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物质的鉴别(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
济宁市教学
能手参评教
案
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
【教学目标】
1.学会常见物质的鉴别思路、方法,理解对物质进行鉴别的依据;
2.加深学生对离子的检验方法的理解,并能应用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物质的微粒观。
3、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形成实验观。
4、关注知识与化学的联系,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
1、常见物质的鉴别思路、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形成物质的微粒观,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形成实验观。
【教学难点】
酸、碱、盐物质的鉴别。
【实验仪器及药品】
水槽烧杯点滴板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硫酸镁溶液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事件报道:
2009年5月6日,湖南常德石门县雁池乡雁池坪村发生一起因误食亚硝酸钠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导致16人中毒,其中一名一岁多小女孩在送往医院途中不幸死亡。
事件原因是厨师误将亚硝酸钠作为食用盐烧烤板鸭,导致十多位品尝者食用后发生中毒反应。
引导学生分析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区别方法,引出课题。
根据各种物质在性质上的不同及反应现象的不同对几种物质进行区分,就叫物质的鉴别。
教学环节1:复习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形成鉴别思路
老师展示:如何对物质进行鉴别呢?我们先来看几道常见物质的鉴别题:
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把下列各组物质区别开。
➢酒精与白醋
➢铁粉和铜粉
➢氯化铜和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与食盐固体
➢H2O2和H2O
问:根据学过的知识,如何把上述物质区别开?
学生描述鉴别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鉴别的依据。
鉴别就是根据被检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或反应时的特征现象对物质进行区别。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常见物质鉴别时用到的物理性质:
特殊颜色:Fe(OH)3红褐色Cu(OH)2蓝色Fe2+浅绿Fe3+黄色Cu2+蓝色 Cu紫红
常见沉淀:AgCl 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CaCO3 BaCO3 Mg(OH)2白色沉淀溶于酸
溶于水吸热:硝酸铵固体
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
从化学的角度思考,就是考虑物之间的反应现象。
教学环节2:复习酸碱盐之间的鉴别,形成微粒观
过度: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鉴别广泛、复杂,如酸碱性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鉴别。
更多的还是物之间的反应,让我们通过一个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受一下。
师展示探究题目:
桌面上标有1、2、3、4号的四种液体,已知他们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硫酸镁溶液,不用任何其他试剂,请把它们鉴别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总结探究的思路,引导学生分组探究。
思路总结:1、寻找各种现象的不同;
2、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物理方法后考虑化学方法;
3、要加入试剂进行鉴别,一定要先取样,再做实验。
师引导学生探究,汇报实验结论。
师:我们对实验进行一下反思:从离子的角度分析,在刚才的鉴别中,是什么离子参加了反应、出现了什么特征现象呢?结合我们学的常见离子的检验,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生总结:Cu2+、OH-结合成了蓝色沉淀,Mg2+、OH-结合成了白色沉淀。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其他的常见离子间的反应。
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在掌握了几种重要离子的鉴别方法后,聪明的小明发现,仅用一种试剂即可将NH4Cl、MgCl2、(NH4)2SO4、NaNO3
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你知道这种试剂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分析答案,进一步分析离子间的反应。
教学环节3:反馈练习
1、下列每组中的两种固体物质,均可用水做试剂,将其鉴别出来,你知道用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吗?
➢NaCl、CaO
➢CaCO3、Na2CO3
➢CuSO4、Na2SO4
➢NH4NO3、NaCl
2、小亮同学在对物质鉴别时,得出了下列结论,你看对吗?为什么?
➢鉴别纯碱和小苏打: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纯碱;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鉴别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溶液。
➢鉴别氢气和甲烷: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若烧杯壁上出现水珠,则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3、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
4、
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
溶液甲+乙乙+丙丙+丁甲+丁
现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
依次是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
4、现有含HCl、NaOH、Na2CO3和NaCl的四种无色溶液。
各取少
量于4支试管中,分别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1)先被鉴别出来的两种物质是什么?鉴别的依据是什么?
(2)不用其他试剂,怎样把另外两种试剂鉴别出来?
5、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
某兴趣小
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
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物理方法:小明提出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
无色溶液鉴别开,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⑵化学方法:小光提出可以通过测它们的pH来区别它们,你能
从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等不同的角度设计方案来鉴别它们吗?
教学环节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分
享一下。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新授课的学习和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零碎的、片面的,解题也是就题论题,缺乏对知识系统的整理,缺乏解题方法的指导,没有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
学生对于涉及物质的直接知识、基本理论等掌握的比较牢固,但一旦涉及到综合分析及运用的知识时,有时感到束手无策。
而实验鉴别恰好提供了一个载体,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年化学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交流协作的意识,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需求,依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了本堂课。
效果分析
一、整体效果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能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握教学的内在联系,制定了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组织教学程序,突出重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三维目标。
2.复习内容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情感价值观不再生硬、牵强。
促进了学生的实验观、微粒观的形成。
3.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从生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课堂上的提问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所以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
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关注学生的差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很大的进步。
高效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
二、具体分析
1、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
如:摘取一篇报道,从生活实例引入,从化学视角导入通过进行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2、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
如:如何鉴别桌面上给出的四种无色液体?
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但教学反思后发现,放的还不够开,教学显得过于拘谨。
3、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如引课用亚硝酸钠和食盐的误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进而引出如何鉴别两种盐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又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4、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5、由于本节课的性质是复习课,又是教学比赛的展示课,集成来我们平时复习的经验,也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整理又注重了归纳运用,还把微粒观的建构作为本节课的一条暗线来落实。
教材分析
物质的推断与检验题是历年各地中考的一种必考题型,这类题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条件隐蔽,变化较大,关系复杂,综合性强,是学生较容易失分的题型。
学生经过第一轮的复习,缺乏对知识系统的整理,缺乏解题方法的指导,且近年各地所考中考题灵活度越来越大,题目越来越新颖,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技巧做一些探究。
在《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指导与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能够用规范的语言和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在“内容提要”中明确了化学实验中对物质“鉴定”和“鉴别”的界定,并总结了一些气体的鉴别方法以及一些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同时通过一系列典型例题给出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物质的鉴别评测练习
(时间10分钟,满分50分,1---5每题8分,第6题10分)
1、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水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D.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丝绸
2、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过滤法鉴别软水和硬水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C.用灼烧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D.用酚酞溶液鉴别纯碱溶液和稀硫酸
3、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水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
B.用酚酞试液区分盐酸和食盐水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醋和白酒
4、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分别是H2SO4溶液、Ba(OH)2溶液、KCl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上述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 CaCl2溶液
D 酚酞溶液
5、下列各级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A、HCl CuCl2 NaNO3 Na2SO4
B、BaCl2 Na2CO3 HCl (NH4)2CO3
C、FeCl3 HCl NaCl NaOH
D、Na2CO3 Na2SO4 HCl H2SO4
6、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加以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则A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若pH 7,则溶液为;
(4)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
(填字母)
A.锌
B.硝酸钠
C.石蕊试液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效果显著。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要求在课堂里,使所有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一是在实验的探究中,学生方案的设计、探究过程中,有效的进行了合作;在就是当题目的解法多样时,当学生思考问题有困难时,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抓住了培养合作学习的契机,有效的组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本节课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改变了以往单纯的反复操练练习题的复习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为学生创设了情景,分配了小组,给学生提供讨论、设计、表达、交流、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新的复习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
这样的改变获得了同学的认可和好评,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从我自身的角度非常注意了学生的评价。
赞许,将会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激起他再次探索的欲望。
一次认可也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学生产生自信和自我肯定等一系列良好情感体验。
这种良好体验的不断实现,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内在的学习动机。
在
这节课,非常注意学生情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人。
当然,上完这节课也感觉到有不足之处。
一是由于对学生不熟悉,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气氛略显沉闷;二是自己思想放的不够开,在实验探究环节,对学生放的不够开,还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改进、提高。
课标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指导与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能够用规范的语言和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在“内容提要”中明确了化学实验中对物质“鉴定”和“鉴别”的界定,并总结了一些气体的鉴别方法以及一些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同时通过一系列典型例题给出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经过讨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物质的某些性质鉴别相关物质;(2)能设计比较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案;(3)提高实验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掌握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和鉴别步骤;(2)灵活运用性质设计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案;(3)能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4)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1)提高思维品质;(2)培养协作、探究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