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曹正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曹正宝
发布时间:2021-08-11T05:40:36.885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3期作者:曹正宝
[导读]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
随着新一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实践要求,无论是应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还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都对当前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任务要求。思想政治课要把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到位,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就必须要分解细化目标,选择具体的教学实施方式,把理论变成任课教师课堂中或课堂外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才能完成本课程肩负的课程使命,本课题旨在高中政治学科领域做一些尝试。基于全员、全过程、全要素育人的理念,综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会成为新一轮课程的常态,我们课题在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理论层面的探索:
1.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变
学科核心素养应当表现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终身受益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可以表述为:本课程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处理品德成长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培育健全人格,弘扬民族精神,初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本质,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的首席专家朱明光先生认为,可以从三个视角来解读这一问题: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基于此,思政课标确定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有机统一的素养目标。对这些素养目标进行的培育,我们认为应该综合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种最佳课程实现方式。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为思想政治课带来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五大方面:(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方向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全面发展导向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育人价值。
(2)课程发生变化:思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全面发展的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培养素养。
(3)教师教学方式发生变化: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由原来的全程由教师牵动地教单一地讲,转变为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或者学习活动,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真正地发生。
(4)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是听讲,被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现在是在任务驱动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是在更为开放的空间,去进行体验、调查、讨论、找寻资料支撑的观点等,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5)课业形式和边界发生变化:传统教学下过多地单一地留书面手写作业一般局限于书本,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下的作业,边界更加开放,形式更加多样,面向社会走出课堂走出书本,比如社会调查、实地体验等,这样会使作业更加丰富。
2.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既有基于政治课堂内的也有课堂外的,既有基于学科异于一般教学形式的,也有基于学科同于现有教学形式的。它是政治课堂内容和形式的延伸,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应坚持如下的实施原则。
(1)整体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仅仅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二、实践层面的探索: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佳实施方式——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基本思路: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最佳方式就是议题式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以议题为主线—以情境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以素养为目标”的基本思路,只有遵循这样的思路,关注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资源、作业、评价等要素,才能真正将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然,基于生活逻辑的整体连贯鲜活复杂的特点,议题的选择可大可小,思政课标里明确列出的一系列议题,大多数属于以课为单位进行的教学议题提示。就一课时的框题教学议题而言,设计时就应更加微观和具体,所以,情景材料的选择和问题设计以及解决问题所运用的知识体系,就会被课时教学内容所限定,这是议题教学设计要注意的。
(2)基本路径与操作流程:
议题式教学属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最佳实施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而是一种活化的学科课程,其活动要承载结构化学科内容而非碎片化的知识体验。各个活动的推进路径既要遵照实践逻辑,又要切合学科逻辑,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见下图)。要进行基于逻辑的活动路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