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基于“一带一路”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20 36(7) doi: 10.3969/j.issn. 1005 - 8141 .2020.07.007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
赵武生,石培基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凭借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初具规模的市场环境,迎来了“走出去”的良好机遇,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中医药面临着种植生产过程粗放、标准建设不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趋严等问题的挑战。
基于此,从规范生产、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全方位开放、标准引领等方面,探讨有利于甘肃省中医药产业融入“一带一路”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机遇与挑战;发展路径;“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 8141(2020)07 - 0712 - 04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ans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Background
ZHAO Wu - sheng,SHI Pei - ji
(College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 :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omin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supported by Gansu. Driven by tlthe Belt and RoadM initiative,Gansu^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a good opportunity for export with its rich and diverse natural resources, uniqu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good market environment.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proc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extensive planting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inadequate standard construction, and stricter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that were conducive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ansu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to “the Belt and Road” from the aspects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product upgrad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mprehensive opening up,and standards leadership.
Key words :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development path; the Belt and Road
中医药作为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随着早期的商贸活动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成 为沿线人民共享共建的重要卫生资源"]。
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出台、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全球范围内“回归自然”观念 的盛行,中医药被更多的国内外民众接受,重新焕发 了生机与活力。
1甘肃中医药产业融入带一路”的基础与优势1.1自然环境多样、中药材资源丰富
甘肃省幅员辽阔,面积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72%,地形狭长,东西蜿蜒1659km,南北跨纬度10°26',地处三大高原交汇之处,山脉纵横交错,海拔 相差悬殊,地形丰富多样,具有沙漠绿洲、丘陵山地、收稿日期:2020 - 03 - 10;修订日期:2020 - 05 - 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1130)。
第一作者简介:赵武生(1994-),男,甘肃省庆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
通讯作者简介:石培基(1961-),男,甘肃省临洮人,教授,博士 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人文地理、城市与区域发展。
•712 •高原沟壑、湿地草原等独特的地貌单元。
其中,陇南 山地森林植被、陇中黄土高原草原植被、甘南高寒植 被和河西荒漠植被中生长着众多特有的、进化程度 高的抗逆生物资源,奠定了甘肃省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先决条件。
甘肃省现有中药材资源2540种,人工种植药材 350余种,分布面积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 种[2],其中以甘草、当归、黄芪和板蓝根为代表的全省十大药材种植面积达5.228万hm2。
陇中、陇东与 河西的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炮制考究、疗 效突出,是中药材产业的精粹所在。
2018年,甘肃 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0.67万hm2,产量120万t,面积 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在全国363个重点中药材 品种中,甘肃省集中连片种植的有50余个品种,其 中当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党参产量占全国产 量的60%,黄芪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
渭源白条 党参、武都红芪、宕昌党参、宕昌黄芪、岷县当归、靖 远枸杞均中药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 证[3],全省形成了陇南、定西、甘南、河西等生态环境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丨& Market 2020 36(7)•经济与管理•
迥异的中药材产区,所产中药材品质优良、特色鲜
明。
1.2市场前景广阔,地缘优势突出
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集预防、治
疗、康复为一体的整体医学。
2020年,最新版本的
C0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家
中医药局官网新媒体上全文公开,并主动与有需求
的国家和地区互相分享,受到国内外民众的广泛好
评与赞许。
从兰州海关获取的数据可知,2011年以
来,甘肃省每年直接出口的中药材保持在200—600t
之间,金额在150—350万美元之间(表1),省内企业
直接出口的中药材共计386批次、2645.7t,价值达到
1630.9万美元,其中以当归、大黄、黄芪、甘草和党
参5种道地中药材为主,枸杞、红花、白芍、麦冬、田
七、川穹等中药材在个别年份有零星出口。
由于量
大质优、疗效突出,甘肃省中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的
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表12011—2017年甘肃省中药材直接出口情况
指标年份党参黄芪当归大黄甘草其他总计
20110.018.22575.583.5137.2329.4
20120 2.4104104.2105.8306.5622.9
数量(020130 5.35057100.6124.4337.3 201433.7 6.61319.1114.325.5212.2 2015 5.759.361.430.495.865.6318.2 201610101.356.730.374.1291.3563.7 2017816.154.75759.566.7262 20110.01 4.618.430.130.869.9153.8 20120 3.267.440.254.7126.3291.8
金额(万美元)20130 2.956.916.85098.6225.2 201439.9 4.416.913.561.639.1175.4 2015 3.917.448.514.748.7111.3244.5 2016 6.95456.821.835.6176351.1 20178.27.35134.932.954.8189.1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内陆省份,是丝绸之路的 锁匙之地和咽喉要道,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逐步推进而日益明显。
丝绸之路横 跨欧亚大陆,直线距离约8000km,在我国境内约有4000km,甘肃地域东西长约1600km,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占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境内的40%。
甘肃省联系内陆并通向中亚西亚和欧洲,是“一带一 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
2014年以来,武 威市、兰州市相继开通“天马号、兰州号”中欧班列,甘肃省货物进出口不再绕道东部沿海港口。
2017 年,兰渝铁路开通,甘肃省的货物沿着这条铁路向南 经重庆、贵州、广西,通过铁海联运等形式可以通达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水 陆空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为甘肃省中医药产业走向“一带一路”提供了便利条件。
2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与挑战
近年来,甘肃中医药产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
只有掌握这些与前进 相悖的矛盾,才能够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产业体系,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产业融人“一带一路”。
2.1生产规范化程度不高,出口存在质量隐患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绿色化程度 不高,种植面积占全省70%陇中与陇东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区,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 以个体分散种植为主,生产方式较为落后,规模化种 植程度较低。
全省规范化生产(GAP)基地数量少、规模小,药农种植加工过程粗放,药材储藏设施简陋:4],除小部分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企业在中药材产地设有收购站等机构外,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药农将收获的药材码放在自家房内或房外屋檐下,为了防 虫,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导致二氧化硫超标,造成 药材二次污染。
甘肃目前实行“公司+基地+标准 化”生产模式的比例较低,超量滥用化肥、农药和植 物生长激素现象频发,有害残留物超标、土壤结构破 坏、微生物和化学污染问题突出,药材品质无法得到 保证,质量管理难以落地,出口海外隐患突出。
2017 年,甘肃省共有314家中药饮片企业,但生产出口中 药材饮片的仅9家,占饮片加工企业的2.87%。
药 材的质量与要求难以匹配海外市场,成为制约省内 药企外向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2.2标准建设尚不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趋严
受相关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仅2017年 我国出口中药材类产品被扣留或召回就达41批次,主要原因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添加剂 超标、生产企业和产品未获国外注册、品质项目检测 不合格等(表2)。
目前,国际上的中药质量检测方法以化学定性鉴别和指标成分检测为主[5]。
甘肃省 出口中药材被国外扣留或召回的原因主要是农药残 留、二氧化硫超标和黄曲霉毒素污染。
从药物安全考虑,主要贸易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对有害物质监控范•围越来越广,对残留限量要求也越来越严。
一 方面,甘肃省中药材检测标准与国外存在差异。
目前执行的标准《中国药典》中,植物源性药材的检查项目较少,而韩国、美国、欧盟等主要的出口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农药、重金属、二氧化硫残留等方面检 测项目多、标准要求高。
如欧盟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限量标准普遍严于我国,硫丹、异狄氏剂、六氯苯
•713•
•经济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20 36(7)
等多种农药残留限量甚至为我国标准的1/10。
韩国
对265种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限量值为30PPm,远
低于我国的标准要求(150—400PPm)。
这些检测标
准的差异,为甘肃省中药材进人相关国家或地区市
场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输人国家或地区
对中药材进口的监管越来越严[6)。
如我国台湾地区
对输台药材不断加强严格的抽批査验,从2011年起
对当归、黄芪、甘草等10种中药材全面实施从源头
管理和边境管理制度,到2016年已实施书面审查或
抽批查验的中药材扩大至26种,包括当归、黄芪、甘
草、柴胡、大黄等甘肃的主要中药材。
很多国家在植
物源性中药材种植采收环节执行《药用植物种植和
采集规范(GACP)指南》要求,发达国家对中药材生
产加工企业均有《良好操作规范(GMP)》认证的要
求,马来西亚等国家对食药两用中药材有HALAL认
证的要求。
这些从中药材种植到加工销售环节的认
证要求给中药材出口设置了更多门槛,直接增加了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检测和手续成本。
表 2 2017年被扣留(召回)我国出口中药材类产品情况
通报国家
或地区
通报原因产品名通报原因
非法添加物红景天提取物检出罗塞维22m g/g,含量不达标
农药残留艾叶检出毒死蜱超标0.64p p m
农药残留枸杞检出灭幼脲0.89p p m
韩国农药残留枯茗
检出氣氰菊酯O.^m g/kg、啶虫脒0.22m g/kg、噻
虫嗪0.03m g/k g
污染物金银花检出镉0.8p p m
品质川芎感官检验不合格;检出毒死蜱1.2p p m
农药残留青皮检出杀扑磷0.29m g/l(g
农药残留灵芝检出毒死蜱l.42p p m
农药残留凉粉草检出陶斯松0.07p p m
我国农药残留北虫草
检出多菌灵丨1.4p p m、嘧霉胺0.18p p m、多菌灵
0.18p p m
台湾
地区农药残留枸杞检出噻虫胺0.14P P m、氟虫睛0.02£pm、吡虫清1.2p p m、农药炔蜗特0.03p p m、阿维齒素0.04p p m
农药残留菊花检出派美尼0.59p p m;依普同0.97p p m;芬替1.8p p m
美国农药残留
包装标签
枸杞检出杀虫剂;标签不合格添加剂枸杞含有不安全的色素
捷克农药残留枸杞未经授权的物质呋喃丹类0 .032p p m、0.06p p m、0.06p p m
意大利污染物人参检出铅0.22丨p p m
荷兰农药残留枸杞检出呋喃丹0.06丨m g/kg-p p m、己唑醇0.18m g/kg-p p m、克蛸特0.11m g/lc g- p p m
3中医药产业融入带一路’’的路径探析
3.1推进道地药材绿色生产,防范出口质量风险
生态环境主导型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最主要模式 之一,开展道地药材产地适宜性评价与区划,对指导 甘肃省中药材合理引种栽培、GAP基地科学规划、优质高产高效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71。
首先,建设省级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溯源体系,加快推广建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提高 药农的组织化程度8]。
帮助药农建立药农协会,发 挥技术指导、行业自律、自我监督作用,同时帮助企 业规范加工和仓储设施建设,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强 化主体责任担当,引导深加工企业与药农协会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或药农协会)+标准化”的生产 加工模式,不断巩固种植、收购、储藏和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
其次,精准划定优势产区,引导优 势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通过技术示范对标准化基地核心示范区给予适当补贴的方式,切实控制盲目 扩大规模和范围。
第三,建立起基于生物效价检测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和方法,选择党参、黄 芪、大黄、板蓝根、枸杞等大宗道地药材,制定道地药 材的认证标准体系,鼓励开展中药材生产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
3.2营造国际竞争环境,培育产品竞争优势
利用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院、兰州大学 和研究院所等科研平台,加快中药材品种繁育创新,在兼顾质量的同时,重点培育抗病抗虫新品种,从品 种性状入手,有效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水平。
运 用原产地保护等手段,加大对甘肃省现有名优特中药材和中药品牌的保护,如党参、黄芪、枸杞,既要防 止不法商贩以次充好,冒用甘肃品牌获取不法利益,又要抓好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严防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对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充 分利用甘肃省作为全国首批中医服务贸易试点省等 有利条件,大力推动中药材企业“走出去”,推动中药 材产品国外注册,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市场份额[9]。
鼓励相关企业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中药材 产品,开发化妆品、贵细饮片、中药精油、兽药及添加、中药食品与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 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中药材安全除草剂、连作障碍治理、种苗脱毒、测土配方施肥、硫磺熏蒸 替代、机械化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
构建和完 善覆盖技术研发、公共服务、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的 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 与高校院所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载体[1°]。
3.3构筑全方位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中医药+ ”
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参加甘肃省农业 和中药博览会,积极承办中医药文化和国际产业健康论坛。
积极引导沿线国家在项目投资、企业对接、
•714•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丨opment & Market 2020 36(7)•经济与管理•
产品开发和经贸洽谈等方面与甘肃的交流合作,具 有优势产品的各县区要积极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 国内举办的各种中药展销会和产品交易会,以提高 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中医 药文化、健康产业成就和特色中医药产品。
鼓励和 扶持优秀的中医药机构到沿线国家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支持优势企业在沿线国家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与产业基地[u],设立中医保健服务中心和经 销店,加强对境外市场的了解与衔接。
培育中医药 “一带一路”高水平人才队伍,以兰州大学医学院、甘 肃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为载体,建立中医药学术交流 平台,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强化留学生教育服务,拓展本省学生与国外其他高水平大学的校际交流项 目,举办形式多样的短期出国境交流活动h2]。
组织 专家学者为沿线国家中医医师和中药爱好者开展短 期中医研修班,依托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开设的孔子学院,邀请知名中西医文化专家和学者进行有关中医药巡讲,联合开设中医药培训基地,培养海 外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沿线国家“落地生 根
积极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电子信息 数据平台。
加强信息传输、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线上 交易信用体系和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口岸 通关能力和效率。
打造中药材B2B平台,加强同生 产厂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机构的联系,通 过信息网站及时收集各大境外药市销售动态,科学 分析、准确预测市场动态并及时发布,强化生产的需 求导向。
对外主动引进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企业到 甘肃省设立分部;对内按照就近原则,重点扶持甘肃 省内优势中药材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如扶正药业、九 州天润、天士力中天和陇西保和堂等,通过仓储管 理、金融兑付、网上交易、代码识别、快捷配送、GPS 定位导航等系统整合,打造稳定高效的甘肃中药材电子商务系统。
3.4强化中药材标准,突破“一带一路”贸易壁垒
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的技术 性贸易措施进行调查与研究。
积极了解研究境外发 达经济体在市场准人方面对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 材生产企业认证和注册方面的要求,加快技术改造 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加强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推动中药材产 品国外注册。
设立专门的顾问机构,调查并掌握各 国禁止的中药材动植物成分,全省应加紧建立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
积极推广WHO 《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规范(GACP)指南》,以国家 “GACP基地核定标准”出台为契机,加快对中小企
业的认证步伐,不断健全出口中药材企业质量安全
自控体系和出口中药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 源头上控制质量安全风险。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 (修)定,加快国内标准(包括检测标准)与国际标准
的并轨,充分借鉴日本发展“汉方药”和韩国发展“生 药”的经验,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标准,进而形成具 有中国特色的中药材标准化体系。
完善中医药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传统中药配方及生产工艺的
保护力度,积极申请中医药专利,鼓励医药企业进入 药品专利市场。
通过资源互换、技术合作等形式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我国中医 药历史上的实践数据搜集并整合起来。
综合调 查出口国市场文化、需求倾向等,立足于消费者视角,在进一步开发中药产品包装、外观与剂型的同时,提高消费者携带便利程度,推动中医药产品更好 地走向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志宏,颜鲁合,林雪,等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加快甘肃中
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J].西部中医药,2019,32(08) =57 - 59.
[2] 魏兴民,段焕娥,王世钦.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布局及其空
间整合研究[J].中国药事,2018,32(12) =1663- 1668.
[3] 王巍.甘肃中药材产业贸易环境分析[J].发展,2009, (12) :72-
73.
[4] 孟养荣,袁明华,李淑玲,等.甘肃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报
告[J].甘肃农业,2016,(Z1):78-81.
[5] 髙伟城.中药质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4,10(10):41-42.
[6] 季琼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12(4) =36-46.
[7]肖小河,陈士林,黄璐琦,等.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J].中
国中药杂志,2009,34(5):519 - 523.
[8] 汪晓凡,刘盈.李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中药材流通问题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4): 1-4.
[9] 侍小芳.陇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13,(22):
3-5.
[10] 吴剑锋,陈军华.丽水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浙江农
业学,2018,59(6): 969 - 971.
[11] 高占彪.多措并举加快发展中药大健康产业[N].定西日报,
2019-08-08(003).
[12] 郑珏,陆晓庆,乔学斌.对高校学生校际交流新举措的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 =424 - 427.
[13] 卢亚妹,王晓辉,王建忠,等.我国中药材出口问题研究[J].现代
商贸工业,2019,40(1) :31 -32.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