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第3版第十章德育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十章德育

教育学第十章德育

06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7.教育影响一 致性和连贯性
原则
01
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02
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03
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和家 庭、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五、德育途 径与方法
德育的途径
德育方法
1
德育过程是提高 学生自我教育能
力的过程
2
自我教育能力的 主要特点与构成 因素
3
二.自我教育能 力在德育过 程中的作用。
能力的过程。
4
德育要促进自我 教育能力的发展。
四、德育原则
•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它 以个体品德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依据,概括了德育 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第十章 德育
壹 德育概述 贰 品德发展规律 叁 德育过程 肆 德育原则 伍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概述

0 1 杜威-------间接教育
0 2
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 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人类选择的 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 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 社会理想的教育。
(3)锻炼
1
锻炼是有目的地 安排学生生活, 组织学生进行一 定的实际活动与 交往以培养他们 的良好品德的方 法。
2
包括:练习、委托 任务和组织活动。
1. 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
2. 适当指导 3. 坚持严格要

现代德育论笔记(全)

现代德育论笔记(全)

绪论一现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理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主体,培育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是现代德育的主要任务。

社会现代化不但要求德育现代化,也为德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含义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本书所说的“德”即个体“品德”,指人的个性品质中的德性,狭义指个体的道德品质,广义指“思想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狭义的德育与道德教育同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当前我们所说的德育,大多指广义德育。

从性质说,现代德育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紧密联系的。

现代德育是德育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德育和德育现代化是对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积极回应。

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德育。

㈠德育是有目的地通过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德性社会化,在现时代也就是促进个体德性现代化。

㈡现代德育突出了人,突出了主体性、发展性,要促进人的精神解放、个性解放。

㈢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具有现代教育的各种特点如全民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终身性、世界性等。

㈣现代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在教育者的组织下,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认识、体验、践行的结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

三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代为中心,或者说是以促进主体现代德性发展为根本。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主体性表征德性发展的主体,发展性表征主体德性的发展。

㈠“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含义“主体——发展性”明确表述了现代德育的主体性,表述了主体德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完整版)《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编上课教师的上课笔记

(完整版)《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编上课教师的上课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1、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8)2、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由专门教育机构承担,有专门教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9)3、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15)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出现1、教育的产生(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15)2、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学校教育开始出现)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后的教育)3、学校教育制度二、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萌芽(22)补充(8)2、西方教育学思想(23)补充(9)3、近现代教育思想发展和教育学的形成(26—31)教育学的建立(补10—11)补充4、当代教育学发展(12)5、教育学研究方法(13)第二章:人、教育、社会第一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社会)(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矛盾又有一致性)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1、矛盾性是指人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要求之间的差异。

(p34)2、矛盾表现:[1]社会发展方向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p35) [2]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水平往往落后社会发展水平)[3]社会的各级各类结构制约人才的各级各类结构[4]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与人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存在着不一致的矛盾[5]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影响和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1、一致性是指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是人发展的结果。

人的社会实践是二者互动的中介。

(p36)2、一致性表现:(p36)[1]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社会历史条件是怎样的,人的发展状态大体就是怎样的)[2]人的发展也决定社会的发展(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也在改变环境,社会历史是人发展的结果,随人的发展而发展。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0-12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0-12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0.2课后思老题详解一、选处聽1.卜死对技能描述止硝的是()°A.技能就是活动程存B・找能就是潜能C・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岛的D・技施一、•子就能学公[??«] C【解方订技能固R经过练习而获彻的合乎池則的认知涵动或射休活动的动仆方式-它足在片尺的学习过耳中.2.慄作技能按照慄作的违续性的不同分为(>.A.時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B.连贲技能和不连贡技能C.封丙技能和开放件技能D.器城世技能用开成羽技能【拎知»tm】连赏技能是描以止续.不何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不逐穴技能是指对特定的忙帑刺激做出的将定的运动’这是粮据慄作的连续性的不同而划分的。

3.卜死風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A.驾枝汽车B.洗衣眼C.解两步应用功D・听鹑声咅【轩案】C【昭】心钞技施忌一件凋节和左別心智沼功先形成的舍?法则的心削沾功方式.阅汝技能、写作技能、运□技施、解理技能咎那足常见的心咎技能,4・下列不屈「右特技能的待点的是()•A.内潜性B.客观性C.倚堀性D.观念性【林】B【解折】心出技能与樣作技黴HI匕具有以个特点:①动作対皱的卫念性;②动作执行的内濟性;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5.卜列"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络习说法不正備的是<>.A.练习包拈有意义的虫寂和&锻B.练习緩足不断的皿奴C.练刃中存在禹贩底乂I).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右快.快慢变化不犬二种形式【答知Btm】体刃是描以电成某种技能为p的的学刃加J・杲以京押一宜的幼作方式为u标血进行的反7槪作过理・练另包拈虫父和反35・不足单•纯的反取操作或机城虫口・而足以滋提・定的活动力式为II标的反父.学生的动件技能的练习戌绩谨步捉為上婴R现E动什速喪机快和砒规性捉尚i..其&现形弍冇•种:①练习进步先快片慢.②练习遊少先慢月快・③纵习迓少先圻比较徴.庄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淀阶段往IE出现进步曾呵停顿境娥・称之为BilSfM・一、处存題1 •番込技能和习旳的区别和联系.存:煦缄的技確和习愷两丹之间是3K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体O护如2(1>联系习悄和熟练的技能都差门动化r的动件系统.任何习惯我开了门动化的汕幼动忙系统恋无法龙瓦(2>区别①习很足实现导町功的需蚊已成为一种实现英种IT动化动仆系绞的心埋倾向.当人适时地将於种另燈实现时.该人號获紂了满足.产生裔快的心佈:反Z,就却;I起不愉快的俗绪.血魁练技曉则仅仅足•种白动化的动作方式.不•定与人的需要联纟在•起.②豹嫁技能是4有日的、有计划的纷习屮形成的.向习熾却可以在无帝中.通过简e的尬咫养玻。

(OK)第10章_德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郭孔生)

(OK)第10章_德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郭孔生)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 主讲:郭孔生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 第十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的概念(P346,识记)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 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 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 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 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P348-351,领会) (一)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 阶段的个体,不再将社会公则和法律看成死板的、一成不 变的条文,而是认识到了它们的人为性和灵活性。
第六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已不 再拘于社会公则与法律的局限,而是根据所谓具有“全人类” 意义的伦理准则,如公平原则、平等对换原则、人权原则、 尊重个人尊严原则等。 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不能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必须随时了解人们所达到的发展阶段,根据其发展阶 段的特点循循诱导地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
这是科尔伯格后期所提倡的学校德育模式。在研究中,他充分 认识到团体公正水平对个体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道德教育的情感模式
以研究道德情感为主线的道德教育模式,20世纪中后期最 有影响的就是体谅模式。它是德育学家麦克菲尔和他的同 事共同创立。 体谅模式的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表明:关心的方式是 愉快的方式。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 温馨提示: • 每次课后分散、及时复习《现代教育学 全书知识要点梳理》 课后做《现代教 育学基础练习题》 ;下次课前检查。

《教育学》课件第十章 德育工作

《教育学》课件第十章  德育工作
3.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
11
第一节 德育概述
(四)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 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 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 觉树立法律权威。
14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 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把一定的社会 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从宏观上看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微观上看则 指学校教育中具体的道德教育过程。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 约束的能力。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信念的支配下,对自身、他人、群体、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和采取的行为。
17
6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三)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中小学要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和文 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具有勤奋学习、 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优良品德和文明习惯。 同时,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学校德育必须培养受教育者 具有强烈的法纪观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并能够自 觉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12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五)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 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现代教育学新论》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学新论》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学新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目标:本章是认识教育的起点,从整体上鸟瞰式地把握教育要素、结构及发展脉络是本章是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

本章涉及不少教育方向的基本概念,这是构建整体认识的需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达到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理清中外教育及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而对教育及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新的认识。

复习思考题:1.辨析“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有阶级性”。

2.辨析“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3.简述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4.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中的几种观点?你有何述评。

5.请说出:(1)两本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方面的论著(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后的三本有影响的教育专著。

6.试述西方国家的“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7.简述中国历史上“教育学”概念的出现与发展。

8.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9.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0.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教育目的学习目标:理解教育目的对于确立教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完本章后应能清楚表述教育目的的内涵,并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及价值取向。

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变化,正确表述当今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

同时,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科学含义、具备的社会条件以及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1、辨析“教育目的实质表现为教育功能。

”2、判断“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3、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4、简单比较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5、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主要局限性是什么?6、试述国外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及各理论流派的观点。

7、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8、试述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

10、结合当代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的认识。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当代学校德育【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当代学校德育【圣才出品】

第10章当代学校德育1.试析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

答:政治教育是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必要的、并行不悖的两种教育①政治与道德具有深层联系。

政治与道德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上层建筑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源于共同的社会经济基础。

尤其是政治中有别于政治实体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同属社会的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密切。

第一,政治与道德都是统一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作为社会主导的政治和道德在方向和性质上始终是一致的。

第二,政治和道德在内容上相互补充、渗透、交叉,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着对社会经济制度和精神生活的捍卫和建设任务。

第三,政治与道德在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处于上层建筑核心地位的政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道德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产生过较大的制约作用。

而道德对政治也同时发生较大的选择与约束作用。

②青少年社会化具有对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双重渴求。

青少年社会化是人生社会化的几个关键期之一,包括基本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两个基本方面。

基本社会化发生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主要指个体学习语言和其他认知技能,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建立感情联系,正确评价他人的角色和观点。

预期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他将要扮演的角色,而不是眼前的角色,学校中进行的社会化一般属于预期社会化。

青少年社会化不管是基本的还是预期的,都包含着政治社会化与道德社会化的双重任务。

(2)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的两种教育①政治与道德虽然同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在共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但是它们在其内容、存在方式、与社会经济基础联系的密切程度、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历史发展过程和前途等方面是不完全相同的。

政治与道德的不同也必然造成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差别,必然使两者在过程、阶段、条件和结果上都有所不同。

现代德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德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道德,“道”是指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意识,包容了“思想,政治,道德”,是社会现象;“德”指个体德行,即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社会的道个体化为德。

广义的思想品德就是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广义的德育指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政治态度)道德教育狭义的思想品德仅指道德品质,狭义的德育就仅指道德教育思想品德内涵:个体按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思想品德观的变化传统的思想品德观决定论(神定论,费尔巴哈生物决定论,墨子环境决定论)——主客体交互作用论传统的思想品德观主观理念的,静止的——客观的,发展的思想品德结构:个体的道德品质(德性)不仅存在于个性结构(与智、体、美…)中,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结构。

(源头: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知、情、意)五要素说: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信(道德信念)其中知、情、行三要素是普遍确认的要素。

很多新的假说:三维结构说(心理形式维,心理内容维,心理能力维)三子系统说(定向,操作,反馈系统)三结构说(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这些假说的进步表现在1、品德结构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的一部分2、突破了原有的三要素的平面思维宽假,从复杂结构(多维性,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去探讨)3、品德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发展性)人们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结构表明:1、不仅要进行表层的行为方式与习惯的培养,还要注重深层次的意识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

2、不仅要注意社会道德内容的传授,也要注意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3、要注意到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形式与品德内容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内容促进形式的发展。

4、加深了对德育对象的认识,为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过程的安排,德育评价指标的确定都提供了依据品德发展与德育的揭示结合起来才能对品德完整、全面的认识。

当代教育学[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当代教育学[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一、道德、品德与教育1.道德与德育(1)道德特点与德育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道德规范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包含善恶评价标准,而大多数行为规范不包含这种标准。

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

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2)道德类型与德育从类型划分的角度看,德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公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识及符合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的道德意识及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3)道德层次与德育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德育包含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

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

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错位,会导致教育功能的丧失。

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的层次结构影响学校的德育功能。

2.品德与德育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道德认知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道德情感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爱憎等情感;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1、德育即育德,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2、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是主体性和发展性。

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有: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德性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德性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它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始终。

3、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德育发展的关系:社会、人、德育并不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近代资本主义和当代;人的发展经历了群主体性、分裂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类主体性;德育发展经历了素朴的生活德育、灌输的德育、主知主义德育、主体发展德育。

4、要建立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的现代德育,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学校德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德育的主旋律。

5、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6、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实质是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

前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后者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前者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后者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

前者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辨析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7、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8、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第三版第八章第十章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第三版第八章第十章

家庭的教育功能趋于弱 化

教育功能历来被视为家庭 的基本功能之一。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对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的体现,是预期 的德育结果。 德育目标具有以下几个更为突出的特点:
社会性、层次性、参照性
二、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

在中外教育思想史上,对德育目标很少有专门 阐述,大都涵盖于教育目标之中。与教育目标 的表述相一致,不同学者或流派对德育目标也 不外乎从社会需要、个人需要或二者兼顾的角 度出发来加以阐述,分别表现为“社会本位”、 “个体本位”和二者兼顾这三种不同的德育观。
三、德育与公民教育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与公民教育


在现代社会里,公民教育 受到广泛重视。广泛来说, 公民教育即是现代国民教 育的简称,世界上许多国 家都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 的国民作为国家的教育目 标。
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 育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属于心 理教育特别是其中的个性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等的划分来看,良好个性 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 育的共同努力,将之归结 为德育培养目标、任务是 不妥当的。
科技和工商业的进步,使 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加 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 提升,可这却无法解决人 们心灵的困扰和给人类自 身所带来的各种危机。这 些都需要学校教育直接加 以面对。

价值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 展,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 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兴 起,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经 济、文化乃至政治交往日 益频繁、普遍,全球化、 国际化正在成为人类社会 发展的现实。
一、德育过程概述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节第三节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节第三节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自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调 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自我教育的方法包括写日记、自省、自我评价等,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来提高 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03 德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文化背景对德育过程产生深 远影响,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念、
学校校风
学校校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校风 可以促进德育的顺利开展,反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德育课程设置
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德育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合 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04 德育过程的实施策略
德育目标的设定
德育目标要有针对性
德育评价的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 行为表现,评估其道德品质和
行为习惯。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德育 课程和活动的反馈和评价,评
估德育效果。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评估 德育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价法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全面评估 德育过程的效果和影响。
行为规范等方面。
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德育的效 果,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促进德育 的顺利开展,反之则可能产生负面 影响。
社会传媒
社会传媒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 主要渠道,其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对 德育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积极向上, 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
德育评价的标准
01
02
03

《第十章德育》PPT课件

《第十章德育》PPT课件

模仿的作用——攻击反应实验 〔一)
结论
模仿是学生向社会学 习,形成某种道德行为 方式的重要途径。
榜样的作用——攻击反应实验 〔二)
结论
榜样具有一种替代性的作用. 榜样在儿童道德行为方式的形 成和改变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3.情感派
观点和理解
情感是德育的构成性要素,而 且在德育中起着本源的作用。
情感就像酵母发酵一样,渗透 于我们的整个生存之中。舍弃情感, 仅靠理性推理而来的道德,在情感 派看来简直就是毫无意义的。
情感派启示我们
在德育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至 关重要。当前德育工作中,德育效 果不佳、德育活动缺乏吸引力的一 个重要原因是德育不能寓于情感教 育之中,教育者缺少爱心或缺乏触 动学生心灵的德育艺术。
四、现代德育观的再认识
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 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 整体.
第二节 现代德育过程
一、现代德育过程的本质
现代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 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 机人格教育整体. 一般说,这个过程由一个矛盾、两个 转化、三个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个矛盾指在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以社会道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者的过程 中所产生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应有的) 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基础(现有的)之 间的矛盾。
德育就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 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相互作用和相 互融合,最终达到形成信仰的境界。
2. 在德育中,道德认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 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 在现代学校德育中应强调 行重于知 情重于知
<1>行重于知
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节第三节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节第三节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德育过程中继承、借鉴和创新 不断发展的规律。
02
德育过程的组织
德育的组织形式
集体教育
自我教育
通过集体活动和集体舆论来影响学生 个体,促进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
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调控和自我完善,促进其品德的发展。
个别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别指导、 咨询和帮助,促进其品德的发展。
德育的实施策略
系统性策略
德育过程应是一个系统性的工 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 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形成德育
合力。
差异性策略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 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 和手段,因材施教。
发展性策略
德育过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和个性发展,以发展的眼光 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
创新性策略
在德育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新的 方法和手段,不断推陈出新,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
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关系。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是内化 和外化辩证统一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特点
01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 情、意、行的过程,具 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02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 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 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 实践性。
德育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估德育 效果。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德育的认知 和态度。
测试法
通过测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 方面的表现,评估德育效果。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评估德育效 果。

现代教育学 第十章 德育

现代教育学 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关联。

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德育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育的概念、功能;德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德育课程的编制;德育过程及其组织;德育方法及其运用;国外主要的德育思想与流派。

第一节德育与现代德育观一、德育的概念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在伦理学上,“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

然而,在教育学上德育的概念却要复杂一些。

在西方,德育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

在我国,“德育即道德教育”只是狭义上的理解。

在现实的教育中,德育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庞杂,至少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有鉴于此,国内有关教育学专家建议在名称上用“社会教育”来代替所谓广义的德育。

①对于广义德育②的内涵,教育界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对于其外延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我们认为,从个体的素质构成出发,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所以如此,是基于:第一,人的素质构成各部分的区分。

从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对人的研究来看,人的素质在同一水平上大致可区分为生理性素质、心理性素质和社会性素质三类。

与之相对应,有的学者将素质教育划分为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③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主要对应于智育、德育、美育。

由于德育在人的素质培养过程中起导向和促进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价值方向,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正是为了培养这些可起导向和促进作用的品质。

第二,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三者相提并论时,不是从德性、从人类精神、从个体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角度,更主要是从人伦、从社会习俗、规范的角度来理解“道德”一词,是将道德、思想、政治作为德育的社会内容的主体部分加以把握,因为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所培养的品质具有共同性的特质,这个特质就在于:态度、价值是它们共同含有的核心成分,且道德价值是这种核心成分中的主体部分。

现代德育论笔记(全)

现代德育论笔记(全)

绪论一现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理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主体,培育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是现代德育的主要任务。

社会现代化不但要求德育现代化,也为德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含义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本书所说的“德”即个体“品德”,指人的个性品质中的德性,狭义指个体的道德品质,广义指“思想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狭义的德育与道德教育同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当前我们所说的德育,大多指广义德育。

从性质说,现代德育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紧密联系的。

现代德育是德育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德育和德育现代化是对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积极回应。

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德育。

㈠德育是有目的地通过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德性社会化,在现时代也就是促进个体德性现代化。

㈡现代德育突出了人,突出了主体性、发展性,要促进人的精神解放、个性解放。

㈢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具有现代教育的各种特点如全民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终身性、世界性等。

㈣现代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在教育者的组织下,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认识、体验、践行的结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

三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代为中心,或者说是以促进主体现代德性发展为根本。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主体性表征德性发展的主体,发展性表征主体德性的发展。

㈠“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含义“主体——发展性”明确表述了现代德育的主体性,表述了主体德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