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央行“三农”金融政策创新分析57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央行“三农”金融政策创新分析5700字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日益显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颁布了很多政策只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农业现状的发展道路。本文就2014年央行颁布的有关金融服务政策、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进行了创新性分析,对其内容和目的进行了剖析。
“三农”问题金融政策金融创新
央行2014年采取了一系列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三农”金融创新政策措施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如:央行要求尽力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并优化服务方式;多元化农村地区的支付手段;扩大再贴现再贷款数额等。这些举措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实现和谐社会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
一、金融服务政策创新分析
2014年5月,黑龙江省政府、农业部等根据国家政策和文件指示,发布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方案》,这一方案对“两大平原”金融改革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先例,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如果成功,将会对农村金融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指示性的作用。本次改革创新在三个方面:(一)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1.建立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近年来经过国家的多年提倡和政策扶持,各类金融机构的城镇网点数不断增加,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各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截止2014年底,黑龙江省共有省级联社1家、市社联7家,办事处6家,共计网点1944个,村镇银行26个。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着实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这些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大力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引导民营资本参股村镇银行。同时适当降低注册资本要求,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逐步降低发起银行持股比例较强的小额贷款公司按照监管规定转制为村镇银行,增加农村银行覆盖率,方便农户办理相关业务,解决资金需求。
2.建立合理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村镇商业化银行,合作性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当前金融体系的三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政策性金融为主,辅之以合作性金融,在当前的欠发达地区由于需求比较单一依然需要如此执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过去单纯的贷款、存款、代理等业务不能满足其需求,故保险、证券投资、融资租赁等业务也逐渐走入农村金融业务中,地方政府可以尝试设立农村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等。尤其是在中国的某些内陆地区,有一类农户叫兼业农户,他们当中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务工,农产品产出仅用于满足生活需求,因此该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可以以合作性金融为主。对于经济十分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城镇,农民普遍富裕,面对投资渠道相对匮乏的现状,则可考虑设立黄金和外汇市场等。
(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金融服务机构为一直以来都为农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在增加就业、扩大内需、推动创新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近几年,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要求,开发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创新担保模式等新服务。
1.创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早在2006年起便在全国12个省推广此项业务,让农民工通过存款到银行卡替代汇款,促进资金回流农村,刺激农村经济发
展,并且随身携带方便,随取随用,手续费较低。到2013年底,农民工银行卡的存款数额已经达到210亿元,随着2014年9月央行再次下调农民工银行卡的跨省跨行取款业务的收费标准,同时提高取款限额(最高2万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会选择该项特色服务,因为最新的政策给广大的农民工们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2.创新信用担保模式。“抵押难、担保难”向来是农村金融服务难以解决的问题,农村大多住房和生产资料难以被金融机构认定为合格担保物,但为了防范信贷危机,担保物又不可或缺。因此,中央银行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总结出一些有利于农民贷款的创新政策,拓宽了可接受担保的范围,推动农村财富流转化。此次创新的具体内容是利用联保的方式,农户们自愿联合、分期还款、风险共担,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升每个人的信用等级。一般每个整体中都有当地的龙头产业参与其中,也形成大户带动小户、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使每个贷款人都同时扮演着担保人的角色,有龙头产业的担保也是小户们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促使当地经济一体化共同发展。
(三)加强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协调配合
各国政府都会签发政策和措施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但是由于农业属于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很多投资者并不看好,所以资金来源相对较窄。仅仅依靠财政的力量又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国家和相关政府的介入。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当前的思路是制定农业金融法规和制度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实行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税收优惠,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以低息或无息的方式贷款给农业生产者等。对此我们可以参照美国政府之前成功的农业管理模式:美国的农业生产者只有3%,但是它却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农业生产国、出口国,原因就在于它高度发达的农村金融制度。粮食生产过剩问题是美国长期存在的难题,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户利益,一方面加大粮食的出口,组织农民休耕,另一方面又对农业进行间接补贴。美国的农信社还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员提供各种便捷廉价的服务,补贴扶持农业工作者,给农户们带来切实利益。同样的,中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发展也可以学习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经验试行。
二、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创新分析
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就是农村支付服务,故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广多元化支付结算手段,对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有促进的作用。去年11月4日,央行基于我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现存问题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如下:(一)深化助农取款服务
截至2014上半年,全国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到近90万个,覆盖行政村48万余个,消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超过80%。为进一步丰富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使用率,央行决定新增开办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三种业务。助农取款点帮助解决了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较少,农民支取现金不便的问题,而这三种业务的增加则更加完善了农村资金流转向网络和金融支付普惠原则。并且文件明确要求服务点业务的收费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惠民原则。例如,农村老人每月在支取养老金等政府涉农补贴资金时,服务点应免除首笔取款业务费;同时国家规定的农民工银行卡的跨行跨省取款的收费标准也做了相应下调。从这一些列改革可以看出国家为确保农户利益最大化,扶持“三农”的力度依然在加大。
(二)持续推广非现金支付
推广非现金支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元化农村支付方式。建议一,大力推广网上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手机支付宝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手段。正是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不高,此类非现金支付方式更是可以让农户们足不出户办理转账支付等业务,节约了时间、加快了效率、也加速了资金流转。建议二是加大补贴涉农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基本情况多设POS机,ATM机等。并对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农民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折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使用面,以达到实现农村支付结算方式多样化的目的,减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