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综合试题(四大系统)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中考(四大系统)综合试题
1、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

(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是1、2。

(3)某人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1次。

(4)血管②与血管①相比,②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氧气、无机盐、尿素等。

(5)请写出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6)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先收缩后舒张。

2、图7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

请回答:(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维生素_ 。

(2)在观察活体材料时,发现某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该血管在结构上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强小,血流速极慢_。

(3)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物质B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参与细胞呼吸)。

(4)除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许多其他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形成尿液。

(5)如果C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经常高于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

(6)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3、下图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a、b、c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

(2)循环系统与a、b、c进行物质交换都是在毛细血管处完成的。

(3)b呼出气体和c排出尿液的过程都可称为排泄。

(4)a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中,葡萄糖(或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小肠(器官)中被吸收的。

(5)a中具有与吸收食物营养成分相适应的结构,b中具有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两种结构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流入b、c的血液中所含气体有何不同?流入c的血液比流入b的血液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7)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能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③代表生理过程,④~⑤代表相关物质,请回答:
(1)①②③过程所需的酶是由唾液腺、肠腺和胰腺等消化腺分泌的。

过程②③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正常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其含量相对稳定,这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直接关系。

(3)空气中的⑤在血液中依靠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运输。

(4)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请用箭头和名称表述小腿肌肉细胞产生的④排出体外的途径:④→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

5、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有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

(2)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当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时,气体入肺。

(4)②所代表的气体是氧气,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部位被利用。

(5)若E处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后,血液变为含养料丰富的静脉血
6、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与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在[ 6 ]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内填图中结构代码,其后填相应结构的名称)处进行交换,由此血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

(2)血液能在人体血管中循环,主要是因为构成心
脏的肌肉发达,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

(3)若某人患急性肺炎,需上肢静脉点滴药液。


写出药液从其上肢静脉到达肺部经过的路径:
17→15→1→2→7→6(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研究证明:血管[13]中的血糖含量在饭后会出
现如右图AB段曲线的变化,原因是通过小肠吸收了
大量的葡萄糖;但一段时间后,血糖含量会如图
中CD段曲线所示,原因: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促进了血糖的分解和转化。

7、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B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中,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小肠
(器官)中被吸收的。

(2)F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
程。

若发现F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3)与C1相比,C2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多。

请自选材料用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步骤: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注入甲、乙两个试管内,将玻璃管插入甲(或乙)试管的石灰水中
吹气;实验现象:甲(或乙)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而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实验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8、图4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二
氧化碳、氧气或尿素)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续
的三种血管。

(1)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肺内
的血管。

BC段血管中流的是_动脉_血。

(2)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_肾脏_内的血管。

BC段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
四腔中的_右心房_。

(3)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_氧气_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_动脉_。

(4)无论血液流经什么器官,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AB段都是__毛细_血管,与物质交换功能相
适应,这种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_。

9、下图为正常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圈,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肺泡内的气体通过扩散作用方式进人到血液循环中去。

(2)在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内,发挥作用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

(3) B处的液体与A处的液体相比较.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B处的液体中不含有蛋白质、红
细胞、葡萄糖
(4)该图所标自的人体废物排出途径共有2条。

10、右上图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

其中a~f表示人体内的物质,请据图答题:
(1)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a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吸
收。

(2)某些药物常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可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请解释其中的原因:胃不
消化淀粉。

(3)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气中毒时,大量的CO取代O
2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4)医生在检验某人的f时,若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发病的原
因可能是肾小球;若发现有较多的a,且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尿、
多饮、多食、消瘦等,则患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11、图3是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8
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A---F代表人体内的某些物质。


据图回答:
(1)A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吸收__。

[D]是通过皮肤排
出体外的。

(2)检验某人的C时,发现有蛋白质,说明他肾脏的[3] 肾小球部位发生了病变。

(3)进入8的F通过__扩散__作用进入血液,最终被[7] 组织细胞利用。

(4) D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不会倒流,原因是循环系统中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5)[7]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得的A和F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

(6)健康人体内的C液和【4】中的液体相比,C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
(7)检验某人的C液中含有葡萄糖,该人表现多饮、多食、多尿、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其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12、下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a、 b (用图中字母表示)的交换,其交换场所是肺泡。

(2)若E为泌尿系统,则d的形成要经过_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3)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F。

(4)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

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物。

13、探究实验:生活在弱碱性土壤中的某种植物通常开白花,有时也开红花。

某研究小组根据提供的酸性土壤、非酸性土壤或弱碱性土壤、非弱碱性土壤进行探究实验。

下面是他们在设计验证土壤酸碱度(pH)影响植物花色的实验时所提出的问题,请回答:
(1)被验证的实验假设:土壤酸碱度(pH)会影响花色。

(2)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酸性(非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非酸性(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至少两项):温度、光照、浇水量、土壤量等。

(4)实验的因变量是花色。

(5)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酸性(非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开红花。

14、下图是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红细胞中的氧来自于外界空气,空气中的氧在人体肺的肺泡处进入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图中血液里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里的这些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尿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等。

(4)按图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此处毛细血管流出的血液应该是静脉血,原因是:此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或此处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较暗红的静脉血。

食物残渣
空气

体外
16、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或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A和C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每组种子的数量太少。

(4)如果在严格按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从_种子自身(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方面寻找原因。

(5)若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

1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见下图。

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5分)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离、深埋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

(2)依图B可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图C告知:疫情一旦发生,对发生疫情的受威胁区要采取强制免疫(或接种)措施,提高疫病免疫率。

用具
疫点
疫区受威胁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