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二元结构及解决策略探析化产业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二元结构及解决策略探析化产业
发展前景
顾江先生认为文化产业二元结构是指在传统的二元结构条件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居民文化素质差异大以及社会文化氛围不同等因素造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产业结构的各个层次所表现出来的不平衡性。

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二元结构
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二元结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行政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属性冲突。

文化产业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任何政府都会对此进行干预,且我国的文化产业是从计划经济体系下的文化事业单位脱离出来的,更是带有浓厚的行政意味。

但是不同的文化产业门类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及资源要素不尽相同,因此也就形成了我国目前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和资源配置偏少的产业门类的市场化率偏低的态势。

传统的影视业、音像业、出版业、旅游业等核心文化产业门类,绝大部分资源及市场行政性的分配给了政府性质的国营文化产业经营单位。

同时这种资源分配机制限制了民营企业参与上述产业门类的竞争,缺乏竞争性的市场,同时加上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导致相关产业门类普遍经营不善,多数为政府补贴式经营。

2、文化产业产品的单一性与消费群体的多层次性之间的矛盾。

当前,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及文化水平等存在巨大的差异,可以以此把我国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其一是高收入支持的“先导型”文化消费群;其二是中等收入支持的“升级型”文化消费群;其三是低收入支持的“培育型”文化消费群。

不同的群体所需的文化产品类型有很大的差异,不可能用统一的文化产品满足所有层级消费者最大限度的消费需求。

同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
展阶段,还没有达到根据不同的受众开发不同的文化产品的精细化发展阶段,这就涉及文化产业市场细分的问题。

市场细分概念是温德尔·史密斯于1956年提出的,市场细分的基础在于顾客的差异性,他们对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的寻求,导致其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这就要求文化企业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开发不同的文化产品、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

3、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盈利形态的单一性与文化产业本身的深度产业链特征的冲突。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整个产业链条,与上下游相关产业整合起来互动发展,这样,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创意的开发成本只有融入产业形态中才会降低,可供开发的利润空间才能拓展。

成功的文化产业案例的盈利模式多建立在充分挖掘的、深度的产业链基础之上。

以迪斯尼的《狮子王》为例,投资4500万美元,播出已收入7.5亿美元,而衍生产品却已收入高达20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衍生的产业链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赢利点。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企业比较重视文化创意项目,但缺少对成功项目产业链的经营。

4、文化产业的区域结构不平衡。

从总体来看,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大。

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630亿元,占同期GDP的2.43%。

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的2.73%,中西部地区分别仅占1.63%和1.34%,东北地区占1.38%。

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716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3.9%,增加值超过200亿元的有广东、山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福建、湖南和河南,九省市占全国的73%。

另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区域结构的不平衡还包括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构化、低构化倾向,也即是说,我国各地的文化产业结构严重趋同,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不明显、重点不突出,重复建设严重。

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低构化与地区差别拉大存在着密切关系。

由于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导致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在同一领域、同一层次进行竞争,地区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其结果是地区差距越拉越大。


地区差别拉大,使得落后地区结构转换困难,文化产业低构化、同构化问题更加严重。

二、调整我国文化产业二元结构的策略
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面也较多,本文拟从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的二元结构入手,探索性的提出几点调整这种失衡的策略。

1、为了调整我国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二元结构矛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是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尽力提升我国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国民的劳动时间,增加休闲时间,推行年假制度和带薪休假制度。

其二是通过各种方式扩大文化产业消费市场。

我国有着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大众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国家或文化生产企业应积极顺应当前人们休闲时间增多、渴望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需要,把扩大文化内需的重点放在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上。

其三是增加国民待遇,解决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使国民没有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降低贫富之间的悬殊,真正形成橄榄形的社会阶层结构,壮大中产阶级的经济及文化实力。

其四是实施重大工程带动战略,推出一大批具有民族和时代特色以及世界水平的文化精品,大力挖掘消费潜力,拉动文化内需的增长,加快培育壮大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

2、解决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管理过分行政化和文化产业市场化要求的二元结构矛盾。

产生这种二元结构的原因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关系的模糊,只有首先清楚地界定了公益性的、政府主导的文化事业和赢利性的、市场化的文化产业两者之间的边界,才可能使政府着力于文化事业,而把文化产业放手使其充分的市场化运行。

解决这种矛盾的着力点是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其一是文化市场的投资主体和生产主体的市场化和多元化,逐渐打破部分传统的文化产业门类公有资产垄断的局面,允许非公资产进入,或把国有的经营主体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其与其他经营主体一样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其二是正确处理政府监管和文化产业市场化之间的度,文化产
业作为一种产业经济体,也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为主要目的,也会出现只顾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的情况,因此对其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怎样协调政府监管和市场化经营之间的平衡则需要仔细权衡。

政府可以为文化产业市场化所做的事情包括:第一,规范市场。

第二,优质服务。

第三,颁布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3、打破我国目前存在的文化产业链短、具有强力辐射功能的战略性产业缺乏与文化产业深度产业链特征的二元结构。

通过差异性经营,延长文化产品的产业链,以之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整个产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即:“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演进,从而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文化资源,更好地满足文化建设和文化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趋势,是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的发展过程”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所谓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它是指某一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他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和波及。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产业应该是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类型。

以电影业为例,电影的发展关联到道具、音响、声音、摄像、背景制作、胶片生产等多种演出、制作的设备生产,而这些设备的生产及电影院的建设,又会带动电子设备、建筑材料等一系列的生产;另一方面,电影的播出成功,又可以以此开发相关的书籍、音像、漫画、卡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延伸产品的推广又可以授权食品、文具、服饰、包装、主题乐园等一系列产品。

4、根据现实情况,从整体上进行文化产业的区位布局,破解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的二元结构困局。

文化产业结构的区位布局必须着眼于全国甚至全球的整体发展状况,只能根据生产力空间运动的趋势,遵循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客观规律,允许市场把文化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地区,实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支持和保证有条件的地区先走一步,抓住机遇,求得快速发展。

通过他们的发展,起到示范效应和联动效应,带动其他地区
发展,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有序转移和梯度跟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文化产业发展的更大的宏观效益。

资源、技术、创意三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此可以把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划为资源性文化产业、技术性文化产业和创意性文化产业。

不同的地区,所拥有的优势核心产业要素是不均衡的,因此各地区只有充分发掘本地区的优势要素,才能在文化产业竞争的差异化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

国家或地方在进行文化产业布局中应特别注意应差异化发展,同时注意相关上下游产业的配套,以生产效益最大化为布局原则。

文化企业的选址、文化创意园区的布局、产业基地的规划等必须按照生产效率原则,使生产地尽可能与自然资源地、配套产品地、技术资源地、消费市场和交通枢纽相结合,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结构的区域布局还必须考虑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因为文化产业结构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消费的权利结构,如果只考虑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靠市场化的机制不可能实现文化产业在落后地区的发展,这也相应的影响到了该地区人们对文化消费权利的实现。

因此,国家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文化发展的资助力度,扶持落后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帮助和支援,以期实现国民对文化产品消费权利名义平等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