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醒、欣、怒”等10个生字,会写“闹、怒、燥”等13个生字,会写“芬芳、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学生能够运用多样的方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花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激发学生留
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通过
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不同的语句表现花开的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产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初步养成
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课题:《花钟》
2. 课型:第一课时
3. 教学内容:课文第12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语言美,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花,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引出课题《花钟》。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桌交流。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圈出的生字词,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4.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6. 情感体验: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教师引导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花钟》
2. 第一课时
3. 教学内容:课文第12自然段
4. 教学重点:观察细致、感受大自然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结合课文内容,观察自己熟悉的花卉,用一段话描述其特点。
3. 搜集关于花的诗词,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最喜欢的花来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
这个问题简单易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花卉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花的美丽,从而引出课题《花钟》。
二、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
立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可以
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
三、交流分享
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分享自己圈出的生字词,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补充和评价。
通过交流分享,学生可以互相
学习、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和词汇积累。
教师在这一环节
中起到点评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词。
四、朗读课文
在朗读课文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感受作者的
语言美。
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让学
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
同时,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理解课文
六、情感体验
在情感体验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使
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趣事
或感悟,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小结
八、板书设计
1. 板书要清晰:板书上的字迹要工整、清晰,避免学生因为看不
清而分散注意力。
2. 内容要精炼:板书上的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华,能够概括课文
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3. 结构要合理:板书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比如可以分为、段
落大意、重点词语、关键句子等部分,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认
知框架。
4. 图文并茂:适当使用图表、流程图或简笔画,可以使板书更加
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5. 动态更新:板书不应该是静态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
逐步呈现板书内容,引导学生跟随教学节奏。
九、作业设计
1. 针对性:作业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
2. 层次性:作业应有不同的难度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创新性: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创造力。
4. 实践性:作业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可控性:作业量要适中,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同时要保证作业
的质量。
十、课后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需要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
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师需要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度如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4. 教学资源利用是否充分:教师需要考虑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具等,来辅助教学。
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节奏是否恰当等。