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眩晕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源性眩晕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
果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颈源性眩晕进行中医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
的优势是既有效又安全。
针灸治疗是通过放松肌肉来间接改善颈椎部分的解剖位置,所以需要较长时间,但是相对安全。
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
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颈源性眩晕的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
用中医针灸和手法推拿两种治疗方式。
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在运用中医针灸和推拿两种方式治疗时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病情均
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采用中医针灸的一组患者疗效高于推拿治疗的一组患者。
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对该类患者
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病情的缓解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中医针灸;临床效果
引言:
颈部眩晕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一般以男性为主,占颈椎病的18%,但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并有年轻化的倾向!颈源
性眩晕是一种因骨质增生,颈椎周围病变,颈肩变化等原因,使椎-基底动脉血
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的一种症状,主要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焦虑,颈肩疼痛,心悸,甚至晕厥等,这种症状的出现与姿势密切相关[1]。
在中医学看来,颈性眩晕属“眩晕”范畴,又称“相痹”,即“闭塞”,是指经络不通,导
致气血上冲,导致心神失守,给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不便、疼痛,严重时
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因此,快速、安全、简单、价格低廉是其治疗的基本原理。
中医对颈源性眩晕进行治疗,可以采用针灸穴位注射、中药和推拿三种方式,针
灸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之上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针灸深入到体内的某些穴位来实
现治疗,其作用是疏通经络,祛除邪气,协调阴阳等。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颈源性眩晕的患者有
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人数有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1,患者年龄在19-28(24.99±6.95)岁;乙组患者人数为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1,患者年龄在20-29(25.52±5.33)岁。
所选患者均符
合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乙组:以《临床伤筋推拿疗法》为参照,指导患者采用传统的坐位,引导颈
肩膀自然放松,头前倾15-18°,以疼痛部位的颈椎为支撑点,沿着脊柱两侧进
行按摩,采用指揉法、揉捏法和手掌揉法,按揉10分钟,并在天宗穴、风池、
风府和大椎穴上按揉30秒,以有轻微的疼痛感觉为好。
甲组:在按揉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针法,以颈部夹脊穴、风池穴、百会穴
为切入点,并选取枕下三角区的起始点(头后大直肌点),也就是c-2棘突处
(头下斜肌的起始点),即c-1横突,枕骨下线处(头后大直肌和头后眼斜肌),从左右两个方向进行针刺[2]。
针刺方式:松弛枕区,采用传统的灭菌方式,以食
指为切入点。
根据不同部位的触诊情况,对针刺部位进行灭菌,明确针刺位置后,手握针将其与指端紧密结合,使针刺部位达到最佳穿刺位置并将其固定在指端,
与皮肤紧密相连。
针刺保持30分钟后进行拔针。
两组都是在1天内进行一次治疗,在7天内进行1个疗程,在7天内进行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随后观察
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以头晕的持续时间程度和频度,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与工作以及心
理与社会适应的程度为观察指标,分数越高表明其临床症状越轻微,其功能也就
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
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
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手法推拿和中医针灸的治疗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根据治疗后的头晕持续时间和频度的评分比较
与甲组患者相比较乙组患者头晕持续时间和频度评分有显著的改善,且P<0.05,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眩晕功能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头晕持续时间头晕频度
甲组30例 1.88±0.52 3.48±0.89
乙组30例 1.21±0.23 2.95±0.66
T- 6.532 4.362
P-0.0000.000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乙组患者眩晕程度及满意度的改善程度更高,且P<0.05,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眩晕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眩晕程度满意度
甲组30例 6
13(34.12)
(9.65)
乙组30例5(6.87)8(18.69)
T- 5.3269.666
P-0.0360.005
三、结论
在中医学上,头昏归入“眩晕”一类,《内经》将其定义为“一切风落眩,
都在肝脏”。
朱丹溪主张"不痰不眩",张仲景主张"不虚不眩"等西方医学观点,
部分专家主张"不淤不晕"等,西方医学观点认为"不凝不眩"与颈椎性眩晕的形成
有关,其主要表现为:(1)颈椎性眩晕症的形成与颅内血液循环及颅内血管内
环境的改变有关。
(2)颈椎性眩症的发病机制:颈椎性眩昏,颈椎性晕厥;(3)颈椎性晕症;(4)椎体不稳,椎体脱位,对脊柱侧横间隙的改变,使椎体内的
椎体受到压力或压力,产生轴向或横向偏移,进而出现痉挛、变窄或变弯等改变,这种改变在临床上占很大比例,且大多是轻型。
那么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主要发生
在男性的身上,这与颈椎自身的退化和血管的弹性下降密切相关[3]。
另外,患者
在颈部活动时,特别是在扭转弯曲等情况下,会对椎动脉产生牵拉作用,加速其
血管变性。
该实验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评分得分都有所提高,并且在两组之
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其中,甲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乙组;颈夹脊穴、风池穴及百会
穴是用于对颈源性眩晕进行针灸的穴位,其中颈脊位置能起到舒缓颈椎肌肉的作用,同时还能打通经脉,提高督经气血,提高大脑的血供。
风池是指斜方肌的上
端附着的部位,也就是胸锁乳突肌的下垂处,对于头晕,中风,颈背痛等有一定
的疗效。
百会穴,俗称“三阳五会”,其位置在两耳之间,具有调节大脑阴阳,
促进大脑血液供应的作用。
从其解剖部位来观察,根据其与颈源性眩晕的关系,
根据其与其所在部位的相邻程度,应该属于颈部。
而针灸治疗主要以颈夹脊穴作
为主要的穴位。
从经走行的角度来观察,少阳经、手足觉阴经、经督经都处于经
脉远方,而针灸治疗主要以风池、百会穴作为主要的穴位,因此,在中医针灸治
疗颈性眩晕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相关学者采用针刺风池、颈夹脊和百会穴
进行干预,眩晕程度明显降低,头晕和颈肩部疼痛也有所缓解,总体效果明显,
这与我们前期的实验结果相吻合,故颈源性眩晕在中医针灸治疗中效果相对较好。
总而言之,在颈源性眩晕的情况下,采用中药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
的功能评估结果,并且还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对患者
的恢复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粒萌,卢岩,贾红玲,等.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
律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23,42(1):6.
[2]谭伟杰,董俊球,贺丹.胸锁乳突肌触发点针刺联合背俞穴温针灸治疗颈源
性眩晕气血亏虚证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2(008):028.
[3]陈银花,胡国新,刘龙辉,等.足三里穴位注射苯海拉明联合颈部中药封包
对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