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稻鱼共生系统的作用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稻鱼共生系统的作用探讨


S h u i c h a n y u y e 农业面源污染具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肥料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现象。

大体上可将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种植业的固废、水产养殖业的固废、施肥、水土流失引起的氮磷流失、暴雨径流导致的氮磷转移等。

农业面源污染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鉴于此,要充分发挥出稻鱼共生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对该系统进行合理利用,保证稻鱼共生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农业面源污染及稻鱼共生系统的作用1、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由此使农业面源污染具备了如下特点:一是分散性。

农业生产遍及的范围非常广,一个地区存在多个生产区域,每个产区都可能引起面源污染,所以此类污染具有分散的特点,给治理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二是随机性。

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与降雨和径流有着密切的关联,降雨一般都是随机发生,从而使面源污染具有随机的特点,不利于污染防控。

2、稻鱼共生系统的作用
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种养模式,即在稻田内养殖鱼类,鱼在稻田内不断游动,可以使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增加。

通过稻鱼共生,能够使土壤当中氮磷钾的含量有所提升,有助于促进水稻产量增加。

不仅如此,稻鱼共生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有利于降低农药用量。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

实践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中,在不施用或是少施用农药的情况下,并不会大面积爆发病虫害,这是因为鱼在田间不断游动,能够将稻杆上的害虫振落到水中,成为饵料。

同时,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用量。

可见,稻鱼共生系统在减少农药用量方面作用显著。

(2)有助于节约肥料。

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可以作为大田土壤肥料的提供者,它们吃掉害虫和杂草后,会排泄出粪便,这部分排泄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不仅如此,鱼在田间活动时,会对水体和空气产生一定程度地扰动,由此能够增加土壤孔隙,进而使养分进入到土壤更深层,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

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稻鱼共生系统的运用措施1、利用方法(1)养殖结构优化调整。

稻鱼共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生态系统,它能够大幅度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

然而,该系统对管理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边种植水稻边养鱼,所以需要较多的劳动力。

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可更新的资源并未得到高效利用,致使该系统的发展受到阻碍,影响了稻鱼共生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作用的发挥。

鉴于此,可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传统的种养模式加以充分利用,不断优化稻鱼养殖结构,在发展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资源的更新速度,实现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稻鱼共生系统的作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2)建设稻鱼共生基地。

为使稻鱼共生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就必须不断增加稻鱼共生系统的数量。

为此,各地区可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推广稻鱼共生基地建设,加快实现种养结合,这样除了能够使有限的土地资
源和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外,还能使土壤结构、生态环境等得到显著改善,肥料、农药的施用量随之减少,面源污染大幅度减轻,农产品的品质随之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

2、具体措施(1)挖鱼沟建鱼凼。

在稻田内挖设宽度为40cm 、深度为80cm 左右的鱼沟,呈十字型,以稻田总面积的3%为宜;在稻田中央或是进水口修建鱼凼,形状可以按照具体的布设位置进行选择,布置在稻田中间以圆形为主,直径为3.0~4.0m ,布设在进水口则可以长方形或是梯形为主,深度控制在100cm 左右。

(2)放养鱼苗。

按照所选鱼种的规格对投放量进行合理确定,投放的鱼苗体长在3.0~7.0cm 左右,以200~300尾/667㎡为宜。

当选择投放的鱼苗品种为鲤鱼时,每尾的重量在50~100g ,投放量以10~13kg 左右为宜。

若是投放规格较大的草鱼,则投放量以5.0kg 左右为宜。

此外,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对鱼苗进行投放。

当稻田内的秧苗进入返青期后,便可对鱼苗进行及时投放,或是先将鱼苗放入鱼坑内饲养一段时间,待到秧苗返青后将鱼苗放入田间。


3)饵料与肥料。

在稻鱼共生系统中,田间杂草、水面上的浮游生物、昆虫以及底栖生物是都是鱼的天然饵料,并且此类饵料比较充足,基本上不需要投放人工饵料,只需要适时适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促进鱼苗健康生长即可。

肥料应当以基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

(4)养殖管理。

为使稻鱼共生系统在农业面源防治中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应当加强养殖管理,具体要点如下:①对稻田进行经常性地巡视检查,了解并掌握鱼在田间的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变化和秧苗长势,以此作为依据进行换水、防病、清洁鱼沟,为鱼在田间觅食创造有利条件。

对田埂、拦截鱼苗的格栅进行检查,看有无损坏;使用化学药剂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时要选择对鱼苗无害的药剂,如稻瘟灵、叶枯灵、井冈霉素等。

②要控制好田间水位,按照秧苗、鱼苗共生的需要,对水质、水位进行合理调控。

如在水稻进入生长发育期时,应当使田间水位保持在10cm 左右,水稻长高、鱼体长大后,应增加田间水位深度,以15cm 左右为宜;当水稻收割完毕后,可将田间水位增加至30cm 以上;每隔15d 左右换水一次,每次的换水量宜1/3左右为宜
,若是夏季高温,则应勤换水,以5~7d 一次为宜,透明度应当达到30~40cm 。

(作者单位:666200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163--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