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毒素中毒(共5则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毒素中毒(共5则范文)
第一篇:动物毒素中毒(共)
动物毒素中毒
动物毒素是由动物体产生的、极少量即可引起中毒。

常见有毒动物有蛇、蜂、河豚、蝎、昆虫、海葵等,动物毒素大多是有毒动物毒腺制造的并以毒液形式注入其他动物体内的蛋白类化合物及多种酶类,根据毒素的生物效应,动物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溶血毒素、肌肉毒素等,能在叮咬蛰伤部位或在肠胃道内发挥毒效,吸收后很快引起血液损害(溶血、凝血)、肾脏损害(肾炎或肾病)、神经损害(变性和坏死),甚至发生休克而迅速致死。

动物毒素中毒具有以下特征,①季节性和地区性较明显。

②散在性发生,偶然性大。

③潜伏期较短,大多在数十分钟至十多小时。

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

④病死率较高。

以下介绍了蛇毒、蜂毒、河豚毒素中毒,中毒之后应尽早使用特效解毒药,并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

一、毒蛇咬伤
我国的毒蛇有50种,危害较大的有以下种类,眼镜蛇科的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螲蛇科的螲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龟壳花蛇)、竹叶青、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种蛇类。

这些毒蛇多数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南、湖北、云南、江西、浙江、江苏、贵州、四川等地。

长江以北以蝮蛇常见;海蛇分布于东南沿海。

毒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

毒蛇咬伤后,应尽早进行局部处理,并使用抗蛇毒血清,同时要注意对症及支持治疗。

(一)中毒机制
毒蛇毒素由多种酶、非酶蛋白质和多肽组成,致死成分为多肽类。

按性质主要分为神经毒、血液毒和混合毒三类。

1.神经毒
主要影响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或抑制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阻断神经与神经、神经与肌肉间的传导,引起横纹肌麻痹,常因呼吸
肌麻痹而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2.血液毒
包括凝血毒、抗凝血毒、纤维蛋白溶解毒、溶血毒、出血毒、磷脂酶A2和蛋白水解酶等,可引起凝血、出血、溶血、毛细血管损伤、心肌变性坏死等
3.混合毒
既包含神经毒成分,又含血液毒成分。

(二)临床表现
1.神经毒表现
大多患者被咬伤后,局部症状较轻,常容易被忽视。

被咬1~6小时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并迅速发展。

患者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言语和吞咽困难、流涎、共济失调和牙关紧闭等;肌肉疼痛、僵硬、进行性无力,横纹肌坏死;严重者肢体迟缓性瘫痪、昏迷、休克、呼吸麻痹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2.血液毒表现
患者被咬伤后,局部红肿、剧痛,迅速向肢体近心端蔓延,常伴有出血、水疱和组织坏死;重症患者可全身,泛出血及溶血,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或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而死亡。

3.混合毒表现
常见于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咬伤,兼有上述两类表现,但各有侧重,如眼镜蛇以神经毒为主,而蝮蛇以血液循环毒为主。

(三)治疗原则
1.局部处理
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迅速进入体内,因此首先应阻止毒液扩散和吸收。

(1)绑扎法
用布条类在伤口近心端5~10公分处或在伤指(趾)根部予以缚扎。

每隔20分钟松绑一次,每次1~2分钟,以防止肢瘀血及组织坏死。

(2)伤肢制动
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吸出毒素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嘴吸吮,每吸一次后要作清水漱口。

(4)清创
伤口较深并有污染者,应彻底清创。

将伤口作“+”或“一”切开,使残存的蛇毒流出;伤口冲洗的外用药有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及生理盐水。

(5)局部用药
应用胰蛋白酶2000~5000U加0.25%~0.5%普鲁卡因或蒸馏水稀释,作局部环封,能分解和破坏蛇毒。

并尽早使用广谱解毒药膜蛋白酶。

2.尽早应用特效解毒药。

3.采用对症及支持治疗,包持呼吸通畅、补液、给与药物等,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予以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防治伤口感染。

(四)药物治疗
蛇毒的特效解毒药为抗蛇毒血清。

1.作用机制
抗蛇毒血清是用蛇毒免疫动物后,从动物血清中提纯的蛇毒抗体,有单价和多价两种。

单价抗蛇毒血清对同类毒蛇咬伤有效,疗效好,多价则抗毒谱广,但疗效稍差。

2.抗蛇毒血清
及时应用,在受伤后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一般应在受伤24小时内应用。

在注射前要做皮肤过敏试验,遇有过敏反应,应脱敏注射。

单价抗蛇毒血清1次用量为抗腹蛇毒血清8000U,抗蝰蛇毒血清5000U,抗五步蛇毒血清10000U,抗眼镜蛇、银环蛇毒血清10000U,抗金环蛇毒血清5000U,溶于5%葡萄糖盐水中,缓慢静注或静滴。

病情严重者可用重复剂量。

3.用药注意事项
对症治疗时,凡出现神经毒表现,忌用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吗啡、氯丙嗪、苯海拉明等以及横纹肌抑制药箭毒等。

出现血液毒表现,忌用肾上腺素和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和枸橼酸钠等治疗。

二、蜂类螫伤
在我国常见的蜂类有蜜蜂、黄蜂和马蜂。

雌蜂的尾部有毒腺及螫针,螫针刺进人体将毒液注入。

蜂类螫伤后应进行局部处理,出现过敏者要进行抗过敏治疗。

(一)中毒机制
蜂毒成分为多种酶、肽类、非酶蛋白质和生物活性胺(如组胺)的混合物,此外还含有蚁酸、神经毒素等。

这些毒素进入机体,多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如群蜂螫伤大量毒素吸收,可引起全身反应,严重者可致溶血、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临床表现
1.局部反应
红肿、疼痛、瘙痒,严重者出现水疱或坏死。

2.全身症状
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痉挛甚至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少数特异体质者可发生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

(三)药物治疗
1.局部处理
结扎被刺部位近心端,除去毒刺、毒囊,用弱酸或弱碱(5%碳酸氢钠或肥皂水或3%氨水)溶液冲洗。

2.抗过敏治疗
全身过敏尤其是过敏性休克者,立即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并静脉注射甲泼尼龙40mg或其他糖皮质激素药物;口服或肌内注射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支气管痉挛致严重呼吸困难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并静脉给予氨茶碱。

3.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按照“毒蛇咬伤”处理。

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可用葡萄糖酸钙1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慢静注。

4.对症及支持处理。

三、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鱼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长江下游一带,肉味鲜美,如烹饪不当会引起中毒。

无特效解毒药,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

(一)中毒机制河豚鱼毒性成分主要为河豚毒和河豚酸两种,毒性非常稳定,不易被盐腌、高温、高压破坏。

河豚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神经细胞膜对Na+通透性,阻断运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可引起感觉障碍,之后引起运动神经麻痹,严重者脑干麻痹,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二)临床表现
进食后10分钟~3小时迅速发病,患者最初颜面潮红、上睑下垂,继而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之后逐渐出现手指、舌唇等处感觉麻痹、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言语不清、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导致呼吸、心搏骤停或休克而死亡。

(三)治疗原则
1.包括洗胃、补液、利尿等方法促进毒素排泄。

2.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对抗毒素作用。

3.对症及支持治疗,可用高渗葡萄糖保护肝脏,并促进排毒;如呼吸衰竭者可用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剂,并尽快气管插管以呼吸机行人工呼吸,维持有效通气,必要时可切开气管,一般至少应维持8~10小时,待自主呼吸恢复后可撤除。

(四)药物治疗
无特效解毒剂治疗,抗胆碱能药物有一定对抗毒素作用。

1.清除毒素
刺激咽部或1%硫酸铜溶液100ml口服,或阿朴吗啡5mg皮下注射催吐;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药用炭悬液反复洗胃;口服15~30g硫酸镁导泻;L-半胱氨酸50~100mg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半胱氨酸可破坏河豚毒素分子中的内酯环结构,使其毒性消失)。

2.抗胆碱能药物
可选用阿托品2mg、东莨菪碱0.5mg或山莨菪碱20mg肌注或稀释后静注,每15~30分钟1次,直至阿托品化。

3.抗肌肉麻痹
士的宁2~3mg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3次/日;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拮抗河豚毒素的运动麻痹作用。

【习题】
(一)简答题
1.毒蛇咬伤后,如何做局部处理?
2.河豚毒素中毒是否有特效解毒药?怎样进行治疗?
(二)思考题
1.蛇毒中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怎样进行药物治疗?2.蛇毒的特效解毒药是什么?作用机制怎样?使用时注意什么?
第二篇:动物毒素
动物毒素
关键词:河豚毒素钠离子细胞石房蛤毒素北京标准物质网有毒的动物性食品几乎都属于水产品。

已知1000种以上的海洋生物是有毒的或能分泌毒液的,其中许多是可食用的或能进入食物链的。

动物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有河豚毒素、贝类毒素、鱼体组胺、蟾蜍毒素等。

一、河豚毒素
河豚鱼是一种肉味鲜美、内脏和血液有剧毒的鱼类,品种甚多,盛产于我国沿海及长江下游一带。

河豚中的有毒物质称为河豚毒素,雌河豚的毒素含量高于雄河豚。

河豚毒素也因部位及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认为,河豚的肝脏和卵巢有剧毒(绝对不可割破),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

大多数肌肉可认为无毒,但如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于体液则能逐渐渗入到肌肉中,仍不可忽视。

每年春季为卵巢发育期,毒性很强,6~7月产卵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亦以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

河豚毒素对产生神经冲动所必需的钠离子向神经或肌肉细胞的流动具有专一性的堵塞作用,使人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发生麻痹,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因此无毒的河豚极少,有毒的河豚内脏绝对不可食。

河豚毒素的分子式为C11H17N3O8,相对分子质量319。

纯品为无色棱柱体,稍溶于水,
易溶于稀乙酸,不溶于无水乙醇和其他溶剂;对日晒、30%盐腌毒性稳定;在pH 7以上受州3以下不稳定,分解成河豚酸,但毒性并不消失;极耐高温,经过油炸、炖、烧、煮等加工,毒性也不能完全消失,100℃加热4h,115℃加热3h,120℃加热20~60min,200℃以上加热10min方可使毒素全部破坏。

河豚毒素在pH>7的碱性条件下却不稳定。

河豚毒素的结构式见图2—3。

河豚中毒至今还没有特效药,也不能免疫,所以必须预防为主。

河豚毒素中毒的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监督管理,水产品收购、加工、供销等部门应严格把关,禁止鲜河豚进入市场或混进其他水产品中销售。

(2)新鲜河豚鱼必须统一收购、集中加工。

加工时应去净内脏、皮、头,洗净血污,制成干制品,或制成罐头,经鉴定合格后方可食用。

(3)加强卫生宣传,使消费者会识别河豚,防止误食。

(4)新鲜河豚去掉内脏、头和皮后,肌肉经反复冲洗,加入2%碳酸钠处理2~4h,然后用清水洗净,可使其毒性降至对人无害的程度。

日本对河豚中毒的预防方法:在做成食品之前,必须从图鉴调查确认鱼种,然后再进行加工;卵巢及肝脏等有毒部分绝对不可割破,去除完全最为重要。

去除皮及头部,只加工肌肉部位,将肉做成生鱼片生食时,要用大量的水洗涤(流动水清洗3h以上),并将汁榨出后再食;经过油炸、炖、烧、煮等加工,毒性也不能完全消失,但是用重碳酸钠煮时,毒性就会消失。

食用河豚时最好是在政府准许开业的河豚料理专门店食用。

二、贝类毒素
海产贝类毒素中毒虽然是由于摄食贝类而引起,但此类毒素本质上并非贝类代谢物,而是贝类食物涡鞭毛藻中的毒性成分岩藻毒素(又称石房蛤毒素),分子式为C10H17N7O4·2HCl。

贝类由于摄食了含有岩藻毒素的涡鞭毛藻,对该毒素产生了富集作用:当海洋局部条件适合涡鞭毛藻生长而超过正常数量时,海水被称为“赤潮”,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贝壳类生物往往有毒。

甚至“赤潮”期间在海滨散步的人吸人一点水滴也可能引起中毒。

岩藻毒素白色,易溶于水,耐热,易被胃肠道吸收,炒煮温度下不能分解。

据测定,经110℃加热的罐头,仍有50%以上的毒素未被去除。

但染毒的贝类在清水中放养1~3周后可将毒素排净。

岩藻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摄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病,开始时唇、舌和指尖麻木,继而脑、臂和颈部麻木,然后全身运动失调。

患者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

严重者呼吸困难,2~24h内死亡,死亡率为5%~18%。

三、鱼体组胺
组胺是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的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的。

食用组胺含量高的鱼类可引起人体中毒。

鱼体组胺的形成与鱼的种类和微生物有关。

容易形成组胺的鱼类有鲍鱼、金枪鱼、扁舵鲣、竹夹鱼和沙丁鱼等,这些鱼活动能力强,皮下肌肉血管发达,血红蛋白高,有“青皮红肉”的特点。

死后在常温下放置较长时间易受到含有组氨酸脱羧酶的微生物污染而形成组胺。

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组胺含量更高。

组胺中毒发病快,潜伏期一般为0.5~1h,长则可至4h。

组胺的中毒机理是其使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主要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疼、心跳、脉快、胸闷和呼吸促迫等。

部分病人有眼结膜充血、瞳目散大、脸发胀、唇水肿、口舌及四肢发麻、荨麻疹、全身潮红、血压下降等症状。

但多数人症状轻、恢复快,患者一般1~2d内可恢复,死亡者较少。

由于组胺的形成是微生物的作用,所以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防止鱼类腐败,而且腐败鱼类产生腐败胺类,通过它们与组胺的协同作用可使毒性大为增强,不仅过敏性体质者容易中毒,非过敏性体质者食后也可同样发生中毒。

四、蟾蜍毒素
蟾蜍分泌的毒液成分复杂,有30多种,主要的是蟾蜍毒素。

蟾蜍毒素水解可生成蟾蜍配质、辛二酸及精氨酸。

蟾蜍配质主要作用于心脏,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迷走神经中枢或末梢,或直接作用于心肌。

蟾蜍毒素排泄迅速,无蓄积作用。

此外,蟾蜍毒素尚有催吐、升压、刺激胃肠道及对皮肤黏膜的麻醉作用。

误食蟾蜍毒素后,一般在食后0.5~4h发病,有多方面的症状表现,在消化系统方面是胃肠道症状,在循环系统方面有胸部胀闷、心悸、脉缓,重者休克、心房颤动。

神经系统的症状是头昏头痛,唇舌或四肢麻木,重者抽搐不能言语和昏迷,可在短时间内心跳剧烈、呼吸停止而死亡。

蟾蜍毒素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而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主要是预防。

严格讲以不食蟾蜍为佳,如用于治病,应遵医嘱,用量不宜过大。

第三篇:中毒日记[推荐]
“肖亦峥你‘中毒’了,沈鸣轩你也‘中毒’了,啊啊啊……怎么全班都‘中毒’了!”周志杰大声嚷道。

最近,班级流行了一种毒,名叫“计算器游戏毒”。

此毒是在同学间悄悄诞生出来的,可以让人沉浸其中。

早上一进教室,和昨天一样,还是人山人海,我周围的童鞋们都打起了游戏。

我交完作业,看着王小宇打游戏。

突然发现,她已打到五六百了。

“奇怪!不是只能玩到五十吗?”我非常疑惑。

“嘻嘻,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可是新型的游戏,是我姐教我的。


经过我的再三询问,她才肯告诉我,原来开启这个游戏只需选按MODECLR五下,再按2一下,RCL一下,M+二下,然后一直按M+就行了。

后来我和王小宇和沈鸣轩三人比赛,一个小小的失误,沈鸣轩一下子从三千多的成绩变成了零,让我和王小宇不了一个劲敌。

这是个“毒”但我们大家却很喜欢它!
第四篇:急性中毒
河豚鱼有毒成份
河豚鱼体内含四种毒素:河豚毒素、河豚酸、卵巢毒素、肝脏毒素、河豚的肝、脾、肾、卵巢、卵子、睾丸、皮肤以及血液、眼球等都含有河豚毒素,其中以卵巢最毒。

卵巢>鱼卵>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肌肉和血液中毒症状
河豚鱼中毒特点为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很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即发病。

中毒的典型进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唇、舌和手指有轻微麻痹和刺感,这是中毒的明显征兆。

2:唇、舌和手指逐渐变得麻痹,随即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口唇麻痹进一步加剧,但存在知觉。

3:由于麻痹出现说话困难现象,运动失调更为严重,并肢端瘫痪。

4:语言不清,瞳孔散大,血压和体温下降,知觉丧失,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一般预后不良,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致死时间最快在食后1个半小时,如抢救及时病程超过8小时则多能恢复。

急救治疗
1.尽快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2.应用吸附剂减少毒物吸收。

3.补液、利尿,可给予GS、witc、辅酶A、ATP等,促进毒素的排泄。

4.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DXM、提高组织对毒素的耐受性。

5.对症治疗:防治呼吸衰竭。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
一、有机磷农药分类
1、剧毒类: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
2、高毒类:敌敌畏、甲基对硫磷、甲胺磷
3、中毒类:乐果、乙硫磷、敌百虫
4、低毒类:马拉硫磷
二、中毒原因:经消化道进入机体:误服、自杀、投毒等;经皮肤吸收:灭虱、蚤,喷洒等。

经呼吸道吸入:储存、喷洒
三、临床表现中毒者的皮肤、衣物、呕吐物及呼吸气味带有特征性的“蒜臭”味,敌百虫、敌敌畏经口中毒者,呕吐物带有特殊的芳香臭味。

1、潜伏期:消化道,5—10分钟;呼吸道,30分钟;皮肤,2—6小时。

特普、对硫磷数滴入口可立即致死,乐果须经氧化后才发生毒性,潜伏期可长达72小时。

一般重度中毒症状高峰多在8—12小时,
死亡多在发病后9小时左右。

2、急性中毒症状
(1)局部症状:眼球接触数分钟后可发生缩瞳、结合膜充血、眼球沉重或受压感及调节障碍;呼吸道吸入数分钟后可发有流涕、鼻粘膜充血、胸闷、呼气哮鸣音;皮肤接触数小时后,可有出汗、多汗、接触性皮炎,出现红斑、水泡、糜烂和脱皮等;当发热、出汗时可促进皮肤吸收,发生全身中毒症状。

(2)毒蕈碱样症状:副交感神经和分布于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胆碱能受体兴奋。

表现为腺体分泌增加,可见大汗、流涎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虹膜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胃肠平滑肌兴奋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血管系统受抑制而致心跳缓慢,血压下降;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呼吸困难,两肺可听到大量干、湿性罗音,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膀胱逼尿肌收缩,发生尿失禁。

(3)烟碱样症状:运动神经肌肉连接点胆碱能受体兴奋。

表现为肌肉纤维颤动或抽搐,先自小肌群(如眼睑、颜面、舌肌)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肌肉抽搐,晚期则见肌无力或麻痹。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胆碱能受体兴奋可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等症状,但严重者早期即心跳缓慢,并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如第一心音低钝以及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血压中毒在早期上升,晚期下降甚至休克。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细胞触突间胆碱能受体兴奋,则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

中毒早期有头晕、头痛、倦怠、乏力等,以后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和嗜睡、语言不清、意识恍惚,以至昏迷、阵发性惊厥等;严重者发生脑水肿,出现癫痫样抽搐、瞳孔不等大、脉搏和呼吸减慢等颅压增高现象,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3、急性中毒分级
(1)轻度中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胸闷、视物模糊、无力,瞳孔缩小或正常者约15%。

血液胆碱酯酶活力在50%—70%。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肌束震颤、瞳孔明显缩小、
轻度呼吸困难、大汗、流涎、腹痛、腹泻、言语含糊、行路蹒跚、神志清楚或模糊,血压和体温可升高。

血液胆碱酯酶活力在30%—50%。

(3)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瞳孔小如针尖,散大者占5%,并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紫绀、呼吸麻痹、大小便失禁、昏迷、惊厥、脑水肿等。

血液胆碱酯酶活力在30%以下。

中度和重度中毒,体温常升高,一般在37·5—39·5℃,暂时性血糖升高级尿糖,但尿中无酮体存在。

四、治疗清除毒物
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物鞋袜。

2、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外耳道和手。

一般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敌百虫中毒时禁用)清洗,然后用微温水冲洗干净;不能用热水洗,以免增加吸收。

3、眼部被污染时,除敌百虫须用清水冲洗外,其余均可先用2%的碳酸氢钠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少持续10分钟,洗后滴入1%的阿托品1—2滴
4、经口服中毒者即使超过8—12小时亦应洗胃,洗胃要早,彻底、反复进行,直至无农药味为止。

一般选2%的碳酸氢钠、1:5000高锰酸钾、0·49%生理盐水洗胃。

不用热水洗胃,敌百虫忌用碳酸氢钠、肥皂水洗胃,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乐果、马拉硫磷、硫特普等忌用高锰酸钾洗胃。

若不能确定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则用清水、0·49%生理盐水洗胃。

5、洗胃后注入20%甘露醇250ml或50%硫酸镁、硫酸钠60—100ml导泻(阿托品化后,如硫酸钠的量小,常不易引起腹泻。

深度昏迷、呼吸抑制、少或无尿或肾功能受损时,不宜用硫酸镁)。

禁用油类泻剂导泻。

解毒剂的应用
1、阿托品有拮抗毒蕈碱样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

对烟碱样症状无作用,也不能恢复胆碱酯酶活力。

注意事项:
(1)须早期、足量、反复给药,每次剂量可1—10mg,皮下或
静脉注射,原则上要尽快达到阿托品化。

严重缺氧的病人,用大量阿托品有引起心室颤动的危险,紫绀明显者,应及时纠正缺氧,再给以阿托品治疗。

(2)阿托品化指标:瞳孔较前扩大、不再缩小、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口干、心率加快到120—150次/分、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或消失、轻度躁动不安、中毒症状好转。

但眼部污染者,瞳孔可不扩大,呼吸循环衰竭者颜面可不潮红,并发肺炎时肺部啰音可不消失。

(3)阿托品中毒表现:瞳孔极度散大、颜面绯红、皮肤干燥、高热、意识模糊、狂躁不安、幻觉、谵妄、抽搐、心动过速、尿潴留、呼吸肌麻痹、昏迷。

2、复能剂使胆碱酯酶恢复活力,消除和缓解烟碱样作用
(1)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双解磷等,后两者毒性较大,现已少用。

用时任选一种,切勿2种药或3种药同时应用,以免毒性增加。

(2)疗效: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硫特普、1240、特普疗效显著,敌敌畏、敌百虫疗效差,乐果、马拉硫磷疗效可疑,二嗪农、谷硫磷无效并且有不良反应。

(3)急性中毒2—3日后及慢性中毒者,因其胆碱酯酶已老化难以使其复能,复能剂无效,仍须以阿托品治疗为主。

(4)复能剂如用量过大,反能抑制胆碱酯酶,注射太快或未经稀释,均可产生中毒,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为宜。

(5)复能剂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易水解成有剧毒的氰化物,故禁与碱性药物配伍。

重症中毒: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换血疗法对症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较慢的,可输入新鲜血。

4、对危重者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保护组织细胞,防治肺水肿、脑水肿,解除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

5、控制感染
6、出现休克、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心脏骤停,应积极抢救。

用药方面。

一般来说,阿托品是有机磷中毒的常用解毒剂。

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