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良种壮苗培育实用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松良种壮苗培育实用技术
摘要:本文对湿地松良种和圃地选择、沙床催芽、芽苗移栽、苗期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培育湿地松良种壮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湿地松;良种和圃地选择;砂床催芽;芽苗移栽;苗期管理;育苗技术
1 选择良种和圃地
1.1 良种选择
东安造林的湿地松良种来源,一般通过省林业厅直接调配良种。

1.2 圃地选择
由于湿地松根系有菌根菌与之共生,所以育苗地选择以湿地松育苗老圃地为宜。

或从湿地松老林挖取林下菌根土混在苗床土壤中进行人工接种。

2 砂床催芽
2.1 砂床设置
在圃地就近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近水源、排水良好的东南向地段作砂床,床基长10m、宽1m、高5cm左右、床之间留步道沟,选用2~3mm的洁净消毒河砂(用0.5%波乐多液或0.01%新洁尔灭或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15min,作成厚10cm、宽1m的沙床。

2.2 催芽播种
3月上旬进行种子处理,先将种子倒入用清水内,加入适量白猫牌家用洗洁精,用手搓洗,去除种子表面的蜡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0.2%高锰酸钾或0.5%波尔多液对种子进行消毒,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40~45 ℃的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后浸种24h。

取出种子晾干并均匀撒在沙床面上,播种量约0.25~0.35kg/m2。

播种后覆盖0.5~1cm厚消毒清水沙,淋透水,也可覆盖0.5~1cm的红壤土。

然后将准备好的竹片沿苗床南北呈弧形供好,盖好农膜,沙床四周用砖石压实保温。

2.3 芽苗管理
播种后要加强水、温管理,控制沙床内温度在20 ~28℃之间,要及时淋水,保持床面湿润。

出苗后,要用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药喷雾,以防止立枯病,或波尔多液。

晴天高温要揭膜淋水降温保湿,低温要盖膜保温,少淋或不淋,但早晚要揭膜换气。

床面是否要淋水,可根据床面细沙是否发白来判断,淋水结合换气进行。

同时还要防止鸟害和鼠害。

3 芽苗移栽
3.1 苗床准备
及早(雨季来临之前)整地作床,苗圃地要求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好、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带沙性的地块作为圃地。

整地要求做到“三梨三耙”,苗床要做成南北走向,宽 1.2m 左右,做好苗床后,要及时施放呋喃丹或喷灭扫利药液,杀死地下害虫。

3.2 芽苗切根
当芽苗长到3~4cm高时可起苗定植,一般在大部分芽苗开始脱壳时进行。

选择晴天或阴天起苗,起苗前应将苗床和沙床淋湿。

移栽芽苗前,技术人员要用0.01%新洁尔溶液或0.01%高猛钾溶液对手消毒,选拔已脱壳的芽苗,拔出后用刀片或剪刀将主根切掉一部分(根尖生长点),保留根2~3cm,将芽苗根朝下放在0.01%高锰酸钾溶液(0.01%新洁尔灭溶液)中消毒10min,再取出来放入清水或盛有黄泥浆的菜碟中送往大田移植。

3.3 移苗定植
一般选择晴天的早晚和阴天进行苗木移栽,移栽株行距10cm×12cm的移栽后及时淋1次定根水,也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来作为定根水淋苗床,起到对苗床进一步消毒作用。

4 苗期管理
4.1 水肥管理
施肥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技术措施之一,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早春整地作床时施足基肥,一般可施50~75kg的复合肥作为基肥,一般不提倡施追肥。

针对部分圃地苗木长势较慢,可在7月份和8月份分2次追肥,追肥应以复合肥为主,施5~10kg/667m2,应选择下雨天施肥,应做到边施肥边用扫帚轻扫苗,以防肥料灼伤苗木。

4.2 病虫害管理
常见的是松苗猝倒病,防治方法主要有强化耕作措施与化学药剂预防,要求圃地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易积水,冬季要进行深翻,育苗前苗床要严格消毒,最好在移栽前1个星期用多菌灵消毒。

3~6月份,正是江南雨季,要求做到每次下雨后都要及时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预防。

针对已发生猝倒病的苗木,还要及时喷1:800敌克松药液。

4.3 除草
除草要及时,每月除草2~3次,做到圃地无杂草。

松土要结合除草进行。

经临床试验,在苗床做好后移栽前,大约提前15天可喷洒乙草胺或草甘磷除草效果较好,移栽后10~20天,可使用盖草能,盖草能主要针对禾本科杂草,对清除第1批禾本科杂草效果最佳;除草剂使用要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均匀喷洒,提早预防除草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吴中伦.国外树种引种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 郑万均,傅立国,朱政德等.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