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一遍过考点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而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将其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的形式.无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
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如北京卷和重庆卷都采用过此种考查方式。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均采用了此种考查方式。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考向一一词多义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修:编纂,编写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担忧,忧虑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确实,的确
D.数.罟不入洿池数:很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D项,数(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娇,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
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二)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三)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营,圆者如壁;长林远树,出没烟靠,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载,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

同行姚黄聪、沈虞卿、周辅及
余四人。

三君虽纨绮
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
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

皆应曰:“嘻!
子为之记。


(节选自【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注】①馀甘:橄揽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抗:抗拒
B.时浓雾半作.半止作:兴起
C.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殆:大概
D.断者为沼,涸者为坳.坳:地面低洼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

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
累。

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A项,
解释错误,抗,匹敌。

故选A。

名师点睛
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
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
下几种方法:
1.语境检验法。

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
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
分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
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
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

如第2题中的“发”“殊”都是根据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确定其意思的。

2.语法检验法。

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
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
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
确的辨析与选择。

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
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

3.相似比较法。

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
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
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
此及彼,触类旁通。

考向二通假字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

A项,“冯”通“凭”,乘。

B项,“蚤”通“早”.D项,“唱"通“倡”,倡导。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论衡·幸偶篇
王充
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

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

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隐蔽幸,中伤不幸。

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

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伪,赏信者偶,罚疑不偶也。

孔子门徒七十有余,颜回蚤.夭。

孔子曰:“不幸短命死矣!”短命称不幸,则知长命者幸也,短命者不幸也。

服圣贤之道,讲仁义之业,宜蒙福佑。

伯牛有疾,亦复颜回之类,俱不幸也。

蝼蚁行于地,人举足而涉之。

足所履,蝼蚁荏笮死;足所不蹈,全活不伤.火燔野草,车轹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

夫足所不蹈,火所不及,未必善也,举火行有适然也。

由是以论,痈疽之发,亦一实也。

气结阏积,聚为痈。

溃为疽创,流血出脓,岂痈疽所发,身之善穴哉?营卫之行,遇不通也.蜘蛛结网,蜚虫过之,或脱或获;猎者张罗,百兽群扰,或得或失。

渔者罾江河之鱼,或存或亡。

或奸盗大辟而不知,
或罚赎小罪而发觉:灾气加人,亦此类也。

不幸遭触而死,幸者免脱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

”则夫顺道而触者,为不幸矣.立岩墙之下,为坏所压;蹈坼岸之上,为崩所坠,轻遇无端,故为不幸.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趋.而疾行。

左右曰:“久矣."孔子曰:“恶其久也."孔子戒慎已甚,如过遭坏,可谓不幸也。

故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又曰:“君子处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佞幸之徒,闳孺、籍孺之辈,无德薄.才,以色称媚,不宜爱而受庞,不当亲而得附,非道理之宜。

故太史公为之作传,邪人反道而受恩宠,与此同科,故合其名谓之《佞幸》。

无德受恩,无过遇祸,同一实也。

俱禀元气,或独为人,或为禽兽。

并为人,或贵或贱,或贫或富.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仆。

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

(原文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日被.霜,蔽者不伤被:遭受
B.颜回蚤.夭蚤:通“早”,早早地
C.孔子过之,趋.而疾行趋:趋向
D.无德薄.才,以色称媚薄: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其中涉及通假字。

A项,由后面的“蔽者不伤"可推知,“被”解释为“遭受”正确。

B 项,“蚤"解释为“跳蚤”肯定讲不通,联系《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再结合下文孔子说的“不幸短命死矣!”可知,这里的“蚤"是“早”的通假字,指的是时间,译为“早早地”.C 项,“趋”如果解释为“趋向”则与“而疾行”在逻辑上讲不通,从语境上来看,这里的“趋"应解释为“礼貌性的小步快走".D项中的“薄”与“无”位置相同,语法功能相同,在意义上也是相近的,故解释为“少”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
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栗,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

其术不过发常平(宋粮仓名)、敛富民,为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

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

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

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而水旱不至。

然而无冻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

今宋光百有馀年,四境之透者至万馀里,其同可桑之野,
民尽居之,可渭至大至庶矣。

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内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肘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来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史而后救。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巳疏矣。

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木オ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

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

阁下共亮之。

某再拜。

(逃自《王文公文集》,有刪改)对下列句中加点司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思所以
存活之所以:……的原因
..
B.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原:本来,原本
C.孟子论而非.之非:错误
D.以说干.阁下再矣干:干谒,求
一、【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宗子相①集》序
(明)王世负
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
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转角立。

爱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抉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冷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镀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碱。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途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弱,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其在,即使公、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
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县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善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非久出参⑤藩落。

属有岛寇事⑥,在席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
..
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案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铎,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其曾偶持论若此。

(选自《弃州山人四部稿》,有期节)【注】①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钱:犹规则、法度。

③碱:似玉的石头。

④考功郎:吏部官员。

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

⑥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叩之泠然中.五声中:符合.
B.余则无以难.子相也难:诘问。

C.字不得累.句累:积累。

附会:依附(权贵).
D.以不能附会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夫以于鳞之.材夫人之.相与
C.以.与物境会不赂者以.路者丧
D.规摹为.一方冠君为.我呼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
背景。

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
很不屑.
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

他曾担任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闺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
任职。

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

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
纸上。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2)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
..
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
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
,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
..
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
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的一项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
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

A.发言
..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废:(被)罢免。

治行:政绩。

D.实宽良有治行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
B.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
C.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
的一项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
...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
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

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三、【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
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的一项是()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
A.然后属.疏远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
D.不能易.也易:交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
A.以.有侯王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的一项是()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