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并发休克18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病理生理
AMI-心原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心原性休克发生时间:与梗死相关动脉有关 80%发生在AMI发病的24小时内
晚发休克(>24小时)多与缺血复发或与并发机 械并发症有关
AMI-心原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胸痛,恶心、呕吐、心悸气促、出冷汗、口唇及甲床紫绀 血压低,脉压差小,收缩压<80mmHg,晚期袖带测不到 心率增快,>100次/分,心音低,可闻奔马律 呼吸浅而快,肺部湿性罗音 外周血管收缩:四肢及面部皮肤湿冷、苍白,花斑样 肾血流量降低:尿量减少(<20ml/h) 脑循环灌注不足:神智改变,轻者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
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导致心肌和冠状动脉灌注不良
AMI-心原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心排量降低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心肌细胞缺氧,使无 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致乳酸酸中毒,恶化心肌能量 代谢,心肌收缩力进一步下降
缺血诱导iNOS上调,NO产物和过氧亚硝酸盐产生增加, 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肌顿抑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过程可能使心原性休克进 一步恶化
AMI-心原性休克的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包括:
一般处理 抗栓治疗 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尽快施行血运重建术,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 采用机械装置辅助循环,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
等 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治疗并发症、防治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及DIC、继发性感染
AMI-心原性休克病死率
5-60年代:死亡率很高,符合心原性休克诊 断标准死亡率几近100%
70年代末:住院死亡率>60%,且长期生存率
也极低 90年代以后,病死率仍高达50%以上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P值
急性右室梗死并发休克6例分析
负荷降低 , 心排 出量 下降, 血压继续下 降, 使 加重 心肌缺血, 扩 大梗死 范围, 致死亡。 导 引。本组 2例并存 下壁 心肌梗死 , 因误 诊, 给予扩容 治疗 , 按传统 使 用硝 酸甘油 静滴 , 血压 继 未 而 使
v R) 5 回复 基线距发病时 问平均 为 4 。心肌酶谱 : d 肌酸磷 酸激
维普资讯
中 国煤 炭 工 业 医 学 杂 志 2 0 0 2年 8月 第 5卷 第 8期
7 89 ・
螺 钉 位 置 合适 。 且 爆 裂 骨 折 块 后 上 缘 凸 入 椎 管 内 的 部 分 得 而
医院也渐行盲 视下置钉 _。而在基层 医院。 2 J 为提 高 所 谓 的“ 影 响力” 购置 C 等大型 医疗设备。 忽视 c型臂等小 型设备 而 T 而
根 重 迭 不 易看 清 而 不 能 测 量 椎 弓 根 的 上 下 径 , 只 能 测 得 螺 而 弓根 的 左 右 径 , 不 能 完 成 较 严 重 脊 柱 侧 弯 患 者 的 双 侧 椎 弓 它 根 测 量 等 , 椎 弓根 属 双 侧 对 称 结 构 , 基 本 上 呈 圆柱 形 。 但 且 可 弥 补 以 上 缺 点 。 是 一 种 较 好 的 术 前 选 择 。 目前 在 设 施 优 良 的
合文献报 告如下。
示并发右 心室梗死。 加做 、3 应 , R~V R, 组 6例 均符合 此心 s 本
电 图特 点 。
1 临床 资料
1 1 一 般 资料 . 6例 中 , 4例 。 2例 。 龄 5 ~8 男 女 年 2 9岁 。 平
3 右 心 室 梗 死 的 血 流 动 力 学 特 点 为 右 心 室 收 缩 功 能 不 )
[ ] 唐天驷, 2 杨惠林 .1 1 2例椎 弓根螺钉 位置分 析. 中华外 科杂志,
右室心肌梗死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右室心肌梗死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导读:急性右心室梗死可并发心源性休克、高度房室传导
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机械并发症。
1.心源性休克大约10梗
死的右室不能维持体循环心排血量所必需的肺血流水平,旋即陷入心源性休克。
(3)乳头肌断裂:右冠状动脉的闭塞可导致右室后乳头肌功
能不全或断裂,引起严重的三尖瓣反流。
一般于急性梗死后的第2~7天内突然发生严重的胸痛伴心尖区全收缩期杂音,向腋下
和背部传导,同时伴有右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时须考虑乳头肌断裂。
(4)右室室壁瘤:患者通常无特异性体征,有1/3~1/2的患者有心尖搏动弥散或心尖搏动呈抬举感,因收缩期室壁瘤向外扩张反常运动所致。
第1 页。
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要点(全文)
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要点(全文)一、心源性休克定义及病因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最低限度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伤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表1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以上病因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是指广义的心源性休克,而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是狭义的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本身病变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周围循环衰竭,广泛的组织缺血、缺氧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受损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候。
心源性休克发病主要是心排出量急骤下降所致。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最常见的原因。
文献报道,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约15%~25%。
同时,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目前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其死亡率高达80%~90%。
就罪犯血管而言,患者前降支近段闭塞,易合并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从梗死范围来讲,发生心源性休克时的梗死面积往往超过40%。
表2 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病因2010年的北京调查数据显示,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梗患者直接PCI 后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占比可达39%。
二、心源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心源性休克可以在心肌梗死发病开始即发生,但大多数是逐渐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后的数小时至3天内均可发生,且其危险性与过去是否曾发生过心肌梗死、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高龄,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梗死面积大小和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1、心肌部分坏死致心输出量降低缺血性损伤或细胞死亡所造成的大块心肌病变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收缩力减退和引起休克的决定性因素。
Alonso等的观察性研究证实,可收缩心肌总量显著减低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首先导致动脉压减低,从而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并扩大心肌梗死的范围,形成恶性循环。
急性右室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 :2 70 六安市 人民医院心血管二科 30 5
急性 右室梗死常与左室下壁 心肌梗 死伴发 , 纯 右室 梗死 单 少见 , 据文献报道 , 在下壁梗 死的患者 中, 约有 2 % ~ 0 0 5 %的病
Ⅱ组
( 2) n= 2
例存在右室梗死 。本组 资料 未见有单 纯右 室梗死 , 下壁 心
抬高1 . vS >0 1m ,T抬高 1 1>Ⅱ, 2T压低/ v S VS aF T抬 高 ≤0 5比 .
较。②观察 7例右 室梗 死患者冠 状动 脉造 影 ( A 结 果 。③ C G) 观察右室梗死合并休克经扩张血容量 , 开通 闭塞 血管再灌 注疗
效。
四、 计分析 统
计量资 料采用 ( ±s 表示 , t 验 , ) 用 检 计数
资料用 ) 检验。 ( 2
结
一
果
解 , 临时起搏器按装治疗 。抢救成功 5例 , 例休 克无法纠正 行 1 出现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
I 和 Ⅱ组 临床特征 、 组 合并症 、 电图情况分 析结 果见 心
附表 。
讨
论
附表 单纯下壁梗死和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例) 参数 I 组
根据 WH O急性心肌梗死诊 断标准 , 在临床
¥表 不 P <0. 5 0
上有 典型缺血 型胸 痛症状 持续 3 0分钟 以上 , 有心 电 图动态 伴
演变和心肌酶学升 高 3项指标 中 , 只要存 在任何 2项急性 心肌
梗死诊 断成立 ; 且有 V 或 1 个以上右胸导联 S1 r段上移 0 1m I . v 或有右心衰体 征, 考虑 有右室 心肌 梗死 , 出现动 脉收 缩压 低于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5例临床分析
般 线性 分 析 结果 显 示 , 在 躯体 化 方 面 , 初、 中、 高级 职 称 之 2 0 0 9 , 2 8 ( 4) : 2 3 4 — 2 3 5 . 间存 在显 著性 差 异 F ( 2 , 1 9 7 ) = 3 . 2 2 2 , P - = 0 . 0 4 2 ; 其他 因子得 分 职 称 【 3 ] 金华 , 吴 文源 , 等. 中 国正 常人 S c l 一 9 0评 定结 果 的初 步 分 析 I J 1 .
胃肠道 系统 的不适 , 与 低职称 者差 异显 著 。 综 合 医 院医 师总 体 健 康水 平 良好 , 但 存 在 强 迫症 状 , 应 注 意
加 强 医师 的心 理疏 导 , 对 高级 职 称 医师 应定 期 给予 查 体 , 合 理 安 排 他们 的工 作休 息 , 保 证他们 的 身体健 康 。
1 临床 资料 2 结 果
1 . 1 一 般资 料 : 本组 2 5 例, 男性 1 7 例; 女性 8 例 。年 龄 4 0 ~ 8 2 岁,
本组 2 5 例 急性 心 肌梗 死 合并 心 源性 休 克 患者 2 2例 收人 心
平 均年 龄 6 1 岁 。其 中广泛 前 壁心 肌梗 死 1 1 例, 局 限性 前壁 心 肌 内科治 疗 , 3 例 在急 诊科 死亡 , 其 中 2例为 反复 发作 室 速 室颤 者 、 梗死 2 例, 下壁 、 后壁 心肌 梗死 7 例, 下壁 、 右室 心 肌梗 死 5例 , 本 1 例 为心 脏骤 停 。收入病 房 2 2例 中 , 1 3 例 做急诊 P C I 术, 成功 1 2 组中8 例发 生 室速 、 室颤 , 8 例 出现 Ⅲ度 房室 传导 阻滞 。 例、 死亡 1 例。 6 例做 溶栓 治疗 者抢救 成功 3 例、 死亡 3 例。 3 例未 1 . 2 临床 表 现 : 2 5例患 者 中 , 1 8例 出现剧 烈 的持 续性 心前 区疼痛 , 作P C I 不 能溶 栓者 , 抢救 成功 1 例、 死亡 2例 。抢 救成 功 率 6 4 %, 4例 为腹 部 疼 痛 、 腹胀 , 3例 出现 极度 乏 力 、 全 身不 适 、 烦躁 不 安 、 死 亡率 3 6 %。 四肢发 凉 。 本组 2 5例 中 4例 出现晕 厥 , 所 有病 例 心 电图均有 相应 3 讨 论 导联 s T段 抬高 , 肌 红蛋 白、 肌 钙蛋 白升 高 。 心 源性 休 克是 由于 冠心 病 、 高血 压 、 肺 心病 等疾 病 严 重 时导 1 . 3 诊断: 本组 2 5例均符 合 急性 心肌 梗死 合 并 心源性 休 克 的诊 断 标 准_ l l , 心 肌梗 死诊 断标 准 : ① 心前 区疼 痛持 续 3 O 分 钟 以上 , 少数 患 者无 疼 痛 , 表 现 为休克 或心 力衰 竭 , 部分 患者 疼痛 位 于上 腹部 ; ② 心 电 图连 续 两个 导 联 s T段 抬 高 , 肢 体导 联 i >0 . 1 m v , 胸导联≥ 0 . 2 m v , ③心 肌坏 死标记 物增 高。心 源性休 克诊 断标准 : ①收 缩区< 9 0 m m H g ,脉压差 M 3 0 m m H g ,原 有 高 血 压 者 收 缩 压 下 降 6 0 ~ 8 0 m m H g ; ② 尿量 < 2 0 m l / h ; ③ 患者 出现末 梢循 环差 、 皮肤 湿冷 发绀 、 意 识淡漠 、 烦躁等 神经 与精 神症 状 ; ④ 除 外其 他原 因引 起 的休克 。 1 . 4治疗 : 2 5例均 给 予高 流量 吸氧 、 心 电监 护 、 多 巴胺 注射 液 微 量 泵 入 ,多 巴 胺 初 始 剂 量 为 2 - 5 u g / k g ・ m i n ,收 缩 压 未 达 到 9 0 ~ 1 0 0 m m H g 时逐 渐加 量 , 最大达 1 0 u g / k g ・ m i n , 同时 给予抗 凝 、 扩容 、 纠 正酸 中毒 、 纠 正心 率失 常等 对症 治疗 。1 8 例胸痛 剧烈 者静 脉 注 致 左心 功能 衰竭 引起 , 当左 心室 心肌损 害达 到或 超过 4 0 %时 常 出 现 心 源 性休 克 , 多见 急 性 心 肌梗 死 , 约 占心 源 性 休 克 的 8 0 %以 上, 临床 表现 特征 为左 心室 充盈 压增高 , 血输 出量下 降 , 低 血压 和 重 要器 官灌 注低 下 。 此病 多为 老年人 , 男性 多于 女性 。 本 组病 例男 性 1 7 例, 女性 8 例, 平 均 年龄 6 l 岁, 此 病 死亡 率 较 高 , 本 组死 亡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
6 吴远怡 , 何祥英 . 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 内膜炎 1 例分 析. 国 6 中
误诊学杂志 ,04 4 1 )2 8 . 20 , (2 :0 7 7 王焕玲 ,盛瑞 媛. 感染 性心 内膜炎 7 0例临床 分析. 中华 内科 杂
志 ,04,3 1 : 3 3 . 20 4 ( ) 3— 6
2 0 ,7 1 )9 3—9 6 0 4 5 (0 :9 9.
9 马晶茹 , 高勇 , 旺达 , . 徐 等 正常瓣膜 发生感染性 心 内膜 炎 1 . 例
中国心血管杂志 ,0 5 1 ( )2 8 2 9 2 0 ,0 3 :3 — 3 .
1 I tk 0 maa aK, th r Ki aaY, i a Nat oS, t 1A e e a. n wmo e frifciee d - d lo ne t v n 0.
来 证实 。
参 考 文 献
1 Ca elCH,olsJ bl Jl G,P tro i ees nGE,ta.C a igp te t h rce- e 1 h ngn ain aatr c
itc d te e e to r ly i n oad t .Arh Itm d, sisa h f c n mot i n e d c rii n at s c ne Me
J d 19 ,2 (8 :2 5 1 1. Me ,9 2 36 1 ) 1 1— 2 7 5 E a gl m A, oz e- ljsMT coadorp yi nete vn e s g nr zA u .E hcri a h n if i i a a g cv edcrisHer 2 0 ,0 6 :1 - 1. noadt . at 0 4 9 ( )6 4- 7 i , 6
急性右心室梗死15例临床分析
急性右心室梗死15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中心静脉压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变化、中心静脉压,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中心静脉压,适时、适度给予扩容治疗。
结果 15例经扩容等治疗后14例治愈,1例死亡。
结论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适时、适度扩容治疗,是治疗右心室梗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右心室;心肌梗死;中心静脉压右心室梗死发病率虽低,但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现就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5例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8年1月确诊的急性右心室梗死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40~75(57.2±5.2)岁,均参照黄永麟等提出的急性右心室梗死诊断标准[1]。
发病时有明显胸痛7例,上腹痛5例,胸闷、心悸、气憋3例。
在15例中均有低血压或休克,2例发生阿—斯综合征均于入院后4h内发生室颤,经电除颤复律。
15例患者均于发病6~24h行CK-MB和TN-T实验室检查5~6次,CK- MB值60~216(178.56±26.12)U·L-1,TN-T值2.45~21.18(8.12±2.15)ng·mL-1,均明显大于正常值的2倍。
1.2 心电图表现Ⅱ、Ⅲ、AVF导联及V3R~V4R,ST段抬高≥0.1mV 15例,同时合并V7、V8、V9 ST段抬高≥0.1mV 6例,并前壁梗死1例,前间壁梗死3例。
1.3 治疗方法本组10例行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符合再通指标4例。
15例均合并有低血压休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同时全部给予扩容治疗,开通静脉通道,监测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肺部啰音、尿量,依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速度,收缩压维持在85~100mmHg(1mmHg=0.133kPa),其中1例扩容治疗中出现左心衰竭症状,则立即减慢扩容速度,予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中心静脉压超过2.94kPa时则少量利尿和扩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ppt课件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技术的进步, 心源性休克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仍 是一种常见的致命性疾病。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其他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肌病、心 脏瓣膜病等。
病理生理机制
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和炎症反应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脏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 不足,进而引发休克症状。
0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 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呼吸困难
心源性休克导致心输出量降低, 组织灌注不足,引发呼吸困难。
低血压
心源性休克时,血压显著下降, 常低于90/60mmHg。
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表现为胸骨 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 区与左上肢。
晕厥
严重心源性休克可能导致脑供 血不足,引发晕厥。
脉搏细速
休克时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脉 搏细速。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01
02
03
04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表现 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
。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
超声心动图
可观察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 心源性休克对心脏的影响。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右心功能 不全,有助于诊断心源性休克
ACE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等,用于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非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 克的患者,如条件允许,应尽早 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
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灌注。
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心源性休克18例诊治体会
5 8岁 。
行性心肌 缺血 和梗 死进一步 导致 了心室功 能衰竭 , 以至 于不能 3例 为急性肺栓塞组 : 其中女 1 , 2例 , 例 男 年龄最 大 6 6岁 , 最小 维持生命 , 部分患者主要 由于主要冠状动脉如前 降支 、 主干闭 左
12 诊断 、 与转 归 . 治疗
塞而表现 为首 发大面积心梗而死亡。对于 由于左室 多个 部位心 冠心病组均具有典 型 的急 性心梗临床 肌梗 死 , 即超过 8 % 的左 室心 肌梗死 所 引起 的心 源性休 克 , 0 患 症状伴有 休 克 的 表 现 : 压 明 显 <9 / 0 m , 压 差 小 于 者病 死率很 高 , 血 06 m Hg 脉 而临床亦较常见右室并发左 室前 壁 , 发左室前 并 壁侧 壁 , 并发广泛前壁所 引起 的心源 性休 克。对于 此类休 克患 图均提示急性心梗或急性 冠脉综合 征 的表 现 , 心肌 酶学 明显升 者 , 其发病机制一方面 同上所述 , 另一方面 由于右室并 发前壁梗 高且符合急性心梗的演变 。均需要血管活性药物多 巴胺提升血 死 , 前降支供应右室血管 狭窄 与闭塞 , 使得 右 室较大 面积缺 血 、
死所 引起 的休克 , 需积 极处理 方能使 患者 获取 最大益处 。本文
所 列举 的冠心病组患者 , 于左室心梗 类型 : 对 急性 非 S T段 抬高 性 心梗 与急性 s T段 抬高性心梗心 电图是容易识别的 , 及时准确
低 溶 栓 而 死 亡 。急 性 肺 栓 塞 组 3例 , SO 均 在 5 % ~8 % , 测 a2 0 0
(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青铜峡市人 民医院内一科 青铜峡
急性心肌梗死的 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
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岁。
其中因出血、管壁内血栓形成致病8例,休克、脱水或严重心律失常使排血量骤降致病6例,过度劳累致病4例。
2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
病房空气新鲜,空间设置和谐,物品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医护人员要举止大方,言语得体,待病人满腔热忱,象亲人一样,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杜绝在患者面前传达有关家庭、经济、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2.2吸氧护理:注意吸氧时间、流量。
急性期应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流量4-6L/min,持续1-2天,病情平稳后流量可减至每分钟2-4L/min低流量持续供氧,每天更换鼻导管,湿化瓶水,保持吸氧用物的清洁与管道的通畅。
2.3适当卧床休息:发病后第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
谢绝探访人员,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患者的梳洗、进食、翻身、大小便等一切日常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和心脏负荷。
护理操作和治疗要求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患者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率。
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所进行抢救措施的效果。
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28例好转出院,6例无效。
结论:支持心功能,使心排量及灌注压能满足全身需要,尽可能减少心肌缺血、坏死范围,防止梗死面积扩展,均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治疗心源性休克是心力衰竭的严重阶段,有7%~10%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心源性休克,诊断一旦确定,应尽快建立24~72小时持续心电监护,有条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若立即给予积极的处理,先行积极的内科药物治疗[1]。
选取临床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6岁;病例选择根据who的急性右室梗死的诊断标准,心源性休克发生在ami后2 h者26例,2 h~24 h者8例,ami发病后3 d~7d出现心源性休克者6例。
平素平均动脉压80~125mmhg,平均110mmhg。
梗死部位:下壁梗死24例,下后壁梗死6例,前间壁梗死6例,单独右室梗死4例。
1.2 方法宜取平卧位或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o位,或与平卧位交替。
给氧一般可用鼻导管法,24%~40%浓度3~4l/min为主,对于缺氧或发绀明显者可适当增加氧流量,可在4~6l/min必要时可采用面罩或正压供氧,甚至人工呼吸机,直至休克改善。
镇静,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治疗并存在心律失常等[2]。
在灌注压和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该给予升压药物,多巴酚丁胺是一种β受体的激动剂,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而对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也不增加外周阻力,是收缩压低于80mmhg的首选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及对SOD、MDA和MMP-9的影响
MDA 浓 度 由 硫 代 巴 比 妥 酸 法 测 定 , 浆 S D 活 力 由 黄 嘌 呤 血 O 氧化 酶法测 定 。
13 数 据 处 理 .
选 择 本 院 20 0 6年 6月~ 0 8年 6月 收治 的急性 心 肌梗 20 死 合并 心 源性 休 克患 者 1 2例 , 7 2 男 2例 , 5 女 0例 , 年龄 4 ~ J 4 8 7岁 , 平均 (65 1 . 岁 。入 选标 准 按急 性 心肌 梗死 的诊断 6 . ̄ 36 1
1资 料 与 方 法 11 般 资料 .一
(= 8; n 6 )年龄 ≤6 4岁为 成年 组 : 4。 5 ) 两组 患者 分别 给予 常规 治疗 : 在抗 凝 、 痛及 强心 等治疗 基 础上 , 时 给予循 环支 持 镇 及
[ 物 或 主 动 脉 内气 囊 反 搏术 0 B ); 药 A P]在获 取 患 者 知情 同意 的基础 上 , 权衡 不 同方式 再行 灌注 治疗 。治 疗期 间严 密检 测
医护论 坛
20 3 第7 第 期 0年 月 l 8 1 卷
急性 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 克 的临床特征 及对 S OD、 MDA 和 MMP 9的影 响 一
心肌梗死并发休克22例临床分析
心肌梗死并发休克22例临床分析作者:刘世科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急性右心室梗死(ARVI)是心肌梗死的特殊类型,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断加深及重视,其诊断率明显提高,由于右室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急性左心室梗死(ALVI)不同,低血压及休克发生率高,其治疗原则也有差异,如治疗方法不当会导致病人死亡。
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ARVI合并休克病人22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关键词】心肌梗死;休克【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52-0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2例ARVI并休克病人中,男12例,女10例。
年龄54~73岁,平均62.5岁,均为Q波型心肌梗死。
ARVI诊断标准参照黄永麟等提出的ARVI诊断标准。
低血压指收缩压持续低于100mmHg,补液后仍不升高,并伴有组织灌注不足,表现尿少,四肢凉,意识差等休克表现。
本组右室梗死部位:下壁11例,下壁合并后壁4例,下壁加前间壁3例,下后壁3例,前间壁1例。
1.2 临床表现 22例病人均急性发病,所有病人均有心前区不同程度的疼痛,胸闷,气促,出汗,肢冷等休克表现,8例伴有晕厥。
4例病人伴有上腹痛及恶心。
查体: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阳性,有12例病人肺部未闻及湿性啰音,2例双侧肺底部可听到散在细湿性啰音,1例病人肺部可听到干鸣音,9例病人双下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所有病人入院时查血压46~96/30~60mmHg。
心率42~118次/min之间。
1.3 辅助检查心电图V3R~V5R导联ST抬高>0.1mV 14例,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8例。
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明显升高。
心电监护其中有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各3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窦性停搏1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2例,室上性心律失常1例。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 ] 姚 泰. 理 学 [ . 1 生 M]5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2 8 — 北 人 20 :6
9 O.
率 增快 时窦性 激动 落 在病 理 延 长 的不 应 期 , 上性 激 室 动刚好 落在这 一 时区 内( 常是 过早 的室 上性 激 动 ) 通 ,
关 键 词 : 肌 梗 死 ; 心 室 ; 状 和 体 征 ; 断 心 右 症 诊
压 ≥10 m g者 予 硝 酸 甘油 静 脉 滴 注 , 据 血 压 调 0 mH 根 节液 体滴速 , 当收 缩压 ≤9 mH 0 m g时停 止滴 注 ,8例 1 应用 硝酸 甘油能 适应 , 反应 良好 ; 休克或 严重 心力衰竭 者积 极对症 处 理 。右室 组 平 均 每 日补 液 量 3 L左右 。 对 于入 院后 经处 理临 床症状 减轻 , 体征 改善 , 出院时 且 保持 稳定 无生命 危 险者 为 好转 , 则 为 未愈 右 室组 否 好转 2 9例 , 未愈 7例 , 转 率 8 . % ; 照 组好 转 3 好 06 对 3 例, 未愈 7例 , 转率 8 . % , 好 2 5 两组 比较差 异 无显 著性
10ms 5 。 。第 3位相 传 导 阻滞 的最 根 本原 因是 双 柬
支 不应期 不 一致 , 电位 在恢 复期不 能完 全恢 复 , 心 慢 在
态窦 房结综合 征 与房 室 传 导 阻滞 , 能 因其 病 理损 害 可 主要表 现在 右柬支 第 3位相 传导组 织重 度复极不 全 。
维普资讯
望
生 旦 箜 卷第l姐 ( 】
Cn aMsins &Mse p,cbr07 o2,o 0 li l i a os ihr y t e20, 10 . ic d g i t a Oo V . N 1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受体,扩张各种血管床,最重要的是肾血管; ➢中等剂量时( 4ug/Kg.min~6ug/Kg.min)引起
β1受体兴奋,增加心肌收缩力; ➢大剂量时,可明显增加α受体的兴奋性,引起周
围血管收缩。 ➢多巴胺增加心排血量,同时兴奋心脏和引起周围
➢大多数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要机械通气以补充氧。 ➢通气不足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加重组织灌注低下
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影响心功能,从而影响正 性肌力药物的疗效。
扩容
• 心肌梗死后伴有休克的患者可以有相对性的低血容量。 • 血容量减少的原因:静水压增加及血管通透性增加。 • 休克患者的最佳充盈压需高于正常人(左室功能受损时,
• AMI伴CS患者通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约2/3为3支血管 病变,20%为左主干病变,常见于左心室梗死面积大于 40%的患者。
• 迟发性CS因素: • 梗死面积扩展; • 梗死相关动脉再闭; • 非梗死区域心肌代偿失调;
CS的重要原因
➢右心室梗死; ➢室间隔穿孔; ➢急性二尖瓣返流(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 ➢心室游离壁破裂; ➢医源性因素。
➢引起强烈的周围血管收缩,可减小其他血管床如 肾、四肢、肠系膜的灌注。
➢它不能长时间使用,除非进行特殊的治疗。 • AAC/AHA推荐去甲肾上腺素用于更加严重的低血
压患者(≤70mmHg)。
正性肌力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的细胞内介质是环磷酸腺苷 (cAMP),由受体刺激后腺苷酸环化酶所产生。 cAMP增加钙内流进细胞,从而增加收缩力。
• ACC/AHA指南建议早期血运重建适用于﹤ 75岁的CS患 者(Ⅰ类推荐)和≥75岁的合适患者(Ⅱa类推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6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性心源性休克多 由冠状动 脉血液循 环急性 受阻 , 导致 心肌 大面积梗死 , 重要 组 织器 官供 血不 足 , 进而 引起 休克 。早 期 诊 断 早 期 治 疗 为 抢 救 成 功 的关 键 。早 期 诊 断 根 据 患 者 急性心肌梗死 、 源性 休克 的 临床症 状及 体征 , 合 实验 心 结 室辅助检查进行 。 目前多 采用药物 保守治 疗 , 常用药 物以 增强心肌收缩力 , 改善心肌缺 血 , 抑制心律 失常 , 升压 平稳
7 1 2
V 1 3 N. o2 . o 6
J un l fAeo p c dcn o ra rs a e Me iie o
Jn 02 u 1 2
连接好 三 通 开 关 , 好 多 巴 胺 微 量 泵 。按 照 生 理 盐 水 接 2 : 巴胺 30 m 的 比例 配 制 多 巴胺 混 合 液 , 3~ 0mL 多 0 g 以 5mMh l 的速 度 泵 入 , 后 根 据 患 者 血 压 情 况 以 1~5mMh 然 l 泵速递增 , 待患 者临 床症 状缓解 , 血压 高于 10 6 mH , 0 / 0m g 平 均动脉压 大于7 mH 时 , 2~ 减 0 5~ l 至 5m g 每 4h . 2mMh 安全停药 。连续治疗7d 。 观 察 组 在 对 照 组 的 基 础 上 加 用 多 巴酚 丁 胺 微 量 泵 人 治疗 , 照多 巴胺20mg+多 巴酚丁胺 10m 溶 于 5 按 0 0 g %葡 萄糖溶液5 L 以2m / 的速度持 续微量 泵入 , 0m 中, L h 根据患 者血压调节泵速 , 不超过8m / , 4h L h 每2 更换一次 。连续治
面 色 苍 白 , 搏 细 速 , 肤 湿 冷 , 梢 微 循 环 充 盈 时 间3S 脉 皮 组采用常规 治疗 。人 院后 嘱患 者绝对 尿 卧床休息 , 密切 监测 患者 各项 生命 体征 及病 情 变化 , 察 观 患者心律 、 呼吸 、 血压 、 量及神 志变化情 况 。常规给予 吸 尿 氧, 采用 流量为 4~6L mi持 续 中流量 氧气 吸人 , / n 病情稳 定后采用流量为 1 2L m n — / i间歇低 流量吸入 , 同时给予 纠 正酸 中毒 , 应用心血管活 性药物 治疗 。在 此基础上 给予 多 巴胺微量泵入治疗 , 开通静 脉通道后 , 立 中心静脉 通道 , 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17例临床分析
见 表 2 。
表 1 两组 患 者临床 表 现 比较 ( ”)
急性 下壁梗死 常合并右室心肌 梗死 , 其发生率 约为 4 %_。 0 l j 临床上 医生一般 注重左 室心肌梗 死的诊 断和治疗 , 往忽 略右 往
呕吐 等 , 与其 他心肌 梗死 的临床表 现很 相 似 , 因此特 别容 易漏
诊 。该两组 患者胸 痛 、 恶心 、 呕吐等 临床症状 均相似 , 但是合 并
右 室梗 死组 的低 血压 、 心律失常 、 us al K sm u 征及休克方面与仅有
患者 的临床表 现 , 包括低 血压 、 心律 失常 、 u s u 征及休 克 , K sma l
3 结 论
急性 心肌梗死 发病率 呈逐年 上升趋 势 , 该病 是在冠状 动脉
粥样硬 化基础上 发展起来 的 , 由于动脉 血供急剧 减少造成 心肌
两组 患者均 给予急性 下壁心肌 梗死常 规治疗 , 并及 时处理
严 重且持久 的缺血坏死 _ 2 _ 。临床研究证 实如果患者 只患有急性
并 发症 。对 于伴 有低 血压 的患者 , 首先 静脉 补充 容量 , 无作 若 用 给予血 管活性 物多 巴胺 。患者人 院后及 时做 1 2导联 心 电图
( 下转第 7 7页 )
1 统计 学处理 . 3
采用 S S 30 采用 x/检验 , P S 1. , Z t P< 00 .5为差异有 统计学
意 义。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
两组患 者临床表现 , 即低血压 、 失常 、 us al 心律 K sm u 征及休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电风暴18例临床分析
胸痛等胸前区不适 ; 用常规方法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
药物疗 效 欠佳 。发 作 时心 电 图主要 表 现 为 2 4h内 出 现 I2次 的室速 或室 颤 , > 此类 心 律失 常对 电复律 效 果 不 佳 , 静 注 B受 体 阻滞 剂 可有 效 终 止其 发 作 。根 而 据 典 型临 床表 现 、 电 图及 实 验 室 检查 , I 合 并 心 AM 后
行冠 脉造 影 及支 架 置入术 , 后 l 术 5例患 者室 速 、 颤 室 终止 发 作 , 效 率 8 . % 。 因此 , 早 开 通 闭 塞 血 有 33 尽
[ ] 刘继红 , 3 梁永才 , 学志 , . 何 等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 的诊断 与治疗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0 92 ( )68— 4. J. 20 , 8 :3 60 5 [ ] 杨新 春.急性冠 脉综合征 与 电风暴 [ ] 临床 心 电学 杂 4 J.
O i ado,0 6 2 ( ) 57—55 pnC ri 2 0 ,15 :1 l 2.
管, 重建冠状动脉血运成为救治此类患者 的有效方法
之一 。对 于 V S患 者 , E 紧急 恢 复 血 流 动 力 学 稳 定 尤
[ ] 郭继鸿. 受体阻滞剂应 当成为快速心律失 常治疗 的基 6 1 3 础用药 [ ] 中 国心脏 起 搏 与 心 电生 理 杂 志,0 5 1 J. 2 0 ,9
74 6
G a g iMe i lJ u n fJ n 2 1 V 13 No 6 u n x dc o r a ,u . 0 2, o. 4, . a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电风暴 1 例临床分析 8
蒋 翎 徐 尚誉
57 0 ;— a :099 16 cr) 3 00 Em ij 15 @ 2 .o l1 n ( 广西 玉林市 第二 人 民医 院心 内科 , 玉林 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急性右心室梗死
急性右心室梗死(arvi)是心肌梗死的特殊类型,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断加深及重视,其诊断率明显提高,由于右室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急性左心室梗死(alvi)不同,低血压及休克发生率高,其治疗原则也有差异,如治疗方法不当会导致病人死亡。
2001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arvi合并休克病人18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arvi并休克病人中,男10例,女8例。
年龄54~73岁,平均62.5岁,均为q波型心肌梗死。
arvi诊断标准参照黄永麟等提出的arvi诊断标准。
低血压指收缩压持续低于100mmhg,补液后仍不升高,并伴有组织灌注不足,表现尿少,四肢凉,意识差等休克表现。
本组右室梗死部位:下壁8例,下壁合并后壁3例,下壁加前间壁3例,下后壁3例,前间壁1例。
1.2 临床表现 18例病人均急性发病,所有病人均有心前区不同程度的疼痛,胸闷,气促,出汗,肢冷等休克表现,6例伴有晕厥。
2例病人伴有上腹痛及恶心。
查体: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阳性,有10例病人肺部未闻及湿性啰音,1例双侧肺底部可听到散在细湿性啰音,1例病人肺部可听到干鸣音, 9例病人双下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所有病人入院时查血压46~96/30~60mmhg。
心率42~118次/min之间。
1.3 辅助检查心电图v3r~v5r导联st抬高&0.1mv 13例,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5例。
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明显升高。
心电监护其中有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各2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停搏1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1例,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
2 治疗及结果
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卧床休息,吸氧,镇静采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片剂口服,止痛选用吗啡5mg或杜冷丁50mg肌注。
扩容治疗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10ml/min静滴或生理盐水静滴,并常规使用加镁极化液。
静脉滴注多巴胺,根据血压调整多巴胺使用量。
发病早期输入液体量大都保持在2500ml/d左右,输液过程中一定要观察左心功能,防止过量补液而导致左心功能不全,早期扩容治疗过程中,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或监测中心静脉压,以便确定输液量及调整输液速度。
对合并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者,采用阿托品或多巴胺治疗。
其中4例病人因发病后及时来院采取溶栓治疗,3例获得成功。
18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
其中有1例病人升压药用的时间较长,10天后血压才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