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_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读书笔记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可以说中国急剧地全球化了,而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必须更好地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全球化给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各方面带来了突变。

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显然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它使得改革开放的政策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合法的。

南巡讲话引发了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和中国全球化的加速,最直接的经济作用是1992年以后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爆炸式增长。

另外,中国的全球化不仅为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所推动,而且也为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所推动。

在书中的一系列图标和数据已经足见一斑。

但是除了大量的经济利益,中国也经受着诸多曾经预料的和未曾预料到的社会、政治后果。

失业问题严峻;经济转型也削弱了国家的伦理基础,导致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减弱;而党政官员腐败的许多形式都与全球化关系密切,其中走私这一例就非常严重。

所以,全球化越深入,所带来的挑战也就越多越严峻。

全球化所产生的力量彼此矛盾,由此需要改革派领导人采取保守主义的全球化策略。

作为领导人,必须把政治风险最小化,而且应该能很好地代表各方利益。

领导人不仅必须使国家适应新的条件开发额外资源,提高政治合法性。

此外,还必须把现代性表达为中立和普遍的范畴。

而中国的领导人也应该有选择地输入西方国家产品。

这也是领导人在变革国家时选择西方国家的经济产品而非政治产品,因为还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对中国的适用性如何?对输入产品又要有怎么样的创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在历史的回顾后,让我认识到:中国的政治精英其实一直都在试图找到一条捷径来复兴中国的尊严,而且他们一直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才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追求财富和权力,并且为人民服务。

那么要避免政权崩溃的命运,领导人必须要推进激进的经济改革,不断为人民提供经济福利由此扩大政治合法性资源。

其次不推动任何政治改革由此控制社会力量与政治过程或者表达政治需求的机会。

而这次激进的经济改革就是从邓小平的1992南巡讲话开始。

他围绕了改革开放政策作出了多次讲话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全国性影响。

这首先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好处,使民众情感增强来提高自身的合法性。

其次,江泽民及其同僚设法解决社会政治稳定问题,再次增强政权的政治合法性。

其三,国家统一成为最敏感的话题,香港澳门的回归容易地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增强江泽民领导权威的有利影响不可低估。

邓小平坚持认为资本
主义与社会主义并不存在固有矛盾,同样对后来的领导人来说,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创新与输入之间也不存在固有的矛盾。

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老话如今看来在解释后毛泽东时代全球化如何在中国展开时,它仍然是贴切的。

那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是否会导致中国走上民主的道路是否也会推动政治制度国际化?
中国领导人尽管努力推进全球化但他们不愿意按西方的规则和标准来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因为中国的传统使国家依赖于贵族、家长和族长来强化风俗习惯区别于西方把这个任务交给法庭。

中国尽管在建立一个法治国家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仍然没有实现法治,因为他们面临着与中国共产党的垄断权力有关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一个法治国家的转型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正在不断成长。

尽管现在的国家仍不是法治的,但是急剧的社会经济进步,可能会在中国产生政治改革的自身动力。

法治的发展与民主同步,且它的核心就是驯服国家。

西方的民主是由新兴的商人阶级成功地驯服了专制国家挑战了贵族,后来工人阶级挑战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权力,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虽然中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历史,但不可说急剧的社会经济变革给中国共产党制造的压力不大。

中国领导人引入西方国家产品为了重建中国的经济制度,却在政治制度的重建上拒绝了西方的政治产品,而求助于中国传统,虽然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实现任何具体的目标。

所以在中国快速全球化之下,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不断融入国际共同体,而唯一的道路应该就是变革政治制度了。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

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

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

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可能利大于弊,又可能弊大于利。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不是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恩赐和施舍,而是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自己。

就各个发展
中国家来说,这取决于对什么是全球化有没有全面的和足够的认识;对全球化给本国可能带来的利弊得失有没有符合实际的估计;对本国融入全球化有没有充分的准备;有没有趋利避害的切实措施。

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客观历史发展潮流,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审时度势、沉着冷静地予以应对。

从目前看,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联合自强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

要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获得本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并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日益真切认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用地区经济一体化来回击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

2、分重视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快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些发展中国家竞相发展经济,希望以此为契机,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追赶西方发达国家。

3、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危机的冲击。

为了防止外部因素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吸取金融风暴的教训,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

4、适时进行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国际竞争力。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发展中国家通过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改进和加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机制和参与新技术竞争的条件。

通过政府率先推进改革,建立和完善开放性制度,确定进入经济全球化的目标、步骤和方针政策,制定和完善必需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有效地吸取外来的文明成果,同时减少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确保本国经济安全。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进步。

我国只要能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并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就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