⼀代有⽤的知识和价值。

这⼀观点的缺陷在于,教育者以为课程⽆需关注社会⽂化的变⾰,就会使现存的偏见永久化。

④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以巴西的弗雷尔为代表的教育家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课程已经成了⼀种维护社会现状的⼯具,使⼈民⼤众⽢⼼处于从属的地位,或归咎于⾃⼰天性⽆能。

所以,他主张课程应该使学⽣摆脱盲⽬依从的状态,即要使学⽣在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起主导作⽤。

这⼀观点的缺陷在于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上,学校组织并未在政治上强⼤到⾜以促使社会发⽣重⼤变⾰的地步。

⑤古德来德对课程的定义
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第⼆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第四种是实⾏的课程,即指在课堂⾥实际展开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此外,还有相当⼀部分⼈认为,课程有⼴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门学科,⼴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的总和。

所谓教学科⽬,⼜简称学科,是指根据⼀定的教学⽬标,从某⼀门科学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按照⼀定的逻辑—⼼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2)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课程是由⼀定的育⼈⽬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式构成的⼀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从育⼈⽬标的⾓度看,课程是⼀种培养⼈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度看,课程是⼀种适合学⽣⾝⼼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个性全⾯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2.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是何关系?它们在课程中各起何种作⽤?与当前的课程改⾰有何关系?
答:(1)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的关系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应有的育⼈资源与蓝图的作⽤,就必须编制好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本,即课程⽅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者与课程的关系分别如下:①课程⽅案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的⽽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
件,主要涉及课程的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

课程⽅案是对课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规定学校的培养⽬标,规定课程开设的时间、学时和学分,规定上课周数、复习考试周数、节假⽇周数以及参加其他活动的时间。

课程⽅案虽然不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却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依
据,是学校⼯作正常进⾏所不可或缺的。

②课程标准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标准,⼜称教学⼤纲,是指在⼀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标和课程⽅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的指导性⽂件。

课程标准⼀般由说明、课程⽬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

课程标准阐释每门课程的性质并规定其质量标准,它对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程的灵魂。

③教科书与课程的关系
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书。

教科书⼀般由⽬录、课⽂、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其中课⽂是其主要部分。

教科书具有“学习资源”的性质,是学⽣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依据,是课程作⽤得以发挥的蓝本,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和汇集。

总体⽽⾔,在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案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阐释每门课程的性质并规定其质量标准;教科书陈述每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应开展的活动。

因此,只有三者与课程相结合,才可以确保课程顺利的实施,教学有效的开展。

(2)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在课程中的作⽤
①课程⽅案起到了总体规划和设计的作⽤。

课程⽅案规定学校的培养⽬标,规定课程开设的时间、学时和学分,规定上课周数、复习考试周数、节假⽇周数,以及参加其他活动的时间。

可见,课程⽅案对课程起到了总体规划和设计的作⽤。

②课程标准起到了⽬标导向的作⽤。

课程标准涉及教学科⽬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规定了课程的总⽬标和课程各个领域的具体⽬标,针对课程标准的实际运⽤提出了建议。

因⽽,其对课程起到了⽬标导向的作⽤。

③教科书起到了⼯具性作⽤。

教科书以准确的语⾔和鲜明的图表,明晰⽽系统地按教学科⽬分别编写的教学规范知识。

教科书是学⽣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具,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可见其在课程实施中的⼯具性作⽤。

(3)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与当前课程改⾰的关系
①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是课程改⾰得以实现的依据。

课程改⾰的实施和运作需要以⼀定的理论和规定为先导。

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便是这些理论和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教育界的专家们经过研究和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作为课程改⾰的依据,指导课程改⾰的实施。

②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是课程改⾰成果的集中体现。

经过具体实践的检验和验证后,原本从理论上设定的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需要进⾏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的为课程改⾰服务。

同时,它们也是课程改⾰成果的集中体现。

3.学了课程与课程理论发展及其论争的课程问题,你有何新的认识?
答:学习课程、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课程发展史上争论的主要问题,对于认识和处理现实中的课程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富有借鉴意义的。

具体⽽⾔,主要有如下⼏点:(1)课程、课程⽅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密切相关
在课程⽅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案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阐释每门课程的性质并规定其质量标准;教科书陈述每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应开展的活动。

可见,只有它们三者与课程相结合,才可以确保课程顺利的实施,教学有效的开展。

(2)应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类型,各有特点与不⾜,⼆者既相互对⽴,⼜相互补充。

在课程设置与编制上,不可⽤⼀种课程理论去否定、取代另⼀种课程理论,应当分别发挥两种课程不同的特点与作⽤,以发挥现代课程最佳的整体功能。

(3)应将⼀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编制上,必须将⼀元化与多样性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

若⽚⾯强调课程的⼀元化,就会造成课程与教材的单⼀、僵化,不利于调动积极性,阻碍社会与个⼈的发展。

也不能盲⽬追求多样化,那样会造成课程的繁杂,加重学⽣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4)应将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相结合
⾼中在完成普通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适当结合地⽅需要开设⼀些职业技术课程或综合技术教育课程,以便学⽣毕业后对劳动就业有所准备。

⽽不能⽚⾯的强调狭隘的专业知识,只有普通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相结合才能顺应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变化的趋势。

4.你认为教师与课程有何关系?
答:教师与课程都是学校教育教学⼯作中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个⽅⾯:(1)教师是课程价值得以实现的核⼼因素
尽管影响课程实施和课程价值实现的因素错综复杂,但教师是处于战略地位的核⼼因素,因为教师是直接参与并起主导作⽤的课程实施者,其他因素往往要通过教师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因此,教师是课程价值得以实现的核⼼因素。

(2)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教师不是孤⽴于课程之外的,⽽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

教师
对于课程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3)课程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课程以及与课程紧密联系的教育⽅案和课程标准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较为科学有效的,它们规定了教育教学的⽬标、内容以及相应的要求和标准。

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作需要以课程为依据系统的开展。

总之,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实现课程价值的核⼼因素,⽽课程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作的依据和标准,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5.从教师⾓度看,课程设计有何意义?
答:课程设计是以⼀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订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式的活动,是对课程⽬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式的具体化过程。

作为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明如下:
(1)有助于教师确切、深⼊地理解教育⽬标
通过参与教育⽬标的设计,教师可以清晰的了解教育⽬标制定的依据,设计的⽅式等,有助于教师确切⽽深⼊的把握和理解教育⽬标,指导教育教学⼯作的开展。

(2)有助于教师整体、全⾯地把握教育内容
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师对课程内容会把握更准确,对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的理解更科学,有助于教师整体⽽全⾯的把握教育内容,科学合理的施教。

(3)有助于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作
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使其对课程⽬标、课程内容都有了深⼊⽽系统的把握和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教育规律、教育理论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助于更加科学的开展教育教学⼯作。

总之,课程设计的过程是有助于教师深⼊了解课程的过程,教师的参与将有助于整个教育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