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益理论——一种新的收益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收益理论——一种新的收益观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经营的多样化,企业收益变得更加多样化,如何有效的报告企业的收益,成为会计报告的一个新问题。会计学中的收益概念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收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收益理论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基于此理论而编制的全面收益表,被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第四张报表”展现在人们面前。

收益全面收益确认计量

一、全面收益的概述

(一)收益的不同概念

1、经济学收益概念

从历史来看,收益概念起源于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收益定义为“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增加。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1980年的艾·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亚当·斯密的“财富的增加”这一收益观引入企业,提出区分实体资本和增值收益的经济学收益思想。20世纪初,XX经济学家尔文·费雪发展了经济收益理论。在其《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一书中,首先从收益的表现形式上分析

了收益的概念,提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1)精神收益;精神上获得的满足;(2)实际收益;物质财富的增加;(3)货币收益;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

后来,J.R.希克斯在1946年著的《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又提到一中经济学收益的概念。他认为,收益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可能消费的数额,并且他在期末的状况保持与期初一样好”。这个收益概念获得相当广泛的认可,并对会计的收益理论产生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它还涉及到资本保持的涵义。

2、会计学收益概念

会计学上的收益概念称为会计收益。根据传统观点,会计收益又称为利润或盈利,它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学对收益的界定比经济学对收益的界定,不仅从时间上看更晚,其定义本身也更有针对性、实用性。会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经济环境,为避免职业判断和估计的随意性、片面性,如何才能既达到会计计量的可行性又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并认同了“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的差额就是收益”这一观点,有不少人认为这一表述表面上看与经济学的收益观甚为一致。这里所谓的“收益”,具体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过交易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如果说该定义是对经济学“收益”的会计学诠释的话,此界定被认可后的很长时间,

这种收益观一直在理论界和实物界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一当谈及收益,一般就是指的这种便于计量的“会计收益”。

(二)全面收益概念

早在1980年,XX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报》第3号(SFAC NO.3,后被第6号取代)《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中就的提出了盈利和全面收益两个不同概念。FASB提出的全面收益概念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的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权益的一切变动”。全面收益除了现行会计上的净收益外,还包括在各个期间的其他非业主交易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具体有:企业与其业主之外的其他主题之间的交易和其他转让;企业的生产作业;物价变动、偶发事件以及企业与其周围经济、法律、社会、政治和物质环境交互作用的其他结果。但应当排除由于企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引起的变动,避免业主权益混淆价值创造项目(全面收益)与价值分配项目(资本投入和股利分配)。同时,前面收益的定义采用了与传统收益确定——收入费用法不同的资产负债法。在资产负债法下,收益是企业在一个时期内资产的增量。所以,资产和负债计价被认为是收益确定的前提,只有在资产和负债计价真实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计算全面收益。

二、全面收益的确认

1、会计确认的概述

会计确认的完整定义来自于XX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SAFC 5),“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确认包括用文字和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数额包括与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之内”。而且,确认包括对项目事发后发生变动或清除的确认。根据XX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确认应该包括这样几层含义:第一,从具体的程序来看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再确认和终止确认三个步骤;第二,确认的最终目标是进入财务报表,从而对报表的合计数要有影响。也就是说,凡是不正式列入财务报表的项目,则一般不需要经过确认;第三,任何一个项目的确认,都必须同时满足四项标准:①可定义性,所确认的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中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②可计量性,所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并充分可靠的可计量属性;③相关性,所确认的项目的信息对使用着的决策有影响;④可靠性,所确认的项目是真实的,可验证的。

2、全面收益的确认

首先,全面收益要求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全面收益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将不创造价值的分配活动从创造价值的

活动中区分出来,认为如果不作这种区分,会计人员就不能对权益变动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全面收益要求确认和计量所有形式(包括现金和非现金的)权益活动,但应当排除由于所有者投资和分派股息引起的变动,避免业主权益混淆价值创造项目(全面收益)与价值分配项目(如资本投入和股利分派)。

全面收益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②企业与其他企业进性交易而引起的净资产变动;③由于发生其他一些情况而引起的净资产变动。全面收益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企业所有方面的交易、事项和情况(除了所有者投资和分派股息)所引起的一切权益(净资产)变动。

全面收益的确认仍然采用基本的标准,既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由于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以及后来发生变动的再确认采用的是最基本的确认标准,因此会导致全面收益所使用的确认标准也是最基本的确认标准,既凡是符合相关性、可靠性能采用相关计量属性可靠计量的净资产变动,都应在确认资产、负债变动的同时,在全面收益中加以确认。FASB也在首次提出全面收益要素以后特别指出:“符合上述四个基本确认标准的某些净资产变动,即使根据该条款不能确认为盈利的构成内容,也可以在全面收益中予以确认”。也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