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课件 教师用书:1 题型1 文言实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6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以利用这种结构,由已知推断未知。所以:“贯”与“通”义同,“以”与“用”义同,
而“逸豫”与“忧劳”相反。A 项中“将”与“率”义同,可推知“将”为动词“率领, 带领”。
【答案】 A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2
5.通假、活用推测法(本义不通时,推测是否有通假、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当遇到某个实词的常见义都讲不通时,便应该从通假字、词类活用的角度 考虑。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字义;或者根据语法成分,推知 词类活用的类型,进而判断词义。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9
【解析】 B.“真可惜也”应该是“确实令人仰慕”的意思。本题 C、D 两项可运 用联想印证法。C.“微旨”中“旨”意即“思想”,是名词,那么“微”应为形容词。 运用联想法,从“微言大义”即可知“微”为“精深微妙”之意。D.同样运用联想法, 《劝学》中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句子,其中“参”为“检验”之意,将其意 代入“参之于上古”,可判断 D 项正确。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6
2.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 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这个相对稳定的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语境可以 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018·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A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8
3.联想印证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日常用语中大多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考生要善于联想已知,举一反三,相互比照,准确理解词义。
(2017·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B.朕欲别除.一官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D.昌宗从旁迫趣.说
暴乱:发动叛乱 除:革除 闲:空闲 趣:催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3
【解析】 根据原句可确认 A 选项错误,这里的“暴乱”作“都市”的谓语,是“残 暴、胡作非为”之意。B 选项明显错误,因为“除”是“授予官职”。C 选项将释义代 入,译为“不空闲吏事”,明显不通,所以通过同音通假联想其与“娴”通假,由“娴 熟”可知“娴”是“熟悉”的意思,“不闲吏事”应是“不熟悉吏事”,可见译为“空 闲”错误。而 D 选项中的“趣”与“迫”共同修饰“说”,可推知“趣”“迫”同义。 由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能事不受相促迫”,可知“趣”同“促”,因此可 断定 D 选项正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1
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B.通五经,贯.六艺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将:将军 贯:通晓,精通 逸豫:安逸,享劳 以:任用
【解析】 古文讲究文句整齐、结构对称,常在相同位置上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3
[方法阐释] 1.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 性、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 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5
2.(2019·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叩之泠然中.五声
中:符合
B.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难:诘问
C.字不得累.句
累:积累
D.以不能附.会.
附会:依附(权贵)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 用的学科素养。累:牵连。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4
[对应训练]
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梁祖陈.师河朔
陈:部署
B.契丹之寇.幽州也
寇:盗贼
C.向.晚皆有归志
向:将近
D.王其勉.之
勉:努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5
【解析】 B 项“寇幽州”应为动宾短语,所以把“寇”解为名词“盗贼”错误,名 词+名词,应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这里的“寇”应为动词“侵犯”。句中“之”用 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全句可译为“契丹侵犯幽州”。由此例不难看出,有时 掌握了这一要点,一招足以定正误。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题型1 文言实词
语文
第4板块 古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2
五方法落实文言实词
浙江《考试说明》中对于实词的考查表述为: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常 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方面。 “在文中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推断。具体的推断办法主要有五种:
【答案】 D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4
[巩固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
易:交换
B.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
部:部下
C.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挝:抓捕
D.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
榷:征收
解析:选 B。部:率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7
【解析】 根据语境,“发言必自称曰儒”的意思是“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 儒生”。这里的“发言”不是“发表意见”的意思,而是“开口”的意思。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0
4.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 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分析,就可 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 奇才。”(《六国论》)此为对偶句,由上句“封”为动词“封赏”可知,下句“礼”也当 为动词“礼遇”,而不能译为名词“礼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