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336602_猪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2023.5猪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董云程
(昌图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昌图 112500)
猪渗出性皮炎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也称猪油皮病,由葡萄球菌引发此病。

多发于10~20日龄的哺乳仔猪,病猪皮肤出现黄色水泡并有大量渗出物,伴有恶臭味,48小时内即可遍布全身。

乳猪感染此病后,生长发育减缓,甚至会导致乳猪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我国各地区均有此病发生,本文从猪渗出性皮炎的流行特点、诊断、临床表现、防治措施进行梳理,为广大养猪群体提供参考。

1 流行特点
1.1 病原特征
猪渗出性皮炎是常见的乳猪疾病。

10~20日龄的哺乳仔猪为易感群体。

葡萄球菌为致病菌,此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之中。

葡萄球菌呈不规则排列,半径为0.5~2毫米,似葡萄球状,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血液或干燥的脓液中可存活60~90天,在80℃的条件下处理30分钟,可将其杀死,100℃条件下可迅速将其消杀。

葡萄球均对消毒剂抵抗能力较弱,常用的消毒剂能够将其迅速杀死,尤其对红霉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比较敏感。

但此病原的耐药性逐渐增强,部分抗生素的应用效果降低。

1.2 流行病学
葡萄球菌通过受损皮肤、黏膜或其他途径感染乳猪,部分传播能力较强的病菌从毛囊、汗腺进入乳猪机体内引发病变。

大规模养殖场密闭的空间与不合理的断奶时间等因素均为引发该病的诱因。

此病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乳猪群体,在大型养殖场内迅速蔓延,致死率高达70%。

2 临床表现
此病潜伏期的时长同病原菌
的数量、菌株产生毒素的能力和
养殖场的温度密切相关。

菌株的
感染力越强,潜伏期越短,数小
时后即可发病。

具体表现为,皮
肤发红,腹部出现较多水疱、脓
疱,颜色发黄并迅速破裂,有微
黄脓液渗出。

脓液与猪体表面油
脂混合,并加上猪圈内的污物,
产生发亮的浅棕色痂片。

随后
1~2天,此类油脂状痂片能够遍
布乳猪全身,类似煤烟附着于猪
体,气味腥臭。

乳猪食欲减退、
喜饮水、迅速消瘦,若不及时治
疗,便会急速死亡。

3 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变主要分布在
腹部、眼睑、耳朵周围,体表皮
肤泛红,有清澈的脓液渗出,轻
刮病变皮肤组织,可以剥离结痂
组织,随病情加重,圈舍内的污
物附着在体表上,在患病乳猪皮
肤上形成了一层浅棕色,质地较
厚油脂状结痂组织。

病情进入恢
复期后,体表皮肤渐渐变干结
痂,随后脱落。

大部分病死猪机
体严重消瘦,皮肤明显增厚,并
严重脱水,将结痂从体表皮肤剥
离时,通常会连猪毛一同拔出。

并裸露出脓性分泌物的深红色创
面。

眼睑明显肿胀,眼结膜发生
严重粘连,体表皮肤发生不同程
度的黄色胶冻样浸润,位于腹股
沟处的淋巴结明显肿胀充血。

4 病情诊断
病情诊断结合临床表现与实
际的剖检变化,即可对此种疾病
做出诊断,初步判断为猪渗出性
皮炎,如需确诊,还应做出鉴别
诊断,注意同病毒性皮炎和皮疹
接触性湿疹进行区别。

采集病猪
体表皮肤的病变组织,对其染色
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卵圆
形或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革兰
氏染色为阳性。

葡萄球菌在37℃
的培养箱中,经过18小时培育之
后,渐渐转变成金黄色球菌,通
过颜色的转变可以判定猪感染金
黄色葡萄球菌,条件允许的实验
室可开展动物接种试验与生化鉴
定,可以选择几种敏感的药物开
展有针对性的高效治疗方法,保
证在短期内遏制病情的蔓延。

5 发病原因
5.1 表皮损伤
圈舍内地面粗糙、乳猪并
圈打斗、产床尖锐或寄生虫等均
会引发乳猪表皮损伤,进而引发
渗出性皮炎。

因此,应避免乳猪
并圈,及时处理乳猪产床尖锐物
体,按时开展圈舍的驱虫工作。

5.2 乳猪抵抗力较弱
乳猪养殖密度大、圈舍内湿
度高且混浊,时常会发生温度过
高或过低的情况,以上因素均不
利于乳猪的健康,若哺乳母猪奶
质较差或奶水不足,均可导致乳
猪抵抗力减弱。

因而,应改善乳
猪饲养环境,尽可能避免乳猪发
生应激反应,加强抵抗力,以减
少乳猪发病概率。

5.3 防疫工作不到位
在乳猪实际养殖的过程中,
若出现不防、漏防或无效疫苗均
会增加乳猪渗出性皮炎发病概
率。

此外,支原体与蓝耳病混合
感染也可导致此病发生。

饲养管
理人员应科学合理地开展疫苗注
射工作。

在母猪分娩前提前做好
药物保健,对3、5日龄乳猪进行
 712023.5
补铁,按时注射疫苗,以降低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病率。

6 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在妊娠母猪进入分娩舍之前,建议使用消毒灵对待产母猪、分娩舍进行清洗、消毒,将产房敞放2日左右。

分娩舍内保持干燥通风,隔离病猪,并进行专人护理。

如果猪舍被污染,使用2%的烧碱消毒,每3日消毒一次。

对于初生乳猪,采用肌注头孢曲松钠,每日用药2次,每次3~5毫克/公斤。

同时,为乳猪做好药浴,每日2次。

通过综合防治,疫病可以得到控制,乳猪不会再次发病。

在此病的防治过程中,应做到消炎抗菌同消毒灭源相结合。

在乳猪出生后,擦净口鼻和皮肤上的黏液,尽可能避免乳猪产生外伤。

母猪分娩前,用温水清洗身体表面,消毒后进入分娩舍待产,乳猪出生后进行剪牙断尾,在预防接种前,使用
碘酒进行消毒,避免发生感染的情况。

使用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猪体表,每日2次,连用3日。

病情严重时,为患猪补充盐液、葡萄糖水,每日口服2次,连用3日,肌注板蓝根注射液以避免脱水,使用标准为0.1毫升/公斤,每日1次,连用3~5天。

在乳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和矿物质。

通过上述防治方式,乳猪病情能够有效控制,一般5日后病猪便会痊愈,恢复状况较好。

若乳猪病情严重,直接将其淘汰。

由于此病菌广泛存在与自然界中,常用的消毒液便可将其消灭。

对圈舍进行彻底的冲洗,对猪体表进行消毒工作,遵循全进全出的原则,从妊娠舍调往分娩舍前,对妊娠母猪也要进行彻底消毒,分娩乳猪前,为母猪冲洗体表。

适当投喂抗菌药物,以防出现感染。

在饲养过程中,发
现乳猪出现外伤,应及时涂抹药物,防止伤口感染。

蜡虫会导致乳猪皮肤损伤,因而,应严格控制好蜡虫。

猪渗出性皮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当饲养环境污染严重时,易引发此病,应尽量避免乳猪体表发生损伤,在分娩、断尾手术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并做好消毒处理,对母猪于乳猪的局部伤口进行处理。

同时,应完善养殖场的消毒制度,防止此病的发生与蔓延。

7 结束语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做到随时监测乳猪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重视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工作。

做好鉴别诊断工作,结合引发此病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病乳猪尽快恢复健康,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
展。

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姜久华
(铁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铁岭 112000)
牛环形泰勒虫病的病原为环形泰勒焦虫,牛受到蜱叮咬后,环形泰勒焦虫进入牛体内,经血液传播,寄生于牛红细胞中,迅速繁殖。

牛环形泰勒虫病多发于春秋两季,染病率约45%,致死率为11%~41%。

目前,牛环形泰勒虫分布于我国北部13个省份。

因而,必须重视牛环形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促进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流行病学
环形泰勒虫为我国泰勒虫优势虫种,属于宿主细胞转化类型,寄生虫数量增多宿主细胞而持续增殖,环形泰勒虫、小泰勒虫和莱氏泰勒虫也被称为恶性泰勒虫。

环形泰勒虫寄生于牛红细胞之内,虫体较小,形态有梨籽形、十字形、杆形、卵圆形等,卵圆形与圆环形为常见形态,约占虫体总数的75%,寄生于柯赫氏蓝体。

环形泰勒虫寄生于蜱体内,虫体随蜱吸取牛的血液时进入体内,并寄生于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网状内细胞内持续裂体增殖。

虫体变成大裂殖体,随虫体发育成熟,变成大裂殖子后,侵入体内其他网状内皮细胞之中,形成小裂殖体,随虫体不断破裂后变成小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发育成配子体。

当蜱吸血时,配子体随红细胞进入牛的胃中,进而配子体演变成大小配子,两者结合之后形成合子,逐步发育为动合子。

当蜱完全蜕化后,动合子逐渐转移至唾液腺,变成具备多核的孢子囊。

蜱在获取健康牛的血液时,多核孢子囊分裂为子孢子,大量子孢子侵入健康牛体内。

牛环形泰勒虫易感群体为奶牛、水牛、肉牛和黄牛。

在环形泰勒虫广泛流行的区域,1~3岁的牛染病较多,当年新生的犊牛、4岁以上的牛均可发病。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约为15天,最长可达25天,在4~20天后大部分病牛便会发生死亡,病程持续时间约10天。

染病初期病牛体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