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合集下载

第7讲细胞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新教材)(1)

第7讲细胞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新教材)(1)

【思考与讨论】
下图表示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细胞,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吗?为什么选此细胞? 不一定。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 使液泡呈现紫色,便于观察。
(2)b的大小和颜色如何发生变化? b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加深。 (3)该实验无独立的对照组,为什么还叫对照实验? 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装片中先后进行, 属于自身对照。
短 大 小
例3.[不定选]某同学为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 细胞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再置于清水 中。实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C )
A.曲线Ⅰ表示KNO3溶液组细胞的液泡体积的变化 B.植物细胞自a点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 点时,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达到动态平衡 点时,液泡体积不变,两组实验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面高度为a,漏斗中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为m。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D )
A.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B.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D.把m段内的液体吸出后,重新平衡时m将减小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①“半透膜”:_细__胞__膜______
2.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 (箭头大小代表水分子数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出现哪幅图中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会出现图甲所示的现象。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由于发生渗透 作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多于从细胞内到细胞外的水分子, 因此细胞吸水。 (2)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哪幅 图中的现象?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状况又与哪幅相同?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外界溶液 浓度较大,细胞失水,如图丙所示;达到平衡状态时,水分子进出细胞 的速率相等,与图乙所示相同。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提示:不一定。对动物细胞来说,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数量相等时,细胞内
外溶液的浓度相等。但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持、保护作用,当单位时 间内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数量相等时,有可能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
液浓度。
重点透析
渗透作用模型与成熟植物细胞渗透系统的比较
项目 渗透作Βιβλιοθήκη 模型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系统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题组例练
题组一 渗透作用的分析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1.(2016·北京丰台区期末)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 1),预测图2的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的是( D )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 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 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图甲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 用,刚开始导致水柱a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导 致水柱a不再升高;图乙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浓度 差也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b升高,当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达 到动态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透过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两侧达到 动态平衡,所以使水柱b又下降。
解析: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水主要向乙一侧 扩散,导致液面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 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 因此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乙,甲渗透压大于乙,因此液面a会上升, 液面b会下降;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由于两侧的溶质 分子不同,因此甲、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由于两侧溶质分子可 能不同,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 不一定相等。

高考一轮复习《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共23页)
(1)条件: 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2)现象:
①植物细胞失水,则发生 质壁分离 现象。 ②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植物细 胞就 吸水 发生 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
(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细胞液
原生质层
外因:失水 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小
A.一样高,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不能确定
C.乙高于甲,甲高于乙
D.一样高,不能确定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现象: 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2、原理: 半透膜
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细胞膜
平衡状态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浓度差
细胞质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结构
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的细胞中( D )
A.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 B.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 C.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 D.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分析
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 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
水分子数___多__于_____由S1→S2的,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面 ____上__升_________;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此时,S1溶液浓度__下__降______S2溶 液
浓度,但液面不再升高。因为
大于
__液__面__高__的__一__侧__形__成__的__压__强__,__会__阻__止__溶__剂__由__低__浓__度__一__侧__向__高__ 浓度一侧扩散。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教学设计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教学设计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教学设计1. 本文概述在当今教育领域,生物学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转变。

本文以“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既能有效传授生物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的重要性和挑战,接着提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探究学习法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设计框架。

该框架不仅关注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还强调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和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本文讨论了该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挑战和解决方案,旨在为生物学教师提供一个实用的教学参考。

2. 教学内容概述“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础而关键的主题,它涉及到细胞如何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如何通过不同的机制,如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等方式,实现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对代谢废物的排出。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我们将首先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膜蛋白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细胞如何进行物质运输,包括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我们还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观察并理解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过程,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细胞代谢、能量转换和细胞间通信等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们也将逐渐建立起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学生需求分析在设计“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对学生的需求分析至关重要。

医学课件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医学课件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的植物细胞,
(2)吸胀吸水
无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 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蛋 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收 水分,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干种子
二、实验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观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1)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三、 生物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1.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特点:
顺物质相对含量梯度(高→ 低),,不需载体蛋白的协

助,不耗能。
由 扩 散
举例:水、O2、CO2、甘油、 乙醇、苯等
影响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素:
外 细胞膜 内
特点:顺物质相对含量梯度
(高→低),需载体,

不耗能
助 扩
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生理 盐水
当细胞质的溶度相=界溶液的浓度与时, 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三)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2、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 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 一层半透膜
细胞液有一定的浓度,外界的溶液 也有一定的浓度,具有浓度差
3.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
返回目录
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 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
设计实验 原理、方法步骤、预期、可能
的结果及结论
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e和f组(每组地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地蔗糖溶液中,浸泡
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地长度,结果如图2-7-6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地溶质浓度比b组地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地失水量小于b组地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蛋白地数量。
③由于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所以当细胞内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时,
物质仍可以被吸收进入细胞。
考点互动探究
(2)O2浓度
①由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地动力来自物质地浓度差造成地势能,不需要细胞产生
地ATP,所以O2浓度不影响它们地运输速率。
②由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而ATP主要
来自有氧呼吸,所以O2浓度可以影响主动
有 浓度差 。
考点互动探究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膜
(1)
细胞质
①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2)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细胞 失水皱缩
③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考点互动探究
3.成熟植物细胞地吸水和失水
全透性

细胞质
图2-7-1
考点互动探究
(1)当
科学探究
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地方式是协助扩散或ATP驱动地主动运输。
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地小肠上
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地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
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地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地,则一段时间
后两组溶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地是

新教材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试题:第7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新教材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试题:第7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新教材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试题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单项选择题1.(2020·聊城二模)诺贝尔化学奖曾经授予研究细胞膜通道蛋白的科学家。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离子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水通道蛋白,以利于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B.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的运输都需要水通道蛋白C.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的过程是通过钾离子通道来完成的被动运输D.离子通道一般具有特异性,在特定信息的作用下才会开放,能实现相应物质的快速运输解析:选B肾小管的重吸收水,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有关,A 正确;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有一定阻碍,但可通过,由于磷脂双分子层运动而产生间隙,水分子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所以水分子的运输不是都需要借助水通道蛋白,B错误;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的过程是通过钾离子通道来完成的协助扩散,C正确;离子通道一般具有特异性,在特定信息的作用下才会开放,从而完成相应物质的快速运输,D正确。

2.(2020·海淀区二模)如图为细胞膜上承担物质运输的两类蛋白质及其功能示意图。

两类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不同是()A.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序B.结构贯穿细胞膜内外C.都能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D.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选A第一个蛋白质是钠钾泵,第二个蛋白质是钾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的不同,原因在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不同,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据图分析,钠钾泵和钾离子通道都贯穿细胞膜内外,B错误;据图分析,钠钾泵和钾离子通道都能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C错误;据图分析,钠钾泵和钾离子通道运输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3.(2020·潍坊三模)研究发现,与生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相比,较长时间生活在低温条件下的某植物根系干重下降、对磷的吸收减慢。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小提醒】小分子跨膜运输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胞吞和胞吐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基础点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或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有关渗透作用的4个易错点
(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 质是指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 的渗透压小,故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 动。
(2)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的,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 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S2)
液(S2)之间
漏斗内液面下降
细胞失水,可发生质 壁分离
漏斗内液面上升
细胞吸水,可发生质 壁分离复原
水分进出平衡,液面不变
细胞表现为不吸水也 不失水
2.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 (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
项目 溶液浓度
现象及结论
漏斗内
烧杯内
M
N
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 >N 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 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高考热度:★★★★)
1.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
项目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渗透系统
图解
组成 条件
渗透 作用 发生
半透膜
浓度差 S1<S2 S1>S2 S1=S2
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
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 薄膜(如玻璃纸)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 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体系(S1、 细胞液(S1)与外界溶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

3.实验:观察植物细 2014全国Ⅰ卷T4;2014全 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国Ⅱ卷T4
全国卷六年考题分 值统计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1.渗透作用 (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半透膜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 的扩散过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 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 有 浓度差 。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条件 半透膜—— 细胞膜 。 浓度差—— 细胞质 与外界溶液间具有浓度差。
第7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情分析·备考导航
最新考纲
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
2016全国Ⅰ卷T2、31;
2016全国Ⅲ卷T1、T3、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 T29;2015全国Ⅱ卷T1、
式(Ⅱ)
T3;2014全国Ⅰ卷T1;2013
全国Ⅰ卷T3、T30;2011全
国卷T4
2.实验:通过模拟实 验探究膜的透性
题组二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分析
3.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B.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 C.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 涨破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解析:图甲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 用,刚开始导致水柱a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导致 水柱a不再升高;图乙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浓度差 也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b升高,当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达到 动态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透过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两侧达到动态 平衡,所以使水柱b又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预学案[考纲要求]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重要程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________,从____浓度溶液向____浓度溶液的扩散。

(2)条件:①具有________;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________。

(3)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关系物质从浓度区域向浓度区域的运动称为扩散作用。

渗透作用是一种的扩散。

(4)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S2。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________ 水分进出平衡细胞________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液:里面的液体。

原生质层:是指、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相当于一层。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③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无机盐的跨膜运输(1)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吸收存在________。

(2)不同植物对________吸收存在差异。

(3)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以__________从血液中吸收碘。

(4)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1)________可以自由通过,一些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通过,其他的________、小分子和________则不能通过。

(2)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原因在于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重要程度:★★★★☆]1.物质运输方式图解2.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物质 种类 运输方式方向载体 蛋白 能量 实例小分子物质被动 运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 运输大分 子物 质胞吐 胞吞3(1)物质浓度(2)氧气浓度4.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重要程度:★★★☆☆] 1.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实验流程1.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有花青素,使液泡中的细胞液呈紫色,有利于观察。

2.本实验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若浓度过高或过低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选用0.3 g/mL 的蔗糖溶液作试剂,既明显出现质壁分离,又不会杀死细胞。

若浓度过高,质壁分离速度快,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再进行质壁分离复原;若浓度过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速度太慢。

3.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分析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4.从细胞角度分析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1)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2)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5.从溶液的角度分析:(1)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2)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3)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和半透膜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具有半透性就具有选择透过性B.具有选择透过性就具有半透性C.活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2.用水洗涤菜叶类蔬菜时,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绿,其原因是()A.加温使细胞壁失去选择透过性B.加温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C.加温使细胞膜和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D.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选择透过性3.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洋葱表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C.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降低D.某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大小4.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A.z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渗透吸水量等于失水量5.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 cm的长条(粗细相同)若干,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当溶液浓度约为20 g·L-1时,马铃薯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B.当溶液浓度为40 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C.当溶液浓度为40 g·L-1时,细胞壁有一定程度的收缩D.当溶液浓度为20 g·L-1时,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6.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7.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8.下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四种情况。

若在X点加入有氧呼吸抑制剂,下列曲线中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10.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11..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1)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

b、c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Na+、K+运输的分别是图中______。

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所示曲线。

(4)已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加以确定。

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拓展提升1.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

三个渗透装置的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表所示。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是()A.1—丙;2—甲;3—乙B.1—乙;2—甲;3—丙C.1—甲;2—乙;3—丙D.1—丙;2—乙;3—甲2.如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C.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3.下列关于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至少经过5层生物膜B.红细胞运输的O2被肝细胞用于有氧呼吸,至少经过6层生物膜C.小肠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中至少经过8层生物膜D.内质网腔中加工的胰岛素运出细胞穿过了3层生物膜4.现有资料表明: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Na+仍不能通过膜。

下列关于K+能通过膜而Na+不能通过膜的原因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缬氨霉素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B.K+能够与缬氨霉素反应,Na+不能C.K+能可逆性地与缬氨霉素结合,Na+不能D.K+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膜,Na+不能5.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C.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A物质的缘故6.下表所示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处理前用鱼滕酮处理后用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内血浆中细胞内血浆中细胞内血浆中K+145 5 11 5 13 5Mg2+35 1.4 1.8 1.4 35 1.4 A.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运输的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7.某细胞能吸收物质Q,下列哪些实验结果能说明细胞对物质Q的吸收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①当溶液中Q的浓度低于细胞中Q的浓度时,也会发生Q的吸收②只有在有氧时才会发生Q的吸收③物质Q的吸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A.只有①和②能说明B.只有②和③能说明C.只有①和③能说明D.①②③都不能说明8.下列4种细胞生命活动中,不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K+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D.肠腺细胞分泌小肠液9.下列有关物质进入人体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K+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C.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D.在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10.饭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此时对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但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但不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C.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也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D.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1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进入所有真核细胞的方式均相同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C.甘油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数量D.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12.下列四项加水的处理所应用的主要原理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红细胞培养液加入水制备细胞膜B.蔬菜用水浸泡保持硬挺度C.配制动物培养液时控制溶液浓度D.低活性干酵母粉加水制备高活性酵母菌液13.(2013·北京卷,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14.(2013·浙江卷,2)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