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1重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31重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1的第三章第3节“重力”。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以及重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测量。
难点:重力的产生原因、重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测力计、悬挂装置。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上课之初,让一名学生悬挂一个物体,感受重力的存在。
提问:为什么物体悬挂在空中会下垂?引出重力的概念。
2. 重力概念讲解: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 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的作用点: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4. 重力的测量:
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5. 随堂练习:
(1)选择题:重力的方向是什么?
A. 水平方向
B. 竖直方向
C. 斜方向
答案:B
(2)填空题:重力是由于地球的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答案:吸引
六、板书设计
重力
1.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三要素:
(1)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
3. 测量:使用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
1. 题目:用测力计测量教室内的两个物体的重力,并填写下表。
物体重力(N)重心位置
答案:
物体重力(N)重心位置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请画出物体受力图。
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
在讲
解重力概念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原因。
在讲解重力的三
要素时,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确定方法。
在重力测量部分,让学生亲自操作测力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研究重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重力加速度、重力
势能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重力概念的讲解
本节课的重心是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学生掌握重力知识的基础。
在
讲解重力概念时,教师应强调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而不
是其他因素。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重力的存在,如物体悬挂在空
中会下垂,这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三要素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些要素是重力的
重要属性,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 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教师应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并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重力的大小。
2.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利用重物
悬挂在空中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方向。
3. 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重心的位置,如悬
挂的物体,重心就在悬挂点处。
三、重力的测量
重力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力计,可以更好地理解重力的
测量方法。
四、随堂练习的设计
随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
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巩固学生对重力概念、重力的三
要素和重力测量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讲解的辅助工具,教师应设计清晰、简洁的板书,以
便学生更好地记录和理解重力的相关知识。
六、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设计具有实践性的
作业题,如测量教室内的物体的重力,并填写相关表格。
这样的作业
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研究重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重力加速度、重力势能等,以培
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重力概念时,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语调要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解重力的三要素时,
教师可以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
2. 时间分配:本节课的时间分配应充分考虑重力概念、重力的三
要素、重力测量的讲解以及随堂练习、板书设计等环节。
教师应保证
每个环节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重力知识。
3. 课堂提问: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和讨论。
如:“重力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重力的方向为
什么是竖直向下?”“如何确定重心的位置?”等。
4. 情景导入: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情景导入,如让学
生悬挂物体感受重力的存在,从而引出重力的概念。
这样的导入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案反思:
1.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重力概念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在讲解重力的三要素时,我运用了举例、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在重力测量的部分,我让学生亲自操作测力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在板书设计上,我尽量简洁、明了,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录和理解重力的相关知识。
在作业设计上,我注重了实践性,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时间分配上,我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