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根据注释和字典正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查:谢灵运、陶弘景、谢中书的资料,了解其写作意图。
3.译: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用红笔圈出疑难字句。
4.思:本文的写景手法,优美的意境、严密的结构和凝练的语言,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朗读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结:停顿的划分依据——()
3.写出加点字的含义。
(1)五色交辉
..俱备( )
..( )(2)四时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
.....。
( ) ...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1.“山川之美”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目标导学三】:反复诵读,把握结构
5.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三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自我检测】
一、解释加点词。
(1)答谢中书书.(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二、“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三、文意理解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文章写景动静相衬、视听结合。
其中“猿鸟乱鸣”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静景增添了动感,突出了猿、鸟之声入耳,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 )
2.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收束全文,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批判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暗含作者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 )
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美”字,是山川景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景物的愉悦感受。
( )
4. 本文骈散兼行,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
( )
5. 文章将对自然之景的欣赏与人文情怀的高雅融为一体,体现了寄情山水之乐与寻觅之音之情。
( )
四、(非连续性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共10分)
《答谢中书书》全文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古来共谈共:共同
B. 五色交辉交:交相
C. 晓雾将歇将:将要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一起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并从描写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3分)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
理解:
3. 语段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分)
4. 《答谢中书书》和下面【链接材料】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但是他们抒发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4分)
【链接材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节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薜(bì)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岫(xiù):山穴。
【目标导学一】【答案】
1.【答案】tuíyù
2.【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小结:(主谓短语之间动宾短语之间通常停顿)
3.【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 (3)消散 (4) 坠落 (5)水中潜游的鱼竞相(6)人间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7) 自从(8)参与,欣赏
4.【答案】(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
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目标导学二】【答案】
1.【答案】: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表现山川之美:
①山川相映之美。
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选择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画卷。
②色彩配合之美。
青葱翠绿的竹木与五彩交辉的石壁相映衬,绚烂辉煌。
③晨昏变化之美。
选择朝、夕两个特定时间段中生物的活动,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同时也增添了光影的变化。
④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石壁等为静景,猿鸟、沉鳞等为动景,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景和动景各自跃然在目。
2.【答案】: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答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言简而意丰。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赞美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期望与古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得之意。
对世人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的惋惜;
【目标导学三】【答案】
5.【答案】: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文章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自我检测】【答案】
一、【答案】(1)书信(2)都(3)消散(4)坠落(5)跳出水面
山川景色
二、【答案】“竞”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游鱼以人的情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水中游鱼竞相跃出水面的样子,描绘了一幅夕阳将沉、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奇丽景致,使文章鲜活动人,生动可感。
三、文意理解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解析】ד乱”在文中用来形容“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目的是表现景色的动静相衬之美,表达作者欣赏景色时的愉悦之情,而非“心烦意乱”。
2.【解析】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流露出作者对世人无动于衷于秀美山水的惋惜,并无批判之意。
3. 4.5.【解析】√
四、(非连续性语段阅读)
1. 【解析】D项,“与”指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文章从仰视、俯视两种角度进行描写,寥寥八字就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3.【答案】①总结前文,首尾呼应,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②是作者对美好景物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山水奇绝,并表达自己期望与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
4. 【答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分)【链接材料】表达了作者辞官归隐于石门山的乐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